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独龙百灵毫无反应。待到东方发白,兰世海终于止步道:“各位暂退,容我单独向师尊禀告。”嗓子嘶哑,显是真气剧耗,言讫就地盘膝调理。众人料想情势严重,纷纷退去,屋里只剩桃夭夭对坐等待。
清晨的阳光透窗照入,兰世海面色转现红润,法力补全,开言道:“师尊三易通解,当知寻魂法比招魂术高妙百倍。可我刚才作法三十六遍,法力以尸身为起点,上至九天下抵地泉,传透千山万水之遥,竟寻不到龙师妹的魂魄!她的魂魄,应当是被灭掉了。”眼见桃夭夭呆愣,一咬牙,硬起心肠把话讲透:“魂灭,魂影随之消失,尸体定将迅速碎散化灰。她似乎受某种怪力的作用,尸体虽完整,肌肤毛发中的‘魂影’却清空了,这也就是说……重造旧魂无材可用,龙师妹,她复活的指望已彻底断绝。”
一言入耳,桃夭夭浑身僵冷,仿佛掉进了万丈冰渊,半晌方道:“昆仑仙宗赤白灵芝能够起死回生,赤灵芝令我复生,那白灵芝呢?怎么不能复活灵儿?”兰世海道:“赤灵芝活雄阳,白灵芝活雌阴,书上确实记载……”桃夭夭道:“麻姑必知此理,她既让唐连璧取来灵芝救命,为何只取赤而不取白?麻姑算到我死,难道算不到龙百灵身亡?由此可见,灵儿命不该绝!”眼神陡闪,不觉提高了声调:“先前麻姑占卜我们的结果,得‘水地比’卦解曰‘落地浸濡,永伴不离’,灵儿终将与我永不分离。麻姑卦术神验,灵儿绝不会就这么死了!”神色坚定振奋,内心却愈感忧惶“天道多变,吉凶莫测,麻姑曾言卜卦只测其略,未知其详,未来总是存在变数,况且……灵儿的遗体从此陪伴着我,不也应了‘永伴不离’的卦辞?”
兰世海等他情绪稍微稳定,说道:“麻姑神术弟子素为信服。但卜筹法术再神奇,也要遵循命理,事理两条基本原则。命理弟子不懂,事理昭然如是——龙师妹之所以无法复活,是因缺少魂影的还原效应。如师尊前番死而重生,赤灵芝依照魂影重造了旧魂。眼下无源无本,单用白灵芝创变出新魂,那么新魂与旧魂全然不同。即便尸体活过来,最多是另外一个人,不会是龙百灵了。”
他反复强调“魂影”,即魂魄留在肉体中的形样,仿佛影像与原物纤毫吻合。桃夭夭旧魂复原,全靠存留在一根头发丝里的魂影。此时两厢比照,情知兰世海所言无虚,眼底的光迅即黯淡,兀自咕哝:“魂魄不同就不同,我只要她活过来,象原先那个样子重现……”
兰世海摇了摇头道:“就算尸体变为活人,其相貌,性情,体形,都将大异于龙百灵。甚至,能否变回人类尚难确保。常言道‘相由心生’,《淮南子》又言‘神为形主’。心性神魂是决定外貌外形的主因。倘若心魂由白灵芝创生,缺了原有的魂影做蓝本,性格体貌大改自不待言,连正常的人形或许都将发生异变。”目视冰棺道:“我以前寻鬼魂炼阴兵术,鉴察过千万具人尸,却从未见到这种情形。魂魄被灭魂影无存,肉身居然保留完好,实是不可思议。”
