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击结果造成太大影响。可以说,以当时的情况,共和国天军的动能拦截卫星还在俄罗斯上空,而动能弹药完成攻击只需要2分钟,如果3辆发射车精确定位,导致其行踪暴露,因为弹道导弹的上升飞行阶段有几十秒,所以就算能够赶在动能弹药落下前把导弹发射出去,也不见得能让导弹飞到共和国上空,甚至有可能使刚网升空的导弹因故障坠落,后果肯定难以设想。
当然,不管有多么幸运,还是多么机智,3枚导弹升空后,共和国天军就拉响了警报。
早在战略防御系统问世之前,战略警戒卫星就问世了,而且是核大国的必备利器。说简单点,战略警戒卫星就是专门用来监视敌国本土的广域侦察卫星,一般配备了可见光、红外线与紫外线三种不同的摄像机,也就是分别工作在这三个波段的被动探测仪,只要敌人的导弹升空,就能立即探测到导弹尾焰产生的辐射信号,并且拉响警报。当然,现代战略警戒卫星还具备了定位功能,并且通过卫星数据链接入战略防御系统,即在发出警报的时候,已经将目标的位置信息发送给了战略防御系统。如此一来,根本不需要人来操控,战略防御系统的中央计算机就将自动控制导弹发射区域上空的拦截卫星,对升空的导弹、以及导弹投射的弹头进行拦截。
正是如此,3枚导弹升空后大约20秒,刚刚离开对流层、进入平流层,3束高能激光就划破苍穹,分别落在了3枚导弹的弹头上。准确的说,是笼罩住了3枚导弹的弹头,并且迅速向弹头下方的燃料舱段移去。
随着激光束照在燃料舱段上,率先升空的那枚SS…48立即凌空爆炸,化为一团耀眼的火球,在刺目的光芒消散之后,燃烧着的躯壳坠向了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问题是,拦截还是来得稍微晚了一点,另外两枚导弹在被激光束照住燃料舱段之前就完成了体弹分离,在爆炸螺栓的作用下,燃料还没用尽的弹体就主动与被隔热层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弹头分开。
虽然激光束也迅速做出调整,追上了下坠(实际上是上升速度有所减缓)的弹体,并且烧穿了弹体的外壳,使其内部的剩余燃料发生爆炸,但是此时弹体与弹头已经隔了数百米,而且两者的速度差达到了每秒上千米,所以弹体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并未对高速上升的弹头产生影响,反而对拦截卫星产生干扰,跟丢了正在做变轨飞行的弹头。
战斗并未因此结束,配备了高能激器的拦截卫星跟丢目标之后,位于更高轨道上的第二种拦截卫星,也就是配备了粒子束武器的拦截卫星立即接到了中央计算机发来的信息,提前展开拦截行动。随着2枚弹头离开弹体爆炸产生的干扰区,两道速度高达每秒20万千米的高能中性粒子束就从距离地面大约3000千米高度上的2颗拦截卫星上射了下来。
遭到粒子束照射之后,飞行弹道稍高一点的那枚弹头仅仅在无声无息的粒子束的照射下坚持了5秒钟,随着弹头表面的绝热层完全气化,高速飞行时与极为稀薄的空气摩擦产生的巨大热量立即点燃了弹头内部的易燃材料,最终引爆了姿态控制火箭发动机与再入大气层加速火箭发动机内的高能燃料,在猛烈的爆炸中,这枚携带了1颗55万吨级核弹头的导弹弹头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市上空化为了一点流星,弹头的残骸全都落在了俄罗斯境内。
飞行高度较低的那枚弹头除了在粒子束的照射下使隔热层有所损伤之外,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虽然从理论上讲,由于隔热层受损,这枚弹头再次进入稠密大气层的时候,肯定会被烧毁,内部娇弱的核弹头也得完蛋,但是共和国国家战略防御系统并没有因此放过这枚同样携带了1颗55万吨级核弹头的导弹弹头。
当最后一枚弹头脱离了粒子束的照射范围之后,已经有2枚配备了自导系统的动能拦截导弹从近地轨道上的动能拦截卫星上射了下来,正以每秒超过10千米的速度追上那枚还在向着共和国最大的城市飞去的导弹弹头。因为是切线追击,所以导弹弹头与拦截导弹的相对速度大约为每4千米,整个追击过程只持续了60秒。也就是说,导弹弹头在到达阿尔泰边疆区首府巴尔瑙尔上空的时候就被拦截导弹追上,并且先后被两枚拦截导弹击中,在其进入下降弹道之前就被击落了。
到此,整个拦截才宣告结束。从导弹发射到弹头全部被击落,前后用时不到2分钟。
从表面上看,这场极其短促的战斗算得上是有惊无险,可是从本质上讲,能够做到“有惊无险”的前提条件就是前期的大量付出,或者说是上千万亿元的巨额投入,以及数以万计的共和国军事科研人员在数十年内的艰苦努力。
数十年之功,就体现在这短短2分钟之内。
如果从本质上讲,这场拦截战斗肯定要比看上去的凶险得多。
必须承认,俄罗斯在30年代初着手开发、在30年代末完成设计、在40年代初期开始批量生产与装备部队、号称世界上最后一种战略弹道导弹的SS…48确实是一种性能先进,而且威胁巨大的战略武器。
首先,SS…48采用了速燃固体火箭发动机。正是如此,SS…48才能在发射后20秒就离开相对危险的对流层,并且以超过以往弹道导弹一倍的速度离开稠密大气层。缩短导弹在稠密大气层内的飞行时间,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提高了导弹的生存概率。要知道,如果导弹在稠密大气层内遭到拦截,别说会不会对本土构成威胁,只要一点点损伤,就能使导弹的燃料舱发生爆炸。第一枚被击落的导弹,也就是射向共和国首都(北京仍然是共和国名义上的首都)的那枚导弹就是因为攻击距离最近,最晚发射,没有赶在拦截开始前离开稠密大气层,导弹弹体还没有与弹头分离的时候就被激光束罩住,不但失去了离开大气层的机会,还使下面上万平方千米的区域受到污染。
当然,仅仅只有速燃固体火箭发动机算不了什么,只有选择合适的弹道,将系统的性能发挥出来,才算的上是真正出色的弹道导弹。
