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8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晨皓不明白突击部队为什么要请求炮击瓜廖尔印军阵地,一是他没有身在前线,二是他不了解凌云霄的战术企图。

重点炮击瓜廖尔,不是凌云霄在为撤退做准备,虽然按照计划,如果突击不顺利,可以沿原路撤回瓜廖尔,然后选择别的突击方向,但是从一开始,凌云霄就只考虑进攻,压根没有想过撤退。

打到这个时候,说凌云霄没有脑子,那肯定是不对的。

突击部队能够悄无声息的绕过瓜廖尔,不是电动战车的噪音低,而是突击部队根本没在公路上行军,而是全程越野行军,以泅渡的方式渡过德河,从瓜廖尔东面避开了印军防御阵地。正是如此,在突击部队到达瓜廖尔北面的时候,印军仍然一无所知。

炮击瓜廖尔不是让炮兵热身,也没有那个必要。

凌云霄只有一个目的:制造恐慌。

炮击的时候,凌云霄留了一支相当于营级规模的装甲部队在瓜廖尔北面,对印军阵地发起了几次无关痛痒的进攻。

这一招很巧妙,也很有效。

装甲部队突然出现在瓜廖尔北面,守卫瓜廖尔的印军立即认为瓜廖尔已经被共和国军队包围,对手先在后方发起进攻,肯定是想把守军引到北面去,让南面阵地无兵可守,为正面进攻创造条件。如果共和国军队大举进攻瓜廖尔,仅凭15万印军很难守住,所以印军指挥官立即请求支援,要求尽快歼灭瓜廖尔北面的敌人,打通从瓜廖尔到阿格拉的后勤补给通道。能够支援瓜廖尔的,只有驻扎在阿格拉的印军。因为瓜廖尔的守军在报告中提到了装甲部队,所以阿格拉的守军怎么也的派出1个主力师意思意思吧。

凌云霄要达到的就是这个目的,既让阿格拉的守军前去救援瓜廖尔。

因为阿格拉处于“大新德里防区”的外围,需要守卫的阵地宽达150千米,所以就算只有1个主力师南下前往瓜廖尔,印军防线上也会出现漏洞。凌云霄已经把侦察部队派到了前面去,能够及时发现印军防线上的漏洞。以突击部队的速度,哪怕只有2个小时,也能穿过印军防御阵地。

说到底,凌云霄不打算在第一次冲锋的时候与印军拼命。

后面的战斗还很漫长,如果在第一个晚上就拼得筋疲力尽,后面怎么打?

让炮击持续30分钟,也可以看成是凌云霄在投机取巧。裴承毅明确要求打痛瓜廖尔守军,却没有做出具体说明,也就是说,不管是突击部队,还是支援部队,只要能吓住瓜廖尔守军,就算完成了任务。悄无声息的突破印军防线,30分钟的猛烈炮击,绝对能让瓜廖尔的守军屁滚尿流。

由此可见,凌云霄不是没有头脑,而是很有头脑。

第146章 刚猛打法

与突击部队相比,第381装甲旅攻打埃达沃的行动更加刚猛。

实际上,不刚猛也不行。

38军屁股一动,杜奇威就猜到裴承毅要不顾一切的攻打博帕尔。对印度来说,绝对不能丢掉博帕尔,至少不能在这个时候丢掉博帕尔。在裴承毅派出38军之后,要想守住博帕尔绝非易事。事实上,连杜奇威都认为,印军不可能守住博帕尔,最多只能把博帕尔变成中国军人的墓地,从而使裴承毅无法在占领博帕尔之后继续向西推进,为印度调整战略防御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因为鲁拉贾帕尼听取了杜奇威的建议,所以印军完全按照杜奇威的安排部署博帕尔的防御工作。死守博帕尔肯定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必要,只是要想死守博帕尔,点得赶在38军到达之前向博帕尔派遣更多的部队,从而需要把38军挡在博帕尔外面,至少争取3到5天。印军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加强埃达沃的防御,利用埃达沃的防御阵地挡住38军。因为大部分增援部队都在向博帕尔集中,所以印军只能用尽一切办法,加强埃达沃防御阵地的牢固程度。

