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这西牛贺州,却是四大洲当中最大的一个洲,只不过它再大也没用,里面多得是沙漠荒地,就连灵气也稀薄到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
而这时,众人闻言,便合掌皈依,对着如来问道,“我佛有哪三藏真经。”
如来便说道,“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共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我本要送上东土,怎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何人可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度化众生,此乃功德无量之举,谁愿意往东土走一遭。”
一听这话,观音菩萨赶紧起身,来到莲台前。礼佛三匝,说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
在见到这一幕后,在场的众人都是一脸的羡慕,不是他们不愿意领此重担,毕竟若是将此事办好,那一个准圣果位是肯定跑不了了,只不过,阿弥陀佛和准提佛母已经商议好了,要将此重担交给这观世音菩萨,他们也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了。
而此事之前已经商议好了,如来自然不会临时变卦,当即就要赐给观世音五件宝物,便吩咐阿傩、迦叶,取出“锦澜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根,说道,“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使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枚,不遭毒害。”
随即,如来又取三个金箍,递与观音,说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用法却不同,我有‘紧箍咒’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得劝他学好,给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听使唤,可将此箍儿戴在他的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念出所对应的咒语,可叫他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如果此时黄龙真人在这里的话,必然会一眼认出,此金箍便是当日万仙阵前,金箍仙马遂所祭出的宝物,此宝套在他的头上,念动咒语,却是叫他欲生欲死,幸好在这个时候,元始天尊降临万仙阵前,这才解开了这个金箍,而现如今这金箍会在如来佛祖手中,想必那金箍仙也是被带走的三千红尘客之一。
当即,观音领了如来法旨,带上惠岸也就是木吒,驾祥云直奔东土,路过三千弱水流沙河,水中钻出一个妖怪,晦气色脸,赤脚筋躯,红发蓬松,拦住去路,与惠岸一场大战。
随即,此妖怪认出菩萨(本来就认得,一个是阐教外门弟子,一个是阐教原来的玉虚十二金仙之一),慌忙扔了宝杖拜倒,说他本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宴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被玉帝重打八百鞭,贬下凡间,变成妖怪,每七天派天兵天将以飞剑穿其胸。
他就住在水中,每隔几天上岸吃一个人,也不知吃了多少,尸骨都抛到水里,沉入水下,却有九个取经人的头骨能漂在鹅毛也会沉的水上,被他串起来做了一条项链挂在胸口。
观音掐指一算,立马就算出原来是那金蝉子因为不听如来讲法,轻慢佛法,如来剥其妖性,贬其真灵,转生东土,而其实这也是一场戏,金蝉子毕竟是阿弥陀佛二弟子,身份尊贵异常,那怕如来身为万佛之祖,那也不是想贬谁就贬谁的。
而这金蝉子虽然转世,但却没有忘记自己取经的职责,一次次动身前往东土,想要取得真经,不过都因为时候未到,每次路经这流沙河的时候,都要被这妖怪吃掉,到现在已经吃了九次了。
当即,观音就陪着他演了场戏,劝他向善,为他摩顶受戒,指沙为姓,起法名沙悟净,让他保取经人上西天,而那九个人头骨将来自有用处。
随即,观音和惠岸离了流沙河,继续东行,这天,二人途经一座高山,跳出一个猪精拦路,猪精假装认出了观音,当即扔了九齿钉耙,拜倒在地,说他本是主管天河的天蓬元帅,因凡心不退,酒后戏弄嫦娥,被玉帝打了两千锤,贬下凡间,错投到母猪肚里,弄成这副模样,便以猪为姓,叫个猪刚鬣。
福陵山云栈洞有个卵二姐,本是一个未受凤精的凰卵,由于没能孵化,就被母凤凰遗弃荒野,不料这颗蛋日夜吸取天地日月精华,渐渐有了灵性,修炼千年竟然成精,也就是个蛋精,招猪刚鬣为上门女婿,不多久卵二姐死了,他占了洞府,以吃人为生,请观音救拔,观音为他摩顶受戒,取法名猪悟能,让他保取经人到西天取经,能成正果。
随即,观音惠岸又行几日,这天,见半空里吊着一条赤龙,求菩萨救命,菩萨上前询问,赤龙便说,他本是南海龙王敖钦之子敖无,因新婚之夜砸碎玉帝所赐明珠,被玉帝打了三百,吊在此处,明天处斩,菩萨就到玉帝处求情,让他变马驮取经人到西天。
随后,观音与惠岸继续赶路,来到两界山,两界山就是五行山,为南瞻部洲和西牛贺州的边界,所以又叫两界山,只听山下有人大喊大叫,此人不是那孙悟空又能是谁,他因为飞扬的缘故,早就知道这观音会来,因此却是等候多时了,一见到观音到来,立马就是一声大吼。
