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给她找一家比宣平伯府更不堪的人家。
可是她知道,她不能这样做,至少不能在沈氏的这份名单上动手脚。
不过她可以做的事很多很多,且看事态的发展吧!
几经迟疑,王秀英接过沈氏递给她的名单,细细看了一遍,心里不知是该怨沈氏还是该怜沈氏。
王秀英的心里千转百回,最后什么话都没说,将名单还给沈氏。
她能说什么呢?
那里面一共八个名字,来自八个家庭,其中两个位于京城,皆是世家子,却非长子长孙。
这样的家庭对于长媳的要求比较高,毕竟长子长孙是要承爵支撑门户的,媳妇多半就是宗妇。
对于其他媳妇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只要门户相当即可。
当然这两户虽为世家,却并非高门,甚至不如长宁伯府,可是对于王秀婷而言,依然可算是高嫁。
其他六位皆在京外,其中随州两位,皆为随州名门之后。
京郊两位,皆乃官宦之后读书之人,其中有一位刚刚年至十八,却已经得了举人功名,若不出意外,下次春闺肯定是要下场的。只要高中,王秀婷嫁进去也就是位官太太了。
最后两位就有些远了,一位是篁州知府嫡长子,一位是闵州知府嫡次子。
这些少年郎,无论家世还是少年郎本人,比起族里替王秀景定的亲事,都要胜出良多。
当然王秀婷嫡出的身份摆在那里,比庶出的王秀景嫁得好,也属正常。
只不知这份名单送到老夫人手上可会满意,老夫人又会从中选出谁来?
沈氏心里有忐忑有不安,王秀英再了解不过,可是看着这份名单,王秀英为前世的自个儿不值!
同样为人母,同样面对的非亲生骨肉,沈氏与林氏的做法大相径庭。
无论王秀婷从中选谁,只要用心经营,又人家里为她做后盾,以后的人生不会差到哪里。
只是王秀婷会乖乖地从中选一个吗?王秀英表示怀疑。
虽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长宁伯府的老夫人一向自诩开明,讲究个你情我愿。
也正如此,才会让王秀婷的亲事变得如此艰难,才会令沈氏如此小心翼翼。
这份名单千好万好,就算老夫人个个满意,王秀婷就是不同意,不知老夫人接下来又会如何处置王秀婷的亲事?
王秀英拭目以待。
若要王秀英说的话,像王秀婷这样的,谁家与长宁伯府有仇往谁家送才是最好!
比如宣平伯府就是个很好的去处,反正王秀婷对陈平轩一直都是心心念念的!
只是这样的话,王秀英不能说。
于是她干脆什么都不说,只面无更夫也将名单交还给沈氏。
沈氏接过王秀英递回去的名单,观察着王秀英的脸色,她倒没逼着王秀英一定要发表意见,却还是想从王秀英的脸上看出些端倪。
偏偏王秀英心里如沸腾的开水一般翻滚,脸上却看不出一丝表情。
沈氏无奈一笑,将名单收了起来,母女俩又说了些闲话,沈氏就让王秀英回清幽轩,她自个个怀揣着这分名单去了明心堂。
老夫人屏退屋里围着她逗趣的丫环婆子,只留了许嬷嬷在屋里伺候。
“昨夜老爷催促妾身加快给婷姐儿相看的速度,今日我好生琢磨了一番最近相看又对咱们婷姐儿有意的人家,特地拟了份名单,还请母亲多多提点。”沈氏从怀里拿出名单,有些战战兢兢地说道。
老夫人挑了挑眉,接过由许嬷嬷转手递过来的名单细细看了起来。
沈氏不好一直盯着老夫人看,只尔后瞄老夫人一眼,只是老夫人并没有给她多余的表情,看过之后,说了句不痛不痒的话:“你费心了,你且先回去。婷姐儿的事还得慢慢来急不得。”
在沈氏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老夫人又加了一句:“你且先忙好英姐儿的事。”
沈氏不由心头一喜,如此说来老夫人对这份名单是满意的,言下之意王秀婷的亲事她可以放开不管了?
