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ィ涣巳糁刚疲峁バ闹ǎ匀灰丫嘈А�
郑智起身相送,越发佩服起了童贯。争权夺利,其中牵涉的方方面面也超乎了郑智的想象,此时郑智,当真就是一个学生一般在见识与学习。
临了出门,王黼还回头看得一眼郑智。心中也在分析前后,显然是王黼也看得出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只是一时之间还没有看到头绪。
赵佶一走,郑智回头与李师师说道:“师师,你且在此与王妈妈、一袖大家叙叙旧,我出门一趟,晚些时候过来接你。”
李师师自然知道郑智是有急事,忙起身来送,王妈妈与一袖自然跟随,礼节周到。
郑智带着汉子们出门,直奔童贯府邸而去。今夜之事,必然要与童贯禀报一番,好让童贯谋划得更加妥当。
第三百六十章 南方起大贼
汴梁城门,天黑之时,早已关闭。喜欢就上。。若是没有殿前司加盖大印的命令,便不可能在天亮之前再打开。
却是这天黑不久,几骑从南方飞奔而来,到得城下,往城门之上大呼:“南方紧急军情,速开城门以报枢密院。”
站值之兵听得城下呼喊,探出头来看不真切,又扔火把到城门之下,果真几个军汉,开口道:“稍后片刻,我去请指挥使。”
过得许久,一个不着甲胄的汉子穿着睡衣到得城头,左右看得几眼,开口问道:“哪里来的军情?”
这汉子显然就是那士卒口中的指挥使,此时在城楼之内值守。问出此言,显然是心中还有疑惑,军情多从北地来,不论是西北还是正北。却是这南方,不知多少年没有这般夜里要紧急入城传递军情的事情了。
只听城门之下那人急忙道:“睦州军情,不可多问,快快开门以呈枢密院,事关重大,不得拖延,否则降罪下来,你我皆担待不起。”
这指挥使听得话语,当真也是煞有其事,只道:“没有殿前司军令,城门不得开,且用吊篮把文书递上来,我差人转交枢密院。”
城下那人听言,也是无法,只得嘱咐道:“一定呈于童枢密当面,兹事体大,但有差池,你我皆是人头不保,一定马上呈到童相公处。”
这指挥使听得这番连连嘱咐的话语,心中也重视了起来,等到放下去的吊篮再提上来,拿过篮中书信,翻转一看,果真火漆印泥皆在,大小官私印鉴齐备,心中大惊,哪里还不知南方当真起了战事。
这指挥使急忙往城下而去,打马直奔童贯府邸。
郑智此时已然就在童贯府中,正在禀报今夜之事,偶遇皇帝赵佶,当真是给童贯帮了大忙。
书房之中,只听童贯说道:“好,有今日这番偶遇,让你当面与官家谈论此事,比殿前禀报更来得直接,官家听你话语之后,那般着急先走,心中必然是不太平的,如此甚好。”
郑智此时也知道童贯攻心之策,便是要营造一种不安定的氛围,间接影响皇帝赵佶对于殿前司太尉人选的定夺。
百年汴梁,平稳发展,从来不受外地威胁,所以这殿前司,多是皇帝心腹之人,更多是文官把持,武人几乎从来不能指染。这也是东京禁军武备废弛的重要原因,如今童贯便要改变此事,要把这殿前司也掌握在手。
东京禁军还是有些精锐的,这些精锐不在于士卒,而在与这些将门之后,这些教头武官,士卒虽然多不操练,但是东京禁军里自然有许多人才。从王进林冲,到杨志,甚至到金枪手徐宁,皆是东京禁军里的人物,大多都是家学传承,祖辈都是随太祖征战沙场的良将。皇宫内卫也还多有好手。
再一个便是这东京禁军,比之地方禁军更加有钱,粮饷更加充足,军械司库中,虽然多有亏空,但还是有不少存下来的好货。
这些才是童贯向掌控殿前司的重要原因。一切为了战争服务,也许也一切为了童贯那个王爷梦服务,为童贯名垂青史服务。谁叫赵家先辈有言:收复燕云者,封王!
