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48 名受伤,2 名死亡。据美军一名中校说,炸毁的坦克、军车数量比美军
在整个海湾战争中损失的还要多。有人亲眼见到被毁的最新的M—IAI 型主战
坦克。几天之后,美军在清理爆炸地点时又有3 名美国军人被炸死。自这次
爆炸后,美军大大加强了警卫工作,基地的入口处向前推进了几百米,增设
了数道哨卡。对所有进入的车辆进行严格检查。紧接着,在华盛顿美国国会
讨论了这次爆炸事件,有些议员要求撤回驻科美军。
战后的科威特,伤痕累累,陷入全面瘫痪,但是科威特人民和政府决心
奋起,重建家园。政府宣布,科威特人民将在战争的废墟上,把自己的家园
建设得更加美好。但是整个重建工作面临一系列难题,这将是长期而艰巨的。
据专家们估计,战争严重破坏了科威特的石油设施,以及交通、洪水、供电
等基础设施。国家复兴计划大约要500—1000 亿美元,第一步,科威特政府
向外国借贷款200 亿美元,专用于重建工作。战前科威特是善于经营的国家,
对外投资约1100 多亿美元,每年收入达70 亿美元。对外投资的收入甚至超
过石油出口的收入。国家经济要恢复到战前水平,估计需要5 年时间。
首先,是恢复政府部门的运转。战争使科威特军政部门全面瘫痪。战后,
政府机构在简陋的办公室组织了临时工作班子,一些重要部门首先运转起
来。他们着手恢复水电,进行扫雷。科威特全国各地埋有近百万颗地雷,主
要分布在科威特城的边沿和各条主要道路的两侧。大部分地雷是伊拉克军埋
下的,但也有相当部分是美军及其盟国投下的。战后,地雷已夺去了一些人
的生命,伤残了许多人的肢体。预计扫雷工作在两三年内结束。
尽早灭火是科威特新生的关键。700 多口燃烧的油井,每天要烧掉科威
特价值1 亿多美元的原油,而且还造成科威特、海湾和世界不少地区的空气
严重污染。科威特政府决心扑灭油井大火,以最快的速度重建家园。为此,
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世界各大洲公开招标。头两家中标的是美国、加
拿大公司,第三家是中国。此后,孟加拉、伊朗、罗马尼亚和德国的公司也
相继中标。由美国、加拿大组成的10 多支灭火队在海湾停战后不久就投入了
工作。他们先拣小火灭,一个队几天就可扑灭一口油井的大火。他们已先后
灭了320 多口油井的大火。
中国人对扑灭油井大火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早在1991 年的3 月中旬,
科威特内阁大臣访问北京,要求中国提供帮助,欢迎中国政府派出灭火队。
不久,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经过安排,派出7 名灭火专家于3 月22 日离开
北京赴科威特现场考察,摸清“火情”。先是在科方人员陪同下赴甘布尔大
油田考察火情。年已六旬的专家组长孙振纯逼近火场,离火源只有15 米左
右,作抵近侦察。接着专家组先后在科考察了270 多口油井的火势,并提出
周详可行的灭火方案。灭火是一项十分危险和艰苦的工作,熊熊火柱顶天立
地,滚滚浓烟铺天盖地,高温气浪直扑百丈之外。
如何灭火,各国专家都有自己的招数。中国专家是采取传统的灭火方法,
先挖排油沟,缩小油湖面积,再用沙子铺路,使灭火器械能接近火源,在实
战中,情况变化多端。自9 月4 日开始,中国灭火队经5 天搏斗,终在9 月
8 日成功地扑灭了第一口油井大火。首战告捷!接着,中国队员们又扑灭了
甘布尔42 号油井大火。这个喷油达2。5 万吨的巨型井,油湖面积几万平方米,
井口8 处外喷火舌。灭火队员们戴着防毒面具作业。其风险之大是难以想象
的。几经反复,历时15 天才将大火扑灭。
科威特的重建工作,在国际社会的多方支持下,取得了迅速进展。到1991
