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笑傲尘世-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梁深知此理,抓住闫光银一个失误,轻轻批评了一句。

    闫光银稍有一些尴尬,没想到王永梁这么重视欠税,他觉得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了?

    “闫镇长,国家现在正在研究财税体制改革的问题,我估计,最迟明年,国家将会实行分税制,到时将会以今年的税收收入为基数,超出部分实行国家地方分成,国家拿大头,地方留小头。所以,今年的税收工作重点一是清欠查漏,做到应收尽收,二是要挖掘新的税收增长点,到年底把税收收入这个基数做大。”王永梁说道。

    这番话说出来,闫光银马上就服气了。人家王永梁不是无的放矢,人家是真懂啊!

    他是不知道,王永梁前世就是税务干部,税务上的事哪里能难得住他?

    “好,王镇长,下去以后我立即做相应安排。”闫光银再也不敢大意,小心应对。

    在汇报到经委工作时,闫光银脸露得色:“王镇长,今年我们镇正在建设的有两个项目,一个是蔬菜脱水,一个是电解铜。尤其是电解铜项目,是一个年产五十万吨的大项目,建成投产以后,将会带来上千万的税收收入,而且还会解决一千多个工作岗位。”

    闫光银说得眉飞色舞,可王永梁越听脸色越不好。

    “闫镇长,电解铜这个项目是谁引进的?”永梁问道。

    “电解铜是李县长引进的,当然张立全局长当时主政镇政府。”闫光银见永梁脸色阴沉,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永梁沉思有倾,说道:“闫镇长,今天就到这里吧,你回去后,先把税收工作抓一抓。”

    “好。那我就告辞了。”闫光银见永梁打断了工作汇报,料知是电解铜项目出了事,心下疑惑,也不便多问,依言退了出去。

    永梁只所以脸色不好看,是因为他这一上任,就遇到了大难题。

    电解铜是个强污染项目。

    电解铜的电解废液对地下水污染严重,饮用有毒地下水的猪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当人体内残存了大量的重金属之后,极易对身体内的脏器造成负担,特别是肝和胆,当这两种器官出现问题后,维持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就会出现紊乱,肝硬化,肝腹水甚至更为严重。

    当然,如果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水被人类饮用,会造成人类患各种疾病,有的甚至会致癌。

    还有就是,重金属废水不仅使土壤受到污染,同时会进一步污染水体,造成重金属离子在农作物生长和水生生物中的富集和积蓄,通过食物链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这样一个项目怎么会落户城关镇?是李承明和张立全不知道它的污染有多厉害?还是明知有害还要上?这其中有什么猫腻吗?如果没有猫腻,环评报告是谁出的?

    永梁意识到,这个项目的上马,其中牵涉的人太多了,县委、县政府、县计委、县经贸局、县环保局、城关镇原领导班子,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这样的项目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有多大,永梁最为清楚。地下水遭到污染,直接就把全县甚至邻县生态全破坏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死于重金属污染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这个项目可能会给城关镇乃至全县带来gdp的增长,带来财富的增长,可能会造就一些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但它贻害子孙,老百姓骂声不绝,得不偿失啊。

    怎么办?

    最好的处理方式当然是不闻不问,和光同尘,那样自己照样升官,而且这个项目不是自己任上引进的,也不必有心理负担。要是反对的话,自己可就是要跟大批的人作对,而且还是反对自己前任现在贵为副县长的李承明,弄不好,官帽子就得丢。

    如果不闻不问,受害的只有老百姓,那跟自己从政的初心就完全相悖了。

    不行,自己绝对不允许这个项目在城关镇落地生根!奶奶个腿的,就是这个镇长不干了,从此退出官场,也不能日后让老百姓骂娘。

    王永梁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暗暗下定了决心。

    永梁想了想,这事怎么着也越不过刘加树去,必须征得他的同意和支持才行。

    想到这里,永梁看天色已晚,快到下班的时候了,他跟刘加树打了个电话:“刘书记,晚上有安排吗?如果没有安排,咱俩喝二两?”

    刘加树接到永梁的这个电话心里疑惑,中午刚喝了酒,怎么晚上还要喝?他想不出其它理由,觉得王永梁找自己喝酒还是拉关系的意思居多——这当然是他乐意见到的。

    想到此,刘加树痛快地说道:“王镇长,咱不去饭店,去我家吧,让你嫂子炒两个菜,咱哥俩好好喝两杯。”

    “那敢情是好。我正愁没地方去吃饭呢。”王永梁说道。

    “好,那就这样定了。”刘加树说完,放下了电话。




第九十七章 刘加树其人

    第一次登门,自然不能空着手,永梁让黎洪林抱了一箱哈市军工白酒厂出品的“老村长”高档白酒,自己则拿了两条中华烟,进了刘加树的家门。

    刘加树的家在镇政府家属院,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小院,院子不大,南北跨度大约十米,东西跨度大约七米,南屋两间,西边一间是卫生间,东边一间是住房,里边放着一张床,一张写字台,写字台上一些课本,应该是孩子住在这里。东屋是厨房,大约有三四个平方;正房门西是一个水池,水池旁边种着一丛竹子。

    刘加树见永梁和黎洪林拿着烟搬着酒进来,连忙把永梁让到正屋。

    屋里家俱非常简单,就一个长沙发,一个茶几,还有一台彩电,但各处收拾得非常干净,非常有次序。

    刘加树对永梁说道:“王镇长,你今天第一次来,不知道我的规矩,我绝对不收一分钱的礼,酒和烟一会儿你拿回去。”

    “刘书记,这酒和烟既不是我收的礼,也不是贪污所得,绝对干净。”永梁说道。

    “那也不行。王镇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管你拿来的东西是什么来路,我都不会收。今天收了你一瓶酒,明天我就会收别人一箱酒,久而久之,贪心就遏制不住了。所以,请理解我,好吗?”刘加树真诚地说道。

    听了他的话,永梁感到震惊:真的假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如此廉洁之人?不会是在我面前扮清官吧?