“恩相,官家让我明日上殿等候召见,不知会谈何事?”郑智如今与童贯便在一条船上,能帮童贯争权夺利,自然不在话下。要见皇帝,也需要与童贯商量。
“官家召见你,不过公私两事尔,公事便说战阵,想来官家也没有多少兴趣,你只需照着今日所说应答便是,私事不过玩乐,此事你当慎重一些,该出风头便不能谦虚,如此才能在官家面前留下好印象。”童贯作为皇宫内侍出身,实在太过了解皇帝赵佶。
郑智点了点头,童贯这么一说,郑智也就放下心来。第一次被大宋皇帝在皇宫里召见,多少还是有些忐忑。好在这赵佶并非真正的帝王心术,也就好打发得多。
此时书房之外,小厮禀报道:“禀报枢密,门外城防守备指挥使求见,说是有紧急军情面呈。”
童贯听言眉头一皱,这大宋天下,此时哪里还有这半夜送进来的紧急军情,开口道:“带进来。”
指挥使随着小厮直进书房,拜道:“禀报童枢密,南方送来紧急军情,但是入夜城门不得开,只由末将转呈当面。”
郑智上前接过这指挥使双手托起的书信,转身放于童贯案前。
童贯急忙去了火漆,打开书信,看得许久。脸色越发深沉,却是这深沉之后,童贯反而又有了笑脸。
待到看完,童贯把书信往桌面一放,开口道:“半夜有劳,你且先回去吧。”
这指挥使躬身退出书房。郑智一脸疑惑往童贯看去。
待得送信之人走远,童贯忽然笑道:“哈哈。。。天助我也,所谋之事,已然成功大半。”
郑智自然没懂,开口问道:“恩相,这南方有何军情?”
“南方又起大贼,一月之内,连占睦州、歙州(杭州淳安,安徽黄山)两个州府,贼势之大,已然超过宋江,直接占领州府要地。当真是瞌睡时候来的枕头啊,便是这一纸军情,比你今夜的书信更有效果。天助我也。”童贯笑着说道。
几万梁山大贼刚灭,南方又起势力更大之贼,这些事情可不就是替童贯去攻那皇帝赵佶之心。
倒是童贯,此时显得自私了些。贼人作乱,首先想的不是民不聊生,却是先想此事有利于自己。
郑智听得童贯话语,脑中立马就浮现一个名字:方腊!
“恩相,如此便是又要动刀兵了。”郑智自然先想到又要打仗了,灭了宋江,再平了方腊,也算这水浒走了个有始有终。想到这里,郑智不免又想起两人,王庆田虎,这两人似乎还未出现。
郑智努力回想一些事情,似乎事件前后时间有差。
“不急不急,且让江南东路与两浙路先剿之。”童贯谋划,一切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在童贯心中,此时政治利益比军事利益更加重要。
郑智哪里不知道放任方腊的后果,短时间内江南两浙,六州五十二县将会全部沦陷,杭州这等重镇,也会落入方腊手中。
郑智看着童贯,心中当真也没有一个定计,只开口问道:“恩相,放任贼人,万一贼人坐大,江南一片战火,江山社稷之祸也。”
郑智把心中知道的那个结果说给童贯去听。显然内心之中,还是想要童贯早点出手的,只因为郑智即将面对契丹女真,要钱要粮的时候,江南两浙有失,也间接是给自己拖后腿,将士多了,郑智如今的财政问题自然多要倚仗这个大宋朝廷。
童贯摆了摆手,只道:“无妨,朝中之事,一两月内便会定妥,那时候再说其他也不迟。”
却是童贯不知,江南武备,几乎形同虚设一般,再给方腊两个月,方腊必然已经兵临杭州城下,等到朝廷再调派大兵去剿,来去又是几月,方腊的地盘已然就扩大到了极致。
