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孔雀矛作为神兵,就算苏镜现在只是先天期的炼气士水准,一旦开始修炼兵家矛术,这条短矛,也可以在十丈内任意攻击。
神兵之所以珍贵,那是因为可以像是道门法器一样,隔空杀人。消耗上甚至比道门的道术还要小很多。兵家弟子的武技修炼到林横山这种程度,不用神兵,也可以御剑千丈,但那样的操纵,消耗是惊人的。
苏镜成功的将孔雀矛的胚胎炼制成神兵,修行上没什么进益,可战斗力是实实在在的提高了。而且神兵炼制成功,五轮真宝定型之后,苏镜最多半年内,就可以开始修炼血肉轮。一旦血肉轮开始修炼,再回头修炼道术,速度就可以和普通的炼气士持平了。
道门的秘法和兵家五轮同时修炼,也没什么冲突。实际上诸子百家的秘法,相互之间不存在不能同时修行的问题。
百家兴旺的时候,甚至有的人能同时修行数十门技艺。
只是这苏镜的神兵孔雀矛如此完美,要是能一直修炼兵家秘法,肯定成就更高。问题是,如果单独修炼兵家五轮的话,苏镜迟早被发现。
林横山就是修炼了武家的秘技,来掩饰兵家的出身。武家在百家之中,位居中游,也是最早投靠道门的门派。
道门也有近战之法,武家却无长生的能力,所以武家没有被消灭,只是被合并在道门之中,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分支。
苏镜必须继续修行道术,对林横山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方才,是谁在外面?”苏镜将孔雀矛收回黄庭神玉之中,问林横山。
林横山详细说了事情经过,苏镜点头道:“我会应承下来这个事情,只是下次……”他想要说下次别杀人了,忽然停了下来。
能不杀么?真的被人闯进来的话,还是要杀。
苏镜第一次感觉到,在逍遥侯府中也不安全。一个家丁,敢闯自己修炼的地方,真是奇怪。而且那二先生随后就到了,仿佛早知道这里会发生事情一般。自己以后要提防那个胖子了,越是爱笑的人,就越难对付。
苏镜想起曾经跟过自己的一个特工,那是专门保护重要人物的家伙,整天笑嘻嘻的,可那是苏镜在地球上见过的最危险的人。也是那个人,传授给他了那诡异的催眠秘术,据说流传自地球上古老的道门。
这二先生,就是一个笑面虎。林横山得罪了他,不知道以后还会有什么麻烦。
“苏镜,今天什么都不必修炼,你先熟悉孔雀矛,明日起,我传授你五轮大咒的精髓。”林横山似乎不以为意,和苏镜说了一声之后,带着女儿去院中传授战技去了。
苏镜缓过一口气来,感觉浑身上下异常虚弱。说到底,那孔雀矛想要成型,还是要吸收苏镜身体中的能量,苏镜已经暗中吞下数十颗冲元丹了,加上林横山一滴白虎血煞,还有那黄庭神玉中储存的能量,这才让孔雀矛成型。
那些能量是死的,苏镜自身的能量才是活的。可苏镜的丹田气海破损,这一吸收起来,他自己根本无法控制孔雀矛的吸收速度,结果是三十多颗冲元丹的药力全部被带走,顺便还将苏镜身体内的元气吸收一空。
如果不是有六道神鉴护着,他的魂魄都有可能被撕裂。
就是不知道,这样冒险得来的神兵,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惊喜了。苏镜见林横山出去,这才又取出了孔雀矛。
孔雀矛的长度,只有一丈出头,接近两米半的样子。东秦帝国的武者使用的矛,标准是一丈八尺。苏镜握住矛杆,整根短矛很轻很轻,仿佛是羽毛般的没有重量。
身体内的真炁恢复少许,苏镜意念一动,用来催发了孔雀矛上的符文。孔雀矛的矛尖上,五色光芒顿时亮起,形成了狭长的锋锐形状,弹出一尺长的矛刃来。
