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一个好消息对林子轩来说才是真正的好消息,慕姗姗怀孕了。
应该是十月份怀上了,现在有一个多月了,除了一些不适反应外,从外表看不出来,他们去医院检查后才最终确认。
这个消息让林家和慕家两家人欣喜不已。
郑秀莲准备过了年就搬到四合院来,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
怀孕这件事让慕姗姗面临着一个选择,她原本还要主持今年的春节晚会,不过春节晚会太费心神,至少要忙碌一两个月的时间。
在考虑一番后,她婉拒了春晚主持人的工作,安心的在家过年。
对于春晚,慕姗姗没有多少留恋,她已经主持过两届春晚,早就没了新鲜感。
好在时间上还来得及,春晚导演组紧急找了一位女主持人补位。
怀孕之后,慕姗姗的生活节奏明显放慢下来,开始考虑起其他的事情,比如说对于未来的规划,孩子的抚养,还要不要继续在华国电视台工作等等。
“过年后文化访谈交给其他人主持好了,我先请一段长假。”慕姗姗打算道。
从怀孕到生孩子,再到产假结束,等她回到华国电视台的时候又会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对于女人来说,尤其是职业女性,生孩子都是一道坎。
“你要是想辞职也行,以后自己开间工作室,制作自己想做的节目,再卖给其他电视台,这叫自由制作人。”林子轩出主意道,“不一定是访谈类节目,也可以做新闻调查或者是纪录片什么的,只要自己感兴趣就行。”
“那资金从哪儿来?”慕姗姗询问道。
“咱们自己投资啊,今年甲方乙方票房大卖,明年再投资两部电影,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收入,咱们不缺那点钱。”林子轩计划道。
“你倒是有信心,冯哥整天提心吊胆的,就怕片子赔了。”慕姗姗说笑道。
“我看了片子,很不错,应该赔不了,就是不知道能赚多少。”林子轩自信道,“到时候咱们一起去看看你就知道了,冯哥拍这种京城小人物的喜剧生活很有一套。”
12月24日,礼拜六,又是西方的平安夜。
甲方乙方在这天晚上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上映,林子轩和慕姗姗一行人前往电影院,和他们一起的还有冯晓刚和葛尤等人。
在电影院门口,王钟军带着爱人和一个年轻男人走了过来。
“林董,先预祝这部电影票房大卖。”王钟军热情的祝福道,“这是我们家的老钟磊,你年纪叫林哥。”
“林哥,我对电影特别感兴趣,以后你要多教教我。”王钟磊热切道。
“咱们都是好朋友,别这么客气,有兴趣的话来找我就是了,咱们先进去,外边挺冷的。”林子轩拉着慕姗姗的手,走进了电影院。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很怀念它
一行人走进电影院,直接前往其中的一间放映厅。
放映厅内大多都是林子轩熟悉的人,他一边走一边和人打招呼,这是艺术中心的包场。
在国内的影院,单位包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尤其是在放映国产主旋律电影的时候,为了增加票房,也为了单位职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单位会以福利的形式分发电影票让职工去看电影。
所以说,主旋律电影的票房会相对高一些。
由此可见,在国内,电影票房的高低并不能真正反映一部电影的质量。
这里面有很多人为的因素,除了包场,赠票同样是一种影响票房高低的手段。
艺术中心在这家影院包了两间放映厅,主要是让中心的职工带着家人过来看场电影,算是单位的福利,也能提高《甲方乙方》的票房。
这在电影圈子里是常有的事儿,只要做的不过分,没有人会说什么。
除了艺术中心的职工,林子轩还邀请了圈内外的好朋友,包括王钟军和马未督等人。
当然,还有京城各大报纸和电影杂志的记者们,他还指望这帮人帮着宣传呢。
这个时候没有办首映式的说法,那个太费钱,包场请记者们免费看场电影就行了。
好梦公司和媒体打交道的工作是王钟军负责,这些记者有一大半是他拉来的,还有些是艺术中心的老关系了。
至于这帮记者会不会替电影说好话,一个是看电影的质量,其次还要看交情。
在电影快开场的时候,韩三评带着于东赶了过来,和大家寒暄了几句,对李虹很是客气。
他的职务和李虹平级,不过李虹是单位的一把手,还有慕致远的关系,这都是他需要重视的原因,他来京城快一年了,各方面的人事关系早就了然于胸。
《甲方乙方》是由艺术中心、好梦公司和京城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
韩三评对其抱有很大的期望,这关系到京影厂的利益,也关系到他自身的前途。
过了年,他很可能会升任京影厂的厂长,虽说一部电影的成败不会是主要因素,但《甲方乙方》的票房能够大卖,会给他的履历加分不少。
电影制作完成后就在京影厂内部放映过,大家的反响很好。
这部片子虽然触及到了不少社会问题,但拍摄手法较为温和,讽刺意味不浓,重要的是宣传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和国内其他的娱乐片相比,立意上去了,不是一味流俗的搞笑,有了一点人文的情怀。
