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境界稳定。
而李道虚在那一站过后为了能够让通天教主能够熟知洪荒大势及混元道果的一般性晋入方法则是特意前往了三千世界体系世界晶壁处,但是岂料通天教主为了能够摆脱天道印的控制使用了自创的术法‘归元化玄之术’几乎陷入死境。
幸而这‘归元化玄之术’的弊端正可以以混沌神魔构造解决,于是李道虚为了助通天教主度过‘褪化玄胎’之劫并成功摆脱天道印控制便要消耗一千年时光留在了世界晶壁处与通天教主一齐推演构思再生躯,因而无法回到洪荒主世界。
但是如此一来,东皇不二及李道虚的表现正是符合了诸天修士对于这场大战的心理预期:初入混元大罗金仙之境的李道虚不敌东皇不二身死道销,而东皇不二亦是因为李道虚的拼死反击而身受重创不得不陷入沉睡状态。
本应该平静下来的洪荒世界再度被东皇不二的昏睡及李道虚‘身死’掀起风波,人教、阐教、大乘佛教、修罗教及妖族再度对人族这块‘大蛋糕’的分配有了不同意见。
汉土之外的四夷再度向大汉王朝发起了挑衅,不断尝试侵占大汉王朝的疆土、资源及气运。
南边本已经因为大秦王朝的征伐而彻底臣服中原的百越族最向大汉发难,其在修罗教的支持下吸纳了部分不满秦朝‘灭亡’的秦军趁汉军未能镇服江东地区在其百越边界建立了边关并将秦直道破坏,在彻底隔绝了与大汉的联络交通后设立王者、自立一国。
但因为修罗一族终归被李冥道人限制难出血海之故,这百越国实力终究相差大汉王朝太多,虽然与大汉决裂却不敢有丝毫异动,只是居于一隅窃取人族气运资源以供修罗族发展。
而北边的匈奴却是与这百越不同,当年被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及八百万精锐打垮的老上单于再度拾起王者风范于匈奴族内新建了以呼衍氏,兰氏及须卜氏三大姓为核心的三百万匈奴主力精锐骑兵。
其后老上抓住机会在专注于养民生息的刘邦朝初期开始征伐西牛贺洲,并百年时间终将已经衰落西戎将其吸纳,自此匈奴一族已经借助妖族血统在有限的贫瘠疆土发展到了极致,坐拥整整三千万精骑。
当大汉立国百年后进入刘邦朝中期之时,已经将长城之外疆土全部占领的匈奴彻底与大汉王朝决裂,以吸纳了三大千世界各自制度精华的妖族制度为基自立匈奴国。
其以血脉高下为地位高下于单于位之下本部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并分封了传承了妖族天庭妖神血脉并执掌百万骑的二十四族外部族长为昆邪王、休屠王、卢屠王、奥鞬王、犁汗王、休旬王、瓯脱王、西祁王、右皋林王、古股奴王、古伊秩訾王。。。。。
自此,匈奴国到达了兴盛的顶峰几乎能与还未彻底复兴的大汉王朝相较,而以东天妙土为首的妖族势力也是以人身妖血的匈奴国侵吞人族的气运资源再度正式的参与角逐洪荒主角,以求妖族复兴。
刘邦朝末期至汉初四帝这近千年时间中,匈奴皆是不断以三千万精骑不断进攻长城之内的汉土,其攻势最猛烈时期,甚至人族皇帝也不得不持赤霄剑、和氏璧御驾亲征。可以说若不是李道虚及嬴政为大汉王朝特意保留的底蕴,大汉早就不知亡国多少次了。
而除了汉土之外的南蛮北狄,在汉朝疆土之中亦是同样的不平静,先是各家学说在背后以为可以在李道虚身死之际侵占人族气运资源的诸天势力支持下快速的兴盛起来,大汉王朝朝堂因此波云奇诡,乃至于出现了‘吕后专权’、‘扫除诸吕’、‘恭迎文帝’、‘黄龙改元’等等一系列的事件发生。
