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帅失踪,日军慌乱一片。
众多日军四处搜寻,同时趁机劫掠财物。
那名日本兵刚刚杀了两人,见床上躺着一人,双手捧刀,朝乃木希典砍了下来。
乃木希典右腿飞出,那日本兵飞到了门外。
「混蛋。我是乃木希典。」乃木希典用日语骂道。
那日本兵回到屋内,又朝乃木希典扑来。另外一名日军跳过去,甩手即给了他两记耳光。
那被打日军骂道:「八嘎。」
那打人的日军上去又给了他两记耳光,喝道:「他是乃木长官。」
「扶我下来。」乃木希典命令道。
一名日军将乃木希典扶下床,乃木希典来到那日军面前,右手翻转就是六个耳光。那日本兵打一立正,应道:「哈西。」
鲜血淋漓。
两具尸体躺在地上,正是那对年轻夫妇。
几名日军闯来,欲对女主人无理,夫妇二人誓死反抗,结果惨遭倭人毒手。
乃木希典心中阵阵苦涩:「想不到我的性命为二人所救,而他二人却死在了我的族人手下。」
众人方欲离去,忽闻婴儿啼哭。众人来到隔壁屋内,就见一个约莫一岁左右的女婴正在啼哭。
一名日本兵捧刀就要向婴儿砍去,乃木希典喝道:「住手。将孩子抱过来。」
那日本兵收起东洋刀,将孩子抱了过来。
那女婴被乃木希典抱起,立刻不再啼哭,同时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乃木希典,还张开小嘴儿,笑了起来。乃木希典只见这女婴虽只一岁左右,但容貌极美,天生一个美人胚子。
乃木希典看着女婴,心中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总之十分气闷,心道:「孩子,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你的。」同时,他也觉得心下愧疚,暗暗发誓,从今以后,再不滥杀无辜。
大连港码头。
田中义一,乃木希典的挚友,问道:「乃木君,我就要回国了,你可有什么言语需要带给尊夫人。」
乃木希典说道:「无甚言语。只是这女婴,请田中君带回国,交给拙荆,并将此信交给她,告诉她好好照顾这女婴。」
说着,乃木希典取出一封信,交给了田中义一,然后将女婴托付给了他。
死。
冤气。
断壁残垣。
三十二具尸体。
乃木希典只见高田进的尸体,并另外三十一人的尸体,静静地躺在地上,仿佛在诉说着那日令人肝胆俱裂的战斗。
「高村君,我的命是你救的,我一定为你报仇雪恨。」乃木希典抱住高田进的尸体,放声大哭,同时心下暗暗发誓。
「全城戒严,给我搜,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乃木希典暴跳如雷,喝道。
三天。
三天时间。
活无人,死无尸。
日军连张成义的影子都未发现。
「踏平旅顺。」乃木希典变成了魔鬼,喝道。
旅顺大屠杀。
震惊中外的旅顺大屠杀发生了。
第一日。
四千平民遇害。
第二日。
六千平民惨死。
第三日。
一万民众被杀。
第四日。
二百民众殒命。
注意!注意!!一定要注意!!!
并非第四日日本人手下留情,而是日军实在找不到活着的中国人了。
四天,四天时间,两万多无辜平民惨遭倭奴屠杀,最后,得免罹难的仅三十六人,而这三十六人乃被日军命令掩埋尸体的,他们头上贴有日军上峰发的标签,上写「勿杀此人」,这样才得以保全性命。
可恨。
日本人,可恨!
但,有一个国家,它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损失,比日本有过之,而无不及。
它,就是中国北面的那个鸟儿国。
仅论它给中国造成了领土损失一项。
中国一共损失了310 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150 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它占领了;另外160 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因为它的缘故,被分裂出去,然后独立了,这部分就是外蒙古。
中国损失的这些领土,仅凭数字来说,也许不够形象,且看对比:这些领土,大于184 个北京市的面积和;与86个台湾的面积和相等;相当于26个福建省;比8 个日本的国土还要大;法国,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但这些领土相当于6 个法国的面积和。
另外,这个国家,无论在什么时期,它的贪婪本性都无丝毫改变。
即便到了社会主义阶段也是如此。
「二战」后期,它出兵中国东北,仅掠走的工业设备,就价值100 亿美元,当然,这还是按照当时的物价计算的。若按现今(2008年)比价计算,将超过2428亿美元。
当时东北地区的经济几乎一夜之间,就濒临了崩溃的绝境。这比倭寇统治时,境况还要严重。
它们奉行的原则是,雁过拔毛,绝不放弃任何一丝染指他国财富的机会。日本投降后,它的罪魁头子,那个姓斯的,曾命令扣留60万日军俘虏,然后令这些俘虏在其国内无偿服苦役多年,其后,很多日军俘虏再也没有回到他们的东瀛四岛。
它曾占领东德,当时,东德每年的税收有近42﹪被它无偿占有;另外,德国投降后,东德境内的许多工业设备也被它掠回了自己的鸟儿国,它从东德迁走了6000多家工厂,运走了大量实物,总价值达120 亿美元(当时比价)。
此种行径,与其在东北所作所为,完全如出一辙。
还有,它的丘八到了东北,抢劫、强奸案,亦发生得不在少数。
狂风。
骤雨。
撕心裂肺。
痛彻骨髓。
乃木希典只觉后背奇痛无比。
此后,每当阴雨天,乃木希典的后背便剧痛难忍。1912年7 月30日明治天皇呜呼哀哉了。乃木希典夫妇随后自杀,追随那老头而去了。
