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节省资金,他购买了16毫米的胶片,把耗片比严格控制在三比一的范围。

    剧组的状况一度极为拮据,连住宾馆的钱都要赊欠,女主角闹着要罢演,麻烦不断。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贾章柯经历了太多的困难,不过他还是完成了拍摄。

    这其实是国内青年导演的普遍状况,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拍片条件相当艰苦。

    你请不起演员,只能用非职业的演员,你浪费不起胶片,只能尽可能的控制耗片比,甚至在拍摄的过程中还要四处求人筹钱。

    而且,你不知道拍出来的东西能不能获得认可,从而收回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真的需要有信念才能坚持下来。

    香江来的摄影师就很着急,他担心这部片子没办法完成,投资打了水漂,贾章柯觉得先把事情做起来,碰到问题再一个个的解决。

    他用的演员大多是非职业演员,有的就是从村子里围观的人群里找来的。

    对于这样的临时演员,你不能要求他按照剧本来,让他背大段的台词肯定不行,只能是告诉他一个大概的情形,让他根据自身的经验自由发挥。

    这么拍起来显得特别生活化,也导致片子里的对白都是当地方言。

    回到京城,贾章柯开始对拍摄的素材进行后期剪辑,他要先弄一个粗剪版出来。

    在粗剪版完成后,他想在电影学院放映,看看同学们对影片的看法,他自己对这部片子比较有信心,觉得拍出了他想要的东西。

    如果说《小山回家》是一次练手,那这部《小武》在创作上应当算是比较成熟了。

    他找到了导演系的放映厅,组织了一场小规模的放映活动。

    由于还没有做字幕,片子里的人说的都是方言,作为导演的贾章柯就站在一旁做翻译。

    《小武》讲的是一个小偷的故事,围绕着这个人物的家庭、友情、爱情和社会关系展开。

    梁小武是个惯偷,在社会上游荡。

    他有一个叫小勇的朋友,小勇曾经也是个小偷,后来改行了,通过倒卖香烟和开歌厅的生意发家致富,被电视台报道,成为了当地有名的企业家。

    小勇要结婚了,却没有邀请小武参加婚礼。

    原因很简单,是怕小武狼藉的名声给他抹黑,他不愿意再和小武交往,不仅找借口拒绝小武出席婚礼,还拒收小武送来的礼金。

    小勇觉得小武的钱来路不正,太脏。

    心情阴郁的小武到歌厅唱歌,认识了歌厅的歌女胡梅梅,此后,小武经常过来找胡梅梅,给她打电话,陪她逛街或者就是唱歌。

    与其说小武爱上了胡梅梅,不如说小武需要有一段放松的时光,需要有人陪着。

    他需要有一种精神寄托,才不会有被整个社会抛弃的感觉。

    然而,连胡梅梅都不辞而别,她没把小武放在心上,谁会真的和一个小偷谈情说爱呢。

    说到底,只是两个孤独的人偶然间的邂逅罢了。

    小武回到家里,家里却没有人愿意接受他,他被父亲赶出家门。

    最后,小武在行窃时被公安干警抓获,他带着小武在县城的街道上行走。

    中途,公安干警为自己顺道办点事而随手把小武拷在了路边一根用来固定电线杆子上的钢索上,被铐着的小武受到了周围群众的围观。

    在影片放映的过程中,有不少学生退场。

    一个是画面粗糙,还有听不懂的方言,就算有了贾章柯的解说,还是很难看的下去。

    在坚持看完的学生里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这是一部不知所谓的电影,就是讲了一个扒手的几段生活,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什么。

    是对小偷的同情,还是说想通过这个人物展现社会上的人际关系。

    还有一派觉得这部片子很棒,拍的很真实,和目前的国产电影都不同,不那么虚假。

    同时,也有人觉得导演对小偷的故事进行了美化,或者说这个小偷太文艺了。

    梁小武带着粗黑框眼镜,不喜欢笑,也不怎么说话,非常沉默,还会和歌女来一段精神上的恋爱,这不是小偷,而是一个文艺青年。

    在大家的印象里,小偷应该是贼眉鼠眼的那种,是坏人和混混。

    当然,小偷的心态应该是什么样子,只有小偷自己知道,但这部片子显然想展现一个小偷的内心世界,在生活的夹缝中尽量维持着自己的生存和尊严。

    贾章柯解释说他想从小偷这个角度来纪录当下社会转型时期逐渐瓦解的人际关系。

    比如小勇这个人物,从小偷到暴发户,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社会地位,他巴结权贵,抛弃旧日的朋友,最后义正词严的指责小武的偷窃行为。

    歌女胡梅梅同样是社会转型的产物,由于彼此的身份,她和小武的关系忽远忽近,若即若离,也就是不稳定。

    不稳定正是现在青年男女关系的写照。

    以前男女谈恋爱,互相交往,关系很容易定下来,一旦定下来就不容易散开。

    还有人提出这部片子画面太粗糙和模糊,声音太噪杂,有自行车、卡车和摩托车的噪音,还有街上小贩的叫卖声,歌厅的歌声等等。

    贾章柯说是想让观众感受到一座北方小县城实实在在的场景。

    至于画面的问题,一个是受资金所限,同时也是故意拍成这样,让影片不是那么好看,有毛糙的感觉,因为现实本来就很脏乱,不那么漂亮,这样拍出来的影像更有生活的质感。

    这次的放映增加了贾章柯的信心。

    相比较《小山回家》的无人问津,现在有同学愿意和他交流,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


第三百四十八章 不翼而飞

    十二月十四日,第三十三届宝岛电影金马奖颁奖典礼正式举行。

    由于种种原因,林子轩和姜闻等大陆主创人员都没有前往宝岛出席,只有闻隽和《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片商参加了颁奖典礼。

