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晓见张云苏离开,张口想要挽留,却最终什么话也没能说出。
先前他以为张云苏只是个心思敏捷的无门无派之人,所以动了拉拢、收服之念,可之前的打斗却说明张云苏是个武功比他还高明,心气儿也不弱于他的人。他若是还想收服张云苏,就有些痴心妄想了。
离开了武殿,张云苏又依次经过了门上刻有“秘”、“甲”以及门上无字的大殿,回到了“兵”殿。
在每座大殿殿门的八卦锁上,张云苏都将正常的八卦方位变化试了个遍,但最终却仍旧没能打开任何一座殿门。而这个时候,进入广场的后天武者已经躲了起来。
先前的八阵迷宫看着挺诡异,但走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不管走进哪个圆形房间,都只选择最开始选择的方位。比如说张云苏,就是一路选择开门方位走出来的。
其他人或许短时间内会被困在其中,但只要静下心来,意志坚定的按照一个方位走下去,就能走出迷宫,进入广场了。
走了一会儿,张云苏忽然听到了一个人激动地道。
“小声点,我们虽然懂得的五行八卦知识多一些,却还是要保持低调。不然宝物没找到,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另一人轻声道。
张云苏看向后一个说话的年轻人,心中一动,便知道这人就是东、西极门的子言了,与贾子穆、蔡子封同辈,第一次进入遗迹中时,张云苏跟踪的人中又一个就是子言。
张云苏并没有在意,一笑之后向武殿方向走去。
将八座大殿的八卦锁尝试了个遍后,虽然没打开哪座大殿,张云苏却是想通了一件事——如果懂得五行八卦就能解开八卦锁,那些虚境强者早就指使门派内的后天弟子解锁了,又怎么会让他们这些小门小派或者无门无派的后天武者进来?
所以,想要解开八卦锁还需寻找到相关线索才行。
再次来到武殿前,张云苏发现这里已经聚集了三四十人,并且寇建仁也醒了,正盘膝坐在那里由四个人为其疗伤。看样子似乎是有些效果,因为寇建仁神情已经不像先前那么痛苦了。
瞧见张云苏过来,那四个给寇建仁疗伤的人立即收了功,寇建仁也睁开眼睛,盯住张云苏站了起来。
“苏云!”寇建仁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了张云苏的化名,神色扭曲的道:“今天我必将之前的耻辱百倍还之于你!”
随着寇建仁的话,人群中出来六个人向张云苏包围过来,其中就包括先前那两个天武宗的人,剩下的都是新面孔,但可以猜测得到,应该也都是天武宗的人。
至于楚晓等人,则是抱着一副看好戏的样子站到一边。
显然,没有人认为张云苏一人能够敌得过天武宗的六个人。至于说寇建仁,分筋错骨手的伤还在,现在仅仅是可以站起来而已,根本没法儿参与围攻。
见此,张云苏没有一点紧张的表情,轻轻一笑抽出了随身携带的宝剑。
“上!”
六人中年龄较大的一个爆喝一声,六人便以六合之势向张云苏围攻过来。
天武宗以拳脚、掌法著称于世,所以这六人都没有用兵刃,顶多就是带了个拳套、护臂而已。但这并不是说六人面对刀剑等兵刃时就处于劣势,因为都是后天十重以上的武者,可以真气外放作为延伸。
有像寇建仁那般使出金光拳的,也有凝出巨大掌影的,还有的则是用腿扫出一道道气浪,一时间各种真气绽放,声势好不骇人!
面对这样凶猛的围攻,旁观的人都以为张云苏就算不逃也会暂避锋芒。
结果张云苏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持剑一头扎进了六人之中!
第一百七十章铭心刻骨神功(第五更!)
【第五更!还是感谢“去死回归天堂”的飘红打赏!】
遗体化作这水晶骷髅的人名为时禹墨,是上古时期太极圣地当时最杰出的武学天才,不到四十岁,便晋入破虚境,可以闯荡九天,扬名天上地下。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他得到一份远古的武学传承——铭心刻骨神功!
据言,铭心刻骨神功是远古一位被称作武帝的人族大能所传下的顶级炼体神功。这位武帝并没有留下名字,但时禹墨通过武学传承中的只言片语,却能够推算的出来,武帝绝对是远古时期的顶尖大能之一。
因为,这武帝在武学传承的言语中到处都透露着一种无敌的寂寞。
时禹墨知道,在远古时期炼体功法才是主流,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炼体功法在人族当中逐渐趋于小众,许多好的炼体功法传承也消失无踪。剩下的一些末流的炼体功法,被称为外功,与内功武学对应。
铭心刻骨神功虽然不见得就是武帝最好的武功,但既然被称为当时最顶级的炼体神功,自然不同凡俗。得到这份武学传承,时禹墨高兴之下自然就开始了修炼。
因为他是太极圣地最杰出的武学天才,可以得到许多资源,本身练武资质也是天级上品,所以进境相当之快,不过一年的功夫,便将铭心刻骨神功练到了小成。
后来他与其他破虚武者交手,算是铭心刻骨神功的牛刀小试,不仅能够以一胜十,甚至能和高出一个境界的人仙打个平手!