抬头看了老夫人一眼,却什么都没看到,只有许嬷嬷对着她微微颔首。
沈氏的脚步顿时轻快了起来。
第239章 偷听
两日后袁氏如约过府,这次她只在明心堂与才夫人说了一盏茶的话,出了明心堂哪里都没去,带着满脸笑容直接匆匆离开长宁伯府。
袁氏出了长宁伯府自然直奔宁国公府。
袁氏刚被袁雨霏和何氏身边的嬷嬷一起从二门迎进宁国公夫妇居住的威武堂,刚喝了口水,何氏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怎样,可给了准信?”
其实看到袁氏那一脸的笑意,何氏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只不过没得到袁氏亲口说出的答案,何氏总归不能放心。
“给了给了,长宁伯府给了准信,后面可就看你的了。”袁氏又喝了两口茶,总算觉得缓过来了,这天着实热就些,若非为了王秀英,说什么她也不会接了这桩事,这会子放下手中的杯子笑道。
“那真是太好了,明日我就请了官媒上门去,不过这保媒的活,还是少不得麻烦你。”何氏双手全掌,念了声佛。
这几日她没少被方何以催促,虽说何氏心里也急,可也没有方何以那么急,两三日都等不得,真不是那臭小子着急个啥,这事没女方点头能急得来吗?
这下可好了,总算是得了准信,何氏开开心心地送走袁氏,就使了身边的安嬷嬷去外院给方何以送信。
安嬷嬷回来却道方何以带着沐风在袁氏进府没多久就出城去了。
何氏起先以为方何以只是呆在府里腻味去城外跑马。
自从回京以后,方何以隔三差五都会去京城跑马松松筋骨。
宁国公府就算再大,也不太适合战马奔腾,城里更没有适合跑马的地方,想要放开跑马唯有出城一途。
不过慢慢地又觉得有些不对,安嬷嬷刚才特地点出了方何以出城的时间。
方何以是在沈夫人袁氏进府不久以后出的府,难不成那臭小子是得了好消息,然后兴奋得在府里呆不住,去城外跑马发泄心情去了?
虽然何氏没说话,安嬷嬷却从何氏的眼睛中看出她心中所想,不由笑着点了点头。
何氏不由轻轻笑了起来,尔后啐了一口:“这臭小子!”
安嬷嬷是何氏身边得力的人,原本是何氏的陪嫁丫环,为人一向忠心稳重很得何氏倚重。
等安嬷嬷年龄到了,何氏做主把她嫁给宁国公身边的贴身侍卫安雨,就一直留在何氏身边做了管事嬷嬷。
安嬷嬷与何氏主仆情分非同一般,自然也是看着方何以兄弟姐妹长大的,在何氏面前很能说得上话。
安嬷嬷笑了起来,伸手替何氏按摩脖颈:“二公子听闻好消息,自然是高兴的。”
“的确是件喜事,那姑娘我只见一面就觉得极合心意。”何氏很享受安嬷嬷的按摩。
南疆那边气候温热潮湿,在南疆生活经年,一次小产令何氏落下了病根,故而何嬷嬷总会时不时地替她按摩一二。
“长宁伯府五小姐虽然出身不显,听大少奶奶说却是个性情好又极能干的。奴婢恭喜夫人再得佳媳。”安嬷嬷一边替何氏按摩,一边说着恭喜得话,渐渐地又将话题传到了何氏姐妹身上:“只是老夫人那边……”
安嬷嬷这声“老夫人”自然不是指的老宁国公夫人,而是何氏的亲娘何老夫人。
何氏的身子微微僵了僵,不过很快就放松了下来,轻声感叹道:“我娘啊,是真的老了。这人一老呢,心思也越发多了。
没什么可担心的,各人有各人的日子要过,做娘的最后总归希望自个儿的儿女都过得好。
我总不能为了旁人,而委屈了自个儿的儿子。”
安嬷嬷不敢再说下去,她也是做娘的,自然理解何氏心里的想法,哪个做娘的不希望儿女过得好?