这矛刃,完全是先天五色神光组成,就算不够纯粹,也相当可怕了。这意味着,苏镜一矛下去,筑基之下的任何防御性道术,都会和窗户纸一样被捅得稀烂。
第十五章:融入世界的开始
想要防御孔雀矛,最好的办法就是原始的防御方式,比如士兵的盾牌,铠甲。只是孔雀矛除了这五色神光形成的矛刃之外,本体也是锋锐异常,那五色神光专破各种法术,原始防御又不太可靠,这就是孔雀矛强大的地方。
拥有孔雀矛的兵家弟子,只需要和敌人拼战斗技巧。毕竟,你的矛再锋锐,如果不能命中敌人,也是枉然。
苏镜的战斗技艺,还真是个渣。在地球上,他算是挺强大的人了,一个人对付几十个军人都不是问题。可那种强大,终究是有限的。这个世界,有神仙,炼气士能飞天遁地,苏镜之前的战斗能力,只能算是婴儿的手舞足蹈。
那种穿越到另外一个世界,靠太极拳什么就能横扫的笑话,在苏镜身上是不适用的。这个世界上,也有过无数的大圣大贤,阐述的道理,并不会比地球上的人差。
只不过这个世界的科学没有发展起来,更别提工业了。
属于道门的文明,也不需要这些。一个筑基期炼气士,足以让方圆百里之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帝国有三万御史,巡查全国,做的就是这种事情。东秦帝国的确是有穷人,只是绝对不会穷到冻饿而死的地步。
所谓穷人,就是要不停工作,没什么享受而已。帝国不养懒汉,那是怕失去进取之心。整个帝国的人口,已经超越地球,足足七十多亿。如果不是有仙道文明辅助,别说七十亿,就是养活七亿人口,也要有饿殍遍野的年份出现了。
逍遥侯世子本身关于战斗的记忆,苏镜根本就没吸收,那些对他毫无益处。他就像是一张白纸,一切要重头再来。
让苏镜意外的是,激发这孔雀矛的矛刃,他那微弱可怜的真炁,竟然能一直支撑下去,也就是说,只要灵魂负担得起这样微妙的操控,那真炁的消耗,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孔雀矛本身就是一件相当于道器的东西,储存的力量,足够苏镜这个层次的人毫无顾虑的使用下去。
林横山没说谎,这孔雀矛,的确是适合苏镜的神兵。苏镜不断的催动虚弱的真炁,激发孔雀矛身上的符文,可惜的是,除了这五色神光形成的矛刃之外,孔雀矛没有释放出任何一种属性。
苏镜不知道这是自己境界低,还是孔雀矛本身的属性单一。不过他也不气馁,这东西,本来就是为了将来他进入羽林服役后防身用的。
进入羽林,苏镜自有目标,那就是建功立业,争取获得一座灵池的封赏。
逍遥侯府虽然有八座灵池,可也轮不到苏镜独占一座。逍遥侯已经是金丹六重,自己要占据四座,逍遥侯夫人占据两座,其余两座,侯府之中的金丹期修士才有资格轮流使用。筑基期修士,想要使用灵池,至少要有极大的功勋才行。
苏镜虽然是逍遥侯的儿子,可是这些灵池,他没有筑基的时候,对他无用,筑基之后,也要和别人一样,按照对家族贡献的多少来分配使用时间。
在灵池这种资源的分配上,炼气士一向是异常严格。否则的话,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炼气士为逍遥侯效力,两个管家都是金丹期的修士,更别提他还豢养了碧眼神鸦这种大妖,也是需要灵池的元气滋润的。
所谓灵池,不是真的在地上挖一个池子,而是布置的阵法,可以将灵气压缩成液体一般,化为玄池,滋养炼气士。
东秦帝国的灵池,都在皇帝的控制之下,所有灵池的建造,都必须有皇帝玉玺加封,否则不仅不能吸收灵气,还会带来灾祸。东秦帝国成立之后,因为私建灵池的事情,至少扑灭了上百个家族。