乃木希典剖腹自尽,原因有三:一、他一向以忠于明治天皇为荣;二、背伤每发,实在令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后话自明。
(按: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诸多,三点为主:
其一,对日本的侵略野心缺乏警惕;
其二,没有制订正确的作战方针;
其三,指挥系统落后和指挥失误。)
第 07 章旷世奇才(一)
直隶保定府。
洪府之中。
洪毅遗志:令其子洪清离文就武,将来于疆场之上报效国家,但其妻博尔济吉特氏因其战死沙场,不愿令儿子再行其路;而洪清天生瘦弱,已六岁多了,但身高、体重只与四岁婴孩相当,实非习武之材,所以洪母决定让儿子从文报国。
洪清的书房中。
洪家颇为富足,所以洪母特意为儿子请了一名老儒。
这老儒姓周,在当地,学问、人品、声望尽皆极高,方圆数十里,人多闻其令名。老家人洪福颇费了些周折,这才将之请到家中,为小主人启蒙。
洪府客厅中。
三日后,周老先生来向洪母请安。
洪母见周先生精神矍铄,面上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不解,问道:「先生,有何喜事?」
周先生说道:「夫人,老朽从教三十余载,从未见到一人,像公子一样如此聪慧。这三日来,我一直在教他识字,每一字,只要教一遍,公子即完全记住了,从不需要教第二遍。这三日来,公子已学会了上万个汉字。别的孩童需用三年方能学会的东西,公子只用了三日,即彻底学会了。
「昨日,授完课时,公子发现我手胖有一本《龙文鞭影》,于是借了过去。这本是一本极其艰涩难懂的古书,但公子竟然读得津津有味,仿佛其中蕴含无限玄妙。」
洪母听此,十分高兴,但她又不是很相信,说道:「果真如先生所言?」
「确是如此。」周先生说道,「公子真是太聪明了。我想公子定是上界文曲星转世,将来一定可高中状元。」
「承先生吉言。」洪母颇为高兴,赏赐了周先生不少物事。
洪府客厅中。
三日后,周老先生来向洪母请安。
此次,洪母看到周先生面上不仅仅只是高兴激动之情了,还有钦佩诧异之色。
周先生请过安,还未等洪母言语,即说道:「天才!真是难得一见的天才!」
洪母说道:「先生何出此言?」
「我是赞公子奇才。公子读书,仅一遍即可倒背如流,而且读书速度极快。老朽带来的几十本书,公子仅用了一盏茶工夫,即完全背了下来,而且一字不差。」
洪母听此不甚相信,心想:「清儿会有如此本领?」
周先生说道:「夫人,公子今年几岁?」
「六岁。」
「六岁,我想公子十五岁时参加可科考,即可高中状元。」
洪母听周先生愈说愈令人难以置信,命丫鬟将洪清唤到了跟前。洪母取过《中庸》,截取了几章,然后让洪清背诵,从头至尾,一字不错。洪母又取过《左传》,让洪清背诵其中某些章节,又是无一字错误。
洪母彻底信服了周先生的话。
洪府客厅中。
三日后,周先生再度来拜见洪母,但此次,他不是来问安的,而是来告辞的。洪母见周先生面上无一丝高兴之色,代之以无限的沮丧之情。
「夫人,我是来辞馆的,下午我就要离开了。」周先生说道,面上满布忧苦之色。
洪母听此一愣,说道:「先生,是不是犬子不听教诲,惹您生气了?我一定责罚他。」说着,转向丫鬟,说道:
「阿莲,把少爷叫来。」
阿莲应声「是」,转身刚要出去,周先生急忙拦住:「夫人,您误会了,并非公子不听管教。」
「那先生为何要辞馆?莫非我们有慢待先生之处?先生有何要求只管说来。」
周先生说道:「我辞馆并非因为这个,只因公子太聪明了,我留在公子身边,已是累赘,不但对公子起不到促进作用,还会误人子弟。公子不但记忆力极好,而且悟性极高。此时,他已识得足够的汉字,完全可以自学了。先前我说道,公子要待到十五岁时,方能高中状元,那是大错特错了。」
一书铺中。
「去,去。小孩儿,外边玩去!」那书铺老板见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进来,面带不悦,冷冷道。
那老板心想:「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你能认识几个字?」
洪清一甩手,扔给老板二两银子,说道:「我要在这看一天书。」
「好,好。」那老板收起银子,大喜道。
他心想:「这是哪户人家的公子,小小年纪竟出手如此阔绰。」
晚清时期,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这二两银子相当于一户五口人的小康之家一个月的花费,那老板见此,怎不高兴?
「好。少爷,你随便看。」那老板的称呼立时改变了。说着,给洪清搬了把椅子让他坐下。
「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拿着书翻来覆去,看新鲜而已。他能识几个字?」那老板只见洪清接过一本书,一两分钟即换成了下一本,心想。
下午三点时分,洪清伸一伸腰,举步向书铺外而去。
「少爷,你喜欢哪本书?我可以送给你。」
「不用了。这里的书对于我,都已是废物了。书上的东西我都已知道了。」
那老板上下大量了洪清几眼,笑了几下,不再理会他。
「你不信?好,」洪清说着取出五两银子,说道:「这里的书,你随便选,然后我给你背诵,若错一字,这银子就归你了。」
那老板听此大喜,说道:「好。我选几本书,你若能背诵出其中的内容,我这书铺就不开了。」
「好,那你选吧。」
书铺老板首先将《战国策》取了过来。
只听洪清背来,不但原文无误,而且注疏也是一字不差。
那老板吃惊非小,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