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头抬起脑袋看着柱子上半部分的图形又开始絮叨:“人家埃及法老的金字塔前边趴着两只人头虎身的雕像,到了这又变成虎头人身了,我严重怀疑这闵瑶族人民侵了法老的建筑权了……”我白了他一眼:“你什么时候能说点有用的话,这地方虽然看着大气,但好像不是住人的地方。看来咱们还得继续深入,按照大鱼丸所描述的海岛大小,现在距离遗址正中心至少还有几十公里的距离,弄不好咱们连今天的晚饭都赶不上!”
“那可不一定!”光头正色道:“你们这些凡夫俗子只能看见表面。却看不见更深层次的东西。看周围这些建筑的摆放和格局,以秃爷十多年的‘地下研究经验’来看,这地底下绝对还有空间。弄不好还能是个闵瑶族的斗子!皇家圆陵听过没?就是专门安葬皇室贵族的陵墓,以前每个国家都会有。没准这个也是,那咱们可就赚大发了!”
因为第四块水晶碎片就是在秦皇陵内粽子的身体里发现的,所以这次也不排除闵瑶族人会将第六块水晶碎片安放在陵墓之中。更何况如果光头的分析是对的,这里真的是个‘皇家圆陵’,那么存在水晶碎片的几率将会大大提升!想到这些,我连忙接着询问:“那陵墓的入口呢。咱怎么进去?”
光头摸着下巴看了看四周,眼神略微有些茫然:“这个……入口呐……入口咱得找啊,不找哪知道在哪。都别愣着了。赶紧找找看那个建筑有门,只要有门八成就是通往地下的!”这是个很牵强的回答,但此时我们也没有了别的办法,只好分散开来围着周边那些形态不一的建筑转圈寻找入口。
三人分别往三个方向走到建筑外围。随后每人负责六十度角内的区域逐一搜索。足足用了接近四十分钟才照完了所有建筑又重新回到了那两个石柱旁边。三人相互对视之后,都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周围整个一圈的建筑多大上百座之多,竟然一个带门的都没有!这片地区就像是被封死了一样,出去容易,想进去却比登天还难。
坐在地上休息,光头看着手表叹了口气:“两点十一……得,这回午饭算是彻底没戏了……”
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是海岛上一天之中最为炎热的时间段。平均温度都在二十度以上。我们穿着密不透气的潜水防护服早就出了一身的热汗,汗水无法蒸发便全都流淌到了双脚。每走一步都是踩着汗水在行走。骨头本身就很爱出汗,现在更是真真正正的‘汗如雨下’,全身上下已经彻底湿透:“咱们带水了么,俺这嗓子……都要渴冒烟了……”说完背靠在石柱上抿着嘴唇用力咽了口唾沫。
我一边在背包里掏着水杯一边开口询问光头:“秃子你那点‘地下研究经验’到底靠不靠谱,穿着这身衣服顶着大太阳来回跑,一会非得都中了暑不可!要不然……”话还没说完,耳边忽然传来一阵轰轰鸣响,脚下的地面也在微微颤抖,我的头皮顿时禁不住麻了一下,心说这该不会真是座火山,然后在这个最不是时候的时候爆发了吧!……
轰鸣声由小逐渐变大,脚下的震动也越发剧烈。沉积在地面上厚厚的尘土也纷纷被震得非常了半空,霎时间犹如起雾了一样能见度几乎为零!光头感觉到后也直接蹭的一声从地面上跳了起来,瞪大了眼睛往左右来回扫视:“卧槽!什么情况!地震了?都他妈别傻站着,赶紧跑啊!”说完正要拔腿撤退的时候,声音忽然在瞬间静止,地面的震动也随之消失!
