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雨佳无奈,不再劝说,遂停下来和陆长风在一起聊天。旅程这么无聊,能够找到一个熟悉的又不是十分讨厌的人聊一会天,那真是再幸运不过了。
自从高考前的最后一节课以来,同学们基本上处于分离状态,陆长风也只是在发榜的那天见到了韩雨佳一面,其它的时间也没有看到韩雨佳,这一算又是很长时间了。
两个人天南海南地在那里聊着,两个年轻人,都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期待和向往,都想迫不及待地飞到校园里去,去感受一下什么才是象牙塔里面的生活。
“奇怪,你知道为什么说大学校园是象牙塔吗?”陆长风问道。
“我也不太清楚是什么时候把大学比喻成象牙塔的。鲁迅原来曾号召革命的文艺家要走出象牙之塔,到社会中去,到旋涡的中心里去这样才能创作出反映现实生活的好作品。可能是象牙塔是人们向往的一种想象吧。”韩雨佳道。
第71章 简单的问题复杂的方法
聊了一阵,韩雨佳还是邀请陆长风去座位上坐一会,但都被陆长风以不累啦、快到啦之类的理由婉言推辞了。只是个原有座位与自制座位的区别,在哪里都一样。
韩雨佳要回到座位上去了,临走,还问陆长风,“那到了北京以后,咱们怎么再联系啊?”
这倒是个问题。
在通讯尚不发达的九零年代中期,如何与对方及时取得联系,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在现在的社会,很难想象没有手机的情况下,如何去联系一个人,那时,尚连寻呼机都不多见。
象韩雨佳和陆长风虽然都在北京读大学,但是两个人在不同的学校里面,这两所学校又不挨着。每个学校都有那么多人,如果在人海中迅速地找到老同学呢?
陆长风道:“那怎么办?是到你的教室去还是到你的寝室去找?”
“大学都是那么大的地方,也不好找啊。这大学可不象咱县中似的,一共没有多少教学楼,也没有多少宿舍楼。这大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一年一年的,得有多少栋楼啊。”韩雨佳道。
“就是,主要是咱们都是刚来,对于各自学校的情况、北京的情况都不熟悉,别说出去到别的大学找人了,就是自己出门都有可能迷路。”陆长风道。
“你说的倒也是实情。找一次能就能找到那是幸运,有可能两三次都找不到。再说,谁也不可能一直呆在教室或寝室吧,总得出去走动走动吧,比如到图书馆看看书、食堂吃吃饭、操场跑跑步、出去逛逛街、商店购购物,万一这时候你来了,那还是找不到我嘛。”韩雨佳觉得有些为难道。
“呵呵,只要你人在这个学校里,总有找到的时候吧,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反正我跑得快,就当是锻炼身体了。”陆长风道。
“就怕到时候不好问路啊。我看,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这学期不见面也行,都是第一学期,肯定特别忙,等放寒假了,回来同学聚会,到时候再彼此说一下各自的教室啦、寝室啦之类的不就完了?”韩雨佳道。
“噗!你这法子也太笨了吧。这一等就要等一个学期,总共这大学才八个学期,这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我看这法子得改进。对了,你看这样行不行,报道以后,安顿下来,咱按照专业年级的名称互相给对方写封信,信中说一下路线,那不就行了吗?”陆长风道。
“那万一信收不到呢?”韩雨佳有点疑惑。
“咱们互相写,收不到我的总得收到你的吧,收不到你的也得收到我的吧,不可能两封信都找不到吧。“陆长风道。
“还有啊,这收信地址还不确定呢?到底是按专业年级班收,还是按宿舍地址收,还是按数字代码的邮箱收啊?这个现在还不清楚呢。就象咱上高中的年级一样,是从建校就开始,到咱们就是三十多级了,而别的县里,都是九四级、九五级这样称呼的。”韩雨佳道。
“不管怎么称呼,说得不都是一件事情嘛。”陆长风道。
“我觉得这种方法还是有一些笨的。韩雨佳道。
“哎,还是干脆用我刚才的法子吧。我多跑几回,总能找到你们系女生的寝室吧,总会找到你们的教室吧。”陆长风道。
“那好吧,就依你吧。要是联系上以后,咱寒假的时候一块回东海就得了,正好也有个伴。”韩雨佳道。
“这才刚开学,你就又想着放假的事了。联系上应该差不多。这大学第一学期,课程应该也不是很紧张的。”陆长风道。
“但愿吧。我先过去了,你一会要是累了,到我座位上去休息一下就行。反正老是坐在座位上也是很累人的。”韩雨佳道。
道过别后,陆长风目送着韩雨佳去和她的家人会合了。一个女孩子家,头一次出远门,到大学里去报道,家人跟着一起去,倒也无可厚非。多数家庭不都是这样的么?
