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梁一愣,难道说杜玉恒知道自己的事?答道:“是,南寺镇王庄村人。”
其实他做的事,平常人是不会注意,但像杜玉恒这些干企业的,没见过其人,肯定也听过他的的名字。
“那,德高面粉厂……”杜玉恒还没问完,永梁一挥手打断了他,看了看在窗边往外看的杜薇和刘清,低声说道:“杜叔叔,请保密,你家大小姐和刘清都不知道,班里的同学也都不知道。”
“好,我明白。”杜玉恒悄声答应道。他非常兴奋,没想到此王永梁真是彼王永梁,怪不得有车坐呢,寻常人家哪有私人汽车?有个摩托车就算了不得的富户了。
“杜叔叔,我对农机厂很感兴趣,不知道能否给我介绍一二?”王永梁问道。
“哦?你对农机厂感兴趣?”杜玉恒眼前一亮,问道。
“是,我想听听你的介绍和你对企业发展前景的看法。”王永梁说道。
杜玉恒当然明白王永梁说的感兴趣是怎么回事,也明白他让自己说说企业发展前景的真实意图,莫非自己的运气来了?
自己寒窗苦读十余载,考上了大学,被分到这个农机厂,一直被一群无知的蠢货压制,要不是自己技术过硬,副厂长的职位想都不用想。如今要是得了王永梁的赏识,弄不好自己会大展鸿图?
想到此不由他不激动。
他知道关键时刻来了,所以,不慌不忙地点了一支烟,理了理思路,慢慢地说道:“我们农机厂现在生产的都是低端产品,像水泵啊、耩地的楼啊,职工有一百二十人,大中专毕业生就我们三人,普遍文化水平较低。”
“厂里的效益很低,每年亏损十多万,全靠财政补贴。其实要我说,这一行大有作为,就是现有的领导班子思想观念太过老化,人家那么多厂都承包了,充分激发了职工的活力,效益也都还不错,可这帮人,哎,怎么说呢,生怕丢了铁饭碗,生怕丢了官帽,其实是怕丢了贪污的机会,所以死活不肯搞承包。”
这时,杜薇和刘清过来了,看永梁一本正经地用心听杜玉恒说话,还不时地点头,不由地问道:“哎,我说,我爸说的这些,你能听懂吗?听不懂没关系,不丢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别不懂装懂!”
“哎,我说小薇,你可算逮住打击我的机会了是不?你别门缝里看人啊,你怎么知道我听不懂?”
“夏虫不可语冰!装什么大尾巴狼?”
“嘁!燕鹊安知鸿鹄之志!”
见两人又要开启斗嘴模式,杜玉恒连忙打岔:“去去去,小薇,别捣乱!我和永梁说话,你爱听就听,不爱听去看你妈做饭去。”
“行,我不说话,非听听你们聊什么。”杜薇说道。
“菜做好了,玉恒,快招呼客人吃饭啊。”此时,就听耿惠敏喊了一句。
“哎,好。走,永梁,咱边喝边聊。”杜玉恒连忙招呼永梁。
“好,反正今天是星期天,我就陪杜叔叔喝两杯。”永梁答应一声,和杜玉恒向餐桌走去。
耿惠敏做了四个菜,清蒸鱼、清蒸排骨、辣炒土豆丝、青椒炒肉。
“哇,耿阿姨,这都是我最爱吃的菜,我可得多吃点。”刘清一见这四个菜,立即像狼一样,眼睛都绿了。
“我说刘清啊,淑女一点好不好?我算知道你为什么这么胖了,纯粹一吃货啊!”王永梁可不会放过这个打击刘清的机会。
“你才是吃货!我吃完再减,你管得着吗?”
两人的对话,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第44章 又解决一桩心事
也不怪刘清着急,“吃货”这个词现在还没出现过,王永梁一不小心,把前世这个用来嘲笑别人也用来自嘲的词,提前吐噜出来,也就是刘清心宽,这丫头素来没心没肺,对这个明显有贬义的词没放在心上,要是杜薇那个小心眼,王永梁怎么也得挨一顿掐。
永梁摸了摸脖子,心有余悸啊。
杜玉恒和耿惠敏微笑着看他们年轻人打闹,心里也非常高兴。
“来,先吃口鱼,尝尝阿姨的手艺如何?”耿惠敏先给永梁夹了筷子鱼放到他面前的骨碟里,然后又分别给黎洪林、刘清都夹了一筷子鱼。
“谢谢阿姨!”永梁说了声谢谢,见耿惠敏用殷切的目光看着自己,连忙抄了一小块鱼放到嘴里,细细品尝了一会儿,赞道:“阿姨,您做的鱼,鲜、香、嫩,好吃!”