    见刘加树言之凿凿,不由得永梁不信。他撕开箱子,拿出两瓶“老村长”,说道:“这两瓶酒咱俩一人一瓶,剩余的我拿走行不行?就当是你出菜,我出酒,这样没问题吧?”

    “行!这样没问题。按说,来我这里吃饭,酒也不应该喝你的。”刘加树答应了。

    无奈,永梁只得让黎洪林把剩余的酒和烟拿走了。

    “掌柜的,来一下。”刘加树见永梁不像其他人那么死皮赖脸,非要自己收下,心里也高兴,连忙喊了一嗓子。

    “哎,来了!”随着刘加树一声喊,一位中年妇女从厨房走出来,来到正屋。

    “王镇长,这是我掌柜的,戚桂芹。掌柜的,这就是刚来的王镇长。”刘加树介绍道。

    “嫂子,你好。”永梁连忙站起来问好。

    “王镇长,你好。这么年轻啊?王镇长,有媳妇了没有?要是没有媳妇,嫂子给你介绍一个?”戚桂芹穿着非常朴素,却拾掇地非常利落。

    “谢谢嫂子。我已经结婚了,你弟妹娘家是京城的,这不过年回娘家了,还没有回来。等她回来,让她来跟你认识认识。”永梁说道。

    “那敢情好。你坐着,嫂子给你哥俩做两个菜,然后给你包饺子吃。”戚桂芹说完,示意永梁坐下,回厨房忙活去了。

    “刘书记,嫂子在哪里工作?”

    “哪有工作,农村妇女。”

    “哎哟,那可不像。嫂子一看就是见过世面的人。”

    “王镇长,你还真说准了。我家这口子可不简单,当年在村里是有名的‘铁姑娘’,为闺女时,就当了村妇女主任,得到过太祖他老人家的接见哩。”刘加树说起妻子的往事,一脸的骄傲。

    噢,怪不得这戚桂芹看起来风风火火,说话爽朗大气,一点不像一般的农村妇女呢,原来也有过那么辉煌的历史啊。

    “你们是同学?”永梁对刘加树夫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因在于,永梁对那时的先进人物,有着无比的崇敬。那时的先进是真先进,绝对的大公无私。

    “我们是一个村的,打小一块长大。后来我当了兵,家里给我们订了婚。她在家务农,不断地写信给我鼓励,跟我比赛,看谁进步更快,做的贡献更大。正是这种鼓励,让我在部队立功提干,转成了非农业户口。”刘加树说道。

    “在部队提了干,好多人可是都当了陈世美了。”永梁说道。

    “是,你说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但我就喜欢她这种好强的性格,那种妖滴滴的大小姐我还看不惯哩。再说,农民怎么了?我就没觉得农民比别人低人一等!实话告诉你,王镇长,我家里还有地,逢秋过麦,我和你嫂子都要回家忙活几天哩。”

    “虽然穷点,但我和你嫂子感情深,我们的幸福,你可能不懂,当年得到过太祖他老人家接见过的铁姑娘,成了我的媳妇,想想都美的不得了。”刘加树说起自己的妻子,那种骄傲和自豪,写满了整张脸。

    至此,永梁对刘加树充满了敬意。这是一个生在农村,长在部队,受那个时代影响较深的一批干部,他们自甘贫穷,却有着坚强的信念,这是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虽然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他们难以融入,但他们身上人性和党性的闪光点,是那样地让人敬佩。

    永梁为有这样一个搭档感到幸运,同时,也为可以预见的将来,与一些人一些事的斗争充满了信心。

    两人正说着话,大门一响,进来一个十七八岁青年,推着一辆破自行车,肩上背着一个军用背包。

    青年进了院子,把自行车放到墙边,喊了声:“妈,我饿了!”

    “哎,马上就好了。”戚桂芹闻声从厨房里走出来,一见青年,说道:“你看你,又打篮球去了吧?”边说边用手里的毛巾抽打青年裤子上的土。

    “这是我儿子刘哲。”刘加树跟永梁介绍道。然后冲刘哲喊道:“刘哲,来一下。”

    刘哲进得屋来,刘加树指着永梁说道:“这是你王叔。”

    “王叔好。”刘哲长得身材瘦长,青布裤子,绿军装褂子,脚上穿着一双回力球鞋,前头已有些许破损。眉清目秀,清清爽爽,面像肖其母。

    “刘哲你好。”永梁跟刘哲打了声招呼。

    刘哲拿起暖瓶给永梁和刘加树续上水,大大方方地说道:“王叔您先坐着,我去吃饭。”

    刘哲不仅面像肖其母,还继承了戚桂芹的爽朗大气,又懂礼貌,永梁对他颇有好感。

    “上高几了?”永梁问刘加树。

    “高三。今年考大学。”

    “成绩怎样?”

    “还算争气,在班里始终是第一名。”

    说起儿子,刘加树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第九十八章 争相出头

    戚桂芹整治了四个菜,除了一盘黄瓜拌猪脸外,另外三个全是青菜。

    “王镇长,三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