只是何氏如此,何氏的兄嫂应该也是如此,他们既然将两个女儿送来京城,目的不言而喻。
何氏虽然闭着眼睛,却似乎给看到安嬷嬷的心中所想:“我娘和两个嫂嫂的心思,我明白。娘和两位嫂嫂对我的好,我都记在心里,她们希望我能够回报她们的心情,我也完全理解,可我不能拿老二的幸福去做回报。”
安嬷嬷手上的动作略顿了顿,这时何氏也睁开了眼睛,拍了拍安嬷嬷还欲继续按摩的手,阻止她继续按摩。
此时外面传来动静,安嬷嬷眉头一皱,厉喝一声:“谁?”
尔后快跑步开到门边,掀开帘子看到的却是她们正在说的何氏两姐妹。
往常何氏屋里只留安嬷嬷一人说话的时候,院子里伺候的人都会离正屋远些,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却没想到今日却被何氏姐妹钻了空子。
也不知这对姐妹在屋外已经待了多久,更不知道她们听到了多少,只看姐妹俩的脸色,显然是听到了一些。
相对而言何琳琳的脸色略好些,正拉着何媛媛想悄无声息地从正屋退开。
何媛媛则一付受了极大打击的模样,挣扎着不肯退去,欲哭不哭地盯着正屋。
安嬷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这对姐妹肯定来了有些时间了,就算没听全她们主仆说的话,也该偷听了大半。
“红莲,谁在外面?”身后传来何氏平静的声音。
红莲是安嬷嬷做姑娘时的名字。
“是两位表小姐。”安嬷嬷脸色有些难看,回过头去对何氏说道。
何氏微微有些失神,不过很快就恢复平静,用温柔而不失爽利的声音说道:“琳姐儿和媛姐儿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等何琳琳和何媛媛进了屋,何氏只当没看到这对姐妹脸的神情,只笑着向姐妹俩招了招手:“快来姑母身边坐。”
等两位姐妹在身旁坐下,何氏一手拉着一个,笑盈盈地拉起了家常,问她们这几日过得如何,晚上睡得可好,丫环婆子们伺候得可好。
反正日常起居都问了个遍,那叫一个亲热!
随着何氏一声声问候,何琳琳的脸色很快就恢复了平常。
像宁国公府这样连妾室、通房都看不到的人家,几乎是每个女子的追求,可是既然嫁入宁国公府已没有可能,何琳琳觉得就该摆正心态。
京城里后院干净的也并非宁国公府一家,只要心态好了,再进女学度镀个金,又有姑母相助,总能找个比较好的归宿,至少比长姐他们要嫁得好。
第240章 质问
何琳琳想通了,可是何媛媛却无论如何都想不通,何氏对她越亲切,她的心里也就越委屈。
这不,这边何琳琳正笑着告诉何氏一切都好,那边何媛媛却哭出了声。
虽说事实上除了再没有机会嫁入宁国公府,何氏把她们姐妹的确照顾得极好,她们这些日子在宁国公府过的日子,真得与宁国公府正牌小姐方何敏和方何婕没有丝毫的差别,可是面对何媛媛的哭声,何琳琳说不下去了。
何琳琳心知任何媛媛任性下去必令姑母不喜,可她又能怎么办?
唯有抿紧了嘴,蹙眉有些无搓地看着何媛媛。
这些日子,何琳琳用心看也用心想过,虽心中偶有旖念,却比何媛媛看的明白想的通透。
嫁入宁国公府是没可能的,在京都找个好人家却是有希望的,前提是要认清现实,别好高骛远。
尽管前程未卜,可是何琳琳还是心怀希冀,只要她们步步谨慎,姑母必定不会不管她们。
她们虽不是宁国公府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