随后好一阵沉寂,桃夭夭垂首半闭着眼,面部笼罩淡淡紫色光晕。兰世海料他正凝聚灵感,要从三易最高深的奥义中想出一套“无魂还生”的法门,当下劝说:“强行施为适得其反。师尊若仿天道‘造人’,且不论违背派规,人伦,纵然将龙百灵强行造出,最终后果只怕也不是你愿意看到的。”桃夭夭睁眼正待答话,忽见小雪站在门口,凤冠绯裙,依然穿着新娘的衣裳。红袖跟上来道:“没甚大不了,主人手段顶呱呱。救人至多小半天,回头你们完成婚礼还赶得及。”
小雪摘下凤冠,手一垂掉落地上,道:“没有婚礼了。”转身离去。一瞥间秀眸噙泪,只存伤感并无怨恨,仿佛情愿独自承受命运的磨折。红袖紧随其后,不住口的替主人开脱。桃夭夭千言万语在喉,却强自按捺追去劝慰的冲动,寻思“我虽亏负了小雪,但小雪并非气量狭小之人。现在我跑去赔礼分说,倒似她在跟死去的灵儿争风吃醋一般。招来物议损她名声,还是救灵儿为先。”定了回神,说道:“兰兄指正的是,三易体现的是自然大道,衍生不出违反天道的法子。我方才深思一回,觉得要想复活成功,应从事理的源头上寻计。”
兰世海道:“请师尊详示。”
桃夭夭沉吟道:“你说有一种怪力灭除魂影,又使尸身保全。这说法自相矛盾,好比说‘永生之人已死多年’,绝无成立的可能。”兰世海抚颐默思。桃夭夭接着道:“草木土石长存不死,因是无魂之物;牛马百畜死无魂影,是灵魂不全的原故。人死后魂魄离体,魂影逐步消褪,等肉体成灰时才会消尽。反之也可证验,假如用法术灭魂,强除魂影,肉体则立刻化为灰渣——我用宇宙锋杀生就有此效,焉能存世三天以上?因此尸体完好无损,魂影是无论如何除不掉的。”旋即低声道:“前任首徒被子虚天师摄走的魂魄,并没立即遭灭。子虚天师将魂中的‘破空神剑’盗取后,才施行的灭魂之术。是以我娘那晚见到桃首徒尸体,而乱尘大师多年招不到他的亡魂。”
兰世海道:“师尊开示虽明,但……现下失去魂影的尸身就在眼前,这又作何解释?”
桃夭夭道:“一定是障眼法了,你说的那种怪力藏匿了灵儿的魂魄,又令体中的魂影深隐难觅。因此看上去她就象被灭了魂,除去魂影一样。”
诸如“障眼法,惑六根”等靠幻觉迷人视听者,均属低级左道,常为下流妖邪采用,若能迷惑玄门高手的眼目,那可真是前所未遇的奇况。兰世海半信半疑的道:“弟子一生勤习灵魂法学,首次听闻有此‘隐魂障眼’的奇术,师尊是从三易中推导出来的么?”
桃夭夭默然不应,暗思“整件事最诡异的地方,便是三易中找不出那‘奇术’的原理。但若非障眼迷幻之效,灵儿又怎能尸存而魂消?”撇开法义的辨析,说道:“诸多疑点我也未能尽解,故须追溯奇术怪力的来源。将灵儿近期的经历推演一回,真相或可大白。”
兰世海恍悟道:“师尊要我用‘回梦法’再现过往的场景?”桃夭夭道:“你修成冥阳仙体,使回梦法不在话下。”兰世海道:“是,此计极妥,除了能查清事由,还可鉴别尸身真伪。”桃夭夭道:“哦,鉴别真伪?”
