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影视剧这个行业,有时候是戏包人,有时候是人扛戏。

    前者只要有个好剧本,有个好的制作团队,演员按部就班的演下去就行了,不需要太精彩的发挥,后者就需要通过演员的精湛演技来撑起一部戏。

    《潜伏》就是如此,这部剧想要精彩需要找一帮好演员来扛戏。

    “选角先不急,把本子送上去,等审查能通过再说。”林子轩建议道。

    艺术中心的人没什么可说的,这个本子的确不好过审。

    你把反派写的有血有肉,合情合理,这触及的就太深了,尤其是在谍战戏里,以前没这么拍过,对坏人就应该丑化和无情的鞭挞。

    不愧是拍过《编辑部的故事》的传奇人物,大家在心里感慨。

    在艺术中心,流传着不少小故事。

    当初《编辑部的故事》由于讽刺现实,被华国电视台决定停播,林子轩等人趁着国家领导人视察华国电视台的当口,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如此《编辑部的故事》才得以播出,成为了经典。

    《潜伏》这部剧大胆的描写了那段特殊时期的斗争故事,这是谍战剧上的一个新突破。

    做旁人不敢做的事,拍旁人不敢拍的电视剧,这是大家对林子轩的看法。

    实际上,林子轩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坚持,他做了两手准备,如果《潜伏》无法通过审查的话,他还准备了一部《大宅门》。

    他选择的这两部剧投资都不高,但影响力不小,小投资能获得大回报。

    《将爱情进行到底》采用新人演员,现代的时装戏,二十集的长度三百万投资足够了。

    《潜伏》要用不少明星,布景和道具讲究,三十集的长度至少要投资六百万。

    《大宅门》是一部大戏,演员众多,还是古装背景,前后延续几十年,这个项目太庞大了,要投资上千万才行。

    不是说艺术中心没有钱投资,而是资源配置的问题,完全可以用这些资金拍其他剧集。

    否则一旦拍砸了,艺术中心就会元气大伤。

    目前,像《大宅门》这种电视剧只有华国电视台牵头,大家群策群力才能完成。

    这正是林子轩没有拿出来的原因,等以后资金充足了,市场更为开放了再说。


第三百六十九章 主动性

    徐晶蕾回到京城,加入到《卧虎藏龙》续集的拍摄之中。

    时隔一年,再次扮演玉娇龙这个角色,她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在这部戏里,玉娇龙已经是一位母亲,虽然仍旧嚣张跋扈,性格不改,却有了更多的人生阅历,在处理事情上更有手段。

    和她本人一样,这一年多的时间让她成长不少。

    在拍《卧虎藏龙》的时候,徐晶蕾属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于导演的要求,对于陈导明的指点,都是如此,这是在学校养成的习惯。

    国内的学校采用的还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就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太差。

    好的演员不能仅仅被动接受,还要具有主动性,要思考这个角色我要怎么演,而不是别人告诉我怎么演,要有自己的想法。

    当自己的想法和导演的要求出现偏差的时候,可以和导演协商。

    像姜闻和陈导明就是这样的演员,他会告诉导演我觉得这样演不错。

    于是,很多人就认为他们难搞,你老老实实的按照导演的要求拍戏就好了,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干嘛,浪费大家的时间。

    在影视圈里,被动接受的演员占大多数,具有主动性的演员不多。

    或者是因为不想挑战导演的权威,或者是觉得无所谓,反正是拿钱拍戏,怎么拍都行。

    徐晶蕾这一年来,如果说学到了什么,那就是演员要有主动性,要主动的参与到角色之中,我觉得这个角色应该怎么演。

    在拍《卧虎藏龙》的过程中还不明显,那毕竟只是一部武侠剧,发挥的空间不大。

    到了拍《小城之春》的时候,她才有深刻的体会。

    每次站在一旁,看着陈导明、王志闻和俞菲鸿三人为了一个站位,一句台词不停尝试的时候,她觉得这才是塑造人物。

    田状状给了演员极大的发挥空间,他没有说你应该怎么演或者你不应该怎么演,他只说了这个人物的基本状态,你们自己觉得怎么合适就怎么来。

    徐晶蕾刚开始不太适应,她扮演的戴秀虽说是个配角,出场的次数可不少。

    这部戏毕竟就五个角色,还是生活在一座宅院里,总是要碰在一起的。

    戴秀天真烂漫,向往外边的世界,倾慕从大城市回来的青年医生,是个很单纯的角色。

    徐晶蕾觉得这个人物的内心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只要配合好其他演员就行了,但张国粒给她上了生动的一课。

    张国粒扮演的仆人老黄,戏份还没有徐晶蕾多,可每次出场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作为仆人,他对少爷忠心,为少奶奶惋惜,对家里的客人照顾周到,尽到仆人的职责。

