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少,先说银行吧,这家新鸿基银行的资料实在是太详细了,这么详细的资料近乎一个公司的核心秘密,大少是从哪里找到的?”祁连山好奇的问道。
“其实这两家公司的资料都来自德意志银行,新鸿基银行的幕后股东中东阿拉伯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签有优惠存取的伙伴合作协议,我在德意志银行做顶级客户理财时,提出过收购香港银行和媒体的想法,然后德意志银行就向我推荐了这两家企业。”梁远把企业资料的来源说了一遍。
对于银行来说,想获得一家企业的详细资料实在是举手之劳的容易事。
“那家叫做维多利亚湾区日报的媒体是德意志银行香港分行的客户,维多利亚湾区日报百分之六十的股份都在德意志银行抵押着,对于德银来说,把这家报纸卖给我们,贷款的安全系数最起码会上升两个安全等级。”梁远笑着说道。
第3章 土星传媒
“大少,没见香港报纸或商圈里有新鸿基银行外卖的消息,新鸿基银行不是上市企业,我们直接上门收购好像有些冒昧吧?”祁连山问道。
新鸿基银行在香港银行业中规模不大,整间银行的资产连同储户存款包括在内也只有十亿港元的规模。
在八十年代初期,中英双方对香港未来地位未达成共识,结果导致香港股市暴跌,地产行业崩溃,彼时的新鸿基银行差点被挤兑弄垮,等到1984年中英双方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后,新鸿基银行已经元气大伤举步维艰,只能卖给阿拉伯财团了事。
中东财团收购了新鸿基之后,并没有大肆扩张新鸿基的在港业务,目前,新鸿基银行只是作为阿拉伯银行在亚洲金融中心的触角存在。
总部位于约旦的阿拉伯银行是中东地区最有实力的财团之一,其业务范围辐射整个阿拉伯世界以及欧美主要国家。
阿拉伯银行在整个中东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地位的获得除了商业上的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性的原因就是该银行的创始人是中东名门马斯里家族。
马里斯家族源自巴勒斯坦,是巴勒斯坦地区公认的三大家族之一,马斯里家族的现任“掌门人”穆尼布?马斯里同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黎巴嫩总理拉菲克?哈里里都有着无比深厚的交情。
可以说在中东这个火药桶最为不稳定的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银行有着深厚的影响力。甚至连美国国会在讨论巴以问题时都把穆尼布?马斯里的建议作为重要参考。
德银给梁远推荐新鸿基银行最大的因由,就是阿拉伯银行的掌舵者穆尼布?马斯里是巴解领导人阿拉法特的挚友,而在八十年代,共和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向来是旗帜鲜明的站在巴勒斯坦一方,阿拉法特在共和国报纸上都是以中国人民老朋友的面貌出现。
远嘉在民主德国如正午烈日般的耀眼崛起,联邦德国哪能不深挖幕后的根源,虽然梁远由于年纪的原因幸运的躲过了所有有心人的注意,但随着宁雷在南沙一仗成名,远嘉和共和国宁、唐两家的关系不难让人察觉。
对于德银来说。给远嘉推荐这么一个收购目标绝对是考虑了通盘情况后的量身定做。以远嘉的背景和新鸿基银行类似闲子的地位,控股的阿拉伯银行肯定不会从中作梗。
不得不说,德意志银行作为这颗星球最杰出的五家银行之一,所拥有的眼光、人脉、资源属实都雄厚无比。
“老祁直接上门没关系的。这事德意志银行已经牵过线了。”梁远说道。
祁连山也知道自从德意志银行接手了丰远物贸的大部分股份之后。已经和自家公司站在一条战壕里。既然德银能出面牵头意味着这桩买卖已经敲定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快的翻动着手中的资料,祁连山找到了新鸿基银行的资产表。
“四年前,阿拉伯银行花费3。6亿港元购买了新鸿基百分之七十五的股份。得益于这几年香港经济的大展,新鸿基银行恢复的不错,不过由于阿拉伯银行的重心不在香港,新鸿基的业务只能算上中规中矩。”
“大少若打算全资收购的话,6亿港元应该能拿下所有股份。”祁连山说了一个十分靠谱的收购价格。
“收购银行这个简单事儿,让我小叔去干好了,老祁得去负责另外一件。”梁远边说边从脚下的文件包里拿出一份薄薄的牛皮纸袋递给祁连山。
接过梁远地过来的纸袋抽出资料,土星传媒四个硕大的黑体字映入祁连山的眼帘。
翻开文件,祁连山觉整个第一页只有十余个手写的文字——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土星。
祁连山先被这个无比宏伟的口号吓了一跳,不过转念就意识到,自己手中这东西百分百是梁远的意志体现。
别看远嘉创立至今都在平稳展看起来波澜不惊,但梁远在商业上的风格向来是锋芒毕露、锐气逼人。
无论是香格里拉电器进入美国还是打通两德之间的纺织品走私线路,梁远都是通过事前的种种布局,在大势上形成无可匹敌的气势后才开启谈判,使得对手意识到直面抗拒这种大势者绝对会付出无比高昂的代价。
当年梁远激进的决定远嘉进入航空产业时,否定了大部分传统华人财团的那番话,祁连山更是印象尤深,有华人就有土星这种吓死人的目标,整个远嘉除了梁远没人敢这么想。
“这个新公司看起来要做华人第一媒体的意思,大少怎么忽然转移兴趣了?”祁连山好奇的问道。
梁远把土星传媒的基调定的如此之高,这块业务就算不是远嘉的核心,也会是重点业务,肯定不是随意收购几家企业能了事的。
