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地方,叫乌山。
接过汪主任递来的红塔山,张军更是心里感慨,不愧是乌山调上来的,财大气粗,这种烟,自己也就逢年过节能抽上几包。
乌山居民平均收入年年递增,加之实行特区公务员政策,又因为物价全面放开,住房制度改革等等,津贴便多,是以乌山干部的薪酬现今比之京官要高出许多,消费观念,也完全不同。
陆铮看着汪嘉宾递来的烟卷却是一怔,汪嘉宾,以前基本不吸烟,但现在看,他手指都熏黄了,显然,这段时间抽烟很频繁。
自己的旧部,在乌山,被打压最甚的就是汪嘉宾,因为一直写信给省委给中央替自己申诉,历数自己这些年的功绩,估计本来就不招人待见,后来便因为在工作中做了“政治方向错误”的发言,被霍亲群点名批评并免职。
在乌山,汪嘉宾渐渐的成了自己核心圈子外的干部,如刘铁、如张青天等才是自己核心圈子里的人,但在自己严令下他们只能接受自己离开乌山的现实,反而汪嘉宾,自己没有嘱托到,成了自己垮台后第一个牺牲品。
这就是日久见人心吧,印象中,汪嘉宾一直是那种适合混机关的干部,调去基层锤炼了几年,好像也没什么长进,却不想,关键时刻,令人刮目相看。
从自己离开乌山后,他应该一直很压抑吧,所以,才染上了吸烟的习惯。
凑过去在汪嘉宾递来的火机前点了烟,陆铮深深吸了一口,沉默了一会儿,说:“嘉宾,在滇南,是咱们的新开始,过去的,就叫他过去吧。天垮不了,懂吗?”
汪嘉宾默默点头。
张军装作不在意的看着窗外风景,但显然,陆组长也不介意自己听到他说这些话,陆组长的做派,短短时间,便能感受到和部委机关干部的截然不同,有一股子,怎么说呢,真正大领导的气息,那种曾经主宰一方的气息。
陆铮慢慢吸着烟,拍了拍汪嘉宾的肩头。
其实现在的陆铮,并不在外经贸部的干部编制内,关系,并没能调进去。
陆铮对这里面发生的事情也明明白白的。
因为援外工作受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在自己的使用上,邱部长自然也做不了主,本来他给中央办公厅打的报告是希望自己任南州特办的副特派员兼澜江地区工作小组组长,但是,这份报告很快便在上层引起了非议,有的老人明确表示反对。
其实,自己被免职已经过去了四个月,自己又不是父亲陆天河,没有他那样的政治影响力,自己不过一名副厅级干部,实则自己这个级别的干部,又不在中央系统,也牵涉不到真正的路线斗争,大多无非是站错队下野的情况,虽然,自己情况不是这么简单,但风波已经渐渐过去,有边远地区援外工作这等比起自己原来职务类似于充军的岗位,又有当时得令的部长推荐,被起用看来没什么大问题。
但偏偏,有些老人家看来盯上了自己。
当然,同样也有维护自己的,如曾经给自己写过字的裴老,这时候便很是帮自己说了几句话。
最后,是外公,给自己现在的职务拍了板,一向很少参与这些事情的他传出了话,说他这个外孙不过是犯了政治幼稚病,去滇南很好啊,可以叫他干着看嘛?现在我们正同亚非拉受援国及共产主义党关系正常化,要断了一直给他们的援助,这时候,工作很难做,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这个外孙和外面打交道多,可以叫他摸索下经验嘛。
显然,从不参与党争的外公的话,还是很有份量的,自己就这样,先“干着看”了,算是被借调进了外经贸部滇南特办。
听说,外公在私下很气愤,说我外孙不过是个孩子,小小的工作调动,你XXX至于亲自过问吗?
而爷爷,在这场小小的风波中什么都没说,每天只是种花养草,不问世事。
而自己呢,事后便向段中原提出了办公室主任要自己挑的要求,毕竟办公室要经手援外的具体事务,自己要使用自己可以放心使着也顺手的人。
不知道段中原怎么跟邱部长说的,总之汪嘉宾最后被调任工作组办公室主任,这个位置为正处级,汪嘉宾也就顺理成章从副处提为了正处。
杜小虎,同样是自己提的要求,因为新岗位的工作可能会进入缅区,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配备安全保卫人员,自己以仅仅依靠地方武警和边防部队不太方便为由,推荐了杜小虎做内卫,讲到杜小虎是自己战场上的老部下,一直在公安系统,前些年辞职去了南方,现在想恢复公职。
或许因为自己最后被留难令邱部长觉得有些下不了台,是以自己两个要求最后都获得了批准,应该是邱部长出的面,杜小虎参加了一次考试后,成了拥有持枪证的特勤。
想着这些事,陆铮看了眼神采奕奕的杜小虎,或许,这就是自己和虎子的宿命吧。
只是希望,从现在开始,虎子不要再因为保护自己而受到伤害。
也希望,虎子今生,能有个美好的姻缘。
……
夜幕降临时,面包车才慢慢驶入了南坡县城。
陆铮习惯性看了看表。
凌晨五点便从南州出发,现在是晚上七点多,这一路,走了十三四个小时。
南坡县城,充满异域风情,到处可见一片片的尖顶的茅草木板屋和建筑物,几条主道临街处,散落的高矮楼房才略略带来一丝现代气息,远远的,有一座银灰色三层楼最为气派,那里,便是南坡海关。
南坡佤族自治县常住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少数民族,随着边贸活动的展开,县城内,内地人才日渐增多。
县城很小,只有几条主街,工作组驻地很好找,距离县政府不远处的一座院落,里面有二层小楼和仓库,以前是南坡县手工业联社大院,后南坡手工业联社被取消并入县工业局,院子闲置,现今被南坡县政府寻来做工作组驻地,租金仅仅象征性收取。
