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狂士-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微臣让陛下失望了。”
  武则天又笑了笑,“拔汗那王子应该来求援了吧,去吧!让朕休息。”
  李臻磕了一个头,慢慢退了下去,他看了一眼上官婉儿,向她伸出手,上官婉儿却摇了摇头,转身走进了病房。
  李臻望着远方沉沉的夜空,他不由长长出了一口气,这时,明堂顶上悠扬的太极钟敲响了,钟声传遍全城,这是通知百官紧急上朝的钟声。
  ……
  五更时分,上千名朝臣聚集在明堂大殿,议论纷纷,每个人眼中充满抑制不住的激动,张柬之格外得意,他终于成了第一拥立之臣,当然,他知道自己还略李臻一筹,但这并不影响他走上人生顶峰。
  这时,张柬之意外地发现,李臻竟然不在大殿内。
  “皇帝陛下驾到!”
  随着宫外侍卫的一声高喝,三千名带甲羽林军士兵护卫着大唐天子李显向明堂大殿走来,他头戴冲天冠,身着九龙皇袍,面如冠玉,器宇轩昂,快步走上大殿,高高坐在龙座之上。
  “臣等参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显轻轻摆手笑道:“众爱卿平身!”
  这一刻,李显忽然涌起一种君临天下的胸怀,大唐从此将走向正轨。
  ……
  当天夜里,庐陵王李显登基为帝,改国号神龙,大赦天下,重赏并加封有功之臣。
  封李旦为安国相王,拜太尉,行相国知政事,并封皇太弟,明确其为皇位继承人,此时李旦已在太原调集兵马,听说兄长登位,他立刻解散军队,进京谢恩。
  李显又封李臻为骠骑大将军,敦煌郡王,食邑万户,加太子太保,封中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臻谢恩,却不肯接受汉阳郡王之位,三次上表请辞,李显只是不准。
  张柬之封为汉阳郡王,门下侍中,加上柱国,食邑三千户。
  其余有功之臣一一加以封赏,而奸佞者予以严惩,将张氏兄弟焚尸扬灰,其家人满门抄斩,武三思、武懿宗、武攸宜等人皆剥夺爵位,以庶民身份下葬。
  至于太平公主,李显却以公主之礼下葬,将高戬尸首赐还其家人,其子予以恩养,以示皇恩浩荡。
  十天后,一代女皇武则天在长生殿驾崩,享年八十二岁,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李显遵母亲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与先帝高宗合葬。
  洛阳城、长安城,以及天下各地皆张灯结彩,民众欢腾,载歌载舞三天三夜,庆祝大唐王朝重获新生。


第409章 新的旅程
  中午时分,南市酒泉楼内热闹异常,大堂上坐满了酒客,几名酒保送酒端菜,忙得满头大汗,此时已是九月,大唐神龙皇帝登基已有两个月,励精图治,朝野气象为之一新。
  酒客们三五成堆,纷纷议论着最近发生的趣事,但更多人关心朝廷的权力变化。
  “你们听说了吗?安国相王不肯接受相王和皇太弟的封号,三次请辞,圣上终于同意了。”
  一名老者捋须笑道:“这很正常啊!说明安国相王不糊涂,否则他会惹来杀身之祸。”
  众人纷纷围拢上来。七嘴八舌问道:“刘公,这话怎么说?”
  老者呵呵一笑,“你们想一想,当时发生了什么事,圣上为什么要封相王为皇太弟?”
  众人思索,一人突然叫道:“我知道,听说当时相王已经筹集八万军队。”
  “是啊!内战要爆发了,所以为了避免内战,圣上只能封相王为皇太弟,明确他为继承人,这样一来,相王就没有开战的借口了。”
  “可是……现在相王的皇太弟又没了,这不是太亏了吗?”
  老者瞪了他一眼,“你以为天下人会支持圣上还是相王,谁是正统,这是明摆着的事,相王争得赢吗?他知道心知肚明,所以才放弃争夺皇位,如果他现在还要坚持皇太弟,你觉得会有结果吗?”