年底,日产原油不断增加,创150 万桶纪录,而海湾战争前为180 万桶。中
国人在科威特的重建工作中,为促进两国的友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海湾战争虽然是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引发的,但是战争的结果不仅给
科威特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样也给伊拉克这个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
难。
在近50 天的海湾战争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的空袭
超过10 万架次。伊拉克广播电视大楼被完全摧毁,楼的正面还看得出原来的
样子,而侧面只剩一付钢架了。总统府门前广场上的雕塑还在,正对着塑像
的应是像凯旋门似的方形的大门。大约从1980 年两伊战争开始起,那大门上
便一直架着两挺4 管高射机枪,头戴钢盔的伊拉克士兵常年在那里值勤,同
广场上这尊由几名士兵组成的塑像相互映衬。如今,那十分气派的大门从视
野中消失了。
底格里斯河弯弯曲曲,自西北而东南穿城而过。市内跨河江桥一共有10
座。总统府边上的“7。14 吊桥”是40 年代英国帮助建造的。桥栏和那一根
根钢缆吊索都漆成绿色,像一只架在底格里斯河上的巨大的竖琴,日夜伴着
河水弹唱。那是巴格达一处著名的景点。而战争中,整个桥面都被炸断。通
向闹市区的“共和国桥”也被炸成三截。
据说1991 年1 月17 日凌晨,海湾战争爆发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
的飞机对巴格达的空袭目标,首先是伊拉克的指挥系统、通讯系统和空防系
统。战后,除总统府大楼外,国防部、工业军工部、空军司令部、穆桑纳军
用机场、电讯大楼等等,都完全被摧毁。由于这些目标都是经过精心选择,
而使用的又是高技术激光制导或电视制导炸弹,不仅命中率高,而且破坏力
大。导弹对目标多从顶部贯穿,在内部爆炸,致使不少建筑外观上似无大损
害,但里面已全部被摧毁,且对周围建筑物影响较小。譬如穆桑纳军用机场
和巴格达火车站只有一街之隔,前者全部被毁,而火车站却丝毫未损。同样,
海湾战争前经常举行国际会议的大厦,与外国记者们居住的拉希德饭店也只
有一街之隔,会议大厦几乎全部被破坏,而拉希德饭店却安然无恙。
中国使馆所在区的阿米里亚的一个防空洞,在海湾战争期间,遭到美国
飞机空袭,400 余人死亡,引起世界震惊。伊拉克外长致函联合国秘书长提
出严重抗议,而美国却不承认误炸,他们声称根据确切情报,那里是伊拉克
军队的作战指挥部。一个中年妇女对前去采访的外国记者说:“美国人说这
里是军队指挥部,空袭时,这里虽然也有少数军人,但绝大多数都是附近的
居民。他们一下子就夺去了我们400 多人的生命,有的一家6 口人,无一幸
免。”战后这一地区,几乎家家门前挂着黑布,上面写着死难者的名字,令
人触目惊心。
3 月18 日,是1991 年一年一度的斋月伊始。但对巴格达居民们来说,
这恐怕是最凄凉的一个斋月了。大街上,不少商店关门停业。就是开门的商
店,商品也极匮乏,货架半数是空的。1990 年海湾危机中,伊拉克为显示不
俱怕国际社会的制裁与封锁,将从科威特掠夺来的商品投向本国市场。当时,
确实给巴格达的市场增辉不少。而战后,那种暂时的、表面上的繁荣,早已
荡然无存,而且价格也昂贵得令人咂舌。战前,鸡蛋、奶粉、咖啡、糖和红
茶,这些巴格达市民一直享受着政府补贴的生活必需品,都很难买到了。在
阿拉伯市场门前,一个小贩守着四大筒美国奶粉。海湾战争前,政府配给价
每筒不超过10 第纳尔,现在他却要价50 第纳尔,比以前上涨了4 倍!