那一战之后,时禹墨算是真的出名了。
武功大增,名扬天上,时禹墨不免轻狂了些,无意之中让有心人将他获得武帝传承的事情探听了去,然后就为自己和太极圣地引来了劫难。
一位地仙带领着十几位人仙高手,上百的破虚武者,围攻太极圣地。
那一战当中,太极圣地的人仙境界的掌门、长老皆尽战死,时禹墨在参战之中则被那地仙一掌打在了心脏部位。只因为他修炼了铭心刻骨神功,所以心脏裂而不碎。
修炼刻骨铭心神功小成之后,心脏破裂之后不仅可以修复,更能够换心。时禹墨知道太极圣地禁地之中藏有一颗神奇的心脏,被称为冰之心脏,据说是远古时期一条冰龙的心。
只要他换上冰之心脏,所受的重伤不仅能够立即痊愈,即使是立即晋升到人仙境界也未可知。
此时,太极圣地中即将羽化(老死)的太上长老(前任掌门)将一个关于冰之心脏的巨大秘密告诉了他,并让他自己进行选择。
太极圣地建立于上古初期,那时因为天维之门现世,九天初分,天地间一片混乱,许多远古时期的凶兽都出来肆虐,导致生灵涂炭。其中有一只叫作赤炎金猊兽,名列当时的十大凶兽前三。
传说赤炎金猊兽乃是远古火龙的后裔,所在之处方圆千里都将化为焦土,并且大旱十年。
当时的太极圣地祖师与赤炎金猊兽曾有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赤炎金猊兽不敌被重伤,然后逃进了一座火山之中。太极圣地祖师不能在火山中将赤炎金猊兽消灭,又怕其出来祸害生灵,便在火山之上建立大阵,将其封印,而镇守大阵的宝物便是冰之心脏。
后来,太极圣地祖师为了镇守此地,便在火山之上建立了太极圣地,守护着赤炎金猊兽的封印秘密,一直传承至时禹墨这一代。
知道这些,时禹墨便知道,若是自己取了冰之心脏,大阵的威能就会大减,被大阵挡在外面的敌人会打破大阵攻进来不说,火山之中的赤炎金猊兽也有可能破开封印,出来肆虐。
当然,他若是将冰之心脏换上,并且在敌人攻进地宫之前晋升人仙,还是有机会逃出升天的,但太极圣地中的其他门人却是必死无疑。
换还是不换——时禹墨坐在冰之心脏的旁边开始了思考。
三天三夜过去,他仍没能下手将冰之心脏换上。这个时候他便知道,他无法做出为了偷生而牺牲掉整个太极圣地,更无法让千万生灵因他的自私而惨遭赤炎金猊兽肆虐。
于是,时禹墨和剩下的太极圣地门人弟子一起在大阵内坚守,誓死不降!
太极圣地的护派大阵是太极祖师为封印赤炎金猊兽所建,又有冰之心脏作为阵眼,火山中的地火之力作为能量,即使那地仙与一众人仙高手、破虚武者联手也难以撼动丝毫。
为了逼迫太极圣地的人自己走出来,那地仙取来两座大山,压在了太极圣地上面,将太极圣地埋入地底,使其生机断绝。
门派被大山压住,不见阳光,更无法出去,剩存的太极圣地门人便全部退入地宫之中。再后来就是食物和水都断绝,连一些丹药都被当做充饥之物吞吃掉。
再之后,就是死亡。
时禹墨表示,他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却悔恨自己为太极圣地招来这场劫难,同时也不甘心太极圣地的武学和刻骨铭心神功就此失传。于是他在临死前留下了这份遗言,诉说因果,以待太极圣地重见天日时,有人能将太极圣地的武学和刻骨铭心神功传承下去。
当然,最终要的还是诉说赤炎金猊兽的封印之秘。
最后,金书上还附着了八座大殿的八卦锁解锁图,也即是密码。并且将各做大殿中最珍贵的宝物都列举了出来,希望有缘人能一并带走,不使宝物埋没。
看完了金书上的内容,张云苏不禁对眼前这位水晶骷髅前辈生出一股敬意。
为了不让众多无辜生灵遭受赤炎金猊兽肆虐,而放弃求生的机会,看起来似乎理所当然,但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人?真正面临这样的选择时,又有多少人能和时禹墨一般放弃求生而选择大义呢?
张云苏设身处地,发现自己都没有答案。
感慨之后,张云苏却又是苦笑起来。
金书之中时禹墨一再嘱咐,不能妄动冰之心脏,否则大阵被破坏,赤炎金猊兽就会破开封印出来肆虐。可现在,冰之心脏已经被他体内的冰蚕魄吞吃了,他能怎么办?
想到金书中所描述的赤炎金猊兽的恐怖,张云苏目前所能想到的只有一件事——逃命!
不过,在逃命之前,那八座大殿中的一些重要宝物他却是要取出来带走,同时也要将全本的《太极经》找到。
【求月票,求推荐票啊!】
第一百七十一章无劫丹!
上架感言写了不少次,但好像每一次的心情都不一样。
为了号召大家订阅,让这本书多一些收入,所以上架感言多是激情的、让人热血沸腾的,如同战斗号角一般。但是,一些一直留在心中未曾说出的话,却让我无法写出这种感言。
我不是大神级的作者,没有成千上万粉丝,也没有太高的人气。我也明白,我确实没有大神那种对每本书的精确掌控,无法做到让一本书稳稳当当的成为让大多数人喜欢的好书。
我更不是那种灵气逼人的天才写手,已经写了五、六年的小说,似乎从未写出什么真正让大家感到惊艳的东西来,更没有写出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好书。
我就是那成百上千乃至成千上万的写手中的一个,普普通通,似乎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
有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在写作路上走了这么久的,尽管没有走多远。
真的只是因为对写作梦想的坚持么?
我想不止。
因为我并不是一个多么坚定的人,如果没有一些人的支持,我是无法一直这么坚持的。
或许这些话显得太过不自信,但真的就是我想说的。
每天最高兴的事自然是看到粉丝的打赏,然而每天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却是用手机翻看推荐票投票记录,就像每天都要吃饭一样,真的一样。因为每一次看过推荐票投票记录,我就会重新充满力量,带着希望,继续在写作这条路上蹒跚前行。
感觉写书的这五六年就像是一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