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新书主线是写杨过和郭靖的恩怨吗,结局就是主角大彻大悟,明白自己老爹其实是个坏人?”
“楼上的话有失偏颇,杨康也不能说是坏人或者卖主求荣吧,我觉得他就是一再正常不过的正常人,有聪明,就是正常人的小聪明,有自私,也是正常人对虚荣不可避免的自私之情,他在所谓的民族大义之中的纠结,就像一个平凡人你突然告诉他黑白颠倒时的茫然,而最终选择了仅听从自己的内心。我想如果杨康是一个一听到养育自己二十年的父亲不是亲生父亲,就为了虚无缥缈的民族大义,跟养父掉头为敌的话,别说读者,就连穆念慈怕也不会喜欢上他,后来也不会有小杨过了……”
“好了,别吵了,坐等看新书吧!”
“就是啊,洛大的套路你们什么时候猜中过?”
“楼上的哥们一针见血,洛大的心思咱们就没猜中过,不过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射雕英雄传》珠玉在前,洛大怎么续才能让这个新故事不至于失色呢?”
“没错,专访中的那个主持人说的没错,任何作品只要出第二部或者续集之类的东西,大多会陷入逊色第一部的怪圈,这是洛大第一次为自己的作品续第二部,会不会也遭遇这样一个情况,如果是这样我宁愿洛大不要写第二部,使《射雕英雄传》不再那么完美。”
怎样让新故事不至于失色?
怎样打破第二部不如第一部的怪圈?
这是无数人都在关注的问题,而早在洛阳刚传出《射雕英雄传》要写第二部的时候,关于射雕第二部可能会怎么写,或者该怎么写,一些业内人士和文学爱好者就曾私下认真分析探讨过很多次了。
最后这些人得出的结论是:没法写!
因为《射雕英雄传》这部作品实在是太成功了,家国爱恨,生死仇怨,人物传情,江湖传说,种种风云际会在这本书里都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合!
这样的情况下,第二部怎么写都不讨好。
作为现象级作品《射雕英雄传》的续作,想要继续成功,既要有一定程度上的一脉相承,又要跳出来找准方向实现突破,其中难度某种意义上甚至要比再写出一部《射雕英雄传》这种级别的作品更大,很多人为什么不相信洛阳会写第二部,就是因为吃力不讨好!
虽然射雕第二部铁定火……
但万一质量不够,那洛阳就是砸了自己射雕的招牌!
以洛阳的才智,怎么着也不会做出消费射雕,消费自己信誉的蠢事吧?
而且等读者自《射雕英雄传》带来的阅读惯性过去了,想见的熟悉面孔都见到了,对《射雕英雄传》的旧情怀也耗完了,觉得搞来搞去还是那些人那些事儿,换汤不换药,就会产生倦怠、厌烦甚至不满,这些情绪蔓延到《射雕英雄传》本身,会让这部大作都因此而背上污点。
所以,射雕第二部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连有些洛阳多年的铁杆书迷,心中都有种忐忑之感。
甚至有专业人士公开表示,《神雕侠侣》也许质量不错,但想成为有一部《射雕英雄传》根本不可能,那副言之凿凿的态度,仿佛化身了先知一般,当然这些跳梁小丑毕竟少数,在众多武侠迷翘首以待各种热议的时候,更多专业人士却是不约而同保持谨慎观望的态度,毕竟洛阳很多人心里明白,洛阳不是一个可以常理置之的人。
专业人士更擅长的还是马后炮。
现在就迫不及待开腔唱衰《神雕侠侣》的,大多是些想博关注的,或者是背后有人在撺掇,要知道洛阳在文坛混迹也有三年多,朋友和仇人都不在少数。
……
游龙文化。
尹伯乐在写毛笔字。
他龙飞凤舞之后,宽大的宣纸之上,出现了“神雕侠侣”四个字。
写完轻轻吹了一口气,尹伯乐放下毛笔,看着自己刚刚写出的这四个字,试图从这四个字中研究出什么精妙来,结果看了半天,却发现除了股墨香味儿之外,别无他物。
“字儿不错。”
叶红鲤出现在尹伯乐的身后。
尹伯乐道:“谢谢夸奖,应该还有别的想说的吧?”
“《射雕英雄传》的靖蓉恋脍炙人口,成为武侠最为经典的情侣形象,也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难以磨灭的记忆,所以洛阳新书名叫《神雕侠侣》,很明显,主线依旧是CP,杨过和某个女子的感情,应该会成为新书的重点,而这本书的成功与否,就在于洛阳能否写好这段感情了。”
“他想写出又一个靖蓉恋?”
“不会,继续靖蓉恋的模式会审美疲劳。”
尹伯乐点了点头,觉得叶红鲤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他想不到什么样的恋情可以超越郭靖和黄蓉这对国民CP,要知道郭靖和黄蓉之间的种种,便是身为对手的尹伯乐,也不得不感到感慨万千,《射雕英雄传》火爆全国的时候,蓉儿正当年少,龙国哪个男人不曾倾心?
“所以,很难。”
“很难很难,女主比较重要。”
叶红鲤说完,也开始和尹伯乐盯着“神雕侠侣”四个字发呆,要是别的作品他们还可以使小手段对付洛阳的水木文化,但洛阳这次要发布的作品是射雕第二部,他们也心里发憷!
