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那人立刻转怒为喜,想到要蒙骗自己的那人,痛快无比:“看吧,欲陷害人者,反遭殃,唉呀,真是世事难料。”
那人将料器精心收好,又轮到其他人过来请教,那人突然折返过来,送出一个红包,程真代为收下道谢,又有人送上想让骆天掌眼的古玩,这是一件竹木雕,这人骆天觉得眼熟,终于想起来,这是国内十大服装品牌之一的创始人,而且还是女装的,往往言说人不可貌相,这位先生五十出头,体态微胖,而且发量稀少,猛得看上去,毫无魅力可言,谁能想到从他的手下会衍生了那么多飘逸的女装呢?
竹木雕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特别门类,一般的艺术评判标准也同样适用于它,但对竹木雕刻艺术的评价,还有其独特之处,那就是作品的质材优劣和雕刻工艺水平的高低,这也是影响其价值高低的一个方面。以木雕为例,就木雕的质材而言,用紫檀、黄花梨等贵重木材雕刻的作品比一般的松木、杉木、桦木、樟木等普通木材雕刻品价值要高,这是不言而喻的。从雕刻工艺上说,圆雕、镂空透雕、通雕等技法比一般的浅浮雕或单纯的线刻要复杂,技术难度也大,不同的技法也是判断其价值高低的因素之一。
这是一件竹雕作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竹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大盛,雕刻技艺的精湛超越了前代,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怎么样,骆先生?”这位言先生很迫切地希望听到一个不错的答案,这件竹雕他花了三万块,因为它古朴的外观,他的直觉认为是一件古董,而不是现代雕刻的工艺品。
“我能不能打听一下,这件竹雕您花了多少钱?”骆天笑着问道。
“三万。”言先生的一颗心提了起来,他想起来了“鉴宝”节目里的专家经常说的一句话,不管是多少钱,就当是交学费了。
这是一件竹制的类似于洞萧的乐器,学名叫做尺八,用带根的竹子制成,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如今已经在中国没落,反而日本人很钟爱尺八,可能是民族的审美与品味不相同吧,中国人更喜欢优雅沉静的洞箫。
在日本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还保存着我国唐代传去的八支唐式尺八。其中一只竹制刻雕尺八,长43。7厘米,管上端开口,管身前面五孔后面一孔。每一按音孔边缘有圆形花纹。制作十分精美,通体雕花纹和仕女像。第一孔上刻有二女,一者俯而摘花,一者立其后作张袖状。后面一孔下有一女立而手执扇,另一女坐弹琵琶。其余部分均饰以花鸟纹。此外还有玉尺八、牙尺八、雕石尺八和桦卷尺八等。
第517章 补子
言先生的这一枝尺八与奈良的八支唐代尺八风格极其相似,“言先生,您手上这一支是尺八,首先,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选择较粗,竹纤维紧密,内壁较厚的竹材,因桂竹较适合,因此90%的尺八皆选桂竹作为材质,您这一枝的确是桂竹,尺八可分为唐尺八、地无尺八,一节切尺八和现代尺八四种,您这一枝制作工艺很精妙,属于现代尺八。”
唐尺八外切式吹口,六孔,并可根据需要选择凤眼的有无。指法与洞箫同,并且跟洞箫一样用调区分不同长度,常用的唐尺八有G调、F调、E调。
地无尺八是外切式吹口,五孔,前四后一,无凤眼。地无尺八一般用于古典流派本曲独奏,因此既可要求绝对音准,也可只要求相对音准。常用的为一尺八寸,也可随意取一段竹管进行制作,不必刻意要求长度。古管的制作方法,较现代管更加简单,古管的孔距为平均距离,内壁不做修正,所以地无尺八没有音准可言,却靠人为通过沉浮修正音高。
一节切尺八是外切式吹口,五孔,一节切尺八是虚无僧在古管尺八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只有统一长度。
现代尺八也称现代管、补土管。外切式吹口,五孔,现代尺八是在宋尺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尺八要求绝对的音准,并对音色有相当高的要求,因此对制作的要求非常高。现代尺八必须对竹管的内腔进行一种被称为“补土调律”的工艺制作(补土管这一名称由此而来),也就是人为的对尺八的内径曲线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尺八的性能达到最佳。
骆天的话相当地委婉,这是一枝仿唐尺八外观的现代尺八,三万块,说贵吧,也不算了:“三万元的价格还是不错的,可以继续收藏下去。”
“哦。”言先生微微笑了一下,这个年轻人讲话的方式很中听,其实这就是走眼了,现在心下却并不觉得可惜:“还不错的结果。”
程真舒了一口气,这些商人她从小就见过不少,他们敏感聪明,如何与他们交谈,是一门学问,庆幸的是,骆天完全掌握了这门技术。
又收了一份红包,这还不止,言先生问道:“不知道骆先生愿不愿意去我家作作客,我家还有不少藏品,希望能够指点一二。”
“指点谈不上。”骆天连忙说道:“可以随时与我联络。”
“好,就这么说定了。”言先生侧开身子,他身后的一位富态的女士显得有些心急,他笑道:“阿玲,现在轮到你了。”
这位被唤作阿玲的女士瞪了言先生一眼,在潮州帮里,大家互相熟识,所以称呼上有时候比较随意,但是在骆天和程真两位年轻人面前,被叫做阿玲,让这位女士有些尴尬,言先生鬼笑着退开,虽然年纪比较大了,但他一直喜欢开玩笑,这样让他觉得年态上会年轻一些,阿玲伸手向骆天,刚才一番围观,她对骆天很有好感:“骆天,我叫林玲,叫我林姐就可以了。”
