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你们有没有新的拍片计划?”老外询问道。
当然有啊,林子轩和冯晓刚给老外介绍了一下好梦公司目前的拍摄计划。
这不是说林子轩就想和外国人合作,而是如果能得到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投资,那电影拍出来之后就不用担心国际发行了。
一部电影光在国内放映赚不了多少钱,尤其是在国内市场低迷的时候,还是要国际化。
外部资金进入内地电影市场是从九十年代开始的,先是来自港台的资金,合作拍片,后来是欧洲电影人投资的艺术电影。
现在美国的电影公司加入进来,他们更倾向于投资商业电影。
老外听了一会,回到自己的办事处,拿了一叠文件下来,交给林子轩。
林子轩看了看,这是一整套电影前期筹备的计划书。
你这部片子投资多少,要拍多长时间,资金的分配,预期的回报率是多少,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演员,他们的优缺点等等。
也就是说,你要把整部电影从剧本创作到拍摄过程事无巨细的写清楚,还要具有可行性。
有了这份翔实的计划书,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会进行几轮讨论,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然后,他们才会决定会不会投资你的电影。
这就是美国电影公司做事的态度,不像是在国内,林子轩和冯晓刚两人一合计,觉得拍这个故事不错,那就拍吧,很简单的事儿。
简单是简单,就是不够专业,所谓的拍摄计划书顶多是一张纸的会议记录就完了。
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计划书是真正的一本书,做完这个,咱们再谈投资的事情,他们是把电影当作一个项目来做。
而且,老外对于冯晓刚拍的京味电影不怎么理解,为什么不拍大家都能看懂的电影。
比如美国电影里经常出现的主题,个人英雄主义,打击犯罪,拯救世界等等。
林子轩有点不知道怎么解释,想想让葛尤穿上红内裤,在天上飞来飞去的拯救世界,这画面太美,不忍直视。
老外还认为你们应该拍摄商业大片,把华国国内有影响力的明星聚集起来。
他们在好梦公司会议室的墙壁上看到了姜闻的海报,觉得把姜闻、葛尤和巩莉这些人放在一起拍一部动作片,一定会很有市场。
老外的想法在美国或许能够成功,但在华国国内就有难度了,主要还是投资问题。
“我们不是没有好的故事,就看你们能投资多少了,你们能投资一亿美金,我就有一亿美金的故事。”林子轩自信道。
他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上,哪儿挂着一幅华国地图,他指着上面的一点。
“这儿是长城,绵延万里,是华国的象征。”林子轩叙说道,“一般人都认为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草原民族的入侵,其实这儿是外星巨兽入侵地球的通道,长城是地球的最后一道防线,一直以来都有数百万军士驻守。”
这是一个在长城上打怪兽,拯救地球的故事,绝对符合美国电影公司对商业大片的观念。
“上百万人类将士和巨兽拼死搏杀,利箭如雨,炮火轰鸣,这是一场不死不休的战争。”林子轩描述道,“想想看,集合华国国内数十位著名演员,还有来自欧美的顶尖明星,加上华丽的特效,震撼的爆破场面,你们愿不愿意投资?”
“林,这个故事有创意,你应该把它写出来。”老外兴奋道。
老外对外星人这类题材格外感兴趣,他们愿意拍美国人拯救地球的故事。
“你真打算拍这个片子?”老外离开后,冯晓刚惊讶道。
“逗他们玩呢,像这种大制作十年内都没戏,老美不傻,他们一研究就知道成不了,现在拍出来不仅效果达不到,恐怕还会赔本。”林子轩解释道,“要是他们真愿意拍,那对咱们也有好处不是,还能学学拍大片的经验。”
“这几天和老外接触,发现咱们以前太儿戏了,好莱坞能做到这么大的规模,靠的就是专业,咱们想要国际化,就要先正规起来。”冯晓刚有所感触道。
“一步步的来吧,早晚会有接轨的那天。”林子轩回应道。
第三百零三章 转型
冯晓刚说的国际化并不是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接触后才有的想法,他们以前就讨论过。
他拍了两部贺岁片,一部在京城,一部在美国,虽然拍摄地点不同,剧情也不相同,可主题基本上一致,都是京味电影,都是小人物在耍贫嘴,逗闷子。
那么下一部呢?
