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狂士-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杨刺史带来——”
  来俊臣气得大吼一声,催马向府宅奔去,他还准备上门去找刺史杨沛,没想到他竟然先下手了,来俊臣想到了顾玄举的儿子,一定是为了此事,来俊臣又怒又恨,但心中又有点担心,他的府中有武三思的武士,若被抓住,恐怕他很难向圣上解释。
  在来俊臣临时租住的府宅前,数百士兵将举着火把聚集在门口,将大门前照如白昼,他们是房州地方州兵,由刺史杨沛统帅,主要负责维护地方治安,把守城门,打击山匪水贼,人数不会太多,整个房州只有一千人,分驻在各县,而房陵县有五百人。
  今天晚上,杨沛亲自带领三百人上门要人,刺史杨沛的府宅就在顾玄举家隔壁,顾玄举儿子失踪,杨沛也得到了消息,就在来俊臣用顾玄举的儿子而要挟顾玄举听命时,顾夫人便悄悄跑到杨沛家中求救。
  杨沛当即立断,率领州兵包围了来俊臣的驻地,将府中的二十余人全部抓捕,同时从地窖内找到了顾玄举的儿子。
  此时,二十余人都跪在大门前,双手被绑缚,刺史杨沛骑在马上,冷冷地等待来俊臣的归来。
  杨沛已年近六旬,长得十分清瘦,颌下留一尺长须,目光湛然,他是忠心耿耿的拥李派,坚决支持庐陵王李显,为人十分正直,但另一方面他做官已有三十余年,对官场各种明规则和暗规则都了然于胸,他知道该怎么保护李显,也知道该怎么对付来者不善之人。
  不管是御史来俊臣,还是内卫李臻,还是大理寺的人,甚至武三思和武芙蓉等等,杨沛都保持沉默,冷眼旁观,不去干涉他们的一切行动,直到今天晚上,来俊臣绑架了顾玄举的儿子,用孩子来要挟顾玄举,杨沛便知道,他不能再沉默了。
  片刻,来俊臣带领几名手下匆匆赶到了府宅,他见满地跪着人,甚至包括万国俊也被抓住反绑,他顿时勃然大怒,冲上前对杨沛厉声大喝道:“杨沛,你欺人太甚!”
  杨沛却拱手行一礼,故作不解道:“我是为了来中丞的安全,才出兵协助,来中丞为何反而动怒?”
  “你在说什么?”来俊臣恶狠狠盯着他问道。
  杨沛回头一指地上跪着之人,不慌不忙道:“我接到报告,来中丞的府中混进了来历不明之人,我深恐有人会对来中丞不利,所以率军来抓捕,果然抓住这些人。
  他们自称是梁王手下,我就奇怪了,来中丞怎么和梁王的人在一起?我认为他们必然是谎报,目的是为了刺杀来中丞。”
  来俊臣盯着杨沛,眼睛里恨得几乎要喷出火来,却又一时哑口无言。
  半晌,来俊臣才恶狠狠道:“他们确实是梁王之人,我因为人手不足才请他们帮忙,你立刻放了他们。”
  “这我就不理解了,如果来中丞人手不足,可以找我,作为地方官,我自会配合来中丞办案,但来中丞却不来找我,而是找梁王的家丁,来中丞能否告诉我,梁王的家丁来房州做什么?”
  “梁王之人来房州做什么与我无关,你去问梁王殿下,但我昨晚被陵东镇被人伏击,死伤惨重,你们地方官要承担责任,杨沛,你最好想一想,怎么向圣上解释?”