面包车驶入大院时,打前哨的办公室主任科员老肖快步走出来迎接,同他一起的,尚有七八名干部模样的男女,应该是南坡县的地方领导。
果然,陆铮下车后,老肖给陆铮一一介绍,南坡县县委郑书记和赵县长都来了。
赵县长虽然是佤族人,但身上委实没有一丝少数民族的气息,实则不仅仅是赵县长,生活在县城及周边的佤族人也好,傣族人拉祜族人也好,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不管是从心理还是文化认同上,和内地人并没有什么分别。
郑书记笑着对陆铮说,工作餐安排好了,来到佤乡,可以尝一尝佤山菜。
陆铮点头说好。
于是,郑书记、赵县长陪着陆铮、汪嘉宾、张军在前,其余人跟在后面,长长的队伍徒步,来到临近的县委大院,郑书记早令食堂准备好了,一声令下,立时开火。
其实除了烧蛇肉和鸡肉粥,其余几盘小炒还是滇菜川菜口味,佤族菜肴,也不过是这么一说而已,何况,郑书记也担心陆铮忌口。
席上,陆铮话不多,只是跟郑书记和赵县长打听了几句南坡和对面果邦南街的情况,晚餐也很快结束,只是张军吃的一个劲皱眉,显然饭菜不合他的胃口,从北京被发配来滇南已经是苦差,现今更要来到南坡这等穷乡僻壤之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轮岗回京,想想,也不免心情抑郁。
办公室主任科员老肖,是滇南本地人,从滇南省外经贸厅调进特办的,和张军心境截然不同,这里条件虽然艰苦,但过得几年调回省城后,也算一种资本了,对他这种卡在正科十几年的老同志来说,也许是个不错的契机。
只是这位陆组长,不知道脾气如何,若是天天叫下寨子跑材料,那以后可就惨了。
张军和老肖的表现尽收陆铮眼底,陆铮也琢磨着工作组的这些人。
工作小组行政编制9人,其中办公室编制3人,贸管处编制4人,调研处编制2人。
办公室主任一人,其余两人一个是主任科员老肖,一个姓谢,主任科员。
贸管处处长一人,副处长一人,电脑打证员一人,办证员一人,电脑打证员小高和办证员大周,一为主任科员,一为副主任科员。
调研处处长一人,副调研员一人。
也就是说,自己手下虽然只有9个人,但正处级干部三人,副处级干部两人,正科级干部三人,副科级干部一人,干部力量配置,着实不愧是部委派驻地方的衙门口。
不过从本地招募临时用工,也是当务之急。
第007章 丛林
南坡县的领导干部把工作组进入南坡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县委常委碰头会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众常委对如何配合保障外经贸部工作组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了讨论,尔后,也拿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比如给工作组领导配发县委食堂的就餐证,尽可能调配县委职工宿舍,解决他们的食宿问题;比如工作组大院的保安问题,也由县委办保卫科负责;比如为工作组招募工勤人员派出专人协助等等。
而在工作组开始为办公室和贸管处招募在编和不在编工勤人员的同时,陆铮同南坡口岸各查验单位主要负责人碰了头。
南坡口岸查验单位有海关、边防检查站、省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南坡口岸工作组、省动植物检验所南坡口岸工作组、省卫生检疫局驻南坡口岸卫生检疫所等等。
陆铮的工作除了援外,还有发放进出南坡及临近口岸的进出口许可证之责,自要同这些单位进行沟通和合作。
工作组前期准备工作就进行了一个多月,到11月底,工作组才正式挂牌。
一些消息灵通的企业,很快得到了消息纷纷上门,尤其是澜江周边做边贸生意的企业,以前需要去省城找外贸部特办办各种手续,现在口岸县城便可申报进出口许可证,自然方便了许多。
陆铮,也很快熟悉了新工作的业务流程。
……
在南坡县郊边贸市场对面渐渐形成的店铺林立的商业街,有一座富丽平酒店,红色三层楼,装修的金碧辉煌,甚是气派,菜是正宗的川菜,陆铮不吃县委食堂的话,通常就来这里用餐,这家酒楼是虎子发现的,这段时间虎子把南坡城及周边地区转了个遍,几乎快成了半个南坡人,本地一些方言也能听懂个大概。
今天中午,陆铮便和杜小虎来了富丽平酒楼吃饭。
正是饭口,酒楼大堂内觥筹交错,生意甚好,来这里吃饭的,都是赚了些钱的边贸商人,在南坡来说,这家酒楼算是高消费的去处了。
陆铮和杜小虎选了靠窗座,杜小虎点菜,陆铮则拆开了刚刚取来的信看。
快下班时,邮电局工作人员给工作组办公室打了电话,问工作组有没有一个叫陆铮的人,说是有从北京寄来的一封信,但信的地址写的街名不存在,投递员将其作为疑难件选了出来。
正是下班时间,陆铮便没叫工办的人去取,而是和杜小虎一起,开了自己花钱自备的面包车去邮局拿了信,这才来富丽平用餐。
信是白小霜写来的,她现在读北科大少年班二年级,去年入学时十五岁,刚刚好是少年班的年龄限制段,实际上,听白小霜说,她们班上还有三个16岁入学的学生,其余都是十五岁以下,十二三岁的“神童”也很有几个。
实际上,陆铮并不同意白小霜去考什么少年班,多年后的实践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