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些火焰进不去的坑道里,这里氧气十分稀薄,进去的日军呼吸难受,不到几秒钟就退了出来。
想要进去的话,就要再等一会儿了,等里面氧气补充完成,不过先将这里的情况上报,这种炸弹太恐怖了。
拟报发上去后,这些日军继续探索,现在进去看看,里面的空去恢复了怎样了。
这一次他们顺利的到达坑道里面,却看见了令他们十分恐怖的一幕。
里面的日军并没有被烧死,死亡的表情面目可憎,十分狰狞,瞪大着眼睛,张大嘴,双手挠着脖子那里,完全就是一副被窒息而亡的表情。
云爆弹的可怕的,日军现在是有了亲身的体会,这玩意谁也不想挨一下,太可怖了。
“这就是支那的特殊炸弹吗?”一个日军少佐站在满是疮痍的阵地上,喃喃自语。
四十一集团军使用了一种威力超大的炸弹,杀伤力极强,躲在坑道里都不行。这事很快就被捅到了日军大本营,突然听闻这种炸弹,这些日军高层还以为下属再瞎说,不以为意,但不少人都承认这件事,这让日军高层沉默了,坑道是他们用来防御来自四十一集团军的的空中轰炸,火炮重击的最有效的方法了,如今却也失效了,他们已经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防御各种轰炸了。
云爆弹之后两天,日军那边的商讨不减反增,甚至有人说出要和中国和解的话,而且还愈演愈烈,没办法,云爆弹太恐怖了,若是扔一批在他们东京,甚至皇宫,那后果不堪设想,对方可是有能力将炸弹扔过来。裕仁天皇表示,他已经看到了自己的下场了。
撤兵,还继续?这是一大难题,若是就这么撤兵了,会不会显得太狼狈,但是不撤兵,又害怕那种炸弹扔到自己头上。
日本陆军陷入矛盾中,日本海军也难得没有没有落进下石,他们可也是在四十一集团军的手上折了四艘舰船,他们还没照面,就被飞机炸沉了四艘,还有四艘也是大破,勉强跑回了台/湾港。
时间跨到12月份,自那次云爆弹之后,陆军大本营就有些揣揣不安,生怕陆强再来一次,所幸陆强并没有再使用云爆弹,日军有些怀疑那种炸弹的产量应该很低。
云爆弹的产量的确很低,或者说它很贵,上次的云爆弹洗地,就花去了陆强近十万的战争点,毕竟没有产线,只能向系统兑换,系统给的价格又比较高,哪怕最便宜的也有500战争点一发,所以之后就没有再对日军使用了,但并不代表着不可使用,等战争点多了,陆强发誓,他要扔一发再扔一发,一发能解决的一定要扔两发。
六安因为一大波云爆弹轰炸后,气氛紧张到极点,只要一个火星子就能引爆。原本驻守的10个师团,先后撤走了4个,分到别的地方,而被炸第六个师团,直接残了,一个中队的斗召集不起来,一个师团,多的还剩七八千人,少的只有寥寥三四千人,师团长可以改当联队长了。
大王村,新编的两个混成师,一个装甲师,整装完毕,还有之前建的254混成师,都还没有见血,接下来就要测试一下四个师的战斗力了,顺便练一下兵,让他们好好的见见血。
12月13日,也就是陆强道这个世界的那一天,也是南京大屠杀的那一天,四个师驶离大王村,向六安前进,陆强要拿六安的残兵好好的训练一下这帮新兵,而带队的真是陆强本人。
整支队伍,一眼望去,全部都是轮子,坦克、装甲车、卡车、吉普车、还有用拖拉机和t…34改装的工程车,反正都是轮子,完全就是机械化行动。
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出动,动静不小,自然瞒不住日军,从他们的动向可也判断出,他们是冲六安来的,这下子六安沸腾了,紧张了这么久,最终还是来了。
依旧是十几辆62式轻型坦克在前面侦查,顶着85mm炮的62,哪怕它是轻坦,但任不是日军可以对付的。
62坦克走一段停一下,车上的乘员下来探查一番,没有发现问题后就告诉后方,安全,可以前进。
一路上并没有遇到抵抗,因为日军全部集中在六安,准备和陆强一决生死。这只是日军单方面的认为罢了,陆强他只是来练兵的,鬼才和日军一决生死。
一门门火炮被卡车拖拽着,这些都是武力的象征。
“快快滴!”