陆长风闭上眼睛,又在想刚才的那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这可能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知者不难,难者不知。不就是两个物理位置吗?只是由于两个人都是初来乍到,连自己的具体位置还未搞清,也很难去搞清楚对方的具体位置。因为信息无法及时交流联络才产生的这样的问题。
报道以后,安顿下来,等一切步入正轨,就可以去求证这个问题了。
先熟悉了自己学校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以及学校周边的地形,然后再问清楚韩雨佳那个学校的具体位置,步行的路线或者是坐公交车的路线,然后再凑周末跑过去,到新生宿舍楼询问一下,或者抽哪个课少的上午或下午,到韩雨佳教室看看能不能找到。
虽然每个大学的教学楼分布、宿舍楼分布、称喟代码等都有不一致之处,但总有异曲同工之处吧。由此及彼,由己推人,大概都是相同或相似的道理吧。
到了地方,多问问人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也会很快找到地方吧。
即使找不到,那真的要多跑几次,力气不值钱,跑累了最多回来的时候再加个馒头得了。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大学这四年,还不知道要用脚来丈量多少首都的土地呢。
火车仍然在继续前行。陆长风也无心去观看窗外的风景了,只在那里盘算着还有多么时间才能到达北京。窗外的那些风景,也没有那么吸引人了。对于车厢内的人,也没有再去找一个长时间的聊天对象。
其实韩雨佳这个女同学也挺不错的。陆长风之所以没有动过心,主要是因为韩雨佳太优秀了,优秀地让他自己有点相形见绌、自叹形秽,不敢有其他非份之想。
都是前后桌的缘故,平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熟悉到都快是哥们了,再向超越普通朋友关系的方向发展,的确有点放不开手脚,还是当作一个好同学吧。
第72章 人生自此开启新的一页
“某某大学接站处”。
“欢迎新同学!”
一出了车站,陆长风和韩雨佳就被眼前的景象给吓住了。
知道出了站,学校有接站的,但不知道有这么多接站的。
在出站口,每个人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就写着某某大学接站处之类的字样,粗略一数这样的牌子怎么说也得有三四十块之多。
好家伙,真是开了眼界了。
陆长风与韩雨佳道了别,提着行李努力寻找京北综合大学的字样。
终于,在一大堆林立的招牌处找到了自己的学校。陆长风带着行李走向了那个举牌子的人,看样子好像是个学生,年级不大。
“你好,我是来报道的。”陆长风过去介绍一下自己。
“好,这边有人带你去集合的地方。”举牌的那人喊了人过来,帮助陆长风拿了行李,带陆长风到集合的地方去。
站前广场地方有限,人太多,挤不了那么多的人。京北综合大学的大巴车停靠在了离出站台不远的一处空地上,车上已经坐了很多人,有老有少,看样子都是来报道的学生和陪送的家长。
那人把陆长风领到大巴车上就走了,让自己找个座位先休息一下,等一会人齐了就出发回学校。
由于天气炎热,大巴车并没有熄火,开着空调,使人一进车内感觉到凉爽了许多。
陆长风坐到车里面以后,并没有等待多长的时间,一车人就满满的了。这一车,基本上只有三分之一是学生,其它三分之二是来送行的家长。
象陆长风这样自己一个人背着包来的,基本上没看到几个。
大巴车慢慢启动了,驶出原来停留的地点,向学校驶去。又有一辆大巴车开过来,停在了刚才那辆车停留的地方。
陆长风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旁边又来了个好像是学生家长模样的人坐下了。
一路上,车里的气氛都很热闹。坐这辆车的,都是外地的考生,或者以前没有来过北京,又或者以前也来过,但以大学新生的身份来北京,这是独有的一次。
陆长风默默地把脸朝向窗外的世界,想看一看这街景,看看能不能记住一些路线之类的。
突然想到,这还是头一次在北京坐大巴车呢。
上一次来北京的时候,都是和父亲出了火车站后,步行来步行去,只是为了省下一些路费。
虽然努力想要记住大巴行驶的路线,但由于本来对地理位置不太熟悉,大巴又东拐西拐的,陆长风一会就晕了,不知道东西南北了,路线也早已经串不起来了。
这坐车和步行就不一样,如果是步行的话,走过的路肯定会记得很牢,坐车就不一样了,路过的建筑闪得太快,一会就是一大片距离过去了,不太容易记住。
算了,反正还要在这里生活四年的,有的是时间去记住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不知行驶了多长时间,大巴驶进了京北综合大学的校园里面。
看起来,这校园里比站前广场更为热闹,各种旗帜、条幅、横幅、标牌堆满了进校的道路。
大巴车在停车场上停下后,人们陆续下车。而车下则是另一幅站前广场的影像,又有一批人举着牌子在那里等着。不同的是,车站广场是各个学校的牌子,现在则是各个院系的牌子。
“文学院”、“法学院”、“工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外语系”等牌子很多,陆长风也很快看到了自己市场营销所在的“商学院”。
就象站前广场一样,陆长风跟着举牌子的所举的方向,来到了商学院的新生接待处。接待处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很热情,介绍一下报道的细节,好像之前也分好工了,立即有一个人在陆长风领过报到材料后,领他去学校报到的各个点去办手续。
手续也没有几样,都在新生须知上写着呢,包括交学费、办理住宿手续、领取生活用品之类的,办好这些手续后就可以去宿舍里休息一会了。至于第二天以及以后一周的安排,都在新生须知上写着呢,大部分都是一些入学教育之类的课程。
这些手续都是由学校的行政部门来办理,不是由各院系办理。因此,每个办手续的地方,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陆长风正排队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的那三千元学费还在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