兰世海先讲回梦术法理:“一个人经历的任何事,外部事物都将在其身上留下痕迹,或微细或深刻,均都精确无差,比本人的记忆还可靠。循着痕迹造出梦境,即可重演当时情景。回梦法修炼到深处,甚至能探索与其人相关,其人未曾亲闻亲睹的事件。”略作停顿,续道:“惟有龙师妹的真身,才留有她往事的旧痕,回梦法正好证明此节。如果这具尸体是假造的,不存魂影就合理了,龙师妹的死也就作不得准。”
摄魂道法的用处,桃夭夭自是了然。前边没提“真伪”之说,实因惧怕验证后的结论:尸体为假固然称愿,若是龙百灵真实身体,她奇异死状便成了铁板钉钉的事实,那复活的希望还能剩下几成?眼看兰世海向自己伸出手掌,桃夭夭迟疑片刻,终于伸右手握住。兰世海道:“师尊放松全身经络,任我真气引着神魂走。为节省时间,我们只观测龙师妹离山后的境遇。”右指摇点,一道真气射向冰棺,化作薄薄一层光屏,上下扫拂尸身,选择合适的旧痕造梦。桃夭夭道:“不用开棺么?”兰世海道:“弟子功法大进,离身三丈内的尸骨,施回梦术已无须亲手触摸。”
话音未绝,冰棺映耀炫光,倏地贴合尸身轮廓。兰世海说声:“成了!”光源覆盖整个房间,瞬即向外界扩展。天地景物迁移转换,梦境赫然建成。桃夭夭心头一震“果然是灵儿真身!”随同兰世海深窥物事变幻,龙百灵身经体尝的诸般景况,一幕幕清晰的映入眼底。
……
第四回 徒为倾国不成欢2
七月梅雨时节,枝头叶茂花稀,一辆骡车沿着官道迤逦行来。午后天边霁云犹浓,地面水洼星罗,骡车轮辕沾满泥污,灰扑扑的甚是难看。那车上持鞭的却是位艳装少妇,一双星眸顾盼生色,口里絮叨:“都说江南好,江南好,这泥水淋浪的,一路破破烂烂,不晓得好在何处。”
正发牢骚时,车中有人轻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虽是少女清婉嗓音,但口齿含混迫促,开口就咳嗽了几十声。少妇原想问“你未曾在江南久住过,怎称得‘旧曾谙’三字。”听她咳的甚紧,忍下话头不提。哪知少女聪敏绝顶,一窒间已猜中她心思,说道:“你想问我又不是江南人,怎说熟悉风景是吧?”口中不语,思绪悄然飘远,暗道“前身后世如一梦,我还记得两千年前,江南正是我的家乡,这里有妈妈,姐姐……”
少妇笑道:“小姐猜错了,我压根儿没那么想,你莫要乱搭腔,老老实实的闭嘴将息才是。”那小姐道:“不碍事,你跟我说说话,我精神反而好些……嗯,我们离诸暨还有多远?”少妇道:“按理已到了诸暨地界,头前问路我问的很确。可这道上行客稀少,房屋倒破,哪象传说里的鱼米之乡……哎哟!”
忽然挽缰缓行,惊讶道:“才说嘴就打嘴了,前面有座好大的酒楼!荒郊野地恁般富丽气派,江南景致真不寻常。”小姐闻言道:“那就绕道走吧,富气的地方我们离远些……”叮嘱未毕,少妇哈哈笑道:“酒楼名字取的怪,叫做‘破泥阁’。来路土地湿软,走到这儿歇脚磕泥巴,这不应景的很么?只是怪名配上雕梁画栋,着实教人好笑。”
少女心念微动,问道:“叫破泥阁?”少妇道:“可不是,不知那个捉狭鬼取的怪名。”勒止牲口,车子停在门前。少女道:“怪倒不怪,只有些艳俗气。”少妇道:“啊?泥巴跟艳字搭边?”
少女道:“破泥两个字,出自管道升的‘我侬词’。管道升是江南才女,因丈夫赵孟钕肽涉阈聪抡馐状省阗屹非槎唷岩豢槟啵硪桓瞿悖芤桓鑫摇=哿礁鲆黄氪蚱啤夷嘀杏心悖隳嘀杏形遥矣肽闵桓鲷溃劳桓鲩ぁ!悦项看后感动,遂绝了二娶之念。”说着牵动心事,又一阵喘咳。
少妇心说“果然艳气十足,哪象酒楼啊,分明是勾栏妓院的招牌。”听气喘甚急,料到触痛了她的心伤,忙岔开道:“怪名儿就罢了,门联也稀奇,是‘如金杏花趁雨落,胜雪西施吐丁香’两句,杏花如金指他们酒好了,这西施吐丁香是何意?丁香是舌头吧,西施吐舌头好不古怪,呵呵。”
少女说道:“西施舌指江南特产的海蛤。余杭物志记载乡间野谈,说越王勾践攻破吴国,欲纳西施为妃子,王后因妒加害,命人将西施溺死在水底。西施幽怨难消,吐舌于蛤中,向后世之人表露自己的冤情。”
少妇寻思“说来说去,又说到女人的情恨纠葛,千万莫要引她往此处想。”拍掌赞道:“小姐博闻强记,无书不晓无物不察,好生了得!但乡间野言不足为凭,前人辞章里有甚吟哦,可做此物得名之证?”
少女道:“海蛤雪白滑嫩,故得此名,文人雅士也谈到过。宋人吕本中诗曰‘无端更名西施舌,重与儿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