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拍《小城之春》的事……”林子轩询问道。

    “这个本子我的确喜欢,就怕事情太多,心思太杂,拍不出感觉来。”郑洞添犹豫道,“拍这部片子要真正沉下心来才行,我现在正在风口浪尖上呢。”

    郑洞添说的是国内电影行业的一场针锋相对的争论。

    进入九六年,引进好莱坞大片成为常态,大家习以为常,观众对好莱坞大片的热情逐渐降温,不再那么追捧了,但在电影圈子里却展开了一场“电影是什么”的争论。

    一方认为,电影先是一门艺术,其次才是一种工业。

    另一方觉得电影先是工业,其次才是艺术。

    国内引进的好莱坞大片主要以动作和科幻为主,国内的电影人发现好莱坞电影的工业化程度远超世界各国,用碾压来形容也不为过。

    影视产业的工业化是指要把影片作为一种产品来看待,这个过程包括产品的开发、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工业体系。

    好莱坞工业化的特点是:明星制、专业化、后产品营销、跨行业渗透、全球化。

    他们提倡的是合作共赢,每个人在这个工业体系内各司其职。

    相对应的,在国内的电影行业,“圈子化”严重,大家你搞你的,我搞我的,不相往来,根本没办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郑洞添支持电影先是工业产品,其次才是艺术。

    既然电影是工业产品,就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服从商业原则,按照市场规则办事,在这种情况下再讲究电影的艺术性。

    另一方坚持电影是一门艺术,一种美学,是用光与影、声与像来表达对世界的感悟,是人文关怀和美学理想。

    电影只有具有了艺术性才是电影,作为商品进行销售只是附带的作用。

    别看只是次序之争,说到底还是商业和艺术之争。

    其中还有一点就是国内影视圈长期实行的“导演中心制”,这让导演在电影拍摄中具有极大的话语权,能够随心所欲的进行创作。

    一旦承认电影首先是一种工业,那导演的地位就会急剧下降。

    导演不能随便拍片子,要考虑到观众和市场,会有一个职位来限制导演的权利。

    在好莱坞,这是监制的权利,而且,好莱坞绝大部分导演都没有最终剪辑权,导演在电影的生产过程中,和演员一样,都是一个打工者。

    这次讨论之所以颇为激烈,和这一点有关。

    国内的导演在剧组里习惯了掌控一切,谁也不愿意受到制约,这种情况在国内还行,要是和好莱坞电影公司合作,人家可不会惯着你。

    电影产业要不要工业化,是华国电影行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如果说以前大家还能躲在国内自欺欺人的话,那么随着好莱坞电影的引进,看到了差距,想要装聋作哑也不行了。

    艺术化的路子走不通,再走下去就会把国内的票房让给好莱坞电影,不变不行了。

    这场争论既是一场理念之争,也是一个导火索。


第三百三十五章 从小公司到大企业

    作为影视圈的一员,林子轩自然清楚这场争论。

    从电影产业发展的角度讲,肯定要进行工业化,把国内的市场进行整合,形成一套完善的制作发行体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盘散沙。

    不过这里面牵涉到太多的利益纠葛。

    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上面不放权,相关利益方不让步,下面的人反对,各人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现在大家还抱有侥幸心理,总觉得国产电影还有希望,好莱坞大片在经过最初的疯狂后,国内的观众冷静下来,不再盲目追捧了。

    目前,好莱坞电影在国内的票房基本上在四五千万左右,也有一些烂片票房低于两千万。

    与此同时,国产电影有一两部票房不错,超过了那些好莱坞烂片。

    于是,媒体就乐观的认为国产电影的票房超过了好莱坞大片。

    这是具有华国特色的对比方式,你拿自己最好的电影和对方最烂的电影比较,然后就觉得好莱坞大片不过如此,生活在幻想之中。

    这种乐观的思想在影视圈里很有市场。

    演员片酬上涨,电影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让圈内人看到了一种虚假的繁荣,觉得国产电影还不错,我们和好莱坞的差距并不大。

    还有人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只要我过得好,有钱拿,有戏演,其他的和我没关系。

    国内的电影行业基本上就是这种状况。

    只有彻底打破这种幻想,认清楚现实,高层的领导和下层的电影从业人员才会被迫改变。

    林子轩知道自己不是振臂一挥,应者云集的英雄人物,也不想在这场争论中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还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再说。

    他现在既不是电影圈的新人,也不是带头大哥,认识了一些人,能说上几句话。

    但还是不够分量,地位这种东西不是争吵出来的,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

    眼下的争论还是理论之争,这是像郑洞添这种电影理论家的舞台,他就不掺和了。

    “这部片子投资三百万,预备明年二月底开机,三个月的拍摄周期,具体的工作不用您费心,公司里来完成,演员都是国内最好的,您看能不能抽时间执导。”林子轩介绍道。

    “先放在这儿,我看看安排吧。”郑洞添回应道。

    郑洞添不光是京城青年制片厂的厂长和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系主任,还负责总局的电影审查工作,行政工作占据了他一部分时间。

