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我立即安排。”王其中答道。
“孙局长,我是受市长委托来了解情况的,请你给我介绍一下案情。”王永梁说道。
“王主任,请你先去招待所小会议室,张书记和陈县长在那里等着呢,我等医院的情况,汇总后去招待所一并汇报,你看好不好?”孙兴军答道。
“好。”王永梁说完,和王其中、孙兴军握手道别。
永梁赶到招待所小会议室,一看不光张全强和陈保国,县里的常委都在,知道县里对这件事是真重视起来了,并没有因为只是一件小小的治安案子而轻视。
“王主任,请这边坐。”张全强见永梁进来,连忙把他往正座上让。
“张书记,不要客气。”永梁和陈保国一左一右坐在张全强两侧,作为市长代表,坐在这个位置不算僭越。
与会众人表情都十分凝重。菜博会是惠民工程,同时也是政绩工程,搞好了,在座的每一位都有功,如果搞砸了,谁脸上也不好看。
菜商被打影响非常恶劣,直接影响菜商们来长辉做生意的热情,如果处理不好,被媒体曝了光,菜博会能不能正常举办都是个问号,你软件不行,硬件再好也没人敢来。
前世的时候,管这个叫营商环境,北方某省一旅游景点,为了争抢客户,派了一群流氓砸车打人,被人用手机录了下来,引来网上议论,试想,那样的营商环境,谁还去你那里旅游?谁还敢去你那里投资?
所以,这事考验的是长辉乃至潍青市的危机公关能力。
打人者是什么动机?要是单纯的劫财或者私人恩怨倒好说了,这是个例,不足以影响大局。如果不是,那么就是为了制造紧张空气,进而破坏菜博会的顺利举办,这个目的就太可恨了,这是跟整个长辉甚至潍青官场为敌。要是这样的话,那这个幕后黑手是谁呢?
大家都想到了这种可能性,甚至都在臆测那个幕后人是谁?公安局还没有正式结论,大家也只是胡乱猜疑罢了。
没有让大家等很久,孙兴军来到了会场。他拿出笔记本和一些资料,看了一眼张全强。
张全强道:“说吧。”
孙兴军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开始介绍案情。
“各位领导,我把菜商被打案的情况汇报一下。”
“被打的菜商叫杨立华,现年43岁,水北市人,蔬菜商人。被打的还有一个本地人,是蔬菜配送中心的货车司机李某。杨立华颧骨骨折,轻微脑震荡,李某被扇了两记耳光。据杨立华讲,打人者有七八个人,邻县大富县口音,乘一辆无牌面包车,他们在行驶途中,这辆面包车从后面超车过来,走到前面把车横在路中央,司机只好停车,那群人上来就扇了司机两个耳光,把他推到一边,然后把杨立华围在中间打,边打边说,以后不许来长辉买菜,来一次打一次。把杨立华打倒在地,那些人上车把菜全抛下来,扔到地上和路边沟里。然后这些人就跑了。”
“经我们询问李某,他的说法和杨立华说法一致,基本可以确认杨立华的话没有隐瞒和欺骗。杨立华说,这些人不像是劫财,因为他身上有一千多块钱和一部BB机,这些财物那些人根本没动,好像就是单纯威胁他,不让他再来贩菜。”
“我们还问他在水北或者在长辉有没有得罪人,他想了好长时间也没想起得罪过谁。”
“根据他的叙述和伤势,我们判断,打人者不是寻仇,也不是劫财,很可能就是为了破坏菜博会的顺利举办。”
“经过我们现场勘查,没有发现有用的线索,现在唯一的线索就是那辆白色面包车和大富口音这两条。我的汇报完毕,请指示。”
孙兴军汇报结束,与会的人脸全青了,这是谁?居心如此狠毒?这是要与全官场的人为敌啊,尤其是张全强和陈保国,这件事上,两个人受到的影响最大。
张全强理了理思路,说道:“我讲三条意见,第一,公安局立即组织精干力量,限期三天破案;第二,加强巡逻纠察,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第三,县政府要拿出措施,安抚好菜商,尤其是杨立华,不能让人家在咱地盘上挨了打,还赔了钱。”
讲完三条意见,他看向陈保国:“陈县长,你有什么意见?”
“我没什么意见,按书记的指示办。”陈保国答道。
他又看向王永梁:“王主任,请你讲两句。”
永梁说:“我只讲一点,除了张书记讲的那三条,还有一条需要引起注意,那就是控制事态范围扩大,密切注意事态发展。我想,打人的动机很可能是破坏菜博会,如果那样的话,对手肯定还有后续手段,不可掉以轻心。”
第六十一章 事件发酵
王永梁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第二天上午,吴芸打电话来让永梁去市长办公室。永梁敏感地意识到,可能是菜商的事。他不敢怠慢,来到市长办公室,吴芸立即让他进去。
张文燕见永梁到来,拿过一张报纸,说:“真让你说中了,看看吧。”
永梁拿过来一看,却是一张不出名的报纸,叫《北方杂谈》。报纸头版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水北菜商长辉被打》,文章是以记者自叙的方式写的,说他正好经过出事地点,看到了菜商被打、蔬菜被扔掉的过程,最后还质疑道:“长辉县如此环境,怎么能让人放心地去做生意、去投资?菜博会召开在即,谁还敢去长辉布展?”
