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阳光大宋-第2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算咱们南北通好一番见证。”
    韩邵芳急忙撺掇耶律宏答应下来。梁丰这才转过身子朝刘娥奏道:“启奏太后,北使南来是客,不谙我中华礼节情有可原。念其朝见至诚,恳请太后御赐墨宝与之,以证两国永世之好!”
    刘娥巴不得如此收场,帘后点头微笑答应,过后自然派人将赐书送到驿馆。
    耶律宏谢过太后,却还是不甘,又道:“太后,臣闻得这位梁大人丹青甚妙,替人肖像纤毫无差,还想求他画一幅画,请太后一并恩准了吧!”
    刘娥哑然失笑,先前还剑拔弩张,这会儿又要字又要画的,端的是个白痴。北朝用人如此,真是奇哉怪也。但一场祸事消弭于无形,正松了口气,哪里会不答应。当下亲口下旨,命梁丰抽空给他画张肖像打发他。梁丰答应下来。
    一场莫名其妙的见面会便如此无厘头地结束了。待北朝三人下殿而去,这边众人才松了口气,正要纷纷告退。刘娥却笑说道:“梁丰,你今rì来,可险些惹下祸事,作何感想?”
    梁丰听了,顿觉这句话来得凶险,但却如同武功高手一般,引而不发,不知她到底要刺向哪里?只好小心翼翼答道:“臣惶恐,忝居末位,本无资格妄入朝堂。不意几乎为北朝所用,思之悚然!”
    对方既然出招无迹可寻,自己只好含糊应之。说明今天不是我想来的,是你们叫我来的,我可什么都没做。该反省的该是你们!
    刘娥见他答得巧妙,不露痕迹,倒也赞赏。便顺着他话头又道:“嗯,总是你名声太大之故,连北朝都知道了。呵呵,可不是么,又是《字汇》,又是活字法,瞧得人眼花缭乱呢。用晦相公,梁丰的那套活字法,还没琢磨出来么?”
    梁丰一听,顿时明白过来,心里骂道:“cāo。改抢了是吧?”
    果然,张知白急忙出来回答还没有,主要是检字程序有问题,虽然使用了《字汇》上的那个四角码,但效率还是很低。工匠们怎么弄都不熟悉。也许是本来识字不多的缘故。但要一下子找那么些合格工匠,却非常为难,简直不可能。也不知梁知县是如何做到的。
    张知白一边说,一边用眼睛瞟梁丰。看看这厮有何反应。梁丰心说自己再不表态,刘娥就要当面下旨了,到时天家出口,可没法拒绝。
    趁着刘娥还没说话,梁丰急忙躬身接口道:“启奏太后。张相公所言是关键所在。但也未必须寻得识字工匠才能做到。只是提及此事,臣有一言,yù奏与天听,还请太后先恕臣失言之罪!”
    刘娥想了一想,笑道:“你切说你的,没那么严重。”
    “臣妄言,据臣观古往今来,我华夏所以昌盛不衰,绵绵至今者。其有二焉。一曰尧舜之王化,圣人之大道,以正民心,定风俗,传礼制。立文明。使我中国屹然立于天地之中而四方臣夷,此即为里也;然里发于心,比显于外,则为其二。是我华夏历千百年巧思不绝,智士层出之所然也。上古有黄帝之司南。汉有蔡伦之造纸,其余若冶炼、陶瓷、丝绸、茶砖等等,皆为四夷无而我独有者,是可傲然外国而输利于内者。”
    “只是这些发明,从来不为世人所重,为何?以历朝重农轻工所致。但观其作用,非为不大,甚至可以影响一朝之兴衰,一代之兴亡,所以恳请朝廷重视之。但朝廷究竟该如何重视?臣以为不外六个字,励其心,护其利便可也。所谓励其心,是要鼓励民间才智之士多有创造发明,以其智慧为世人造福,为朝廷出力;护其利,则为保护才智之士的智慧价值,使其因有利而愈加钻研,因得名而愈多发见。此风一顺,则我朝必然百花齐放,穷思jīng巧。亦为华夏灿烂文明之添彩也!”