射雕横空,余威尚在啊。
而就在众多武侠迷、射雕迷在网络上议论得热火朝天之时,时间也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匀速推进,当十月的号角被吹响,《神雕侠侣》终于迎来了它的面世——
风起乍寒之际,晨光熹微之中,书香遍四海。
第751章 神雕临世(二)
“苏省,八百万册《神雕侠侣》已经售罄。”
“辽省,六百五十万册《神雕侠侣》已经售罄。”
“北海省,六百五十万册《神雕侠侣》已经售罄……”
十月一号下午三点钟,水木文化的会议室内,所有高层都正襟危坐,只有出版部的负责人在对着手上的数据单宣读《神雕侠侣》目前的销售情况,只是随着一条条售罄消息的出现,这位负责人的嗓音都开始有些颤抖了。
水木文化的高层们表面看来不动声色。
但是各自微微瞪圆的眼睛,还是说明了会议室内众人内心的惊涛骇浪!
外界关于《神雕侠侣》的评价尚未可知,光这一个个售罄的消息,便足够让人心神震荡了——《神雕侠侣》首印可是足足四千万册啊,难道今天还能彻底售罄不成!?
洛阳这个当事人的表情没有太多变化。
一条一条消息,随着负责人的宣读完毕,洛阳让其坐了下来。
水木文化的会议室内先是一阵莫名的沉默,紧接着毫无预料的掌声便哗啦啦的响了起来,大家严肃的脸上终于绽放了笑意,情绪也随之彻底舒张!
“大大的开门红啊!”
“不管怎么说,《神雕侠侣》的销量不用担心了!”
“只能说《射雕英雄传》的威力实在是太强了,《神雕侠侣》的开画几乎全部都是射雕带来的影响。”
“老板,今晚又要请客啦,哈哈,照着这个架势今天售罄应该是没问题的,出版部有的忙了,别像上次那样搞得《神雕侠侣》供不应求,让黄牛都开始炒书了。”
上次《射雕英雄传》发布,曾因太火爆而导致洛阳纸贵。
有部分土豪读者因为没抢到书,不得不从黄牛手中求购,结果付出了比原价高数倍的价格,还被一些媒体曝光了出来,引发了外界不少关于“洛阳纸贵”这个成语的讨论,现在《神雕侠侣》上市,几乎如出一辙的复制了前作射雕的开画大场面,让很多人都始料未及。
很多业内的出版社也在关注。
虽然各大出版社都确定,这本打着《射雕英雄传》续作名号的《神雕侠侣》最终销量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总归是好奇这本书最终能走到哪一步。
“书店那边什么情况?”
“主编,《神雕侠侣》已经卖疯了!”
“别这么笼统,具体一点儿,什么叫,卖疯了?”
“市里面最大的书店,从门口排到电梯,全部都是拿着《神雕侠侣》结账的客人!”
很多出版社一时间都有些无语,洛阳的市场号召力实在是太恐怖了,《神雕侠侣》质量如何尚未可知,这些读者粉丝就愿意为其买单,不过毕竟是首日,所以这个状态不会持续太久,接下来《神雕侠侣》想要保持这样的销售趋势,必须得具备足够的质量才行。
那么,神雕有这个质量吗?
对有些人来说这是个疑问句,但对于洛阳来说这却是个肯定句。
带着一套崭新的《神雕侠侣》,洛阳叩响了陈杜月家里的房门,片刻后,陈杜月前来开门,看到洛阳表情不禁有些意外:“应该很忙吧,今天不是《神雕侠侣》发售吗?”
“答应老师的书不能忘。”
洛阳笑着双手奉上这套《神雕侠侣》。
陈杜月也跟着笑了:“如果堕了射雕的名,我可是会失望的,不过见你这个样子,我觉得这本书八九不离十,得了,我先收下,三天后替你写个长评。”
“那学生就先行谢过了。”
书评对一本书有影响吗,答案当然是有影响,一些好的书评甚至可以带动小说销量,这也是一些所谓评论家可以安身立命的原因所在,而身份越重要的人,书评一般也就越重要,到了陈杜月这种级别,轻易还真不会替什么作家写书评,之前是因为真的喜欢射雕,才荡开了一笔。
告别陈杜月,洛阳坐回车里。
他转头对开车的花七道:“去梧桐街。”
陈杜月喜欢《射雕英雄传》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而且对方是自己师长,所以洛阳自然会来主动赠书,而住在梧桐街四合院的,就是郑半秋了,此前洛阳发布《明朝那些事儿》引来许多历史作家的争议,是郑半秋帮着自己说话才消弭了一场风波,所以第二个需要赠书的人就是这位老人。
来到郑半秋的住处,后者正在院子里晒太阳。
洛阳把书奉上,道:“这是学生的新书,斗胆请郑教授评鉴一二。”
郑半秋没想到洛阳还记着自己,乐呵呵的接过了书,随意的翻了两页,“历史我能说出个条理,不过武侠的话,你是武侠皇帝,我当个纯粹的读者就好。”
洛阳颔首,最后给龙国日报的总编也送了本神雕。
这个是他答应对方的事情,自然要做到,而把该送的人都送完之后,洛阳坐上花七的车回家了,路上等红灯的时候,花七问道:“老板,看《神雕侠侣》的书评了吗?”
“回去看,不过前期书评也不用太在意。”
到目前为止,《神雕侠侣》上市一天的时间都不到,这时候几乎没人能够看完一百多万字的小说,正常人正常的速度也要三天才足够,所以洛阳并不在意有失偏颇的评论。
花七不无担心道:“项韬说这本书会有个劫难。”
洛阳略显头疼,知道其指的是龙女门事件,“大势所趋,也许有劫难和这本书的基调才更配吧。”
尽管小龙女的处理比起前世已经有了改变,但总归是会让很多人接受不了的,前世金庸写这段情节引起了公愤,读者暴动,据说金庸家还被人砸门砸玻璃,不知道收没收到刀片之类的物品,总之洛阳心中十分好奇自己接下来的遭遇。
“那好吧。”
花七是信任洛阳的。
回到家中,洛阳洗了个澡,进入书房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