“好吃就多吃点。”耿惠敏见永梁说好吃,高兴地眼睛眯了起来。
“永梁,咱喝点?”杜玉恒问道。
“行,好菜焉能无好酒?洪林,开酒。”永梁吩咐道。
黎洪林刚才在车里拿出了两瓶五粮液,闻言立即打开一瓶,给杜玉恒和王永梁各倒了一杯。
“不是吧?王永梁,你还是学生,怎么能喝酒呢?”刘清瞪大双眼,学生喝酒,在她的意识里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只有坏学生才会喝酒抽烟。
“小小年纪,不学好。”杜薇也嘟哝了一句。
“平时又不喝,一来今天是星期天,又不上课,二来,阿姨做的菜好吃,有菜无酒岂不遗憾?你们俩不懂,别说话,快吃吧。”王永梁一对上她俩,嘴茬子特别厉害。
“来,不管她们。咱喝一杯,我接着刚才的话题给你介绍。”杜玉恒刚跟永梁说了一个开头,怎能放过这样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好,杜叔叔,干!”永梁和杜玉恒碰了一下杯,一仰脖,一两多酒就进了肚,杜玉恒也连忙把杯中酒干了。
“我刚才说到了改制,咱们接着这个话题说。”杜玉恒等黎洪林给两人倒上酒,开口说道。
“杜叔叔,改制的问题您不用考虑,肯定会改,而且还很快。您刚才说这一行大有可为,不知道您说的大有可为是什么意思?”永梁吃了一口菜,问道。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农民的收入会越来越多,生活会越来越好,这就是农机行业的机遇。当然,现在的产品在一定时期内还不会退出市场,但再过个三五年,这些产品就远远跟不上市场的步伐了。”
“可惜,现在厂里的那些实权派,看不到这些,只知道胡吃海喝,没有一点忧患意识。”杜玉恒说道。
“那,以杜叔的看法,下一步农机厂向哪个方向发展?”听了杜玉恒的话,王永梁眼前一亮,这人的眼光比较超前,且看看他的产品方向。
“农用机械!确切地说,就是农用拖拉机。”杜玉恒说道。
“拖拉机?咱们农机厂有这个实力吗?”王永梁问道。
“技术上并不难解决。最关键的部件就是柴油机,这个需要外购,其它的零部件,除了轮胎需要外购以外,农机厂的技术都可以解决。”杜玉恒说道。
“机械传动部分也能解决?”王永梁问道。
“能。我就是学这个的,这个技术并不难解决。”杜玉恒自信地说道。
“杜叔叔,恕我直言,大方向没错,农业机械!但具体产品上不行,不能生产拖拉机,应该生产农用三轮!”王永梁听了杜玉恒的一番话,心里基本确定他就是农机厂的厂长人选了,所以,这才把自己早就做好的打算讲了出来。
“农用三轮?”杜玉恒问道。
“对。您看啊,昌市就有一家拖拉机厂,而且还是大型国营企业,如果你们厂也生产拖拉机,势必造成产品冲突。是,他们建厂早,包袱大,生产成本肯定会大一些,但要是和你们厂较起劲来,你们必输无疑。为什么?因为上边领导不会眼看着这么一个大厂垮掉,肯定会牺牲你们。”
“而农用三轮车就不同了,它不仅有拖拉机的所有干农活的功能,而且速度快,价格便宜,农民可以在农忙之余,用三轮拉拉货,搞搞第三产业,比拖拉机多了一个商用功能,最重要的还不与昌市拖拉机厂形成竞争,政府方面肯定支持。杜叔,您说呢?”王永梁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
他这番话说出来,除了黎洪林不感到意外,其他人全都震惊了。
杜薇和刘清对视一眼,心说,这还是那个油嘴滑舌的王永梁吗?怎么感觉节奏不对啊?
刘清非常憨实,用手去摸王永梁的额头,永梁把她手打一边,问道:“干吗?”
“我看看你是不是中邪了?怎么感觉和学校里那个坏小子不一样呢?”刘清说道。
“去去去,什么眼神啊?这么一大好青年,哪里是坏小子了?”永梁一脸的不愤。
“好吧,王永梁同学,你彻底改变了我的好人观。”杜薇也不失时机的补了一刀。
“别听她们的,小丫头片子知道什么啊?永梁,你说的太对了,农机厂的产品方向就应该是农用三轮车。”杜玉恒说道。
“杜叔,那你能不能解决技术上的问题?”
“当然,一点问题都没有。”杜玉恒说道。
“杜叔,你这样的人才,我相信领导会看到了,你的才华一定不会被埋没。”王永梁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要是领导能重用,我肯定能尽早研究出来三轮车,相信农机厂扭亏为盈的日子不会太远。”杜玉恒也非常巧妙地回答了永梁的话。
别人没听出什么来,但耿惠敏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狐疑地看了丈夫一眼。
……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
王永梁从杜家出来,看看时间还早,就让洪林开车去了县政府,找到张建国,问道:“张县长,我承包农机厂的事,有没有眉目啊?”
“哈哈,巧了,我正想找你呢,你有思路了吗?县里正要制定承包方案,你说说你的方案。”
永梁把自己的思路一说,另外把杜玉恒的事也说了一下,张建国非常兴奋,说道:“永梁,有你在,实在是高平之福啊。行了,你跟杜玉恒说一句,让他弄个方案,专门跟我汇报一下。”
永梁答应了一声,就告辞了。
出了县政府,永梁心说,得,今天算是又解决一桩心事。
第45章 赵春花的心思
王永梁回到家,让黎洪林去把杜玉恒接来,告诉他,千万别让杜薇知道,黎洪林领命而去。
约有半个小时,杜玉恒就来了。
永梁把他让进正屋,黎洪林给杜玉恒沏了茶,永梁开门见山地说道:“杜叔,相信你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我想问一句,厂里的人事好解决吗?”
“只要把现在的厂长和会计给我调出去,其他人没有问题。”杜玉恒激动地手有点哆嗦。
“技改资金需要多少?”
“二十万,应该差不多。”
“这样,杜叔,你把中午咱们谈的,加上你刚才提的要求都写上,弄一份承包方案,跟张建国副县长汇报一下。刚才我已经跟他谈妥了,县农机厂就由我来承包。你就出面当这个厂长,技改资金先投入二十万,不够的话,你再跟我要。三轮研究成功后,通知我一声。”永梁说道。
“好的,永梁,我一定不辜负你的信任。”杜玉恒说道。
“杜叔,别的我不多说,农用三轮的生命是质量,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在农村的路上跑,一定要结实,不能开不多长时间就坏,就散架。再有,就是一定要注意创新,所以,下一步一定要多招收人才,不要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