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媛和邓雯雯欲哭无泪,她们到现在都想不通,之前对张庆元也就是稍有好感,准备去认识一下,结果竟然就鬼迷心窍的想去摸人家的脸,说出来别人恐怕都不会相信,甚至以为自己在犯花痴。
而且,这么羞人的事情,她们怎么可能说得出口,脸再次唰的一下红了。
就在慌乱之时,罗媛灵机一动,突然想到了一个理由,赶紧道:“哦,是……是这样的,早上我和雯雯来上课的时候见过他,当时他在学校晨练,所以我们有点印象,当时以为他是学生,但却根本没想到是个老师,而且还是个副教授,所以……呵呵,我们感到非常惊讶……”
说完之后,罗媛自己心里也汗颜不已。
不过罗媛的解释也合情合理,毕竟其他学生都被张庆元的年青和副教授这两个不对等的状况震惊到了,所以听到罗媛的话后,她的这个同学也就没再多想了,只是依然有些疑惑的看着罗媛和邓雯雯的脸,好奇道:“你们的脸怎么这么红,是不是发烧了?”
“呃……不是,不是,没有。”邓雯雯赶紧摆手道,敷衍道:“可能是昨晚上没睡好吧。”
“哦,那你们注意点。”
随后,两女的同学就不再注意她俩,让她们松了口气,重新看向讲台上镇定自若的张庆元,心里好奇到了极点。
张庆元做完自我介绍后就没再说话,因为他知道,每当这个时候,下面就会轰乱不止,他只能等学生们心情平静下来了再说话,否则他除非吼一声。
见学生们都不在议论了,而是都瞪大了眼睛,好奇的望着自己,张庆元笑了笑,道:“我知道大家对我感到非常好奇,这一小节我暂时先不讲课,就跟大家聊聊我的经历吧。”
无论在哪个课堂,学生们最喜欢听的就是故事,更何况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年轻副教授的经历,就更让他们有兴趣了,所以听到张庆元的话后,刚刚还在小声议论的学生也都不再吭声,全都聚精会神的看向张庆元,等着他说话。
“其实,我的身世比你们大多数人都要曲折坎坷,因为我是一个孤儿,是爷爷把我捡回来的。”
听到张庆元的第一句话,学生们都怔住了。
开始他们以为张庆元肯定家庭条件优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聪明,所以才有现在的成就,更有一些愤青学生,则认为张庆元家里非常有权势,通过关系才能在这么年轻成为副教授,刚刚还准备回去写帖子声讨一番,却怎么也没想到,张庆元竟然是个孤儿。
“爷爷家条件不好,他在玉环县海边打了一辈子的鱼,所以我小时候吃的最多的菜就是鱼,为了养家,爷爷一直都非常辛苦,因为不仅包括我,我妹妹也是他捡回来的,养两个孩子,还要供养上学,爷爷的负担一下子重了好多。”
“出海的时候,爷爷没日没夜的打鱼,休渔期的时候就去工地上当小工,无论是他手上的老茧,还是脸上的皱纹,那一个个从伤口变为坚硬的裂缝,都是他这些年操劳的见证,每当看到的时候,我就会非常心酸。”
“小的时候不能帮些什么,就站在板凳上做饭,等到稍微大一些,我就去捡破烂,上学后,我每天放学后都去打零工,不敢有一天间断,因为爷爷年纪渐渐大了,我怕他打不动鱼的时候,万一生病了连医药费都没有。”
学生们随着张庆元的话而情绪起伏,一些女生已经眼眶微微泛红的看着张庆元,心里非常难过。
“冬天冷的时候,我去帮别人掏炉子,炉火和炉壁把身上烫了不少伤口我也只能忍着;夏天的时候去盐场帮人晒盐,到了晚上,被盐蛰的浑身通红,根本睡不着,而这两种活的报酬,都是一天两块钱,而这两块钱,就是我们三个人一天的生活费。”
听到张庆元的话,学生们都静默了,没有一个人出声,但心里却一片激荡。
第407章 掌声雷动!
听到张庆元的话之后,学生们心底也在一瞬间被触动了,教室里一片寂静。
在这些学生中,他们家庭最苦的,也只是收入低一些、或者是单亲家庭,但在父母的呵护下却很少干活,顶多就是放假的时候帮忙做一些,根本不可能像张庆元一放学就去做这些,而且还是这么低的报酬。
张庆元继续道:“虽然我吃过很多苦,但是,我却并没有任何抱怨,因为如果没有爷爷,我可能早就饿死了、冻死了,所以我一直觉得我是幸运的。”
“而且,这些生活的艰辛也是我的一笔财富,它教会我,无论在怎么样艰难的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很可能你今天吃多少苦,以后你就会收获更多的回报。”
张庆元平静道:“这是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一点——无论再大的逆境,你要做的并不是怨天尤人,而是想办法让自己脱离逆境!”