听说四十一集团军挥师向着他们杀过来,日军也不甘就这么等着,从四面八方调兵增援六安。这次他们可是重兵来袭,探子侦查到,他们的兵力估计在八/九万左右,各种坦克上千辆,火炮不记,几乎每辆卡车后面都拉一门,而卡车的数量也统计不清,还有许多武装吉普,外加空中支援,可以说这次日军若是稍有不慎,绝对会粉身碎骨。
“这次抵御支那的四十一集团军,就仰仗各位了。”开会前,松井石根先把好话说了。
“总司令放心,我们当以死相拼。”一个师团长说道,这话说的很有水平,他不说一定挡住,只说奋战,到时若真是守不住,也怪罪不了他。
松井石根也不知道有没有听懂,不过他不在意,这次想要守住六安,很难。
“下面我们说一下作战计划,根据情报,这次他们的军队共是四个师,其中三个是混成师,什么都装备,还有一个装甲师,大量装备了这种他们称为59式的战车,初步估计他们四个师的战车总量在一千五百辆左右。。。”
“这么多?!”立马就有人被这么多的59给惊到了,当初安庆一战,他们弄了不少59残骸,拆卸后发现,这种坦克的正面有100mm厚,炮塔正面居然有200mm,就连尾部的装甲也比他们的战车正面厚,还有火炮更是100mm长管线膛炮。在这个年代,根本没有什么坦克能打穿59,也没有59打不穿的。
这些59残骸他们运回了日本,准备仿制,不过在材料这一方面还没有过关,无法造出和59相当的装甲,不过已经有些眉目了。
听闻这次四十一集团军一下子出动1500左右的坦克,在坐的这些日军师团长脸色都有些不好看,开始交头接耳,谈论如何应对这些59式坦克。
“安静!”松井石根看着这些叽叽喳喳起来的师团长,猛的拍桌子,瞪着这些师团长,直到他们全部安静下来,说道。“听我继续说,除了大量的战车外,侦查员还传来信息,他们携带的大口径火炮超过2000门。”
“哗!”屋内顿时沸腾了,2000门大口径火炮,什么概念,他们整个陆军加起来,超过100mm的火炮也就3000不到,而现在,四十一集团军携带了超过2000门的100mm口径以上的火炮,这还不算小口径的。而目前在六安的所有炮加起来也就三百多门,怎么比?
“不过情报显示,这次的四个师都是新兵,所以诸君不比沮丧,我们还有机会,另外,陆强也在其中。。。”
可怜的土路,只能容下一辆车子,导致陆强的大军拉老长的,不得已分开走,不过相距也不会太远,而且天上还有飞机在巡逻,前面有62探路,所以倒也不担心日军来偷袭,但该有的警惕还是有的。
陆强就坐在茫茫车海中的一辆车上,这车从外看来并不显眼,和普通的运兵车一样,不同的是这车经过各种加固,帆布里竖着一块块钛合金钢板,里面各种通讯装置,显得很先进,当然这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
一块显示屏挂在陆强对面,上面放的是天上无人机传来的画面,帆布笼罩的撤离,黑漆漆的,陆强也只有靠这个打发时间。
无人机的高清摄像头,将拍摄到的一切都传输回来,陆强盯着屏幕,寻找有没有任何存在的危险。
将镜头移到前面,看着下面十多辆62式疾驰而过,掀起一片尘土。
在前面是一片密林,土路蜿蜒的经过密林,无人机从密林上空飞过,并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
第14章,宣战吧(弄错了,发反了)
对于这两人,陆强也调查出什么,本来不应该放进军营的,不过既然就猴子出面担保,那就让他们进去。
如愿以偿的两人兴冲冲的跨进了军营,后面看着的陆强莫名的笑了笑,似乎看见了两人在军队里的样子了。
“老大,我要报仇!”安排好两人,陆强回去看看猴子,一见面就听猴子说。
陆强想也没想的就点头,“好,你要怎么报仇。”
“对日宣战!”
“。。。可以。”沉思了十几秒后陆强应了。
“没问题!”
“现在就等新兵训练出来了,等明年开春,我会让你如愿以偿。”
对日宣战,这可是个大问题,当初抗日战争开始,光头根本就没有对日本宣战,最多也就发发电报斥令对方撤兵,要不就是要国外调停。直到小日本大作死,端了英国的缅甸,炸了美国的珍珠港,和这些欧美国家为敌,刮民党这才发了一份宣战书,当时是刮民党的主/席林森在41年才发的。
虽然之前发过一些声明,不过没有重点提出战争,说的很是隐晦,其实还是希望日军撤兵,咱两互不追究,真正的宣战书还是41年林森发的那份。
红党曾今在一九三六年三月一日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彭总、太祖签发了一份宣战书,可惜他不是中国第一执/政/党,所以没什么卵用,最多也就说明他们红党和日军不死不休,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
现在陆强他们要发一份对日宣战书,这个意义可不一般,它是代表的是陆强他这个四十一集团军,还是代表了整个国/民/政/府,或者逾越权利。
四十一集团军,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最强的军队,装备最为先进,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和日军多次交战,并击败日军,这还是未宣战前,一但宣战,日军将面临来自四十一集团军的狂风暴雨般攻击。尤其是可以轰炸到日本本土的飞机,让日军更为惧怕。
不管怎样,四十一集团军对日宣战是定着了,陆强才不考虑光头的心情呢,光头对他来说可有可无。
时年,11月8日,一份电报炸开了初冬。
那日正好立冬,一份宣战书在满是疮痍的国土上飘荡,而这份宣战书正是四十一集团军发出来的:
帝国主义者的侵略野心是无止境的,自1931年日寇侵略东北起,肆意屠杀我国的人民,炸毁我国的财产。中国人民是酷爱和平的,今日军若是撤出我国领土,就此作罢,否者你我不死不休!
中/华/民/国新编第四十一集团军!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八日!总司令:陆强!
这就是四十一集团军的宣战书,很简短,但关键的是最后四个字,不死不休,说的严重了。
这份电报引起了一片哗然,刮民党当初发的自卫宣言还是很含蓄的,只说自卫,没有提及宣战一事,而现在四十一集团军突然提出宣战,那是否意味着这是刮民党向日本宣战?
光头拿着电报的手直抖,是气的,气陆强这么胆大妄为,气他这么目无尊上,眼里还有没有他这个委员长,还有没有党/国?
光头气的两眼直喷火,一天到晚在屋里娘希匹的骂,东西砸了一遍又一遍,连第一夫人宋美龄都不敢上去相劝。
在光头门外的记者,可谓是围了一圈又一圈,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