林玲?比林志玲少了一个字,身材上差了不少,可是性格挺好的,骆天握住她胖乎乎的手,皮肤不错,保养不佳:“林姐,你好。”
林玲拿出一件织绣品来,骆天吃了一惊,整件织绣品被包裹在绿色的柔光之中,很美的给物,看到骆天嘴巴微张,林玲面露喜色:“骆先生,烦请掌掌眼。”
骆天接了过来,立刻赞道:“很美的织物,清朝的补子,这是文官缀绣的补子,五品文官的补子是白鹇图案。货真价实,价值不菲。”
要不是基于自己的年龄与身份,林玲恨不得跳起来了,言先生笑眯眯地看着她:“想不到你收藏的这些旧布还挺不赖的。”
林玲又瞪了他一眼:“比起你那些乱七八糟的雕刻品要强多了。”这正好戳中了人家的痛点,言先生立刻不说话了,不自在地摸了摸鼻子。
程真是学考古出生的,又擅长对古代织物进行清理,所以知道补子就是明清两代官员常服和补服在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形(或圆形)饰有鸟兽的图案,称为补子,以图案的不同而代表不同的官阶,假如经常看清宫戏,应该并不陌生。
文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云雁,五品为白鹇,六品为鹭鸶,七品为鸂鶒,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
武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绣狮,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品绣彪,七品绣犀牛,八品与七品相同也是绣犀牛,九品绣海马。
图案分明,官阶分明。虽然补子在明清两代才真正代表官位制定才定形,但补子的源头起源可以追溯于武则天时,《旧唐书舆服志》中记载:“延载元年五月,则天内出绯、紫单罗铭襟、背衫,赐文武三品以上: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狮子,左右卫饰以对麒麟,左右武威卫饰以对虎,左右豹韬卫饰以对豹,左右鹰扬卫饰以对鹰,左右玉钤卫饰以对鹘,左右金吾卫饰以对豸,诸王饰以盘石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
元代时期,一些服饰的前胸后部处织有方形的装饰图案,其被称之为“胸背”,这样的服饰在考古中有发现,方形纹饰多作花卉状,它们在当时似乎并没有作为官阶的标志。但蒙元时期的胸背对于明代常服补子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
真正代表官位的补子制度定型于明代,明清官员所用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与明代相比,清代的补子相对较小,前后成对,但前片一般是对开的,后片则一整片,主要原因是清代补服为外褂,形制是对襟的原因。
在明清两代,受过诰封的命妇也备有补服。她们所用的补子纹样以其丈夫或儿子的官品为准。女补的尺寸比男补要小。凡武职官员的妻、母,则不用兽纹补,也和文官家属一样,用禽纹补,意思是女子以闲雅为美,不必尚武。
“文官五品白鹇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80两,不过……”骆天说道:“林姐,这件补子已经有些破损,边缘部分如果不加以修复,以后会破损得更严重。”
“这还不好办,明天我就送到你公司去。”林玲倒是爽快,立马给了骆天一单生意:“识货的人才能修好这件补子嘛。”
“阿玲啊,你从哪里弄来的这件清朝的古董?”言老板在林玲旁边站了半天,还是将疑问问了出来,忍了半天也没有管住自己的嘴,这两人平时就是言语冤家,一直喜欢打口水仗,陈凡善与其他几位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林玲“哼”了一声:“我祖上就是在朝廷上当过官的,这原本是一件完整的官服,可惜的是,现在只剩了补子下来。”
“哇,看不出来嘛。”言老板抠了抠额头。
“我懒得和你说。”林玲掏出红包来给骆天:“明天在你公司见。”一扭头,便走了,一名年纪六十多岁的老者摇头:“小言啊小言,以后嘴巴能够老实一点吗?不要老惹阿玲嘛,你要是想追人家就直说,你们俩年纪都不小了。”
第518章 骨灰钻石
哦,原来还有这么一出,言老板脸上顿时红一块,白一块,有些嗔怪的意思:“包大哥,你说什么呢,有年轻人在,你这不是让我丢脸嘛。”话虽如此,他却看着离去的林玲,目光中流露出一点留恋,爱情这个东西,不分年龄阶层,总是有一些共通之处的,既然旁人看出来了,两人之间肯定会有一些感觉,只差没有戳破那层窗户纸而已,就像骆天与程真一般,两人此时都想到了一起,很有默契地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那被叫做包大哥的老人家,程真认识,与父亲也有一些交情,自己曾见过两三次,不过是好早以前的事情了,程真之所以还印象深刻,是因为这位前辈的嘴下有一颗痦子,而且是红色的,陈凡善趁机介绍道:“骆天,这位是我们潮州商会的会长,包龙山。”
包龙山笑眯眯地看着骆天:“前途不可限量啊,今天我也想请你替我看一样东西。”包会长说着,就把手里的东西亮了出来……
看到包龙山手上的东西,骆天难忍讶异,进古玩圈这么久了,开古玩店这么久了,他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收藏这一类的藏品,原因无非是它太冷门了,这是一幅帐钩,帐钩骆天很熟悉,小时候在乡下的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