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我为书狂-第4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大白能更进一步,将这一句经典写出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般的内圣外王体系,那么,大白就是不是大白了,而是在留在凡间的秋水先生。”
  这一说,小不点一愣。
  看着黄一凡此前所说的“生,欲我的欲也”,心脏不由得加速了几分跳动。
  只是……
  随即而后,小不点也如老虫一样叹了一口气。
  可惜呀可惜。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如仙人一般的秋水先生,哪怕黄一凡大白再怎么有才,离秋水先生仍有一段无比之长的距离。
  ……
  “小黄,恭喜,恭喜。”
  人民日报的采访只是插曲,虽然人民日报的采访也很高大上,但黄一凡如今的境界也不在这。
  此时,黄一凡刚进入水木讲师办公室,培进却是向黄一凡恭喜说道。
  “恭喜什么?”
  黄一凡奇怪的问道。
  不过,培进没有回答,边上的柳叶老师亦是向黄一凡恭喜说道:“黄老师,这一次可真是要恭喜你了。”
  这更让黄一凡奇怪了,摸了摸头:“两位,先别忙着恭喜,我想问的是,这喜从何来?”
  没喜事就恭喜,这个是不是有些让人奇怪。
  “小黄,原来你还不知道呀。”
  “什么不知道,老培,到底什么事?”
  “哈哈哈……”
  看到黄一凡迷糊的样子,培进哈哈大笑:“一会你有一节公开课对不对?”
  “对呀。”
  黄一凡点头,是有一节公开课:“这是上周就已经定好了的,怎么了?”
  “没怎么。”
  培进只是笑笑,没有回答。
  黄一凡又看向了柳叶:“柳姐,这什么情况?”
  “呵呵,黄老师,好好上,好好上这一节公开课就是了。”
  柳叶也是神秘兮兮,半个字也不透露。
  “你们两个。”
  被两个瞎搞一通,黄一凡泪流满面。
  索性最后也不去管了,不就是一堂公开课嘛,有什么?
  中午10点,是黄一凡的古典文学公开课。
  一如与往,黄一凡前往了水木东区圆型阶梯教室。
  这个圆型教室是水木最新修建的大型课堂,能容纳约500位学子的听讲。
  黄一凡也很喜欢在这个教室上课,因为,每当黄一凡站在这个圆型阶梯教室正中之时,黄一凡便感觉自己有无限的动力,尽情的将自己所学传授给所有的学子。当然,在这当中,也一不小心不时透露出无数前世各家经典。
  爆满。
  不用说,黄一凡的课又有哪位学子会逃课?
  不过,要说逃课也有,但这个逃课却是其他班级的学子逃课来上黄一凡的课。
  在这一些学子当中,有一些是中文系的,更多的则是其他系的。
  哪怕就是理科系的一些学子,也时常来听黄一凡的课。
  用他们的话说,听黄一凡先生的课,能够大为启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这一节公开课同样也是如此,黄一凡进入教室,只看见四面八方都坐满了人。
  “同学们,今天这一堂课我们继续来欣赏古典文学……”
  虽然知道今天是公开课,但黄一凡也并没有特别对待。
  他一向的原则那就是原来怎么上课现在也怎么上课,哪怕有领导来评测的公开课也是一样。
  这一节课,黄一凡欣赏的是两部古典作品。
  一部叫做《张生》。
  另一部叫做《万国游记》
  这两部作品都是这个世界明清时代的小说,虽然知名度不如四大名著,但也是古典文学的名篇。不过,这两篇作品很有意思。有意思的除了这两部小说都写得极为精彩之外,更为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将两部作品进行对比,你会发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
  不用看教案,黄一凡直接开讲。
  “张生讲述的是学子张生渴望高中,每天都在梦里做着高中的事,结果,每一次梦醒,张生科举都落榜。”
  “而万国游记同样讲的是一位学子李生,李生与张生一样喜欢做梦,在梦里,李生去了很多很多的国家,世界,看到很多世界的不同风景,人物,风俗……而当梦醒之后,李生居然发现,自己在梦中所经历的已经变成了他心中所学,随即参加科举,一举考中状元。”
  黄一凡简单介绍了两部作品。
  “如果单单分开这两部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但如果拿两部作品来比较,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两位同样是考生,两位同样喜欢做梦。但一个做梦却是白日做梦,梦一醒什么也没得到。而另一个做梦,不但在梦中经历了那么多的事与人,反而,他还将梦中所经历的一切都变成了真实,最后高中状元。看到这里,我们不经要问,这是为什么?”
  公开课是两堂课连在一起,所以,黄一凡一口气讲了一个半小时。
  最后,黄一凡说道:“不管是张生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认为这个世界君权神授。还是李生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自己才是这个世界最高的存在,也就是所谓的‘心即世界’。他都受到了当时儒家思想的影响。从而,作者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便反应出了这种儒家理论。”
  “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下面是自由提问时间。”
  这一节课讲完,黄一凡停止讲解,准备与学子互动。
  “黄一凡先生,这一堂课您上得真精彩,没想到,古典文学竟然能与哲学联系在一起。”
  一位学子站起来向黄一凡提问说道。
  “这位同学,华国古典文学很多其实都是哲学。虽然明清小说哲学思想比较淡,但同样在书里能够体现不少哲学思想。”
  黄一凡微笑的回答说道。
  “黄一凡先生,您是赞同君权神授呢,还是心即世界呢?”