浓浓的尘雾直往人喉咙里钻,三人被呛的都咳出了眼泪。几分钟后,待烟尘散尽,我正在擦拭着脸上的灰尘和泪水,忽然听到光头一声大叫:“我靠!门!出来了!”我寻着他的目光转身看去,只见在两根石柱中间的空地上,地面上的圆形石板忽然从中间开裂,右边半圆保持原样,左边半圆却已经被收进了后方的墙体,露出了底下漆黑的空间。
盯着那裂开的半圆呆呆看了半天,我心中除了不可思议还是不可思议,感觉这个机关就像是有人在控制一样。就在我们找不到任何头绪准备撤退的时候,它便被人为的打开!我的脑海中再次出现了那黑衣人的影响,很可能是他在暗中捣鬼!但是那黑衣人来者不善,倘若真的是他在控制机关,那么要不要下去就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光头的相反跟我一样,反应过来之后立刻警惕的环顾四周搜索着可疑之处,随后脸上横肉一现:“这孙子八成是想让咱们做探路石先把危险都排除了,然后他再下去捡现成的!妈的,秃爷这回还就偏偏不下去了,我他妈气不死你!”
这时,一直站在旁边默不作声的骨头忽然往前走了几步,指着身后的石柱憨声说道:“好像……好像是俺弄的……你们看看这石柱子是不是有啥问题……”我和光头闻声一起转头看去,发现左边这根巨石柱下半部的鬼脸表情和右边的石柱相比发生了些微妙的变化,鬼脸上原本伸出来的舌头此时竟然缩了回去!
骨头指着鬼脸的舌头继续说道:“刚才俺那么一靠,好像把它的舌头给挤进去了,这可能……是个机关吧……”
第五十四章闵瑶石陵
光头顿了几秒随即一拍大腿:“没错!这就是个机关!”说着走到右边的石柱旁边,伸出一根手指小心翼翼的按在鬼脸伸出来的舌头上稍稍用力。鬼脸的舌头在受到一定力气的按压后,竟然自己全部伸了回去,紧接着耳边轰鸣,脚下震颤,刚刚的情况又重新上演了一遍。
因为第一次震动已经地面上的灰尘差不多全都震散,所以这次尘雾的情况好了太多,伴随着微微颤抖,空地上左半边圆圈石板也缓缓被收进了后方墙体,这个被隐藏的大洞彻底显露出来!光头见状笑着对骨头竖起了大拇指:“这就叫‘傻人有傻运’,老骨你这阴差阳错的就立了个大功!”
既然这一切不是黑衣人搞的鬼,那我们就必然要下去探寻一番。这似乎是个很深的地洞,周边的洞壁十分光滑,没有台阶没有把手,没有任何可以当做辅助的东西。我摸出背包侧面的强光手电竖直向下照了照,射程长达三十米的手电光柱竟然无法照到尽头!
光头从旁边捡起了一块砖头大小的碎石平放在洞口让它自由落体掉了下去,同时在嘴里默数着秒数。当他数完‘三’快要说的‘四’的时候,一声闷响从坑洞深处传来,碎石终于到底了!简单的换算了一番,光头轻吁了口气:“时间乘以速度再加上地球重力……这大洞可正经不深呐,至少有四五十米的深度,还好秃爷有先见之明带了卷六十五米的登山绳。要不咱哥仨就只能趴在洞口干瞪眼了!”说着起身拿下背包开始整理登山绳。
四十米的深度可不是开玩笑,别说用一块块打磨好的石头堆砌,就单单是挖出这样一个四五十米的深坑工程量都十分浩大。更何况下边还另有空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我依稀看到了些希望。老辈人有一句常说的俗语,叫做‘宝地盘龙,金树巢凤’,意思就是说但凡藏有奇珍异宝的地方都不会太过安全,总会有些坎坷在其中阻挡,想要得到更好的东西也要相对应的付出更多代价。
这个大洞建造的如同地牢一般隐秘难入。想必其中一定会有不凡之物存在,而我们正在寻找的水晶碎片就是诸多不凡之物的其中一个!
骨头趴在洞口把脸探进洞内憋足气大吼了一声:“嘿!”,随后瞪了片刻爬起来说道:“这洞应该有四十五米深。咱的绳子肯定够长!”旁边光头阴阳怪调说:“呦呵,我们老骨同志这用的又是什么新法子,千里眼还是顺风耳?”