  杨沛却冷冷道:“来中丞在陵东镇遭遇不幸,我很同情,但如果说责任,我想和我没有关系,首先来中丞私自带走县尉,就没有和我打招呼,而且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在陵东镇搜查民宅,淫辱妇女,如果圣上问起来,我只能据实上奏。”
  来俊臣虽然凶狠狡猾,但在精通官场规则的杨沛面前,却占不到一点上风,事实上,是他先违规调查,按照惯例,御史来地方查案,必须要通报当地官府,当然,御史也可以秘密查案,不惊动当地官府,但如果出了事,他们就没办法把责任推卸到官府头上。
  更重要是,他私自带走房陵县尉,导致县尉死亡,也没有告之州刺史,杨沛其实就是在暗指来俊臣的违规,来俊臣自知理亏,他只得忍住这口气,对杨沛抱拳道:“多谢杨刺史关心我的人身安全,这些人确实不是刺客,只是梁王的家丁,被梁王派来房州买山货,请杨刺史放了他们。”
  “原来如此,看来是我误会了,既然有来中丞担保,我就饶过他们。”
  杨沛一摆手,“放了他们!”
  士兵们解开了所有人的绳索,万国俊等人纷纷站到来俊臣身后,尤其万国俊,他也是朝廷官员,根本不敢暴露自己身份,他躲在来俊臣,一言不发。
  杨沛也不提顾玄举儿子被绑架一事,笑了笑道:“如果来中丞需要我们帮助,尽管开口,我会尽力相助。”
  他调转马头喝令道:“都回去!”
  杨沛便带着一众士兵向自己府宅而去,杨沛可不傻,他知道来俊臣吃了这个大亏,绝不会放过自己,他需要士兵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直到杨沛走远,万国俊才低声道:“顾玄举的儿子被他带走了。”
  来俊臣脸色铁青,眼中充满了愤恨,半晌,他咬牙切齿,“今日之辱,我必加倍还之!”


第232章 再见隐僧
  房陵县夜里发生的斗争并没有影响到李臻的计划,次日一早,他便带着几名武士来到了孝恩寺,狄燕也跟随在他身边,她并不知道弘福法师的真实身份。
  “老李,县城里都闹开锅了,你却跑到这里来,这座寺院很重要吗?”狄燕不解地问道。
  李臻微微一笑,“就让来俊臣和杨刺史去争斗吧!我们暂时不参与,如果有需要他们自会来找我,一般而言,我还是喜欢看热闹。”
  狄燕还是有些担心,她小声对李臻道:“杨刺史和我父亲关系很不错,当年他们一起考中明经科,我小时候他经常来我家中,他出任房州刺史还是我父亲推荐,我很担心他斗不过来俊臣。”
  李臻看了狄燕一眼,见她满脸忧色,便笑着安慰她道:“你放心吧!这个杨刺史背后是兴唐会,他不会输给来俊臣,就算他真遇到危险,我也不会袖手旁观,只是现在还不是我出手的时候。”
  两人说着,便来到了孝恩寺大门前,李臻翻身下马,对狄燕道:“帮我在四周警戒,如果有人在附近窥视,你立刻通知我。”
  狄燕点点头,回头对几名武士道:“你们几个跟我来!”
  她带着几名武士奔进了一片竹林,几人分工,在寺院周围布下了警戒,李臻走上台阶,一名知客僧立刻迎了上来,合掌施礼道:“请问施主是来还愿还是进香。”
  “我要见你们住持,他认识我!”
  李臻取出自己拜帖递给知客僧,僧人看了一眼拜帖,眼皮猛地跳了两下,连忙道:“请稍候!”
  他转身慌慌张张跑进了寺院内,不多时,知客僧又迎了出来,脸色已经平静了很多,笑道:“李统领请随我来。”
  李臻跟随他走进大门,一直来到后面主持小院,“请吧!住持在等候统领。”
  李臻走进小院,只见弘福法师手执竹扫帚,正在院中清扫落叶,李臻上前施礼道:“打扰大师了!”
  弘福法师却仿佛没有看见他,放下扫帚,转身走进禅房,李臻也跟了进去,还是上次李显接见他那间屋子。
  “请坐!”
  弘福法师请李臻坐下,一名小和尚给他们上了茶,李臻欠身道:“上次匆匆一晤,没有和法师细谈,李臻有很多事情想请教大师。”
  “你师父身体好吗?”弘福法师淡淡问道。
  “去年我们分手时,他身体不是太好,我很担心他长途跋涉来中原,但他执意要走,不过不久前我得到师父的消息,他现在还不错,过得很平静。”
  “他的心中其实不平静啊!”