  “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以现在眼光来看,两者我都不认可。一方面,我不认可君权神授,另一方面我也不认可心即世界。我认为每个人在这个世界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每个人都不相同,没有贵贱之分,但我同样不赞同过于夸大个人的本质,‘心即世界’已经不是儒学了,而是玄学。”
  黄一凡不时解释说道。
  这个世界与前世虽然不一样,但这个世界的儒家学派同样灿烂辉煌。
  刚才黄一凡所说的两者学派,一个对应的便是前世程朱理学,另一个对应的便是心学。
  不过,这个世界对于这两种儒家学问并不是叫“理学”“心学”罢了。
  “黄一凡先生,我能问一个问题吗?”
  在回答了几位学子之后,突然一位老者站起来向黄一凡提问。
  “孔教授,当然可以。”
  提问的是黄一凡很早就认识的孔书俊。
  “既然黄一凡先生您将古典文学与儒家哲学相联系,那么,我想请问,您此前在‘人民日报’所说的‘生,亦我所欲也’不知道是哪家儒学思想?”


第六百零九章 无限接近“秋水先生”的存在
  孔书俊一幅略带笑意的看着黄一凡。
  他这次前来,可不仅仅是他一人。
  在他的边上,还有水木中文系的系主任刑艺,水木中文系的院长,甚至是水木大学的校长“丁启中”。
  “孔教授,这个好像与这堂课没有关系吧。”
  黄一凡也笑着回应。
  当年他是孔书俊的学生,如今他与孔书俊已成为了同事。
  不过,不管是学生还是同事,两人之间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却可以说是忘年之交。
  对于孔书俊,黄一凡亦是十分的欣赏。
  特别是他对于现代当文学的研究,黄一凡自问自己是自愧不如。
  此时孔书俊提及这个问题,黄一凡便知道孔书俊并不是真的想问自己。
  之所以想问,看起来另有所指。
  “当然,我这个问题与今天这堂课没有关系。不过,我想,不只是我,恐怕是刑主任,还有丁校长,以及在坐的所有学子,恐怕都对你那一句话很感兴趣。”
  孔书俊意味深长的看着黄一凡。
  这一年的黄一凡给了孔书俊太多的惊喜。
  如果说此前孔书俊认为黄一凡是个天才,那么现在孔书俊认为黄一凡已经不是天才这么简单了。
  “是呀,黄一凡先生,您的那句话能解释的更为清楚一些吗?”
  “黄一凡先生,秋水先生当年写了一段‘大学之道’让我们等了好几年也等不到下文,您可不能学秋水先生一样,也仅仅写一段就不管了呀。”
  “黄一凡先生,您就满足我们的愿望吧。”
  孔书俊说完,一干学子主动站起来附和说道。
  他们是水木大学的高才生,有的还是水木中文系的天才。对于黄一凡昨天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所说的“生亦我所欲也”却是有着比之普通人更为的理解。他们觉得,这一句话的格局境界已经上升到当年秋水先生写出大学之道一般。
  只是可惜,这一句“生亦我所欲也”仅仅只有一小句,比之大学之道的一小段还短。除此之外,这一句还并不完善,没有形成如大学之道“内圣外王”的哲学理论。可是,他们却隐约觉得。如果黄一凡先生能够说完整,向大家解释清楚。那么,这一篇文章或许将是最为接近大学之道的绝世名篇。
  人们无比的期待着看着黄一凡。
  这一份期待就像他们期待秋水先生一样。
  只是,秋水先生毕竟是仙人。
  仙人是不可能在凡间的,哪怕出现在凡间,也只不过是停留几天。
  他终究要回他的天宫中去。
  但凡间虽然没有仙人,却有一位婉如仙人的存在。
  这位婉如仙人的存在,便是黄一凡。
  他们多么希望黄一凡有那么一天,如他小说中写的主角一样,突然觉醒,成为真正的秋水先生。只是一直以来黄一凡虽然天才,黄一凡先生写得作品虽然经典,甚至黄一凡在水木教书已隐隐有自成一派的迹像。但是,黄一凡仍是没有直追秋水先生的实力。但今天却不一样,一句“生亦我所欲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同样,这对于孔书俊以及水木校方的领导来说,这一句“生亦我所欲也”也让他们看到了秋水先生的影子。
  所以,他们特地来听黄一凡这一堂公开课。
  “也不是什么哪家不哪家,只是我随便说的一句话罢了。”
  看到大家期待的目光,黄一凡说道。
  “生亦我所欲也”这一段话出至孟子。
  孟子是谁?
  孟子是亚圣。
  意思就是,孟子是孔子之外最厉害的一位圣人,亦或者说是第二位圣人。
  前世儒家学说最为流行的一句话: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其中的取义,便是出至于此。
  所以,当这一句话出来之时,或许普通人感觉不到什么。但对于那些专业学者,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中文的朋友来说,这一句话简直堪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样的存在。
  但可惜,大学之道虽然不完整,但也详细的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
  而这一句话虽然经典,但不完整的太多,远远没有达到形成自家理论的高度。
  可越是这样的不完整,越是让他们无比的心痒。
  “看来我们猜的没错,这一句话不是出至何家何派,而是出至于黄一凡先生的理论体系。既然是这样,黄一凡先生,为何不将这一段话解释完整呢?而且,如果你不解释,那么,你这一句话用来解释陈真舍身就死,似乎说不通。”
  孔书俊继续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