  另一名老者道:“刘公说得对,听说相王刚刚辞去皇太弟,圣上马上就封兴义郡王为卫王,下一步就是册封太子了。”
  这时,掌柜走过来笑道:“大家吃好喝好,别在议论了。”
  两个老者这才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再说下去就是诽谤朝廷了,连忙摆手道:“不说了!不说了!大家吃饭。”
  众人纷纷回到自己座位,却小声地继续议论。
  这时,在靠窗的一张小桌前,坐着两名客人,看得出都是胡人,其中一人忧心忡忡,另一人在劝他,“你不用担心,我相信大将军一定会帮这个忙,不会让我们白跑一趟。”
  这两人正是在洛阳已经呆了三个多月的康宁和拔汗那王子阿伦,阿伦来大唐求救,却正好遇到了朝廷政变,他只好隐忍,不过现在新君已经登基两个月了,却还是没有任何消息,着实令他忧心忡忡。
  他叹了口气道:“我不是着急,我也知道出使一趟至少要一年半载,我就怕拖的时间太长,大食军队就杀来了,再说父亲让我入冬之前必须回去,现在都九月了,我能不担心吗?”
  “再等等吧!我已经请酒老弟帮忙了,他这两天应该会有答复。”
  这时,楼梯处上来一人,正是刚刚升为千牛卫将军的酒志,他穿一身普通人的衣服,一般人不知道他的身份,康宁一眼看见了他,连忙向他招手,“这边!”
  酒志快步走了过来,坐下笑道:“不好意思,今天军衙里事情比较多,来晚一步,让两位久等了。”
  久等倒没有关系,关键是不能白等,康宁连忙低声问道:“我们的事情,有说法吗?”
  酒志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口喝干,笑道:“应该有好消息吧!大将军说,他已经和圣上谈过了,圣上很感兴趣,准备接见王子殿下。”
  阿伦顿时激动得手上的酒都泼出来了,连忙道:“酒将军,可别骗我啊!”
  酒志拍拍胸脯,“我现在好歹也是县侯吧!也算是有爵位的贵族了,我怎么会骗你,应该就这两天了。”
  就在这时,一名阿伦的随从飞奔跑上酒楼,跑到主人面前急道:“鸿胪寺来人了,请主人回去。”
  阿伦一下子跳了起来,拔脚便跑,又觉得不对劲,连忙停住脚步,康宁摆摆手笑道:“快去吧!我在这里陪酒将军喝几杯。”
  阿伦一阵风似的跑了,这时,酒志才低声对康宁道:“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怎么了?”康宁急问道。
  “我也一时说不清楚,以后你就会慢慢明白。”
  ……
  阿伦跑回客栈,只见客栈前站满了公差,他连忙上前道:“是找我吗?”
  客栈里出来一名身材瘦高官员,拱手笑道:“阁下就是拔汗那王子?”
  “正是!”
  “在下是鸿胪寺少卿李林甫,圣上准备明天接见王子殿下,请随我回鸿胪寺学习礼节,晚上沐浴更衣,准备明天的接见。”
  “圣上答应出兵了吗?”阿伦激动地问道。
  李林甫微微一笑,“这就不是我的职责范围了,请收拾一下吧!跟我回鸿胪寺,那里有专门的馆舍。”
  阿伦简单收拾了一下,便跟随李林甫向皇城走去。
  ……
  敦煌王府的书房内,李臻负手站在自己官房的窗前,久久凝视着远方的天空,今天上午李旦正式辞去皇太弟和相国的职位,他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李显已经有所暗示了,如果李旦再不知趣,恐怕就会发生大案。
  从今天下午李重俊就被封卫王来看,李显对李旦的皇太弟早已经不耐烦,不过这是常理,父亲的皇位自然要传给儿子,李重俊当太子是理所当然。
  但李臻知道,他已改变了历史,韦氏和太平公主被铲除,就意味着李显不会再意外死亡,也意味着李重俊不会被韦氏害死,极有可能李重俊会取代李隆基成为大唐的下一代天子。
  不过这些李臻都不感兴趣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李臻已经位极人臣,封郡王,功高震主,李显还能容忍他到几时?