文章还配了两张照片,一张是杨立华被殴打的情景,一张是蔬菜满地、满沟,一片狼籍的景象。
永梁想,杨立华和司机没有说有人路过,也没有看到有人拍照,这说明拍照者根本没有让他们看到,也就是说,拍照者肯定就是打人者之一,绝对不是记者正好路过。
打人拍照,这都是事先策划好的。看来,幕后之人是铁了心要让菜博会办不成啊。
“市长,如果能找到这个拍照者,顺藤摸瓜,一定就能找出幕后黑手。”
“我已经责成宣传部门介入了,等消息吧,不过,人家既然敢这么做,肯定已经把相关线索都掐断了,所以,在这件事上找线索,恐怕很难。”张文燕道。
“嗯。也是。好在这张报纸的受众面不大,影响力有限。如果公安部门能迅速破案,我们第一时间把案情公布出去,应该能消除负面影响。”永梁道。
“你说的对。不过,我觉得公安部门破案在短时间内希望不大。”张文燕说着,转了一个话题:“永梁,你说,操作这件事的人,他最终的目标是谁呢?他会不会就此收手呢?”
一听这话,永梁陷入了沉思。
针对谁的问题不难猜,就看谁受的影响最大就是了。长辉县受影响最大的是张全强和陈保国,市里则是张文燕和段红娟。
也就是说,针对这四个人的可能性最大。然而,永梁认为,在这四个人当中,张文燕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为什么?因为她在潍青市迅速站稳脚跟所依赖的就是长辉蔬菜产业化,为此她还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菜博会如果成功举办,她的威望无疑会达到一个顶峰。其他如段红娟、张全强、陈保国,只能算是执行者,不是决策者,所以他们得到的光环肯定比张文燕小很多。
所以,永梁判断幕后之人针对张文燕的可能性最大。至于会不会就此收手,永梁认为,如果这场火被张文燕成功扑灭,没有造成太大影响的话,幕后之人肯定还会再想其它办法搞破坏。
“市长,我认为针对你的可能性最大,毕竟这是你来潍青做的第一件事。至于会不会收手,我不是那个幕后黑手,无从推测,但有一点,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要掌握主动权,必须抓住幕后黑手。”永梁说道。
“对,你分析的有道理,与其把希望寄托在他会收手上,不如抓住他,彻底斩断这只黑手。”张文燕听明白了永梁的话。
“行了,你忙你的去吧。接下来的事,不是你能帮上忙的。”张文燕说道。
“好。”永梁说完,起身告辞。
接下来就是公安部门和宣传部门的事了,永梁只能干看着,有劲也使不上。
事情的发展还真让张文燕说着了,公安部门找到了那位记者,那位记者承认文章不是他写的,照片也不是他拍的,是有人把写好的文章和照片塞到信封里,然后扔到他的房间门外,同时信封里装有一千块钱。信中有稿件是打印好了的,还告诉他把文章发表了,那一千块钱就是他的,如果不发表,让他出门小心点。他贪图那一千块钱,同时也害怕来自暗处的威胁,觉得要报道的事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把稿件给发表了。
至于无牌面包车和大富口音,更是无从查找,至此,线索全断了。
长辉县委、县政府对杨立华给予了经济补偿,全力安抚菜商情绪,保证不会再有诸如此类事情发生,这才没有把事情闹大。
这件事慢慢平息了,永梁心中却是越来越不安,他觉得那个幕后黑手绝对不会就此收手,在菜博会举办前,他一定还会搞事。
令人不安的是,你明明知道他在暗中盯着,却你不知道他从哪里下手,也就无从防范。
张文燕、段红娟当然也是这种感觉,她们只能要求长辉县严加防范,把工作做细,尽量不给对手可乘之机,别的也是无计可施。
……
时间进入十一月份,市里没有大事发生,王永梁除了关注一下菜博会的筹备工作以外,督查室也没有什么事可忙,就是有点小事,尹忠民等也就处理了,根本用不着他亲自出马。
王永梁八小时之外,就腻在家里,与李琳蕾双宿双飞,悠闲自在。
这天正好是星期六,永梁和琳蕾六点钟准时起床,穿上运动装,出了门,顺着胡同往北走,出了胡同,斜对面是潍青一中,两人每天都到这里的操场上跑步。
跑了十圈,两人在操场上推了推手,估计差不多一个小时了,两人觉得活动量也够了,就出了一中,想买点早点回去。
来到一个卖早点的小饭店,两人点了四份和乐面。在等面的时候,永梁听到了两个正在吃饭的人的议论,立即引起了警觉。
“伙计,听说了吗?前几天长辉蔬菜市场那里发生了一起打人案,把水北一个大菜贩子给打了,说是打得头破血流!”
“没听说。谁打的?”
“不知道啊,反正是黑道上的人,听说那些人拿着大刀片子,可吓人了,谁也不敢傍边。”
“哎哟,这下长辉的蔬菜市场可坏了,谁还敢去那里贩菜?”
“谁说不是呢?你说这些没爹的玩意,揍人家菜贩子干什么?这不是堵自己的财路吗?”
“你不是道听途说吧?怎么报纸上也没报道啊?”
“听说有一个报纸报道了,让政府给查了,这样的坏事捂还来不及哩,还能往外报道?”
第六十二章 旅游?
杨立华被打的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天,眼看就要冷却了,这时却又谣言四起,显然幕后之人不肯罢休,想要把这个事件进一步发酵,借用民间舆论,制造紧张空气。
永梁听了两人对话,立即做出了上述判断。
究竟是谁,非要破坏菜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