能不能守住3到5天,杜奇威没有把握。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经过2天的紧张建设,印军阵地基本上具备了抗炮击的能力。也就是说,180千克级电磁炮炮弹很难对设在地下的防御工事构成威胁。而180千克级炮弹的威力相当于500千克级航空炸弹,所以战术航空兵与陆军航空兵使用的普通炸弹也很难对地下的印军工事构成威胁。

战斗开始前,军情局就提供了相关情报,并且建议使用特种炸弹。

裴承毅没有立即采纳军情局的建议,决定先试试手气。

因为特种炸弹在加尔各答留下的“名声”很震撼,共和国又在努力改变国际形象,想让更多的人相信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所以在加尔各答攻防战之后,裴承毅在使用特种炸弹的时候一直比较谨慎,不到万不的已,绝不会使用。

实际情况是,裴承毅不得不做出选择。

3点30分,持续了1个小时的空中打击与炮火打击结束,第381装甲旅开始进攻。

虽然印军的表面阵地已经被炸的面目全非,但是在第381装甲旅的战车开上印军阵地的时候,仍然遇到了比较强大的抵抗火力。

打了15分钟,进攻部队就在第二轮空中支援的掩护下撤了下来。

亲自到前线督战的唐应龙没有立即组织第二次进攻,而是联系了前线指挥部,希望能够获得“更加有效”的空中支援。

不用多说,唐应龙要的就是特种炸弹。

请求支援的时候,唐应龙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印军采用了非常高明的防御战术,似乎吸取了空降153旅在兰契的防御经验。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埃达沃的印军中有参加过兰契攻防战的军官,但是实际情况与唐应龙说的差不多。根据无人侦察机发回的印军防御阵地部署图像,专门负责情报工作的军官立即看出了印军防御阵地的部署特点。母庸置疑,就是空降部队的那种部署方式,利用地下坑道系统将各个火力点连接起来,以大纵深防御对付装甲部队。虽然在很多细节上,印军的防御阵地仍然无法与空降153旅的媲美,但是足以给第381装甲旅制造麻烦。

母庸置疑,美国的军事顾问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依靠军事侦察卫星,美军肯定掌握了空降团旅防御阵地的部署方法,军情局有足够的情报证明,美国开发了一种能够探测到地下5米处的坑道系统的雷达成相卫星。

果真如此的话,美国军事顾问很有可能把刚刚总结出来的经验传授给印军,让印军在埃达沃进行现场试验。

对付这种由地下坑道系统支撑起来的防御阵地,最有效的武器就是特种炸弹。

用作战参谋的话来说,就算使用温压弹,也不见得能够摧毁印军的地下工事。只要印军稍有准备,就会在主要的地下工事上安装专门用来对付温压弹的耐热耐压门,使温压弹很难杀伤躲在里面的官兵。事实上,空降部队在修建防御阵地的时候,肯定会为屯兵所、弹药库等重要地下洞库安装耐热耐压门。

为了尽量避免使用特种炸弹,裴承毅决定尝试一下。

4点30分,陆航的12架DW…26B在印军阵地上空连续投下了20多吨温压弹。

20分钟后,第381装甲旅再次踏上印军阵地。

与作战参谋的预测一样,印军再次蜂拥出现在阵地上,与装甲部队交火,而且让进攻的装甲部队损失了近10辆坦克与战车。

5点过,进攻部队再次撤了下来。

这次,裴承毅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按照计划,第381装甲旅必须在天亮前取得突破,至少要占领部分阵地,然后才能投入更多的兵力,对付负隅顽抗的印军。

