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7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密的防护,只是降低了损失。

14点左右,进入市区的5支运输车队再次遭到印军袭击。

虽然加强了的护卫力量击败了印军,控制了制高点的空突部队还发起了反击,消灭了数百名没有来得及逝走的印军,但是运输路线受到威胁已成事实,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前锋部队不得不停止前进。

还是那个问题,印军到底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

停止进攻后,傅卫民让协助作战的支援部队重新搜索控制区,特别是运输车队遇袭地点附近的城区。

直到16点左右,39军的侦察兵才找出了“结症“。

一条最重要,而且是最不应该忽略的地下通道,竟然没有出现在军情局提供的地图上!

这就是计划在年底通车,从恒河河底通过,连接加尔各答与豪拉的公路隧道!

为了搞清楚情况,傅卫民立即派出侦察兵进入隘道。

毫无疑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有误。

虽然隧道没有正式通车,但是已经全线贯通,基础工程也已经到位。也就是说,部署在加尔各答的印军主力可以进入豪拉。更要命的是,隧道在豪拉这边的出口就在39军的控制区内,而且印军打通了隧道与豪拉地铁网,还钻通了连到城市下水道主线的坑道。也就是说,印军进入豪拉之后,不用在地面上活动,可以利用地铁网与下水道主线避开占领了地表阵地的39军,前往城市任何一处地点。

进入隧道的侦察兵遭到了印军的阻击,不得不撤了出来。

傅卫民不得不解决这个问题,而他又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即便炸毁隙道出口,印军也能迅速开辟其他地下通道。要想堵死隧道,唯一的办法就是炸断位于恒河河底的隧道主体工程。

显然,39军没有这个能力。

正是如此,傅卫民才给前线指挥部发去消息,希望得到支援。

虽然没有亲眼目睹豪拉的战斗,也不太清楚前线的局势,但是裴承毅知道,39军是出了名的铁军,不但战斗意志顽强,而且有很强的荣誉感,如果没有绝对必要,39军的军长绝对不会请求支援。

按照傅卫民的要求,裴承毅派出了担任特殊轰炸任务的低空攻击机。

30多米深的河水不会对特种炸弹造成多大影响,只要能够确定随道的位置,就能用特种炸弹摧毁整个隧道。

军情局也积极配合,送来了准确情报。

因为连接加尔台答与豪拉的河底隙道是民用基础工程,没有多大的保密性可言,如果不是军情局犯了错误,认为隧道并没挖通,不然39军也不会犯这么大的错误。既然已经确定隘道全线贯通,就没有理由让其继续存在。

傍晚,2架DW…26B到达豪拉东面的恒河上空。

准确的说,是1架陆航的DW…26B,与1架海航的DZQ…25C反潜巡逻机。派反潜巡逻机过来,就是要用反潜巡逻机的声纳确定隧道的准确位置。当然,用来探测河底隧道的声纳与用来探测潜艇的声纳有些区别,主要就是声纳得沉到河底,而不是浮在河面上。为此,海航的技术人员对声纳浮标做了一些改进,取消了使其浮在水面上的浮筒,用电缆连接通信天线与声纳主体,加大了声纳的功率。

效果如何,海航的技术人员也说不准,反正以前没有人这么用过声纳浮标。

DZQ…25C在恒河上空盘旋两圈后,投下了特制的声纳浮标。

图像出现在声纳探测器的屏幕上的时候,DZQ…25C上的声纳操控员立即找出了要对付的目标。

河底陛道是按照双层双向四车道的标准建设的,最大宽度超过20米。对于能够发现直径不到1米的沉底水雷的声纳浮标来说,透过大约30米的河底淤泥,发现如此巨大的目标不是件困难的事情。

再说了,担任轰炸任务的DW…26B只需要大概的方位坐标,不需要准确数据。

特种炸弹的威力足够大,就算偏差几十米,也不会降低轰炸效果。

确认找到了河底隧道后,DZQ…25C把坐标数据发给了DW…26B,随即加速飞走了。

在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中,DW…26C在河面上空大约500米处投下了重达2吨的特种炸弹。DW…26B同样不敢多留,投下炸弹后就以最快的速度飞走了。

下达投弹命令的傅卫民并不知道,在DW…26B投下炸弹的时候,隧道里至少有12000名印军,另外还有大约24000名印军集中在隧道东部出口处。按照印军的作战计划,将在夜间围攻进入豪拉市区的39军,争取将39军赶出豪拉。为此,不但豪拉的守军做好了反击的准备,部署在加尔各答的印军也派出了3个预备师的兵力。为了赶在天黑后发起进攻,1个预备师提前进入隧道,另外2个预备师也进入了隧道东段。

炸弹已经投下,灾难性的后果不可避免。

装填催化金属氢与强氧化剂的复合炸药的特种炸弹的威力太大了,按照共和国陆军(该炸弹由陆军投资研制)的测试结果,在地下50米处爆炸时,能够摧毁方圆300米范围内的所有地下设施,如果将爆炸深度提高到100米(必须增加前置串联钻地战斗部),绝对破坏范围将达到500米。进行定型试验的时候,该炸弹就在西北某弹药试验基地留下了几个直径超过800米的大坑。因为爆炸点的地表情况与地下核试验非常相似,所以美国一度认为共和国进行了地下核试验。

用特种炸弹对付河床下30米处的河底隧道,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炸弹穿过30米深的河水与30米厚的河底淤泥,进入隧道之后,压力骤然降低,压力传感器立即探测到了“气穴”,接通了引信的引爆电流,在强电压的激发下,催化金属氢失去稳定性,首先径放出核间能,氢元素由金属态转变为气态,与强氧化剂充分混合,最终与强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以爆炸的方式释放出化学能。整个爆炸过程仅用时数毫秒,相当于数吨TNT爆炸时释放出的强大能量在瞬间将周围的所有物体压成了粉末,冲击波向四周扩散,摧毁一切能够摧毁的物体。

