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葫芦兄弟》,就是葫芦娃和妖精之间的斗争,简单明了,孩子们都能看得懂。

    但在《小雪的大冒险》里,不仅有着庞大的背景设定,还有众多出场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故事,埋下了不少的伏笔。

    这显然只是一个系列故事的开端。

    光是背景介绍就花费这么多的笔墨,可以想象接下来的故事该是如何的曲折离奇。

    编辑们一方面为国内出现如此厚重的童话故事而高兴,一方面觉得遗憾,如果这个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国内就好了。

    比如说昆仑山上的那个术士世界,应该会很有意思。


第三百一十五章 矫情

    《文艺少年》杂志社和林子轩商量了稿费和稿件发表的事宜。

    作为国内的知名作家,林子轩现在的稿费可不是几十块钱就能打发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作家的稿费也是水涨船高,两极分化。

    有名气的作家和新人作家的稿费差距越来越大。

    以前作家的稿酬是由国家来定,现在市场放开了,各家报社和杂志社的稿酬浮动很大。

    1977年,国家出版局规定,作家的著作稿酬是千字两块到七块,翻译稿酬是千字一块到五块,到了1980年,著作稿酬提高到千字三块到十块,翻译稿酬是两块到七块。

    当时是特殊时期,这么低的稿酬情有可原,新人和著名作家的稿酬差别不大。

    那时候一首歌曲或者诗歌只能拿到十几块钱的稿费。

    有文艺工作者就曾感慨:我的创作居然养活不了我的艺术。

    后来稿酬有过上调,不过上调的幅度不大,直到进入九十年代,搞活了经济,才让稿酬制度有所松动,一些杂志为了吸引著名作家投稿会开出高额的稿酬。

    比如一位著名作家在杂志上写专栏,不问字数,每篇就能拿到三千元。

    还有一位著名作家对杂志社开出了一个字五块钱的天价,一千字就是五千元,这就背离了市场规律,有点自我炒作的嫌疑了。

    到了今年,国家出版局规定的著作稿酬是千字四十到一百元。

    也就是说,一位作家最高只能拿到千字一百的稿酬。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杂志社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著名作家的稿酬进行补偿,以此吸引他们来投稿,这就造成作家行业的贫富分化。

    再说了,现在的作家对稿酬不怎么看重了,他们更在乎版税的收入。

    一本畅销书的版税往往都有上百万,这让不少著名作家成为了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

    林子轩就是如此,他现在光靠版税就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文艺少年》给林子轩开出了千字八十的稿酬,这和《卧虎藏龙》在《古今传奇》杂志上发表的价格相当,通俗文学要比严肃文学的稿酬低。

    童话故事一般被认为是通俗文学,这部《小雪的大冒险》能拿到一两万的稿酬。

    林子轩对此没什么异议,他和杂志社说了大致的写作计划,这个系列的故事一年大概会写两部,用三到四年的时间写完。

    杂志社会据此做出相应的安排,对这个故事进行宣传。

    他们已经想好了宣传的噱头,《葫芦兄弟》作者的最新力作,魔法世界的冒险之旅。

    经过六年的积累,《葫芦兄弟》这部动画片已经深入人心,相信全国的小朋友们不会错过这部《小雪的大冒险》。

    对林子轩来说,这只是整个计划的开始而已。

    六月份,《没完没了》的拍摄现场,林子轩正在和冯晓刚谈论广告植入的事情。

    由于前两部贺岁片的成功,广告商把目标瞄准了冯晓刚的第三部贺岁片,和圈内人不看好这部《没完没了》不一样,广告商倒是信心十足。

    广告商觉得只要有葛尤出演就值得他们投资。

    到了现在,广告植入的概念已经不再新鲜,都市电视剧里随处可见,这种趋势朝着电影圈蔓延,艺术电影不屑于这么做,觉得是对艺术的亵渎。

    广告商看准了娱乐片,尤其是票房大卖的娱乐片。

    说实话,作为观众,林子轩对在电影里植入广告相当反感,当初拍摄《京城人在纽约》,那是没有办法,才四处找厂家拉投资,把广告放到剧集里面。

    不过他现在是影视公司的老板,从盈利的角度讲,植入广告是收回成本最快的方式。

    广告费用不是票房,不需要和院线分账,赚的都是自己的,只要多植入几个广告,投资基本上就能收回来了。

    那些好莱坞大片和程龙的动作片,里面都有植入广告,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拍摄《甲方乙方》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他们会成功,也就没有广告商上门,拍《不见不散》直接去了国外,也没有广告植入,现在倒是来了不少家企业。

    如果一家广告商收二十万,十家广告商就是两百万,相当于电影的一半投资了。

    王钟军是做广告的,他赞成这种做法,赚钱才要紧,娱乐片就是图个乐呵,没那么艺术,植入广告对电影的影响不大,兴许还能让观众感到新鲜呢。

    从资本的角度讲,这话有道理,开公司就是为了赚钱。

    只是林子轩还有点矫情,放不开,觉得自己没那么看重金钱,怎么说也是个文化人,不能对金钱表现的那么渴望吧。

    这部《没完没了》讲的就是和钱有关的故事,剧中的人物忙来忙去就是为了九万块钱。

    他觉得这部片子拍出了当下人们趋利的浮躁心态。

    当然,他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自己有钱,可那些没钱的人呢,普通的百姓,下岗职工,人家没钱就没法生活,就只能向钱看。