    “臣虽不才,微末技艺,但毕竟能使雕版刻书稍快于一二分。此效果已然明了,盛和坊照臣此法制作,其速已经超同行不止以道里计。细细算来,一年因此盈利何止万贯?这只是一家,若家家都能用上,那我朝读书、写书、出书岂不有一rì千里之速?臣为朝廷效力,理所当然万死不辞。但当初臣发见此法时,盛和坊亦多有功劳襄助,故臣许以其先用臣术,为其补偿。所以臣斗胆请于太后,为开万世创建之风,成我华夏璀璨之文明。请以臣始,成立一个专为保护才智成果的专利局司,鼓励天下能工巧匠贡献智慧,切莫随意摘取,以避与民争利之嫌,为我大宋更发异彩!”
    本来几句话就可以说完的事,梁丰愣是拐弯抹角磨磨唧唧说了好半天,而且还模模糊糊不敢完全道明。但最后几句话刘娥是听清楚了,这厮是要成立一个专门保护发明创造的机构,让搞技术的人有主观能动xìng,为了利益而积极开发智力,达到自己谋利,同时也惠及世人的美好局面。
    刘娥沉吟不语,想说的话被梁丰堵了回来,有些不快。但张知白却非常赞成梁丰的意见,他久主工部,十分明白创造积极xìng有一大半来源于利益驱使的道理。如果让搞技术的人觉得有利可图,那这项技术一定会不断改进,越来越成熟jīng巧。反之,则被人荒废放弃,以至于无用。
    见刘娥还没出言说话,张知白急忙站出来道:“太后,臣赞同梁丰所见,让利于民,则民加倍返之。正该保护!”
    鲁宗道听了却不以为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这么点小秘方你还翘起尾巴来了?献出来是应该的,藏起来你就是不忠于朝廷。更何况你还是朝廷臣子呢,应当作表率!

319、暂缓查禁

    (哎哟对不住,睡着了,晚了一个小时,幸好只是写个故事而已,不耽误各位正事儿)
    ~~~~~~~~~~~~~~~~~~~~~~~~~~~~~~~~~~~~~~~~~~~~~~~~~~~~~~~~~~~~~~~~~~~~~~~~~~~~~~~~~~~~~~~~~~~~~~~~~~~~~~
    先前这小子出面忽悠北朝使者三个,鲁宗道对他的沉着冷静还有几分好感的话,这会儿已被他的小气抠嗖全部扫荡光光鸟。
    身为首相,当然要没好气地趁着连斥责道:“玉田与百姓同否?口口声声将百姓挂在嘴边,行此市侩之举,不怕天下百官齿冷么?”
    梁丰讶然看着鲁宗道,有些讲不出话来,呆了几秒,只好面朝刘娥施礼:“请太后明断。”说完流露出一副懒心无常的样子,显得很丧气。
    刘娥一天之中对鲁宗道连续不满了两回:“这个老头实在不是做首相的料。先前不思后果,同北朝使臣冲撞,几乎闹翻。这会儿又老眼昏花,看不出梁丰这是在同自己暗表心迹。这样的宰相靠他调理yīn阳,和谐百官?真是见鬼了!”