张庆元的话声音虽然不大,但沉稳的声音却在学生们的心里激起一片浪花,在张庆元这句说完后,都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张庆元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停下来,环顾四周,张庆元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笑了笑,又接着道:“作为我这样一个家庭的孩子,如果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靠自己。所以,我只能下功夫去学,去奋斗,就像别人说的那样,用知识改变命运。”
“对于你们来说,我的起点并不高,甚至非常低,但我可能从小对绘画方面比较感兴趣,所以只要有空闲,我就去画,而当初在盐滩,就是我最好的绘画场地,也开启了我的启蒙。”
“可能因为放学后打零工占了我太多的时间,我的文化课成绩并不算太好,在班里也只是中等偏上水平,但因为对画画的钻研,这方面才突出一些,而且那是我当时的精神寄托,似乎在画画的过程中,我才找到自己的乐趣。”
“很幸运,我考进了华夏美院。进了大学,学习的资料太多了,图书馆里可以临摹和参考的古籍更是数不胜数,在绘画赚钱的同时,我只有寝室、食堂和教室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
张庆元笑了笑道:“说出来同学们可能会笑我,那时候的我,连电脑开机关机都不会,但是——”
张庆元顿了顿,道:“我用了一年的时间,不用临摹,画出来的一些大家作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到后来,我卖出去一张自己的画,也挣到了我爷爷以往打一个月鱼才能挣到的钱。”
张庆元笑了笑,道:“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努力去画!”
“全部背了下来!”
“废寝忘食的去画!”
……
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道,对于张庆元的这种励志的经历佩服万分,心中更是激情澎湃,难以自已。
张庆元笑着点了点头,道:“对,也不对。”
环顾阶梯教室里坐的满满的学生,张庆元感慨道:“是贫穷让我学会了坚持,也是逆境让我有了奋斗的动力,当然,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而是我在画画的过程中,因为喜欢上了它,所以才会有更大的兴趣去钻研。”
张庆元伸出一个巴掌,道:“一年的时间,我画了五百多张画,有的大幅需要时间长,最多的时候画了一个星期,画小幅时间快,我一天可以好几张,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撑,我即使贫穷也不会这么用心,更不可能深入进去。”
“所以,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二点就是,思考自己,剖析自己,找准自己的方向,并向着这个方向前进,任何艰难阻挡都不是我们停下来的理由,而且,当跨越困难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并不难,甚至有些时候就是行动与不行动的事情。”
“大家都已经是成年人,可能有的同学以后会考研,也有的同学会去工作,但无论怎么选择,你必须要记住,你可以暂时的为了生存去违心的选择,但如果以后你想有更好的发展,一定要抽空去提升自己,可以是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可以是兴趣,让自己变得更好。”
张庆元沉吟了一下,继续道:“当大二的时候,我的事情被同学传开了之后,也让学校的华老知道了,他亲自过来找我,看到我当场画的画之后,就收我为徒。”
听到张庆元这番话,整个教室再次‘嗡’的一声,如炸开了锅一样,所有学生看向张庆元的眼神充满了震惊之色!
华老的名字不仅在文艺界享有盛名,在全国也名气极大,有当代齐白石的美誉,由此可见他的地位。
如果华老对某个人说他的画不错,就足够让他做梦都笑醒了,但是,华老在看到张庆元的画之后,竟然当场收他为徒,这是什么概念?
难道说,张庆元的画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准了?
这样想着,所有学生看向张庆元的眼神都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羡慕。
“张老师,你太厉害了,我们崇拜您!”
突然间,有一个声音在角落里喊出,是男生的声音,在这个男生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张庆元喊出了自己的话,一个个心里都激动到了极点。
这个年纪正是容易冲动的年纪,也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中转站,他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迷茫,感觉很苦恼,一旦有一个榜样性的力量出现时,就像一盏指路明灯,照亮自己的前程。
听到学生们激动的声音,张庆元笑了笑,将手往下按了按,等学生们平息之后,才笑道:“麻烦大家安静一下,不要让保卫处以为咱们教室里怎么了,要不然我课还没上完,恐怕就要被领导请去喝茶了。”
张庆元幽默的话让学生哄堂大笑,随后再次安静了下来,脸上满是愉悦开心的表情,甚至有些人满脸通红,而罗媛和邓雯雯早已经心潮澎湃,两双美眸紧紧盯着张庆元,崇拜的不得了。
张庆元当然没有注意到她们俩,见大家再次安静下来,就接着道:“成为华老的学生后,得到他老人家非常大的指点和帮助,更教给我太多做人的道理,而我刚刚给大家说的两点,其实就是华老当初教导我时说出的话,虽然原话不是这样,但正是这个意思。”
“所以,大家不要担心你的所学是否会有成就,就像华夏那句老话说的那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专业、每一个兴趣都可能成为自己毕生的事业,而你们在大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用四年想清楚自己以后要干什么。”
“我十七岁考进华夏美院,二十一岁毕业,直接升为华老的研究生,二十三岁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今年,我二十五岁,来到这个学校,成为副教授,但我以后的路还很长,而且我也并不会就此打住,我相信大家也是这样。”
学生们听到张庆元简单的,像是交代履历一样的说自己这几年的经历,虽然听起来一帆风顺,但学生们却都知道,在张庆元的一帆风顺背后,肯定有数不清的汗水与坚持。
在学生们纷纷捏着拳头,眼神凝视着张庆元的时候,这一大节课的第一小节下课铃声响了起来,听到铃声,张庆元站直了身体,不好意思的道:“抱歉,同学们,我再说最后两句话,咱们就下课。”
听到张庆元的话,学生们纷纷摆手道:“没关系,张老师,您说吧。”
“是啊,张老师,即使不下课也没事的。”
“我们都不着急,张老师,您说!”
……
听到学生们给自己支持,张庆元点了点头,眼神从他们身上扫过去,而与此同时,几乎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