骨头一本正经答道:“以前跟俺爹一块去井里打水的时候,俺爹教过。像这种直直的大洞。凑到近处大吼一声。然后听听看有几声回音。一声代表十米之内,二声是二十米之内,三声是四十米之内,五声是六十米以上。刚才回音响了三声半,所以应该是四十五米!”
光头听后看了看我:“老张,这法子……科学么?”我走过去帮忙整理绳子:“你那个方法我知道,用时间速度和重力换算。老骨的这也是第一次听说,不过别小看了这些土办法。有时候比科学换算出来的还要准确!”
整理完绳索后,我们收拾好装备将头灯全都带上并且打开。光头把绳索一端牢牢固定在了左边的石柱上。随后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巴掌大小的微型煤油灯瓶,点燃了灯芯后将瓶子系在绳索另一端慢慢垂了下去。这是在试探坑洞底部的氧气含量,只要煤油灯还可以燃烧,那洞内的氧气浓度对人体就构不成威胁。
骨头在旁边边看边道:“咱不是有氧气瓶么,还费这个劲干啥?”
光头用下巴指了指我们腰上液氩氧钢管的显示表:“还剩百分之三十五,知道什么叫‘节约资源’不?不到万不得已,这点氧气还是留着应急用吧!”
登山绳上每隔十厘米带有测量标示,当煤油灯瓶彻底下落到洞底的时候,光头立刻出口赞叹:“哎吆喂!别说,老骨你爹这法子还不是盖的,不多不少正好四十五米!有空我必须得去拜访拜访他老人家……”最后这句话一出他立刻意识到自己说跑嘴了,含含糊糊的连忙转移话题:“那个……什么……运气不错哈,煤油灯还亮着,看来下边氧气充足。兄弟们打起十二分精神,咱开始下去‘寻宝’了!”
骨头的脸色微微有些难看,但稍纵即逝,也闷头准备起来。我瞪着光头用眼神埋怨他说话嘴里也不留个把门的,竹筒倒豆子都不从大脑过一遍。他也一脸委屈,背对着骨头打了个‘纯属失误,下次注意’的手势。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永远冲在最前线的光头首先扣上安全锁沿着绳子滑了下去。
不到两分钟,光头脑袋上的光点就和洞底煤油灯的光点到达了一个水平线,他站稳之后便抬头高喊:“安全,下来吧!”
我和骨头收到信号后也陆续滑了下去,随着愈发深入周围的温度竟然也跟着急剧下降,先前还热的直冒汗的我,毛孔立刻受冷急剧收缩。等双脚彻底碰触到洞底的时候,就好像在这短短的两分钟时间里度过了冬夏交替,从酷暑炎热的夏季瞬间跌入了天寒地冻的冬天!
从洞口到洞底整个过程中洞内所有的部分都是人工修造而成,没有半点天然痕迹残留。洞底依然是一个圆形,且大小丝毫没有改变,在侧边有一条狭长的通道被黑暗彻底吞没。即便是举起手电也看不出这条通往何处,尽头到底存在着什么。
等骨头下来之后,光头将煤油灯从登山绳上解下来拎在手中,打着哆嗦走进了那条通道。通道之内的温度更是又低了一成,竟然都出现了哈气!这可让身上只有薄薄一层潜水防护服的我们吃了大亏。三人哆哆嗦嗦颤颤巍巍的行走在通道之中,被冻的都忘记了查看四周情况,心里只是想着如果现在能有一件温暖的军大衣那该多好……
这条通道窄的异常。像极了我们之前走过的那些石楼缝隙,宽度只有半米。两侧的石墙隐隐往外透着寒气,行走的时候身体如果不小心碰触到墙体,隔着潜水防护服都能感觉到一阵冰冷的刺痛。三人缩着脖子佝偻着身体,走了二十多米后终于穿过了通道。
离开狭窄的通道,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排十分熟悉的石雕人俑。这些人俑比正常人大上一圈,身高有两米五。同之前海中那座石楼内的人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