    如果由他执导《小城之春》,拍完后在审查上更容易过关。

    这是林子轩的小算盘,反正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倒是不用那么着急。

    接下来,他开始处理各种工作,为下个月的出国旅游做准备。

    慕姗姗本来觉得没有必要,两人周末在京城转悠一圈也挺好,不过看到林子轩下定了决心,也就随他折腾了,难得这么主动一回。

    只是,这么一来,工作计划就要被打乱了。

    慕姗姗的公司目前有十几名员工,除了记者和摄像师,还有几名文字编辑,负责写稿子。

    她手头上的工作有《姗姗访谈录》,半个月一期,紧跟社会上发生的热点。

    在这个社会转型的时期,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各种法规条例不断的出炉,影响着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她的访谈不缺少素材。

    经过这一年多的播出,节目在老百姓心目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初步具有了品牌效应。

    不过节目陷入模式化,创新不足,也是存在的问题。

    每档综艺节目都会有一个生命周期,有的节目持续十几年,有的节目一两年就被淘汰了。

    决定权掌握在观众手里,只有创新才能让节目持续下去。

    另一档节目《美丽华国》在凤凰卫视播出,反响还不错,慕姗姗策划了两个制作方向,一个是江河万里行,一个是长城内外。

    这是华国标志性的地理风貌,沿着长江、黄河和长城,寻访历史古迹,品味地方美食。

    湘南电视台的欧阳林没有放弃,还和慕姗姗保持着联络。

    他们确定要在明年元旦的时候上星,欧阳林传过来几份综艺娱乐节目的策划方案,还邀请慕姗姗主持湘南卫视年底的春节联欢晚会。

    和慕姗姗相比,林子轩就要忙碌得多。

    前两年好梦公司因为资金不足,每年制作一部电影,只要围着冯晓刚和葛尤转就行了。

    现在公司有了资金,要转型,朝着多元化发展,投资拍摄了电视剧《卧虎藏龙》,还有年底的贺岁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续集和《小城之春》这类文艺片。

    项目多了,需要人手,不断的扩充和招人,林子轩也就越来越忙碌。

    他在公司的管理上用掉了不少时间,冯晓刚虽然挂名是总经理,但他主要负责拍片子,不负责具体的事务。

    好梦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只有几个人,有什么事儿大家一合计就完了。

    如今公司有七八十人,十几个部门,不比以前了,逐渐走上了正规化。

    这是小公司到大企业的必经之路,如果管理不好,乱成一团,这家公司离倒闭就不远了。

    大多数小公司刚开始发展的很好,一旦做大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说到底就是管理不善。

    林子轩考虑过这个事情,他不是学管理的,暂时还能掌控,可公司会逐步做大。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他去进修管理课程,以后把工作重心放在公司事务上,要么是聘请一位职业经理人,他退居幕后,负责掌控公司的发展方向。

    他一直觉得时间还早,没有太过在意。

    这次准备出国旅游,在交接工作的时候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公司里很多的事情都需要他拍板决定,一旦离开,还真的有可能会造成混乱。

    这说明他平时的管理方式就有问题,太亲力亲为,总觉得自己认为的就是最合适的。

    公司的员工习惯了征求他的意见,造成了过分依赖的状况。

    林子轩平时没有这种感觉,觉得很正常,现在就需要反思了,或许是时候要做出决定了。


第三百三十六章 变通

    职业经理人这个概念在国内还不流行。

    怎么说呢,国企单位的厂长都是国家任命的,民营企业大多采用的是家族制管理。

    他们好不容易打下了大片的产业,却请一个外人来管理,总觉得不放心,没有自己人用着方便,这是很多华人企业都存在的问题。

    家族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尤其是在创业的时候。

    然而,在公司做大做强之后,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专裁独断,公私不分,豪门恩怨等等,这样内部矛盾重重的公司怎么和国外的大企业竞争。

    林子轩倒是没有想那么长远,他只想从忙碌的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

    同时,他意识到国内民营影视公司的困境,那就是圈子化和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

    比如好梦公司,中心就是围绕着他、冯晓刚和葛尤三个人,主打的是冯晓刚的贺岁片,盈利方式上过于单一。

    如果观众厌倦了贺岁片,如果冯晓刚不拍贺岁片了,公司该怎么办,肯定要找其他的盈利方式,这就需要转型。

    其他的影视公司同样如此,以某位大导演或者创始人为核心发展,一旦失去了这位导演和创始人,公司分分钟就会垮掉。

    这说明,你的产品过于单一,竞争力不足。

    和好莱坞工业化的电影公司相比,国内的民营影视公司就是小作坊,抗打击能力太弱。

    这是国内企业的普遍现象,毕竟才刚刚发展起来,处于摸索阶段。

    说到底,就是不够正规和专业。

    这时候,林子轩想聘请职业经理人的做法相当大胆,不容易被人理解。

    在一家企业里,大家恨不得把权利统统抓在自己手里,你现在主动让权,这不合情理,别人可能会怀疑里面有什么猫腻。

    国内的人很看重权利,这是一个好东西,弄不好就会闹出矛盾来。

    林子轩觉得这件事还是要慢慢来,不能急,先进行内部沟通,统一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