当即,观音便说道,“待我到东土大唐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给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
悟空一心想要修成大罗,自然是没有拒绝的道理。
而随后,观音和惠岸继续上路,穿过了九州结界,来到了东土大唐国都长安,见到了那金蝉子转世玄奘。
第三百三十回 玄奘出世
玄奘出生在陈河村,本来叫陈家谷,在他出世前,这里荒草一片,深谷黑雾弥漫,人们过着凄凉、悲惨的日子,一年春天,从山上飞来一只凤凰,落在陈家谷南的高台上,连叫几声,才展翅飞去,只见霞光万道,黑雾消散,整个山谷充满了瑞气。
这时,在陈家院上空升起一片白云,陈家一个婴儿就落地了,这个婴儿就是玄奘,父母给他取名祎儿,乡亲们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来头,将来定会干一番事业,就把祎儿家门口的小溪,改名陈河,陈家谷称陈河村,又把落凤凰的这条沟称为“凤凰谷”。谷南边的高台取名“凤凰嘴”。
祎儿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由于家里穷,读不起书,他只好到寺院里去听老和尚讲经,时间长了,很多经卷都能够背下来。
一次,路过白鹿寺,他又到经堂门前听讲,不一会儿,主持长老向群僧提问,众僧面面相觑,这时,站在门口的祎儿脱口而出,回答了长老的问题,长老非常惊异,走下经台仔细打量,看他穿着虽然褴褛,却相貌堂堂,眉宇间流露出一股英气,长老满心欢喜,劝他入寺,祎儿征得母亲同意,就当了和尚,法名玄奘。
几年过去,玄奘成了饱学的青年和尚,他提出的问题,连多年主持讲台的方丈也答不上来,寺中长老对他更加器重,推荐他到长安的寺院去学习,而他哪怕是在东土最好的寺院当中,也很快名声大震。
此时人族到了大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只不过,他也有为人所诟病的地方,那就是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自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而佛门和道门针对这点,却是展开了一场阴谋。
京城长安附近的泾河中,有一个龙王,乃是一条杂种蛟龙,这天,一个樵夫和一个渔夫在岸边对话,说是长安城西门街上有个算卦先生,算的卦百灵百验,让渔夫在哪里撒网,网网不落空。
此人名叫袁守城,可事实上不是别人,而是飞扬的弟子子罕,来这凡间当中走一个过场,顺便捞点功德,而他可是玄家家主飞扬的弟子,执掌玄学院那么多年,卜算之法自然是厉害得很。
泾河龙王得知此事,不由大怒,长期下去,河中的水族岂不被赶尽杀绝?就要到长安城去杀死那算卦的,不过就在这时,龙婆与众大臣拦下他,劝道,“大王一去,必然挟云带雨,惊动上天,不如变成个秀才,到长安城访一访,访得实了再动手也不迟。”
泾河龙王依言,变成个秀才,来到长安西门街上,果然见一个算卦的,许多人围着他,让他给人算卦,得知此人就是当朝钦天监台正袁天罡的侄子,名叫袁守诚。
钦天监历来都是由玄家弟子执掌的,这袁天罡自然也是玄家弟子,子罕想要进入人族,自然得有个身份,因此就谎称是袁天罡的侄子,反正也不会有人去查,袁天罡到底有没有他这个侄子,就算查到没有,也可以说是很远房的侄子。
泾河龙王当即挤进人群,与袁守诚以礼相见,袁守诚问道,“先生要问什么?”
“请你算算天气阴晴。”
“明天有雨。”
“明日几时下雨?下多少雨?”
“明日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下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龙王暗自冷笑,说道,“你若算准了,明天我送你五十两卦银,若算不准,我就砸了你的招牌,捣了你的卦馆,把你赶出长安!”
“由你,明天雨后你再来。”
龙王回到水府,对众大臣说:“一个耍嘴皮子的江湖术士罢了,我问他几时下雨,他就说明日下雨,问他什么时辰,什么雨数,他就说辰时布云,已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我与他打了个赌,若他说准了,送他卦金五十两,如略差些,就砸了他的摊子,不许他在长安妖言惑众。”
众水族笑着说道,“大王是八河都总管,司雨大龙神,有雨无雨,惟大王知之,他怎敢这等胡言?那卖卦的定是输了!定是输了!”
谁知话音方落,一个天庭使者降临,捧来玉帝的圣旨,命龙王明日下雨,龙王一看圣旨,写的时辰、雨数与袁守诚算得一点不差,当即吓得魂飞魄散,说道,“尘世上竟有此神人,真能通天彻地,不过我怎能输给他?”
而这时,龙婆说道,“大王赢他也不难,只要时辰、雨数差了,就是那家伙的卦不准。”龙王别无他法,只能依计行事。
到了次日,龙王伙同风伯、云童、雷公、电母,来到长安上空,直到巳时方布云,午时发雷,未时落雨,申时雨止,只下了三尺零四十点,下完雨,龙王又变成秀才,来到西门街卦馆,不由分说,打碎招牌,骂道,“你这家伙的卦一点儿也不准,趁早滚蛋,饶你死罪!”
子罕当即冷笑着说,“我离开长安倒也无妨,只是你犯了死罪,竟敢违背玉帝的圣旨,擅改时辰,克扣雨数,明天剐龙台上,你难免一刀!”
泾河龙王一听这话,心惊胆战,毛骨悚然,慌忙跪拜,祈求道,“请先生救我一命。”
子罕便说道,“我亦救不了你,只能给你指一条生路,明日午时三刻,乃是人曹官魏征斩你,你赶快找当今天子,向天子讨个人情。”泾河龙王赶紧谢过,随即含泪而去。
第三百三十一回 地府一行
这魏征自然是儒家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