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也到了难以继续维持的程度。”
宋彪默默点头,道:“英日同盟的关系破裂倒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但是事情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也不是突然才有的变故。”
稍加思量。他又补充道:“日本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从经济和工业实力来说,日本目前大致和意大利处于同一水平,但它却拥有世界上仅次于英美的第三大的海军,并且是训练精良。战斗意志极强的世界级海军。考虑日本高达七千万的人口和它完善的工业基础,比拼陆军的话。我实际也不认为意大利陆军,甚至连法国陆军都未必能战胜日本陆军,关于这一点,你可能有异议,但我觉得还是别有异议为好。当然,日本的致命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在资源规模和工业的原材料供应上,日本是世界工业国家中最为危险和薄弱的一家。法国总体对日本还是缺乏了解,其实日本国内一直存在着内阁和军方的两种政治斗争,他们的军方一直妄图通过对外军事扩张来保证国家的发展,通过占领殖民地的方式寻求原材料和市场,而他们的内阁政府则希望通过通商谈判来解决国家的发展问题,并且是有意识的利用军方的强硬,试图同我国及英美达成有利于日本的通商条约。结果也还是比较顺利的,英日和美日通商条约整体上都有利于日本,在和我国的通商条约中,由于我国的原材料供应基础较大,我国对向日本出口原材料也持支持态度,双方约定关税较低,大部分的出口都是通过朝鲜完成,但是,世界经济的大萧条导致各国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日本对东南亚和英美等国的出口大幅度萎缩,这种问题就不是内阁能够解决的,正因为日本政府长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日本军方的影响力已经超越政府,甚至可以说是直接控制着政府,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已经是一个军政府掌权的准法西斯主义阶段。”
维冈上将不敢反驳宋皇帝对日本的判断,道:“陛下说的这些信息对我国非常重要,作为一个牢固而永久的中法同盟,我国外交的第一任务就是长期维持中法的同盟关系,虽然现阶段有和日本改善关系的努力,但我国一定会坚持维护中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继续维持在欧亚大陆相互扶持的政策。当然,如果日本愿意在某些条件下退出英日同盟,对我们而言肯定也是有着莫大的好处。”
宋彪答道:“你说的很对,但日本现在就是一个马蜂窝,如果我们支付了高昂的代价说服它们退出英日同盟,选择和我们结盟,一旦他们对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及殖民地发起进攻,我们就会陷入前所未有的麻烦中,其实英国之所以无意继续维持英日同盟,正因为日本在过去长期维持军国主义的挑衅和扩张姿态,给英国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不管是伊势事件、荷属印尼事件,还是日本和我国发生的汉城冲突事件,其实都足以证明日本是一个麻烦制造国,他们正在积极寻求新的殖民地,并且不会停止。所以,如果代价并不大,我们可以考虑劝说日本退出英日同盟,但绝对不能考虑让日本加入我们,那只会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事。”
维冈上将赞同道:“是的,我也是如此认为的,相比之下,关于您提出的将巴西吸收到我们的同盟中的建议,我觉得显然更为可靠一些。”
宋彪很认真的嗯了一声,并没有继续说什么。
关于中法之间的各种合作,这些工作是内阁政府和中央军部的事情,他倒是不需要说太多,对于法国目前各种懈怠疏忽的不满,帝国可以通过中央军部表达出来,犯不着连宋彪都出来指责法国缺乏责任感。
中国对法国的不满已经是积怨已久,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国未能有效的在海军领域对英国造成压力,在霞飞元帅时期奠定了中法军事紧密合作,以及法国机械化进行的大变革,在勒布伦总统上台之后明显开了倒车。
这也让中国严重不满。
中法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同盟,相互在欧亚大陆的两端给予支持,一旦同盟的利益受到挑战,必然要同时出兵,双方在利益分配上也是均分性质,如果法国持续这样孱弱,中国当然不满。
不管怎么说,中法一直是平等结盟关系,既然强调平等,中国出多少力气,法国也就应该出多少力气。
这是一个平等的基本原则。
勒布伦这位左翼总统本身还真看不起中国和亚洲人,对中法同盟关系一直有点不热衷,这是中法同盟关系开倒车的主要因素。
如今德国出现了严重的法西斯和二次复兴主义,法国才开始变得紧张,又要回过来继续加强中法同盟关系,加强两国的军事合作,不仅同意了中法联合舰队的提议,还派遣维冈上将访华。
时间虽然有点晚,总比没有来得好。
维冈上将此次访华要讨论的事情非常多,前面这些年,法国在军事上拖欠的东西太多,只能继续大规模的直接从帝国引入技术,双方通过联合研制,或者直接从中国购买部分技术专利的方式,加快军事力量的建设。
该卖的还是要卖,该援助的还是要援助。
谁让中国摊上了法国这种二货朋友呢?