“呃,呃,老祁,我拿错资料了。”梁远不好意思的用手指顶了顶额头。
“那个是几年之后的规划,这个才是眼下的。”梁远又从脚下的文件包中翻出一个同样的牛皮纸袋递给祁连山。
“小远,你前几天雇着游艇满汉堡的晃悠就是在写这个?”梁海平指了指那份梁远所说拿错了的资料。
“恩,不过效率不高只写了一个开头,其他时间不是在吃就是在看风景。”梁远笑着把资料递给梁海平。
梁海平也被土星传媒的宏伟目标吓了一跳,不过想想梁远和自己正在谋划的事情,一旦这事儿干成了,传媒的威力将得到最明显的体现,梁远作出这种计划也在情理之中。
“这事看起来可比小远当初决定造飞机靠谱多了。”梁海平说道。
“海平说得太对了,当初大少若说远嘉的核心主业是做传媒,我和老刘绝对不会那么大反应的。”祁连山一边说一边打开梁远刚刚地过来的文件。
《港岛日报》近期业务,祁连山觉梁远这次拿出来的文件看起来正常多了。
看起来大少是打算把《维多利亚湾区日报》改名为《港岛日报》,祁连山思索着翻开了文件。
看了还不到2o秒,原本轻松的神色在祁连山脸上隐没不见,一滴汗珠从祁连山的额角处缓缓渗出慢慢变大,最终滴落在手中的文件之上。(未完待续。。)
ps:呃,昨儿那章先欠着吧,明天有事得早睡,欠账这周会补上的,最近节操还不赖,大家放心好了^_^
第4章 狙击
看文件的前几页,祁连山以为梁远要组建一家香港本地的一流传媒。
文件的第一页很正常,梁远计划把《维多利亚湾区日报》收购之后,将报社原本的主要业务亚洲经济、股市分析、本地股评等方面的内容继续加强,除此之外,报社还将增加港岛新闻、娱乐、时政等三方面内容。
待到把新企业的组织构架描述完毕,翻到成立新企业在香港的目的时,祁连山是真的被惊到了。
狙击香港,做空怡和,打压股市,收购置地。
梁远把成立传媒企业的目的写得非常简洁、非常直白。
祁连山举家迁至香港已经两年整,三年头,已经对香港本地企业和富豪商圈非常的了解。
早年间的香港,完全是怡和、太古、和记黄埔、会德丰四大英资洋行的天下,除了港府预留的公地,这四家洋行掌握着香港8o%以上的可开土地,掌控着香港的电力、煤气、地面交通、海上航运、空中航班、食品供应、商业零售、医疗、金融等等。
虽然自七十年代起,随着包玉刚,李人、霍英东等华人财团崛起,和英资四大行之间不停息的内斗,四大洋行中的和记黄埔和会德丰分别被李嘉诚、包玉刚揽入怀中,香港经济不再是英资一统天下。
但在八十年代中期怡和系迁册之前,英资企业依旧占据着香港经济一半以上的份额,单单怡和系一家的资产就足以盖过被李、包两人收购的和记黄埔、会德丰两家联合。
怡和洋行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东印度公司时期,在怡和的正式历史上,怡和洋行是苏格兰裔英国人威廉?渣甸及詹姆士?马地臣于创立于1832年在中国广州创办。
彼时的中华正处于满清时代,怡和洋行成立之后参与到对华的鸦片贸易之中。民族英雄林则徐在1839年实行禁烟时,怡和的创办人威廉?渣甸亲自在伦敦游说英国政府与满清开战,亦力主从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为贸易据点。
可以说怡和洋行对香港早年的存在与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未有香港,先有怡和”之称。
直到1872年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怡和才放弃了万恶的对华鸦片业务,之后怡和的投资业务逐渐多元化,除了茶叶、生丝、纺织品、面粉等贸易外,怡和开始在中国大6及香港投资兴建铁路、船坞、各式工厂、矿务、航运、银行等行业,开始了集团的多元化经营。
1876年怡和在吴淞兴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亦安装了中国的第一部电梯和引入各种机械及工业设备。1912年。怡和正式在吴淞设立整个集团的总部,此时的怡和已经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英资财团。
共和国立国之后,怡和在中国大6的大部分资产及生意被收归国有。1954年,共和国掀起公私合营的浪潮之后,怡和将集团总部迁回香港。
1961年怡和系相关企业6续在香港上市,只用了不到十五年的时间。怡和在香港展成拥有七、八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资产接近七百亿港元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步入八十年代之后,随着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香港回归祖国的前景已经明确,对共和国政府持有敌意的怡和开始将旗下企业的资产抽离香港。
1984年,怡和将公司驻册地点由香港迁往百慕大,为将集团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地点从香港移至新加坡或者伦敦做准备。
可以说。若没有怡和系企业的撤离在香港腾出展空间,后世那位华人第一富豪崛起的时间和代价将大大的增加。
无论经商还是打仗,凡是涉及到撤退一般都伴随着代价和损失,怡和撤资香港的步伐虽然坚定,但受限于资产规模过大和经济周期的规律性波动也损失惨重。
在梁远被丢进这个世界之前,八十年代初期那段全球性的经济低谷中,怡和分别向李人和李兆基出售了旗下的两间上市公司——香港电灯和中华燃气以改善整个集团的现金流。
出售掉电力和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