  现在或许他要树立形象,或许他皇位还没有坐稳,一旦皇位坐稳,他第一个就会收拾自己,这也就是几个月内的事情。
  坦率说,李显现在治理得很好,但他毕竟是皇帝,他连自己妹妹都不容,还会容他李臻吗?
  他李臻又该何去何从?
  这时,狄燕走进书房,将一杯参茶放在桌上,她从后面抱住丈夫,将贴在丈夫的背上,“夫君,你昨晚说的事情真会发生吗?”
  李臻转身拉着妻子的手道:“我说的都是将来会发生之事,我已经五次辞去敦煌郡王,他都不准,可见他就不打算给我善后了。”
  “那我们怎么办?”狄燕害怕地说道:“孩子们还那么小,我不想他们——”
  李臻笑道:“不用担心,我已经有对策了,明天你们收拾一下,还是和上次一样先去长安。”
  “什么时候离去?”
  “等我的安排,等我出征后,张黎会帮你们离去。”
  “夫君,他会放我们走吗?”
  李臻将妻子拥入怀中,安慰她说:“不用担心,或许这是一个条件,他不得不答应。”
  ……
  次日一早,大唐天子李显在应天门召见了拔汗那国王子阿伦,阿伦穿一件白色的长袍,心情格外紧张,他在一名侍卫的带领下,双腿哆嗦着走上了应天城楼。
  在门楼前等了片刻,有侍卫高声宣喝:“宣拔汗那使臣觐见!”
  “宣拔汗那使臣觐见!”
  一声呼喊传出,阿伦连忙整理一下衣冠,回忆一下昨天下午他学习的礼节,便走上长长的地毯,一直走到天子的銮驾前,他跪下磕头,高声道:“拔汗那使臣阿伦拜见大唐天子,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显穿一身常服,在他身后坐着辅助政务的昭仪上官婉儿,下面坐着两排相国和六部以及鸿胪寺、光禄寺等等高官,李臻坐在安国相国李旦身旁,平静地注视着阿伦。
  李显对接见拔汗那国王子并没有兴趣,和武则天不同,李显缺乏一种开疆拓边的雄才大略,他更偏重于守成,注重国内民生,注重完善各种礼制,他估计要用数年的时间,才能将武则天时代的各种约定成俗纠正过来。
  相反,卫王李重俊却显得兴趣十足,他对阿伦居然会一口流利的汉语很好奇,低声对李臻笑道:“大将军,这个特使汉语说得很好啊!”
  李臻微微欠身,“他曾在长安读书十年。”
  “原来如此,难怪汉语说得流利。”
  “我听说明年他将登基为国王,好好笼络他,对于碎叶的稳定至关重要。”
  李重俊点点头,他昨天看过地图,拔汗那就是当年的大宛,汉朝大军曾远征大宛,不知唐朝的军队是否有这个机会。
  李显笑道:“免礼赐座!”
  “谢陛下!”
  阿伦从怀中取出国书和进贡礼单,交给旁边的宦官,这才起身在一旁软墩上坐下,宦官将国书和礼单呈给李显,李显打开看了看,又笑问道:“拔汗那离洛阳有多远?”
  阿伦连忙欠身道:“回禀陛下,相隔数万里,行程约四个月。”
  “确实太远了,当年玄奘法师好像也去过那里,再转道向南去天竺,拔汗那直接和天竺相连吗?”
  旁边上官婉儿低声笑道:“陛下,中间还隔一个吐火罗,距离天竺也是相隔数千里。”
  不知为什么,提到吐火罗,李显立刻想到了阿缓王,又想到了舍利案和毒经案,他瞥了一眼李臻,对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