在这些事件之中截教对于大汉王朝的控制权三起三落,每每几乎是棋差一招便会断送李道虚春秋以来的数万年谋划。所幸的是,截教三代首座杨戬终归是适时的站了出来整合了截教力量并于谋算斗争之中保住了李道虚的心血。
不过人教、阐教及修罗教显然不可能在‘李道虚身死道销’之际就这样为一个截教三代弟子所打败,一番联合谋划之后当即决定重启‘春秋战国’,以各自支持的人族势力为棋子再在人间下一盘大棋分出最终占有人族气运资源主体的势力。
由刘邦为平稳汉土尽早恢复人族兴盛的分封制成为诸天势力下手的方向,诸天势力皆是各施手段向着自己所看重的汉朝封国下注,等待时机一至便起‘清君侧’之号令打入帝都长安重换人族新天。
因为诸天势力下注,。在恭迎文帝之后,大汉王朝之中的诸侯国在诸天势力的朝堂斗争支持下逐渐拥有了自行征收赋税、铸造钱币、封赏本国官员、培养武装等独立王国方才拥有的权利
至文帝后期,这些诸侯国尽皆拥有了可诸侯王随意调遣的强大武装力量,成为实际上的独立王国。如为阐教支持的吴王刘濞的吴国,既产铜铸铜钱、又煮海水为盐,以铜盐之利几乎占据了整个大汉王朝的经济命脉,不论是财力还是军力皆是远胜汉朝中央,只是因为汉朝中央还能够指挥其他一切封国方才碍于形势没有反叛。
但这些诸侯国虽然在名义上还忠于汉朝中央,但其实已经令汉朝回归了‘春秋战国’,甚至令汉法网的威能比刘邦未能一统天下的楚汉争雄时期还要所有不如。
第四百六十九章释迦判断,燃灯发难
而不论人教、阐教、修罗教亦或是东天妙土如何如何,灵山之上的大乘佛教却是按照释伽牟尼及李道虚之间的协定开始准备‘白马驮经,佛法东传’之时。
释伽牟尼不像是广成子、梵天及东天妙土的妖族余孽及下界飞升者,其对于截教通天教主及李道虚认识是极其深刻的。
他从来不相信向来为通天教主所赏识称赞的玄门三代首徒会在其主动邀战的战斗中输于东皇不二,更惶论身销道死。他可是还知道通天教主正在先天元气界镇守世界晶壁,东皇不二若真的将李道虚杀死便不可能再在通天教主的手下逃生。
所以当他见到东皇不二回到东天妙土便陷入沉睡状态便当即认定这场大战是东皇不二败了,而李道虚则是在胜利之后悄悄的回到了洪荒之中正在准备着下一项复兴截教、打压诸天势力的谋划。
也是因此,释迦摩尼没有在诸天势力都纷纷扰扰的欲要宰割人族的时候率领大乘佛教参与进去,只是默默在西牛贺洲发展培养僧众等待着协议之中汉朝第四帝的上位。
当由截教支持的汉景帝终于从汉文帝的手中接过了赤霄剑及和氏璧成为汉朝皇帝之后,大乘佛教也终于是展开了‘白马驮经,佛法东传’。
灵山之巅,一如当年释迦摩尼成为万佛之祖的那场盛会,阿弥陀佛、准提佛母、诸佛陀菩萨罗汉及万千僧众被时释迦摩尼聚集一堂商议‘白马驮经,佛法东传’之事。
佛会开始,释迦摩尼先是以例为诸佛陀菩萨罗汉及万千僧众讲解佛法新感及解难释祸,随后方才道出本次佛会的主要目的。
不过当释迦摩尼话音刚刚落下,一尊头顶先天灵宝灵柩灯,右手化天上元华日月星,左手显地下元华水火风的燃灯定光古佛出列向释迦摩尼发难,开口问道。
:“吾有闻截教东极长青大帝与东天帝君大战身死于域外,而如今截教更是势弱至极,已是有人、阐、修罗等诸天势力开始于人族大兴教化。请问世尊,为何吾大乘佛教却还要依照当年旧约行这‘白马驮经,佛法东传’之事?莫不是世尊对截教还留有余情,因此不愿出手?”