帝国气运,怎能容他人私取。
苏镜可不想偷偷摸摸的弄一座灵池,那样的话,就是逍遥侯也保不住他的性命,这个比兵家余孽的罪名还大。
苏镜前生就是体制内的人,深知国家机器的可怕,一旦全力对付某个人的话,这个人基本上是不可能有活路的,哪怕逃到外国去,也有办法将你弄死。而在这个世界,如果自己身份败露,逃出东秦帝国的话,还有活路。
一旦私自建造灵池,被发现,就算是逃去西方邪神控制的野蛮大陆,也要被皇室追杀。
而灵池,是自己能否成就金丹的关键。
逍遥侯封赏已经到了极限,帝国不可能再封赏他灵池了。身为一等侯,十座灵池之后,再获取,就是招灾惹祸了。逍遥侯自己放弃了两座灵池的封赏,为苏镜弄到了一块黄庭神玉,苏镜已经没有进一步的奢望。
想通了这些,苏镜重新收回孔雀矛的时候,发现六道神鉴的包围下,自己的灵魂熠熠生辉,灵魂之中还残留的一些符箓也在逐渐的崩解之中,被自己的灵魂缓慢的吸收。
这是自己认同这个世界的天道之后获得的好处,想要利用体制,最好的办法是投入到体制内。
穿越者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无法融入所处的世界,被这个世界的天道所排斥。而造成这种排斥的原因,根本都是穿越者自己造成的。
这好比寄生在人体内的细菌,有些是和人体共生的,帮助人增加各种能力。有些却是不管宿主死活的,那人体自然会产生免疫机制,针对这种细菌展开围攻。穿越者,就是寄生在新世界的细菌。
苏镜心中有所感悟,愿意融入这个世界,遵从这个世界的规则,他的灵魂,吸收逍遥侯世子灵魂碎片的速度顿时加快,也没有了原来那种滞碍阻塞的感觉。
林横山杀了一个家丁,直到晚上,夜幕降临的时候,才有人送来逍遥侯的一张短笺。纸上寥寥数语,表示他知道了有人擅闯,叫林横山不要介怀。
短笺看过之后,直接化为灰烬。林横山震惊,在自己的手中,小小的一张纸片都保存不住!逍遥侯看上去是安慰自己,一点都不计较,实际上这是在警告呢。双方的实力,还有巨大的差距。
苏镜的进步,一天比一天快,那神兵轮的修炼,真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林横山甚至怀疑苏镜之前就修炼过类似的东西,否则的话,很难解释一个炼气士,为什么学习兵家秘法会这样的容易。
不知不觉,四十二天的时间过去,苏镜的神兵轮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雏形,可以开始正式修炼和神兵轮相关的武技了。林横山为苏镜要来的各种物资,现在已经被锤炼成了二十个金属傀儡,摆放在林横山的院子里。
已经是初夏,天气渐渐的炎热起来,苏镜赤着上身,手提一根短矛,站在林横山身边,面对院落中的二十个金属傀儡,听林横山给自己讲解军阵的杀伐之道。
他手中的短矛,样式和孔雀矛完全一致,但是重量却足有两百多斤,重心也完全在短矛的前方八分之一处。这样的兵器,苏镜使用起来就太过辛苦了。
林横山可不管他辛苦不辛苦,前面的几十天时间,已经传授给了苏镜基本的短矛刺杀之术,还有军阵中的进退步法,现在就是开始实战演练了。
“苏镜,帝国的兵法相当完善,十人为一队,其中包括队长,队副,锋卒,盾甲,飞矢,老卒,义兵。就算是长枪阵中,每个手持长枪的士兵,都会按照这个编制分类,放下长枪,自动散开的时候,全部可以形成小队作战。”
“老师,我的敌人,将来会是蛮族。”苏镜提出疑问。
林横山笑道:“蛮族的战阵之法,比较东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