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听到带来这一切的是王永梁,这个站在自己面前的小伙子,李风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待听了永梁的创业史,他已经完全服了,这是个投资眼光非常精准的年轻人,每一次出手,都能让自己的财富呈几何倍数增长,除了送给自己外甥女的那笔嫁妆外。跟他相比,自己那点钱,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永梁,有没有兴趣去港发展啊?”李风鸣问道。
“李老先生,我暂时不会去,我的根在中国,我的情怀也是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的同胞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永梁回答道。
“哎呀,永梁,你这么年轻,却拥有如此广博的胸怀,佩服佩服!”李风鸣赞道。
听了李风鸣的赞扬,在座的人中,最得意的是赵春花,在她心目中,永梁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什么港商、台商,跟我弟一比,啥都不是。
“不敢当您的夸奖,小子还得继续努力。”永梁也谦虚了一句。
“那有没有兴趣去香港办公司呢?这个我倒是可以帮得上忙。”李风鸣又问道。
“有这个打算。我再考虑考虑,您启程前,会给您一个答复。”
接下来,李风鸣和李云秀商量去香港的人选。
李云秀是必须去的,这勿庸置疑。赵永硕既是李家女婿,又是当年李国文的卫士,也必须去。
接下来就看赵春花和赵秋月谁陪同前往了。
赵春花虽是大老板,但商业城的事务平时她并不十分操心,自有景少平打理;而赵秋月作为副所长,后勤这一块却是无人代替。
最后决定由赵春花作为第二代的代表,陪同前往香港。
“李老先生,不知道我可不可以派个代表跟您一块去?”永梁问道。
“当然可以。”李风鸣答道。
“那就算上孙琳一个吧。”王永梁说道。
“好啊,这回我算有个伴了,我俩一定把香港逛个遍!”赵春花高兴地说道。
……。
招待所的酒宴散了以后,永梁回到家,他的心却因为这次会见,变得不平静了。
他再一次叩问自己的灵魂:自己重生是为了什么?钱,已经挣得足够多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钱入账,自己的亲人的命运也都全部得到了改变,当然是往更好的方向改变。难道以后自己就在挣钱的道路上走下去么?
不行,就像自己在酒宴上说的,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报负,一定要实现,最起码,要奋斗一把,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自己重生带来的变化,最起码要在自己能影响的范围内做到这一点,就像王庄村人一样。
那么,自己大学毕业以后,还是要去官场闯一闯?
他思忖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让黎洪林打电话,看孙琳在哪里,自己要和她通话。
孙琳自从当了财务总监,忙得一个人当三个人使,经常哈市、水北、高平三地跑,所以此时她在哪里,永梁也不清楚。
“王哥,孙总在哈市呢,已经要通了电话。”黎洪林过了好长时间才来汇报。
“好。”永梁拿过话筒:“喂,孙琳,我是永梁。你这两天回来吧,准备一下,去香港。有两个任务,一是看能不能从香港购来方便面的设备,对,方便面,当前只有RB有这种机械,食品厂的产品太单一,应该丰富一下。第二是在香港注册一家风投公司,不要叫德高,就叫德盛吧,不要让人查到一丝我在其中的信息,最好在百慕大注册一家离岸公司,这样可以保证万无一失。另外,在香港购一套别墅,方便我们来去香港。对,就这些。”
永梁在香港的布局,为他以后走官场,完成自己的理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 报到
一九九一年七月十五日,一个年轻人敲响了鲁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文燕办公室的门。
“请进。”
年轻人推门进去,一个三十五六岁的女性一见到他,立即高兴地站起来,紧紧握住年轻人的手,说道:“永梁,来报道了?谢天谢地,你这座大神终于让我把请来了!”。
“张部长,以后在你手下讨生活,请多多关照啊。”年轻人笑着说。
这个年轻人就是王永梁。
今年在省大历史系毕业后,他表达了从政的意愿,也说了自己的内心的想法。爷爷王吉安倒是十分赞成,他说男子汉就应该志在四方,眼睛不能光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姑姑王祥穗却是极力反对,在她看来,永梁已经有了花不完的钱,应该好好地享受人生,享受生活,何必去官场那个大染缸里厮混?搞不好还要弄一身脏水,不值得。
永梁说:“姑姑,我还年轻,在商业的道路上勉强算是成功了,但我还想在另一条路上闯一闯,闯好了,可以实现我的梦想,闯不好,我随时可以抽身,然后回来当我的花花公子。”
“不行!狭路相逢勇者胜,要闯就要闯成功,不能存这样的心思,要存了有后路的心思是不能成功的。”王吉安说道。
有了王吉安的支持,一家人都再也没有反对,包括他在大学谈的女朋友李琳蕾。
王永梁和李琳蕾是在大一时认识的,两人都参加了学校的武术队,在一次对打练习中,李琳蕾和永梁都用的太极拳,而且还都加了气功,似乎师出同门,细问之下,原来两人真是同门。