不过,要是把《甲方乙方》拔高到艺术经典的高度那不现实,总体来说还是一部耍贫嘴的片子,只是因为国内没有优秀的娱乐片,就显出《甲方乙方》的不同来。
片子在总局审查的时候很顺利,即便是非常苛刻的委员也只说了句“太俗了,艺术性不足”,这个评语并不影响电影的正常上映。
林子轩和慕姗姗看着电影里葛尤一帮人替人实现梦想的搞笑过程。
这是一部关于小人物生活的片子,观众会有共鸣,故事情节和笑点安排的很好,让人笑过之后还能回味,尤其是葛尤最后说的那句话。
“1994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这句话就像是点睛之笔,一下子击中了观众的内心,过去这一年的记忆涌上心头,有快乐,有伤心,有错过,有留恋,有千言万语,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过去的时光只能怀念,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这是王钟军第一次看《甲方乙方》,他看的很认真,在脑海里不停地思索和比较着,和国外的电影比较,和国内大导演的片子比较。
他学的是传媒,能看出这部片子和其他片子的不同来。
没有故作高深的镜头语言,有说教但在观众可接受的范围,看完后给人很舒服的感觉,贴近生活,不装模作样。
自从接到《甲方乙方》的宣传工作后,王钟军就对国内的影视行业做了研究。
“小磊,你觉得这片子怎么样?”王钟军发问道。
“挺有意思的,不过总觉得太随意了,就是几个段子凑出来的故事,一点都不像是正经的电影,看着有趣,可没什么太深的感触,不像是那些文艺片。”王钟磊思考道。
“你懂什么,能把一部电影拍的有趣就很了不起,你看现在国内的电影有几部有趣的。”王钟军评论道,“咱们是做生意的,有趣的电影才能赚钱。”
“二哥,你是决定要和他们一起干了?”王钟磊询问道。
“就怕他们不带咱们,看样子他们也不缺资金,等机会吧,你以后多和他们接触,走得近点,就算是不合作也没坏处。”王钟军叮嘱道。
王钟军看着前面不远处,林子轩正在和韩三评握手。
他很清楚,自己离这个圈子还有一段距离,他还需要一个彻底融入进去的机会。
电影放完,林子轩把韩三评送走,和其他人打了招呼,和慕姗姗一起到另一间放映厅里,在那里林晓玲陪着父母看电影。
林伯清和郑秀莲不习惯和一堆明星坐在一块,就选择了另一间放映厅。
“老哥,这片子不错,大家看的都挺高兴的,爸妈也说好看,一定会票房大卖,你们公司要发财了。”一见面,林晓玲快速的说道。
“行,就冲你这句话,过年给你发红包。”林子轩保证道。
“你都是大老板了,低于一百可不行啊。”林晓玲玩笑道。
“真是个贪心的丫头,你获奖了也没见分我一点。”林子轩无语道。
林晓玲拍摄的短片《姐姐》获得了华国第一届电视纪录片大奖,获大奖的不只是她这一部,还有其他九部纪录片。
这十部华国的电视纪录片明年将有机会被送到位于美国的国际纪录片大会参展。
对于还在电影学院上学的晓玲同学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荣誉。
林子轩陪着林伯清和郑秀莲,慕姗姗拉着李虹,林晓玲走在一边。
一家人说说笑笑的走出了电影院。
和他们一起出来的还有刚刚看完电影的观众,从这些人的议论中听得出对《甲方乙方》的看法不错,大家都很喜欢,没听到差评。
口碑应该没问题,接下来就要看票房成绩了。
林子轩望着夜色中的京城,想起了电影中的那句话。
1994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第二百五十二章 好时候
或许是今年确实没有太出色的国产电影上映,也或许被好莱坞大片刺激到了,记者们原本以为国产电影会陷入低谷,没想到在年底的时候有了个小惊喜。
《甲方乙方》看起来至少是不乏味,还有不少的亮点。
尤其是在京城,葛尤重新回到《编辑部的故事》的状态,表演松弛,带着点蔫坏。
还是熟悉的葛尤,还是熟悉的京味。
相对于当初出演《编辑部的故事》,这回的葛尤收放自如,举重若轻,这和他在《活着》中扮演富贵这个角色有极大的关系。
可以说,三十五岁前后是葛尤的一个高峰期。
记者们对这部喜剧片大多抱着宽容的心态,并没有拿艺术电影的标准来衡量一部娱乐片,不过也有人说这部电影的结构太散,更像是几部小品串联而成。
或者说,太不像大家平常看的电影了,有点糊弄事。
相对于记者的挑剔,观众的口碑相当好,他们看电影不会费心的考虑结构怎么样,有没有艺术性,他们觉得有意思就行。
《甲方乙方》比其他国产电影有意思,就值得他们向亲戚朋友推荐了。
电影里的不少台词在街头逐渐流行起来,所以说,电影票房不是记者和艺术家说了算,观众有自己的标准,他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周一上午,林子轩到华影公司打听电影票房的统计结果。
这时候票房统计还是人工来做,不是电脑,各家电影院会把每一部电影的票房上报,再由华影公司进行整合统计,由此来判断一部电影的受欢迎程度。
对于票房差的片子会减少排片量,票房好的片子会增加放映的场次。
票房关系到华影公司的收益,一般来说,他们不会特意针对某部片子,没有人会和利益过不去,只是有些情况不可避免。
比如主旋律电影就算是票房再差也要放映一个月的时间,不能提前下档。
还有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