这就是SS…48的另外一个强项,即在攻击不同目标的时候,可以根据目标远近,自动选择最合适的弹道。要自导,以往的弹道导弹,只有固定的弹道,而攻击不同的目标,由抛洒弹头的时间决定。可想而知,采用固定弹道的导弹肯定更容易遭到拦截。
别的不说,在采用固定弹道的时候,肯定得以最大射程来确定弹道高度,因为弹道高低决定了射程远近,而在以最大射程的情况下,弹道高度自然最高。也就是说,导弹的飞行时间相对较长,而且需要在外层空间飞行,这等于给了对方拦截系统下手的绝佳机会。灵活选择弹道之后,不但使导弹的飞行线路更难测算,还能大幅度缩短飞行时间,缩短外层空间的飞行距离,从而大幅度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
不得不提到一点,即粒子束武器在大气层内的衰减作用。
众所周知,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激光属于纯能量武器,即所发射的高能激光束本身并没有质量(准确的说是静止质量),完全依靠光子携带的能量来摧毁目标。粒子束武器则是准能量武器,即发射的高能激光束实际上是一些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的幕本粒子,具有质量,通讨基本粒子携带的动能来摧毁目标。正是如此,在大气层内,粒子束武器的衰减速度远远超过了激光武器,哪怕是中性粒子束武器。原因很简单,高速飞行的基本粒子在大气层内会与气体分子碰撞,从而改变方向或者完全耗散,对邻近的其他基本粒子产生影响,从而大大削弱了粒子束的能量。
正是如此,粒子束武器只适合在外层空间使用。
这也是为什么那枚弹道较高、飞向广州的弹头被粒子束摧毁,而那枚弹道较低、飞往上海的弹头却只损失了一些隔热涂层的原因。当然,关键还是对最大射程为12000千米的SS…48来说,在攻击5700千米外的上海、以及7200千米外的广州时,根本没有必要采用较高的飞行弹道,甚至可以在采用压低弹道、也就是将弹道高度控制在200千米以下,让弹头始终在稠密大气层顶端飞行的情况下,提前抛弃主发动机,让弹头在飞行末段依靠再入大气层加速火箭发动机提供的额外推力来延长射程,从而达到提高弹头生存能力的目的。如果没有这项技术,那枚飞往上海的弹头肯定被粒子束武器击落了。
从这两轮拦截看得出来,激光武器与粒子束武器绝对不是万能的。
对激光武器来说,因为大气层存在折射与发射现象,所以只能攻击位于正下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目标,只要攻击角度超过了设计值,不但攻击效率将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使攻击彻底失败。对粒子束武器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前面提到的,大气层对粒子束产生的耗散效应,使其很难在大气层内使用。
正是如此,在能量武器大行其道的时候,共和国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中,仍然有三分之一的拦截任务由动能武器、也就是飞行速度高达每秒10千米的动能拦截导弹承担,而且这些导弹筑起了天基拦截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
对拦截导弹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能赶在目标进入下降弹道前进行拦截。
原因很简单,如果目标弹头进入了下降弹道,飞行速度很快就会突破每秒8千米,而且很快就会进入大气层,最重要的是,此时弹头肯定在共和国本土上空,即便拦截成功,具有强烈放射性的弹头碎片也会落在共和国的大地上,甚至落在城市里面,从而使拦截失去应有的价值。
受此影响,粒子束武器的第一次拦截失败后,天基拦截系统就将发射拦截导弹。
虽然这么做很有可能浪费宝贵的拦截导弹,但是比让核弹头落到共和国本土,这点浪费根本算不了什么。
这次拦截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如果拦截导弹再晚10秒发射,最后那枚导弹弹头就将进入共和国境内,即便能够将其击落,弹头碎片也会洒落在共和国的土地上,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针对这3枚导弹与弹头的拦截基本上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要知道,如果让SS…48的弹头进入了中段飞行弹道,也就是完成了初始阶段的加速与弹道调整之后,其弹头就会自动进入战斗模式,除了启动姿态控制发动机,进行变轨道机动之外,还会陆续洒出足以以假乱真的诱饵弹头,给拦截系统造成更大的负担,至少让共和国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不得不浪费更多的战斗力。
更值得庆幸的是,那些在精确战略打击中幸免的俄军导弹发射车都不成规模。
在拦截了第一批3枚导弹之后的近10分钟内,又有14辆幸存的导弹发射车按照总统下达的反击命令发射了SS…48战略弹道导弹,其中5辆按照标准程序发射,即在发射导弹之前进行了精确定位,结果导弹刚刚升空,精确打击的动能弹头就落了下来,5枚导弹均在猛烈的爆炸中灰飞烟灭。
另外9枚导弹按照紧急程序发射,没有精确定位,且全部瞄准共和国的特大城市。当然,这9枚导弹的结局也差不多,因为共和国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能够一次拦截数千个目标,所以就算在启用部分在轨拦截卫星的情况下,也能比较轻松的将9枚导弹拦截下来,不会让俄罗斯战略火箭兵的反击得逞。
事实上,对付10多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