燃灯定光古佛言毕,当即又有数十佛陀菩萨、数百罗汉同时出列双手合十向释迦摩尼行礼拜倒,齐声道:“请世尊为吾等解惑!”
释迦摩尼跌坐于八品功德金莲莲台之上,面对这燃灯定光古佛的质问依旧是神色不变,他在决定按照与李道虚约定行事之时便早已对今日的质问有所准备,只是没有想到会是为其授记传灯的燃灯定光古佛率先出头。
不过最后想了想最有可能开口的便是这燃灯定光古佛,燃灯道人在他证道之前作为过去佛祖以其古佛权能成为西方教的实权副教主,也因此获得了远胜于作为阐教副教主的气运资源供养。可是当他证道之后,其所有的实权皆是被自己这位万佛之祖收回,所享受的气运资源供养甚至变得比原先的阐教待遇还要有所不如,也难怪要站出来为自己打擂台。
只是当释迦摩尼以为这燃灯定光古佛便是终结之时,他背后坐于另一朵八品功德金莲莲台上作为特邀嘉宾的小乘佛教教主‘准提佛母’却是开口催促道:“吾以为燃灯定光古佛所提却又其道理,释迦牟尼佛还是解释一二为好啊!”
佛会之中其他的佛陀菩萨罗汉僧众皆只是因为准提佛母的话觉得有理而点头,可是释迦摩尼和化作阿弥陀佛的接引皆是心中惊惧无比,他们两人的第一反应便是‘准提这厮果然是不满进入小乘佛教,要向大乘佛教下手了。’
释迦摩尼知道这便是他作为大乘佛教教主的第一场大劫难,不敢有所犹豫当即便开始解释:“吾为大乘佛教之主,已经是斩去前世往事与那截教又有何关系?之所以依旧循与截教东极长青大帝之约行事乃是因为东天帝君与其之战,其不但没有身死还获得胜利,如今正应当已经回到了洪荒之中谋算布置着下一项复兴截教、打压诸天势力的谋划。”
燃灯定光古佛既然已经与准提有了联盟又怎么会不借助准提圣人之能探查李道虚的生死,听到了释迦摩尼的解释,又是行礼质问道:“吾与准提佛母参禅之时曾听其言,那截教东极长青大帝于东天帝君进入域外后便再未有出现过洪荒。不知世尊所言又有何证据?若是无有证据,恕吾不能相信世尊之言。”
释迦摩尼脸色一黑,他所做的判断的确是根据李道虚的过往自由心证所得,是由经验及直觉所得,本来就不需要什么证据,因此他现在自然也不可能拿出李道虚回到过洪荒的证据或者探知出李道虚的踪迹方位。
他也是不由得气急,如今的状况完全是由自己在大乘佛教之中的威望不够及权能不稳固所造成的,若是他稳固了自己万佛之祖的权能,纵然他没有办法给下属拿出证据,仅言及自己经验、直觉也足以将下属说服。
最后释迦摩尼紧紧盯着燃灯开口说道:“截教东极长青大帝已经是混元道果,吾虽然已经臻至半圣之境有如何能探知出他的踪迹方位?吾乃是以过往经验直觉而得出判断做出决断,如今却是拿不出证据证明,不知燃灯定光古佛却是要拿吾如何。”
面对释迦摩尼的发问,燃灯神色肃穆、大义凛然的回道:“世尊既然无有证据证明这东极长青大帝生还或是在洪荒出现过,却是难逃与截教情缘因果未断之嫌。以吾之见,如此形势之下却是不再适合行万佛之祖的权能,还请世尊暂入八卦功德池直至证得清白!”
因为燃灯近乎要‘逼君退位’的猝然言语,整个灵山佛会当即躁乱起来,支持释迦摩尼和支持燃灯定光古佛的佛陀菩萨罗汉皆是在隐然之中分至两边。
第四百七十章投票决议,动用底牌
释迦摩尼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