  弘福法师的目光又落在李臻的佩剑上,李臻会意,将剑从腰间解下,放在桌上推给了他,“这是大师的传家之物,理当物归原主!”
  弘福法师接过长剑,轻轻抚摸剑鞘,却又将它还给了李臻,“李敬业已经死了,我和他没有关系,这柄剑是你师父所赠,请统领收好。”
  李臻默默点头,他沉吟片刻又问道:“我今天来找大师,其实是想再问一问兴唐会之事,来俊臣正在全力调查,我担心——”
  “李统领想知道什么?”弘福法师微微笑道。
  “我想知道房州境内,到底还有几名兴唐会成员?还有没有兴唐会潜伏的力量。”
  弘福法师伸出四个指头,“目前只有四人,孝恩寺只有我一人,还有江恩信,他负责联络,还有两人你应该知道。”
  “是杨刺史和庐陵王殿下?”
  弘福法师点了点头,“除了我们四人外,再没有其他力量了,兴唐会的武士在去年冬天已经撤回长安。”
  “太平公主是兴唐会的成员吗?”李臻又问道。
  “她不是!”
  弘福法师缓缓摇头,锐利的目光注视李臻,“为什么会问她?”
  “最近有人在利用兴唐会的名义兴风作浪。”
  李臻便将大理寺官员和来俊臣手下遭伏击之事说了一遍,最后道:“他们临走时都会丢下一块兴唐会的铜牌,明显是在暗示兴唐会存在,我想查出这群神秘人到底是什么背景?”
  弘福法师的神情也变得凝重起来,他沉思良久,缓缓道:“李统领没有发现他们其实只是点到为止吗?并没有真的出卖兴唐会。”
  “我也看出来了,要么是他们并不掌握兴唐会的实情,要么就是他们不想出卖兴唐会,我觉得前者可能性居多,不过他们的目标却是庐陵王殿下,在房州发现兴唐会,庐陵王殿下难脱嫌疑。”
  “你说得不错,这伙人确实是在针对王爷,但你为什么会怀疑是太平公主,而不是武家或者别的势力呢?”
  “不会是武家,武三思和来俊臣本身就是同盟,他不会杀来俊臣的人,我之所以怀疑太平公主,因为太平府的人至今没有出现,武芙蓉虽然出现,但她带领的是内卫,我有一种直觉,太平公主绝不会置身事外。”
  弘福法师微微一笑,“李统领,这只是你的猜测,我倒觉得太平公主不希望庐陵王出事,她虽然和韦王妃关系恶劣,但庐陵王毕竟是她胞兄。”
  “或许吧!我和她有一点个人恩怨,所以总会想到她身上。”
  “其实李统领并不知道,大唐各种势力众多,并不仅仅是洛阳那几支,比如兴唐会,来房州之前,李统领知道吗?”
  李臻摇了摇头,弘福法师又笑道:“长安还有关陇会,是四家关陇贵族结盟的象徵,独孤家族、长孙家族、窦氏家族、元氏家族,他们财力雄厚,在大唐影响极大,高宗皇帝和当今天子就是为了摆脱他们对朝廷的控制,才迁都洛阳。
  当然了,关陇会向来支持李氏皇族,神秘人不可能是他们,还有高句丽人,高宗灭掉高句丽后,数十万人被迁入中原,不少高句丽贵族一直企图复国,在大唐也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还有倭国人——”
  “倭国人!”李臻很惊讶,难道日本在大唐也有势力吗?
  弘福法师笑了笑,“三十年前的白江口之战,唐军和新罗军大败倭国、百济联军,倭国虽然表面臣服,但骨子里却图谋卷土重来,我听江恩信说,他几年前在扬州就遭遇过倭国武士,倭国武士在大唐非常活跃,只是李统领还没有遇到啊!”
  李臻半晌没有说话,暗感惭愧,他确实见识还不足,一心只想着太平公主,殊不知,大唐国力强盛,不知有多少势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