眼看着天就要亮了,第381装甲旅还在印军阵地外徘徊,拖下去不是个办法。

5点45分,天亮前最后一轮空中支援开始。

担任支援任务的仍然是陆军航空兵,24架DW…26B低空攻击机排成纵队,在地面侦察兵的引导下,陆续进入印军阵地上空投下特种炸弹。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特种炸弹的威力,避免在占领阵地之后与印军纠缠,唐应龙不但派出侦察兵为攻击机群提供现场“指挥”,还让随他前来的军部作战参谋规划了整个轰炸行动,精心安排每一个轰炸点。每个轰炸点与相邻轰炸点的间隔距离为800米,特种炸弹的引爆深度为50米。虽然引爆深度超过了印军的下工事的最大深度,但是特种炸弹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到达地表时,因为介质密度发生变化,会有一部分冲击波在地表反射回来,在某些区域产生叠加效果,使冲击波的能量翻倍,产生更大的破坏力。试验早已证明,冲击波的破坏力与所含能量的3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说,能量提高1倍,破坏力提高8倍。虽然除了叠加加强的区域之外,还有叠加减弱的区域,但是由加强区域产生的强大破坏力,足以弥补减弱区域产生的损失。在距离爆炸点水平面投影400米的范围内,只有抗震级别达到12级的地下建筑才能扛住特种炸弹产生的冲击波,除了战略级别的地下指挥中心,没有一种地下建筑的抗震达到12级。

轰炸效果非常明显,连等在10多千米外的第381装甲突击旅的官兵都能感受到。

因为DW…26B逐一进入投弹,每次投弹前,都要由侦察兵确定上一次轰炸的效果,决定是否需要补充轰炸,所以轰炸行动一直持续到天亮。最后1架DW…26B离开的时候,已经是6点55分了。

侦察兵评估最终轰炸结果的时候,唐应龙让担任第三次进攻任务的官兵吃了早饭。

7点15分,侦察兵发来消息,印军所地上没有生命活动迹象。

15分钟后,第一批主战坦克与装甲战车开上了印军阵地。

为了谨慎起见,唐应龙让协同进攻的步兵在踏上印军阵地后就下车作战,免得像前两次进攻那样,让10多名步兵随同战车一起完蛋。

虽然在占领印军阵地的过程中,进攻部队遇到了零星抵抗,但是没有多大影响,几个没死透气的印军很难对进攻部队构成威胁。

当然,唐应龙还是很小心。

控制了地表阵地后,他没有让步兵去搜索那些没有完全坍塌的地下坑道,而是让侦察兵与工程兵带着生命探测仪与专门探测地下目标的小型雷达上了阵地,对整个阵地进行拉网式的搜索。

直到搜索工作完成,唐应龙才发出了占领埃达沃的消息。

毫无疑问,攻打埃达沃的战斗打的很刚猛,刚猛得让裴承毅都有点心有余悸。

守卫埃达沃的2个印军师,大约25000名印军无一生还!

虽然按照标准作战程序,第381装甲旅占领埃达沃之后,应该打扫阵地,但是裴承毅让唐应龙把打扫阵地的任务留给了后面的部队,而且格外吩咐负责后勤的参谋,及时为跟随第381装甲旅的后勤部队送去消毒与防疫工具。因为没有民用消毒与防疫工具,所以只能为后勤部队提供三防装备。

当穿着三防服的官兵出现在埃达沃的时候,给外界的第一信息就是这里发生了核爆炸。

当然,第一信息当不了真。

有没有使用核武器,测试一下当地的放射性指数,以及附近空气中的放射性尘埃就知道了。再说了,左世界有几万台地震测量仪,即便隔着半个地球,也能收到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地震波。

拥有先进地震探测设备的国家都知道共和国军队在埃达沃再次使用了特种炸弹。

与几天前的情况不同,包括CNN在内的美国新闻媒体并没有大肆报道,甚至没有在报道中提到“特种炸弹”。

原因很简单,埃达沃不是加尔各答,虽然这座城镇在战争爆发前有大约5000居民,但是在第38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