所以说,凡事都是有利有弊,只是中法同盟走向终结的大趋势已经很难改变,最终有一天,双方会结束这样的合作,那似乎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260章 迈向二战的一年
1933年是帝国正式迈向二战时代的一年。(**)
在经济上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后,帝国立刻着手推行新的外交政策,积极筹划组建亚洲合作同盟,通过将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塞拜疆、柬埔寨、文莱、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泰国这些亚洲国家都纳入同盟组织内,通过支持亚洲国家**来驱逐英美在亚洲的势力。
在驱逐英美的同时,帝国则通过亚盟的领导地位建立在整个亚洲的军事和经济利益。
某种程度,宋彪在1933年下半年所要展开的环球访问只是在替这一计划做掩护,在他访问苏联、德国、英国、美国、法国等强国的同时,外相顾维钧将会秘密访问亚洲各国,首先围绕帝国的保护国建立亚盟,再吸收沙特、泰国加入。
在亚盟内部将同时存在一个亚盟自由贸易区协议,这个较为宽松的亚盟自由贸易区将保证各成员国之间的内部贸易的扩大,同时,帝国将会继续同各成员国签署新的中伊、中泰等**的双边贸易协约,加上中国和各国的贸易、投资,扩大帝国对亚洲的投资。
同法国总统特使维冈上将沟通之后,宋彪改变了原有的访问行程安排,直接从鄂木斯克乘坐火车前往莫斯科访问苏联,随后继续沿铁路访问波兰、荷兰、德国、比利时、法国、西班牙,欧洲之旅的最后一站是英国,再从伦敦乘船前往加拿大访问,继续南下访问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再访问澳洲、文莱,结束全部访问旅程,明年6月中旬回国主持夏季庐山会议。
帝国的存在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发展,随着国家工业水平的快速提高,中日经贸和谈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一方面,亚盟存在着对日本的巨大威胁和压制作用,另一方面,帝国也力图在亚盟成立的早期淡化这种威胁,为此在华皇环球之旅和外相亚洲访问的同时,派遣帝国外务部副外相施肇基访问日本,就日本一直在争取和威逼的中日通商协约进行新一轮的洽谈。
同样的,帝国和苏联之间贸易也日渐昌盛,中苏经济之间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互补性,中国对苏联出口机械、纺织产品、农牧产品、糖烟酒副食产品等等,从苏联进口矿产资源、石油、木材。
苏联是目前世界上对华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其70的进口来自于中国,由于两国间的俄语对通程度较高,经贸往来也确实是非常频繁。
苏联是一个很厉害的威胁,但只要苏联没有明确倒向纳粹德国的邪恶轴心,帝国也不可能非要将苏联逼迫到最让帝国忧虑的苏德联合阵营中去,能避免最好是避免这种情况,因为法德矛盾和中日矛盾是很难化解的,而中苏之间只要苏联不采取极端政策,暂时还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中。
正是因此,在外相顾维钧第一站就前往伊朗的情况下,宋彪决定将自己在1933年环球之旅的第一站放到苏联。
既然同为这个时代最富有传奇性的国家领袖,宋彪也确实想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和斯大林同志会晤,1933年8月15日,宋彪和妻子舒萱皇后、女儿媛媛公主乘坐专机飞抵鄂木斯克,再转乘列车前往莫斯科。
在国内已经有些习惯于新式电气化列车的低噪声和高速稳定,再次乘坐这种蒸汽机列车的感觉是很奇特的,帝国电气列车cev系统在过去的十年间的发展速度特别快,而在蒸汽机列车领域则缺乏资金和科研投入,只是引入了法国塔尔斯公司的蒸汽列车技术作为补充。
宋彪现在乘坐这辆列车就是从法国引入技术改进的fet6型列车,最高时速100公里,正常额定行驶速度是每小时75公里,出于两国贸易发展的长期需要,中苏两国在1930年对中苏铁路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化升级改造,利用这一契机,苏联也从中国引入这一系列车型、轨道控制和监控系统。
火车在乌拉尔山岭间飞驰,越过那中央陆军曾经征战过的地方,最远之时,帝国中央陆军也曾越过这条欧亚分界线,进入苏联的欧洲领土作战。
时间如梭,那只是一晃的恍惚间就已经成了十三年前的旧事。
宋彪对此也颇是感慨良多,作为皇室御用的列车,车厢被改造的很特别,宋彪和舒皇后拥有一个单间的车厢作为寝室,舒萱这些年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所以另外单独在前面设置了一个新的车厢作为宋皇帝的会客间,他在这里可以静静的看书,或者是抽烟,和其他外交官员交谈。
坐在这一节车厢里,宋彪点了一根很普通的卷烟,漫不经心的看着远方空旷的森林,外相顾维钧和副外相施肇基都有其他的任务,此次负责一直陪同他出访欧美各国的是外务部驻欧总长陆征祥。
陆征祥是帝国外务部的元老,曾经在两届内阁都担任过副外相,和副外相不同,外务部驻欧总长长驻比利时,负责直接主管外务部在欧洲的工作。
因为第一任妻子是比利时人,陆征祥也是帝国内阁中极少数的天主教徒。
此次出访的事务众多,需要连续的国家和机构非常之多,在列车中,各个车厢的内廷官员和外务部公员都在积极的忙碌着,不停的通过电报联系驻各国的使馆,确实行程和具体的访问时间。
在皇帝专属的会客室里,只有陆征祥和内廷总长舒方德陪同在皇帝的身边。
张富田因为身体的因素,这两年都只是保留一等内侍长的职务在沈阳军部休假,他的大部分工作都转交给内廷总长舒方德上将和陈嘉佑陆军少将。
宋彪沉默的抽着烟,在心里思考关于苏联的各种复杂性,其实不管是中苏矛盾,还是中日矛盾,本身都具有不可协调和退让的可能性,可不管怎么说,帝国确实是要做好同时迎接苏德日三国联合进攻的最困难的局面,但也要尽力避开这样的局面,尽力分化三国,最好是和苏联保持较为稳定的情况,哪怕是争取一个时间差,也最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