    颁奖典礼刚结束,林子轩就接到了闻隽的电话,《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了六个奖项。

    分别是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著剧本,最佳摄影和最佳音效。

    可以说,是这一届金马奖上的最大赢家。

    姜闻拿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最佳导演奖,最佳原著剧本的奖项算在了林子轩的头上,这同样是林子轩在电影行业获得的第一个奖项。

    接到电话的时候,林子轩、姜闻和夏宇等人聚在自己开的饭馆里,一边闲聊一边等结果。

    金马奖在华语地区很有分量,大家有所期待,谁不想多拿几个奖呢。

    尤其是姜闻,这次弥补了没有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拿到最佳导演奖的遗憾,他现在对自己在演技方面得不得奖不怎么重视,更需要在导演上获得认可。

    虽然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剪辑没有获奖,但八项提名,获了六项大奖,已经超出预期了。

    这算是国内影片在金马奖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林子轩让后厨重新换上酒菜,大家互相恭喜庆祝,热闹了一番。

    明天《没完没了》就要在全国上映,这是个好兆头,把这帮人送走,林子轩回到家里,把获奖的消息说了一下。

    他在电视行业拿了不少奖,对获奖倒不是太在意。

    “我听说想拿金马奖可不容易,你怎么跟个没事人一样啊。”慕姗姗不解道。

    她当初拿了全国主持人金话筒奖的时候心里有点小激动,那可是主持界的最高奖。

    金马奖在华语影坛的影响力要比国内的金牛奖高不少,能拿到的话身价会急剧提升。

    比如姜闻现在导演一部戏的片酬是三十万,拿了金马奖后,可能就涨到五十万了。

    这是演员热衷于拿奖的原因,拿奖就代表着片酬要涨。

    林子轩是个编剧,还是给自己公司写剧本,涨不涨价无所谓,都是他自己的钱,一般情况下他不会给其他影视公司写剧本。

    “你看,我拿奖根本体现不出价值来,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林子轩解释道。

    “你啊,光看钱了,拿了奖在行业内的地位提升了,奖杯放在公司里那就是一种荣誉,你们公司有奖杯么?”慕姗姗奚落道。

    这让林子轩无言以对,好梦公司拍了三部贺岁片,哪儿来的奖杯啊。

    “等明年吧,明年就有了。”林子轩信心十足道。

    三天后,闻隽带着舒琪来到了京城,参加《没完没了》的宣传活动。

    虽说合同上没规定舒琪有宣传的义务,不过这是能在内地媒体上增加曝光度的机会。

    他们不会待太久,也就是四五天的时间,参加在京城的几场电影宣传,混个脸熟。

    林子轩和姜闻原本以为闻隽会把金马奖的奖杯给带过来,谁知道奖杯并不在闻隽手上。

    由于他们没有参加金马奖的颁奖典礼,奖杯都是被人代领的,闻隽只是监制,到最后他也不知道奖杯在谁手上。

    他以为金马奖组委会会把奖杯邮寄给姜闻等人。

    打电话询问,金马奖组委会说仓库里没有姜闻等人的奖杯,应该是被片商给领走了,片商则说不在我这里,还在金马奖组委会那里。

    就这么互相推脱,金马奖奖杯不翼而飞了。

    林子轩忙着《没完没了》的宣传,没时间关注这件事,只当是一件趣事罢了。

    《没完没了》上映后,国内南北方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京城人看的感触很深,片子里的故事就是他们身边的事儿,就是稍微夸张了点。

    南方人没什么感觉,除了觉得一些段子好笑外,更多的人认为故事老套了。

    相对于《甲方乙方》和《不见不散》,这部片子在社会上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

    一个是大家习惯了,不像刚看《甲方乙方》的时候那种惊喜了,《不见不散》把故事背景放在了洛杉矶,还有点新意。

    《没完没了》又走回了《甲方乙方》的老路,故事依然好笑,就是期待感不足了。

    影评人对这部片子进行了炮轰,葛尤的表演中规中矩,没有突破,冯晓刚在炒冷饭,创新不足,傅标倒是成了影片中的最大亮点。

    他们难得的夸奖了傅标,认为傅标把一个无赖的形象演绎的活灵活现。

    这话听着总觉得有点别扭,不过傅标因此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好梦公司把宣传重点放在了京城的周边地区,葛尤拍完《编辑部的故事》续集后就投入到了宣传之中,跑了周边的几座城市。

    一部电影的票房主要来自大城市,尤其是京城、沪城和花城这样人口众多的地区。

    这时候,《编辑部的故事》续集的一段拍摄花絮开始在各地的电视台播出,这是林子轩和这些电视台签订的合约。

    你想购买这部三集的电视剧,就要在规定的时间播出这段花絮。

    花絮的作用一个是吸引观众和广告商的注意,还有就是给《没完没了》打广告。

    在花絮中,各位演员一起祝葛尤的新片《没完没了》取得好成绩,希望观众能到影院支持葛尤,虽然只有三十秒的时间,可这个广告就做的太大了。

    如果按照正常的广告费用计算,最少要花费上百万才能做到这个效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