郑智听得童贯之言,又道:“恩相,此事宜早不宜迟,河朔武备废弛如此,可想江南武备到得何等地步,江南之贼势力不小,若是无精兵去剿,必然星火燎原。如今又是攻辽之时,后院起火,粮饷皆受影响,还望恩相左右定夺一番。”
童贯听言,眉头大皱,心中也知郑智说得有理,此时已然就是权衡之中。一方面童贯在殿前司这件事情上,是希望有方腊这么一个大患的。一方面往郑智刚刚说的方向去想,这大贼当真不能养过了头。
童贯一时半刻,却是也拿不定主意,两相权衡,不过都是为了攻辽之事,便是只得左右犹豫。
许久之后,童贯才说得一句:“郑智,你且先回,明日同上大殿。这些事情明日见了官家再说吧。”
郑智已然听懂,童贯大概是想先看看皇帝赵佶的反应再作对策。拱手之后,退出了这书房。
时候不早,郑智带着众人又往矾楼去接李师师。
第三百六十一章 梁太尉见笑
汴京皇城,占地面积巨大,皇城一角也能建起巨大的艮岳,艮岳之中的这些太湖石数量巨大,后世北京故宫左右,依旧还能看到艮岳之中的太湖石,便是金人从汴京带到中都(今北京)去的。
垂拱殿中,赵佶于宝座之上,环看座下群臣,不显多少威严,却是显得极为的和善可亲。
郑智站在大殿最后,看到的都是一个一个的背影,还有那官帽帽翅左右摆动。便是连皇帝说话的声音都要侧着耳朵去听,才勉强听得清楚内容。
老太监梁师成用尽全力喊出一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童贯率先往前一步,开口道:“臣有奏。”
赵佶坐在上面,一身淡蓝袍子,头上只扎了一个发髻,比之昨夜见到的赵佶更显几分道骨仙风。
“讲!”赵佶回答之语,十分随意。赵佶大概是并不喜欢上朝,每日临朝心中便想着早早早散去。朝政不能不理,却是这朝政对于赵佶来说,只算是不喜欢的工作,人生的乐趣也不在此。
“禀报陛下,昨夜江南道紧急军情,睦州出了一个名叫方腊的大贼作乱,一个月内,连占睦、歙两州。事关重大,还请陛下定夺。”童贯说完话语,微微抬头去看得一眼赵佶表情。
皇帝赵佶听言,竟然站了起来,盯着童贯看了一眼,又左右扫视群臣,心中实在疑惑,开口问道:“贼兵多少?”
“禀告陛下,贼兵三万到五万之间,还有许多被裹挟的从贼良民。”童贯其实也并不知道方腊此时到底有多少人,答出这一句,有自己猜测,也有私心去微微夸大一下。
赵佶听言大怒,开口喝问:“江南之地从来富庶,一百多年皆是我大宋钱粮供应之地,百姓安居乐业,如何会出贼人?如何有这么多百姓会从贼人作乱?”
赵佶实在想不通,若说江南出个三五十人的江湖匪寇,也是正常。但是江南之地,如此多的人造反,赵佶哪里能想得通,理由在哪里?动机又在哪里?
此时赵佶之问,已然就在问满朝群臣,童贯自然不会去说话,也不知怎么去解释这个问题。
众人皆不言语,便是最头前的蔡京,也眼观鼻,鼻观心,并不说话。
江南之乱,满殿朝臣,尽管不说话,却是也能大致猜到症结之所在,如今江南不外乎花石纲,花石纲之祸关乎大宋皇帝,却是又不敢多说这个问题。
赵佶左右踱步之间,越发愤怒,这好好的大宋朝,宋江才刚刚覆灭,又起一个方腊,赵佶当真有些不明白了,为何到了自己临朝之时,这天下就出了这么多恶人。
踱得几步,赵佶忽然怒道:“何人可解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