过去在斋月里,穆斯林们白天斋戒,当日落之后,斋戒了一天的全家老
小,便会欢欢喜喜聚在灯下,吃着家庭主妇准备的清淡却富有营养的食品。
斋月之夜,街上灯火通明,比平日更加热闹。而战后,由于断电、断水,全
城难得有几片街区有灯光。而且,南方穆斯林什叶派和北方库尔德族反政府
的动乱,日益威胁着首都的安全,军队和武装民兵的检查哨又增加了许多。
同时,美国军用飞机还以“检查”为名,不时地掠过巴格达的夜空,更给这
悲凉的斋月罩上了一层阴影。
自1990 年8 月安理会作出对伊拉克实行全面封锁和制裁的661 号决议实
施以来,伊拉克几乎与外界断绝了正常的交往与联系,不仅急需的工业原料
及商品进口不了,使成百成千家工厂、企业、商店倒闭、停业,而且食物与
药品也因无法进口而日渐匮乏。血库中没有足够的血清,医院做手术时没有
足够的麻醉药。1991 年8 月,伊拉克公布的官方数字表明,自国际禁运以来,
伊拉克已有1。7 万名不满5 岁的儿童由于缺乏医药和疫苗而死亡。美国哈佛
大学调查团,对伊拉克从南到北进行了全面调查之后,估计至1991 年底,还
将有几万名儿童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死去。
在海湾危机之前,伊拉克商店里,奶粉、咖啡、白糖、茶叶以及其他食
品,不仅数量充足,而且由于有政府补贴,价格十分便宜。一斯1800 克的美
国NIDO 奶粉,不到4 个伊第,普通收入的人家都买得起。另外,距巴格达不
远,伊拉克还有自己的儿童奶粉厂,其设备与生产能力都是第一流的。但自
国际禁运以来,外国商品不能进口,巴格达附近的伊拉克儿童奶粉厂也被美
国飞机炸毁。在国营商店里,偶尔出售数量不多的奶粉,仅仅供应一周岁以
下的儿童。各种配给品只能满足一般家庭需要的1/3 ,而在国营商店外的黑
市上,一听1800 克的奶粉要价60 伊第,相当于中小学教师半个月的工资。
由于配给量不足,一般人家的口粮还需到黑市上购买。这样,又有多少人能
买得起那么贵的奶粉呢?难怪许多调查报告都证实,伊拉克大约有30 万6
岁以下的儿童营养不良,占全国同龄儿童的1/10 ;有30 %的孕妇和哺乳期的
妇女极需补充营养。
据医务界一位官员说,目前伊拉克各医院普遍缺少儿童疫苗及治疗哮
喘、高血压、糖尿病、肿瘤与癌的药物。另外,像药棉等极普通的医疗用品,
也由于禁运而异常缺乏。他看到的一份材料说,仅安巴尔省,几个月以来,
由于缺少妇女妊娠期间常用的镇静剂、荷尔蒙及麻醉剂,竟有228 名孕妇小
产!
海湾战争之前,伊拉克拥有较先进的供水排污系统和处理污水的设备。
巴格达人均日供水量达450 立升。海湾战争期间,供水及排污系统遭到严重
破坏,供水严重不足,河水卫生质量下降,霍乱、痢疾、肠炎等传染病发病
率急速增加。经过近半年的紧张抢修,巴格达的人均日供水量也仅及战前的
1/4 。其他地区,特别是南方各省,得不到政府供水系统的供水,只能饮用天
然水,因此,痢疾的发病率较战前同期高出四五倍。
战争带来的后遗症是多方面的,社会治安也成了人们非常头痛的问题。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许多工厂被炸毁或遭到破坏。由于经济封锁,修复与重
建这些工厂所需的原材料及零备件运不进来。工厂无法恢复生产,失业人口
激增。加上战后,大批军人复员,其中除一部分回乡参加农业生产或在城市
谋到职业者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