原来,李琳蕾的爷爷就是王传道的师父天玄道人李风儒,那年他到了太行山,加入了八路军129师,因为识文断字,又身具武功,很快得到了重用,后跟随部队经历了大小百余次战斗,积功升至纵队政委。建国后,一直在南部军区从事政治工作,现已退休,在京养老。
从此,王永梁和李琳蕾开始了交往。王永梁卓越的见识和翩翩风度,逐渐得到了李琳蕾的倾心相爱,在她向永梁吐露心声之际,永梁也把自己的事全盘告诉了她,当然,重生的事是不能说的,除此之外,包括帮着自己打理商业事务的赵兰、姜秀莲和孙琳,还有死去的闫彩云,都全部告诉了李琳蕾。李琳蕾并没有因此离永梁而去,事实上,她已经离不开永梁了,而且她认为自己的爱人是那么优秀,得到几个女子的爱是正常的,如果没人爱才是怪事哩。况且,人家是先来,自己才是后到,这样一个好男人让自己抢到手,应该庆幸才对。
所以,她和王永梁约定,就这几个女人了,不能再沾花惹草。永梁自是答应不迭。
两人的事也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赞成,只等两人工作稍稍稳定,就办婚礼。
依王祥穗的想法,是让永梁在水北发展,等行政级别上去之后,再下去任职不迟。省委、省政府对省大的毕业生都抢着要,不愁找到好工作,更何况当年省电视台副台长张文燕已经是宣传部副部长了,她也不止一次地力邀永梁去宣传部,但永梁始终认为长期在机关工作的“空降”干部不接地气,就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虽然仙气飘飘,但难食人间烟火,适应不了基层的工作,也就难成大气候。
但张文燕却坚持让他来帮自己,许他两年以后,就让他下基层,不耽误实现他的百姓情怀。
后来,熟知历史走向的永梁思考良久,并与李琳蕾商量后,还是决定接受张文秀的邀请。因为他觉得,这两年政治气候复杂多变,自己这时候下去,确实不是最佳时机。
所以才有了刚才的一幕……。
张文燕把永梁让到沙发上,给他倒了一杯水,问道:“永梁,琳蕾的工作安排好了吗?用不用我帮忙?”
“安排好了,去实验中学当孩子头了。”永梁答道。
“那么多好单位,怎么非要去当老师?”张文燕问道。
“当老师是她的一个梦想,说是要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材。人家的梦想如此高尚,咱也不好拦着不是?”永梁笑道。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冲击很厉害,你看现在社会上有多少人挤破脑袋要出国留学,有多少人托关系走后门要进大机关、好单位?当然,不排除其中有些人有报国情怀,但大部分人说到底是患了崇洋媚外和拜金主义的病,像你俩这样都有高尚情怀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喽。”张文燕感叹道。
对于她的话,永梁并不反对。确实,当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迎来的不光是阳光和清风,还有苍蝇和蚊子。
张文燕感叹了一句,就放下了这个话题。
“永梁,你去办公室三科怎么样?这个科是专门为我服务的,你以后就跟我,其它的事情不用操心,可以吗?”
“可以,张部长,我来宣传部,就是奔你来的,你看着安排就行。”永梁说道。
“好。永梁,你帮我两年,我说话算话,两年以后,我一定尽我最大的力量,给你一个发挥自己才华的舞台。”张文燕说道。
“张部长,你太高抬我了,我是来求你赏口饭吃,哪里有能力帮你啊。不过,我一定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辜负你的期望。”永梁和张文燕再熟,此时已是上下级身份,说话也不能太随意。
“行了,你的本事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咱俩就别客气了。这样吧,我先把你的工作交待一下,如果晚上没有其它安排,就叫上琳蕾和依依去吃个饭,算是给你接风,如何?”张文燕道。
“看看科里有没有安排吧,如果科里有安排,咱就改天。毕竟第一天上班,不能让人家说我抱上了副部长的大腿,看不起科里的同事。”王永梁说道。
按规矩,新人到来,单位一定会安排接风的,在不在报到当天不一定,但肯定会安排的,否则,单位头头就太不会做人了,在宣传部这样的单位,个个都是人精,这样的失误是断然不会发生的。
张文燕听永梁说的有理,点点头道:“行,就这样办。”
第二章 接风(一)
张文燕按响了桌上的内部电话:“纪主任,请过来一下。”
不一会儿,就听到有人敲门,永梁连忙起身过去开了门,进来的是一个秃顶中年人,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他就是办公室主任,纪玉河。
“纪主任,这位是新分配来咱们部工作的大学生,王永梁同志。永梁,这位就是你们办公室主任,纪玉河同志。”张文燕板着脸,严肃地介绍道。
“纪主任,您好!”永梁连忙上前,见纪玉河伸出一只手,连忙伸出双手握住,并问了一声好。
在官场上,领导不伸手,你是不能主动伸手去握手的,这个规矩,永梁自然是懂。
王永梁分配到部里工作的事,纪玉河自然是知道。早在几天前,人事部门就已经给了他通知,并把王永梁的简历也一并拿给他看了。他本以为王永梁会去找他报到,没想到他直接来了张文燕办公室,看来,不是这个年轻人不懂规矩,就是和张部长关系匪浅。
这个心思只能埋在心里,待观察一阵再下结论,此际却不能表露出来。
纪玉河微笑着和永梁打招呼:“永梁同志,你好。你的简历我看了,省大的高材生嘛,能来部里工作,我们非常欢迎啊!”
“以后还请纪主任多批评帮助。”永梁谦虚地道。
见两人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