    说到底是时代不同了,社会改变了。

    林子轩同样要做出改变,他和冯晓刚商量了一下,觉得可以植入广告,但不能过多,三个广告就够了,不能影响观众看片子,每个广告收三十万,这算是额外的收益。

    “那个舒琪怎么样?”林子轩询问道。

    “还行,这几天配合的不错,也愿意交流了。”冯晓刚回应道,“她在表演上很有悟性,加上这么好的外形,只要能碰到好机会,应该会有前途。”

    有了上次的交待,舒琪放开了不少,不过她的口音还是不够京味,需要后期找人配音。

    林子轩在剧组里看到了郭德钢,郭德钢在这部戏里演一个小配角,戏份不多。

    通过几次的接触,他发现郭德钢是个江湖气很浓的人,或者说是混社会的,草莽出身。

    不拍戏的时候,郭德钢喜欢说上几个小段子,活跃剧组的气氛,他还会讲起自己的学艺经历,为了拜师学艺怎么苦熬。

    “那你以后自己收徒弟的时候要记住,好好待人,不能太苛刻了。”林子轩如此说道。


第三百一十六章 上星

    六月初,欧阳林从湘南来到京城。

    林子轩和欧阳林认识了好几年,以前他们都负责电视剧的制作,后来林子轩出来开公司,欧阳林在体制内苦熬,如今混到了湘南经济电视台台长的位子上。

    这个位子来之不易。

    湘南广电去年在电视行业施行试点改革,这个试点就是创办湘南经济电视台。

    他们面向全省招聘电视台的台长,给予台长充分的自主权,在用人和薪酬上实行全新机制,在节目创新上大胆突破,想要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电视台。

    经过四个月的角逐,欧阳林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应聘成功。

    然而,他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办电视台的资金。

    于是,他向银行贷款两千八百万,负债经营,租用简陋的办公楼,带着一帮刚刚分配过来的年轻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

    唯一的好处是上级部门放权,给了他最大的权限。

    欧阳林上次购买《姗姗访谈录》说自己没钱不是瞎说。

    他确实没钱,现在还欠银行上千万呢,电视台还要购买各种设备,制作节目,给手下人发工资等等,日子过得相当紧巴。

    他依靠结交的各种社会关系拉广告和资源,创办新节目,支撑着电视台的发展。

    林子轩看在以往的交情上,让湘南经济台先播出《姗姗访谈录》,拿到广告费再付款。

    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制作的电视剧能在湘南电视台播出,欧阳林出了不少力,就算是一些质量不好的剧集也会打包购买。

    这是你帮我,我帮你的事儿。

    作为台长,欧阳林是个大忙人,他来京城也不会闲着。

    一个是为了《姗姗访谈录》这档节目,这档节目在湘南播出半年时间,广告费早就收了,他这次总算是把播出费用给送来了。

    《姗姗访谈录》为刚成立不久的湘南经济台打响了名头,在湘南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欧阳林趁机拉了几个有实力的广告客户,经济台上半年的广告创收突破了一千万,极大的缓解了电视台的资金压力。

    他想和慕姗姗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达成长期的合作。

    还有一件事是湘南电视台准备明年一月份上星,通过卫星向全国播出。

    随着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地方电视台都在准备上星,他们清楚,只有上星才能获得发展机遇,否则就只能被困在一省之地。

    以湘南电视台为例,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来电视台做广告的大都是生产饲料、化肥和种子的厂家,很难吸引到真正的大企业。

    毕竟你的节目只能在湘南周边播出,影响范围有限。

    一旦上星,面对全国观众播出,光是广告收入就会翻倍的增长。

    不过,上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需要总局的批准,要看电视台符不符合上星的条件,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

    硬件指的是各种播出设备,不能因为设备故障造成播出事故。

    如果你只是面向全省播出,出现事故影响较小,要是通过卫星播出,那影响就大了。

    软件是指电视节目,你的节目不能太低俗,要有质量,符合总局的要求,毕竟要面向全国百姓,代表着一个省的形象。

    只有在硬件和软件上达到要求,总局在经过考核后才会批准地方电视台上星。

    上星之后,湘南电视台就成为湘南卫视。

    1994年,浙省卫视上星成功,这两年发展的很快,其他省级电视台都在积极筹备上星。

    可以预见,全国即将迎来一轮地方电视台上星的风潮。

    为了上星,湘南电视台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更换播出设备和制作一批新颖的节目。

    湘南广电的高层做出了一个决定,在湘南卫视上星后要有一档属于自己的综艺娱乐节目,要改变湘南农业大省的形象,给全国百姓一个全新的印象。

    这是个脸面问题,不惜成本也要完成。

    一档好的综艺娱乐节目需要两个条件,新颖的创意和优秀的主持人。

    全国各地的电视台都制作综艺节目,尤其是华国电视台,有多档深受百姓喜爱的综艺节目,只要参考和修改一下,制作一档综艺节目问题不大。

    创意嘛,就是你借鉴我的,我借鉴你的,互相借鉴。

    至于主持人,想要节目具有影响力,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