他们已经有了拍贺岁片的成功经验,要是就这么放弃非常可惜,可如果一直拍这种片子也不现实,观众总会有厌烦的一天。
该怎么创新,让观众不至于厌倦,这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是改变创作思路,另起炉灶,拍一个不同的题材,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缝缝补补。
好梦公司里,大家集思广益,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思路。
有人提出明年香江回归,要不要拍一部京城人在香江的故事。
有人说现在电视上戏说历史剧挺火的,要不咱们拍一部电影版的历史喜剧。
还有人觉得应该和港台的明星合作,这样能扩大电影的影响力和观众基本,要是请了刘德桦出演,那刘德桦的歌迷和影迷肯定会看电影,这就是明星效应。
大家从影片的选材到邀请的明星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有一点可以确定,冯晓刚和葛尤搭档,肯定要拍喜剧片,这有票房保障,很难想象他们拍其他类型电影的结果。
葛尤觉得倒不一定非要两人搭档,也可以换其他男演员来演,兴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他现在有点重复自己的感觉,拍了两部贺岁片差不多了,再拍就没激情了,都是套路,少了真诚,观众或许还会买账,进影院看电影,那恐怕更多的是一种习惯。
葛尤想找个不一样的角色,能突破一下,就算是反派也无所谓。
林子轩明白葛尤的心态,一个演员,尤其是优秀的演员,都不愿意重复自己。
像张国粒就是这样,他演皇帝演够了,在《卧虎藏龙》里演一个混混挺开心,演的很到位和传神,他觉得演皇帝很累,演混混反而很轻松。
然而,在这个圈子里讨生活很多时候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有时候为了生计,有时候为了交情,有时候为了能保持自身的知名度,所以,张国粒还会继续演皇帝,直到找到下一个能被观众接受和认可的角色。
这就是演员的不得已。
葛尤在京城电影制片厂长大,从小接触的就是电影厂里的那些前辈,他学会了前辈们做人的态度,谦虚低调,也学到了前辈们对于艺术的追求。
他想演一些不一样的角色,尝试不同的戏路。
这个和国内的演艺行业有关,一般来说,在国内只有演悲剧和正剧的演员才会被称为艺术家,才被认为有深厚的表演功底。
喜剧演员往往会被看轻。
大家普遍认为喜剧演员就是逗乐,不需要怎么表演,葛尤往哪儿一站,不用说话,观众就乐了,这看不出什么表演功底。
其实,想把人逗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媒体记者跟着凑热闹,每次碰到葛尤,都会问这次的角色有没有突破?还演喜剧么?
专家和影评人一致认为葛尤演喜剧是浪费才华,应该演几部像《活着》那样深刻的片子。
就连葛尤家的老爷子都认为葛尤在重复自己,提醒他要多接一些有艺术性的戏。
各种因素加在一起,让葛尤犹豫起来。
是继续拍观众喜闻乐见的贺岁片,还是拍有深度的影片,这是他要考虑的问题。
以他现在的知名度,手里不缺少好剧本,也有艺术电影,至于片酬倒是好说,真遇到合心意的本子,他愿意降低片酬接戏。
不过,如果需要他继续演贺岁片的话,他也会答应,在这方面,他不怎么坚持。
作为电影公司的老板,林子轩当然希望葛尤一直演贺岁片,这样才能赚钱,可他和葛尤之间的交情深厚,应该让葛尤尝试不同的戏路。
“尤哥,再拍一部贺岁片,凑成三部曲,明年咱们拍不用在乎票房,自己想拍的片子,我来给你写个本子。”林子轩承诺道。
葛尤对林子轩很信任,就答应下来。
所谓事不过三,贺岁片拍多了,不仅观众可能不买账,导演和演员也会有想法。
林子轩和冯晓刚商量过怎么改变,首先不能光拍京味电影,要照顾到全国观众,也不能光在国内争票房,还得向着国际化发展。
要是没有长远的打算,那以后好梦公司的成就有限。
他们决定再拍一部贺岁片就转型,不是说以后坚决不拍贺岁片了,而是要找到新路子。
以前拍电视剧的时候,他们也不是光拍喜剧,也拍过《京城人在纽约》这种剧集,所以,转型并不困难,关键还是剧本和演员要好。
还有一点就是加强和外界的合作,不仅是京城电影制片厂,还有港台的电影公司,国外的电影公司等等,要走出去,才会有出路。
华宜广告公司的王钟军一直在关注着好梦公司,去年《阳光灿烂的日子》和《不见不散》都取得了高票房,这两部片子背后都有林子轩的身影。
他清楚这不是巧合,那么多部国产电影,为什么只有这几部取得了高票房,很值得深思。
王钟军没有把投资都放到林子轩身上,他明白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在关注着其他的影视公司和导演,试图寻找投资的机会。
在得知好梦公司要制作第三部贺岁片的时候,他犹豫过。
这和一部电影的续集一样,续集往往都很难达到前作的水平,第三部还是葛尤主演的贺岁片能不能继续取得好成绩,这是一个未知数。
在经过前两部冯氏贺岁片的铺垫后,观众有了较高的期待值,如果发现片子的质量不如预期,口碑就会下滑,直接影响到票房。
王钟军对此保持谨慎的态度,相对于电影,他更愿意投资火爆的电视剧市场。
《卧虎藏龙》这部剧集的制作接近尾声,就要在电视台播出,他很期待。
第三百零四章 市井化的江湖
在《卧虎藏龙》这个项目上,王钟军比林子轩更为上心。
这是他参与投资的第一部电视剧,想从中学到影视制作方面的经验,为华宜广告公司今后在影视圈发展打下基础。
林子轩制作过很多部电视剧,心里有底,就不那么的劳神费心。
和王钟军不同,他对这部电视剧的期望值不高。
原著的武侠小说还不被大众所熟知,李慕白和玉娇龙的人物形象还没有深入人心,观众或许都不知道这两人的来历,这时候拍出来的电视剧只是起到一种推广普及的作用。
只要能达到这种效果,他就满足了。
想要让更多的观众看到《卧虎藏龙》,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华国电视台播出。
有张纪钟导演,陈导明主演,林子轩制作的电视剧,质量上有保障,思想内容上没问题,想在华国电视台播出并不困难。
他们在台里都有关系,关键是在华国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