    刘娥猜的不错,梁丰正是在故意做作,无非向她表示两点,第一自己比较爱钱,虽然抠门儿些,但钱来得正当。这既区别于当年石守信那帮人以贪财自污求自保,又告诉刘娥自己虽有些小小野心,其实也不过分;第二是同刘娥讨价还价,活字印刷本身没什么重要,《字汇》都给了,这有啥舍不得的?但若以后还要我的东西,可就难了。而且,因为这事以前没人想起来在朝廷提过还不觉怎样,这次提出以后,估计就有人觉得这厮说得有理了。渐渐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打这个主意。那么这叫个什么专利的破东西,早晚是要成为趋势的。
    她主持国家工作不是一天两天,高瞻远瞩不是吹,马上就想到了很久以后的事。默然良久,也不听鲁宗道的话。也没表示同意不同意。只淡淡说了一句:“那么再议吧。”便宣布散会。
    正月初十,《汴水闻见》第四期准时出刊,此次这张报纸也不知是回光返照还是临死前的蹦跶怎么地,下了血本。四开八版,图文并茂地出版了两千份。
    用梅艳芳的话说,那叫华丽丽地离开。
    不管梁丰是不是这么想,姿态是这么做的。
    首先,花了一个版面隆重介绍了头一天长宁节普天同庆的盛况。介绍王公、群臣、各内外命妇等入宫朝觐的阵容,规格,仪式。特别点出节rì气氛庄重而节约大方,没有铺张浪费的热烈效果。
    接下来又用了半个版面,回顾了自乾兴元年至今,当今太后如何垂帘听政,殚jīng竭虑,朝乾夕惕,带领官家和群臣。将这个大宋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条,河清海晏。
    特别强调了刘娥三点:第一、简朴节约谨守皇家规矩,具体提到——赐族人御食,必易以扣器,曰:“尚方器勿使入吾家也。”
    第二、兼听则明。广开言路,举例为天圣元年,诏令天下百官言书直陈其非,择其善者而从之。其言过激者而不罪之。是为气量宏大。
    第三、关心民生,忧虑疾苦。举例为泰州西溪,海堤坍圮不堪;凡所cháo汐;水淹泰州;万户盖不免矣。从地方请,毅然诏令捍海堤堰,绵延数百里,生民无数。
    可以说,这份报纸把刘娥基本上恰如其分地歌颂了一遍,因为没怎么肉麻,反而给人十分真实的感觉。百姓倒对这位太后多了几分亲近。
    接下来,梁丰就充分利用其他版面,分别按栏目登载了故事、新闻、灯谜、chūn联、应景诗词等等。并在印刷上添加了彩sè边框、文字,看上去chūn意盎然,年味十足。
    最后却煞风景地在一块显眼中心位置略略说了几句话,大意是国家法度暂时不允许《汴水闻见》的出版发行,所以这算最后一期,以后能否复出,全看朝廷的意思。
    另外,这报纸出版,还是颇要些成本的,虽说不高,三个钱一份,但毕竟需要财力支撑不是?盛和坊免费做了几期,已经有些吃不消了,正好歇业,广大读者撒有拉拉,后会无期!
    多么缺德的一份说明,老老实实将责任全部推在朝廷身上,却不说明原因。引得京城百姓无端猜议纷纷。
    两千份报纸在宋朝的京城传开,是个什么概念?那就是不管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做官的还是布衣,就算没瞧见这玩意儿,也听得耳朵出茧子了。
    大家纷纷表示诧异,为什么这么好的一份东西,朝廷就不准印了呢?又不涉黄,又不反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认字的看诗词,没文化的猜谜语,听新闻,多么好哇?正琢磨着要是天天都有才好呢,咋才把老太太寿辰过了就要收摊涅?
    御史中丞薛奎首先上书:“闻朝廷yù禁《汴水闻见》以绝迹闾阎,臣窃以为不必,亦不可也。此正须导风俗、宏正旨、宣大义、启民智之时,有报章出,则天下知朝廷之仁政,国事之缓急,民心之所向,举凡阡陌琐事、农时风雨、巷闾新闻、靡不有趣,百姓既喜之,庙堂亦乐见之,可免偏听偏信也。正渐入民心,忽然禁绝,物议蒸腾,莫不惋其夭而见疑于庙堂也。正赞朝廷择善而行,此大善,何不为之耶?”
    御史台说了,谏台自然要说,各路文官说。言辞倒不激烈,只是表示诧异,希望能充分利用这个东西,引导百姓走向正能量。免得今后听风就是雨,谣言满天飞,经常朝廷都要辟谣,却没这个威力大。反正又不要钱,他梁丰乐意印出来玩儿,有何不可?万一真出现些不和谐因素,再毙掉也不迟。何必因噎废食呢?
    好东西都这样,你不出来,没人知道也就罢了。你出来了,价钱贵,也就罢了。最讨厌是既然出来了,还不要钱,那就让人难以割舍了。再一算计,才三文钱一份,也不算贵啊。就京城的消费能力,普通人家完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