河面上,数千吨的河水被冲击波抛入空中。

河面下,沉积了数千年的淤泥波浪般的向四周扩散。

爆炸发生的时候,隧道内的12000名印军官兵当场被炸死10000多,其余1000多人也立即被涌入的河水吞没。

相对而言,这些印军死得很快,没有一点痛苦。

因为打击来得太突然,主要是只有2架战机出现在恒河上空,印军根本不知道这2架战机上携带了致命的武器,也就没有提高警惕,所以当爆炸发生的时候,隧道东段的印军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等到2个预备师的24000名印军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见到隧道中涌来的洪水,印军官兵的第一反应就是争相逃命。如果只有几十个人,哪怕有几百个人,都能赶在被洪水吞没前逃出隧道。可是狭窄的隧道里有24000人,当这么多人都惊慌失措的四处奔逃的时候,就没有几个人能够逃走了。

洪水灌满隧道的时候,只有不到500名印军逃了出来。

片刻间,36000名印军成了恒河里的冤魂。

仅从这次轰炸的结果来看,特种炸弹的威力已经追上了核武器。迄今为止,人类发明的千万种武器中,除了核武器,还没有任何一种武器有如此大的杀伤力。

事实上,傅卫民与投下特种炸弹的DW…26B的飞行员都不知道一下干掉了这么多印军。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傅卫民的目的达到了。

炸毁隧道之后,加尔各答与豪拉彻底断绝联系,傅卫民再也不用为运输通道的安全问题担忧了。

因为部队在白天打得很辛苦,夜间对进攻方不太有利,所以傅卫民没有让39军继续进攻,而是让各部队就地休整。

第二天一早,守在恒河下游的空突151旅的官兵发现顺流而下的印军尸体时,傅卫民才知道昨天晚上炸死了几万名印军。

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傅卫民不敢肯定,因为用一枚炸弹干掉几万名敌人,不见得是好事。

在傅卫民下令停止进攻的时候,裴承毅也在等待轰炸结果。

特种炸弹是裴承毅特别申请获得的,其主要目的就是尽快攻占加尔各答。虽然在锡金与克什米尔的作战行动中,陆航用过特种炸弹,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之前用来对付印军的防御阵地,还没在城市中使用过。裴承毅并不怀疑特种炸弹的威力不够,而是担心威力太大。攻打敌人阵地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对平民的附带伤害,更不需要考虑炸弹对民用目标造成的威胁。即便按照西方国家的战争原则,只有在敌人投降的情况下,才需要提供人道主义保护,对付还在战斗的敌人,没有任何适用的人道主义原则。城市战却必须考虑人道主义原则,不能随时扩大打击范围。如果特种炸弹的威力过大,会对周边平民与民用目标造成严重威胁,就得谨慎使用。

轰炸结果多少让裴承毅有点心悸。

虽然当天晚上裴承毅也不知道一下炸死了几万名印军,但是从无人侦察机发回的爆炸时的现场图像来看,特种炸弹的威力非常大,破坏范围比陆军的测试结果还要大得多。原因无二,加尔各答位于恒河下游,城市下面是几千万年来,由恒河从喜马拉雅山带来的泥沙形成的厚达数千米的沉积层。与锡金、克什米尔的山地相比,沉积层比岩层更加柔软,也更容易遭到破坏。虽然爆炸发生在河底,暂时无法知道对河床产生了多大的破坏,但是超级计算机利用测试时的软件分析出来的结果是,爆炸很有可能使河床塌陷2到3米。换句话说,如果爆炸发生在相同地质情况的地面下,距离爆炸点500米之内的所有建筑物都将受到严重损坏,一些抗震强度不高的建筑物甚至会倒塌。

照此计算,只需要大约800枚特种炸弹,就能将市区面积200平方千米的加尔各答炸成平地。

这样的威力,顶得上一枚小型核弹头了。

有必要使用威力如此巨大的炸弹吗?

裴承毅没有马上做出决定,因为特种炸弹是常规武器,不是核武器,用不用,不由他决定,而是由战斗情况决定。

比起让39军的近4万名官兵、以及空突171旅的几千名官兵流血牺牲,裴承毅绝对不会在乎一座印度城市的存亡。

离开战术指挥中心前,裴承毅让袁晨皓根据新的计算结果制订打击计划。

袁晨皓尽到了前线副总指挥的责任,在裴承毅离开前提出建议,让39军做最后一次努力,如果不能说服印军投降,再使用特种炸弹。

裴承毅没有否决这个建议,因为他也不想惹上麻烦。

决定加尔各答命运的不是裴承毅与袁晨皓,而是印度人。

只要印军投降,不但39军与空突171旅的将士将得到解脱,加尔各答与豪拉的近百万印军官兵也将得到解脱,上千万加尔各答的市民将获得生存的机会。

印军会选择投降吗?

裴承毅不抱多大的希望,如果印军打算投降,就不会等到现在。

袁晨皓保留了最后一线希望,因为他觉得印军没有别的选择。

傅卫民更加乐观,因为他目睹了特种炸弹的威力,印军也目睹了特种炸弹的威力。

第123章 暗中角力

18日清晨,坚持了6天的印军全线崩溃。

7点30分,豪拉的4个印军师(其中2个为二线师,2个为预备师)竖起白旗,向39军缴械投降。

这些印军不是不战而降,而是在抵抗无果之后选择了投降。

从17日夜间到18日天亮前,守卫豪拉的印军按照计划对进入市区的39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