    仅仅是忠心就有好几种表达方式,耐心劝说,独自叹气,为少爷熬药,把药渣倒在后门,从这些细节中,就能看出仆人的心意。

    这就是表演的层次感,富有变化。

    和优秀的演员合作能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在文艺片里,演员的表演被放大,每一个神情都像是定格一样,演的好不好观众一目了然。

    所以,想磨练演技就拍文艺片,想赚钱就拍商业片。

    徐晶蕾眼下还没有太长远的打算,她要过两个月才毕业,毕业后应该会签到好梦公司,成为好梦公司的一员。

    林子轩和她谈了未来的规划,《卧虎藏龙》是其中的重点。

    这部戏没有意外的话会有上千万美元的投资,导演很可能是宝岛的李桉,作为电影学院的学生,徐晶蕾自然知道李桉是谁。

    那是一位在好莱坞获得成功的华裔导演。

    国内的电影人在谈到好莱坞的时候往往是两种态度,一种是渴望,不少导演都有冲奥的决心,想要拿到奥斯卡奖。

    华国国内每年选送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几乎都是那几位大导演的作品。

    张亿谋的影片入围过奥斯卡,却遗憾没有获奖。

    还有一种是鄙视,看不起好莱坞商业电影,这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味。

    总体来说,国内的媒体和圈内人都对奥斯卡抱有期待,演员都想到好莱坞转一圈。

    在八十年代,国内不少女演员前往好莱坞发展,就是一种证明。

    李桉作为一位在好莱坞站稳脚跟的华裔导演,自然会引起关注,大家想弄明白他成功的要诀是什么,为什么他拍的片子能够被老外接受。

    有关李桉的研究这两年在国内并不少见。

    但大多数研究者把李桉的成功归结到他在西方学习的电影知识上,认为咱们只要派学生到美国的电影学院学习,研究他们的电影制作模式,就可能复制李桉的成功。

    这就有点一厢情愿了,要是真那么容易,国产电影早就有救了。

    徐晶蕾清楚如果真是李桉来执导《卧虎藏龙》,对她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她的优势在于扮演过玉娇龙这个角色,还有林子轩的支持,可到时候会不会由她来演玉娇龙还很难说,李桉对她不满意怎么办?

    徐晶蕾看了《卧虎藏龙》电影版的剧本,在这个剧本里玉娇龙的戏份减掉不少,增添了李慕白和俞秀莲的戏份,三个人相当平均。

    可在这三名演员里,她的演技是最弱的一个。

    按照林子轩的计划表,她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来准备这个角色,在这段时间里,她要把自己变成玉娇龙才行。

    作为导演,张纪钟能明显的感受到徐晶蕾的变化。

    当初拍《卧虎藏龙》的时候,徐晶蕾的表现并不好,电视剧播出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反倒是前传大受欢迎,陈导明和王志闻等人的表演相当精彩。

    对于现在拍的后传,张纪钟的期望并不大,只想着给这部剧集画上个句号。

    主要演员是新人,徐晶蕾和夏宇只是配角,故事发生在大漠,虽说大漠黄沙很有意境,却少了京城那种古朴的文化内涵。

    徐晶蕾的超常发挥让张纪钟看到了一丝希望,这时候的玉娇龙才有了一种江湖豪侠的风采,而不是一个娇滴滴的女孩。


第三百七十章 见证历史

    经过多次修改,《一声叹息》终于拿到了拍摄许可证,不过总局附带了一条建议。

    他们建议好梦公司在影片拍完,通过审查后再进行宣传,前期就不要大张旗鼓的造势了。

    主要是总局不知道这部片子会拍成什么样,在最后审查的时候可能出问题。

    这时候,婚外恋属于敏感题材。

    《一声叹息》和《小城之春》不同,《小城之春》非常含蓄,只是心动,没有行动,《一声叹息》则更为大胆和直接。

    毕竟时代不同了,同样的题材在表现手法上肯定有所区别。

    虽说只是建议,不是硬性的要求,可要是不按照建议来,那这部片子就彻底没戏了。

    总局不会直接说你这部片子怎么不行,也不会禁映一部影片,更多的是通过建议和提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就需要各人领会其中的精神了。

    我建议你修改,你不修改也无所谓,就是片子不能在影院上映了,但不会下文件禁映。

    有人劝冯晓刚,换个题材拍呗,拍喜剧片多好,没有风险,还能赚钱,这么折腾干嘛。

    以往拍贺岁片的时候,记者会跑来剧组采访。

    有些是记者自个过来找素材的,有些是好梦公司安排的,主要是为了让读者知道这个戏的存在,时不时的在大家伙面前露个脸。

    事先不能宣传,对一部电影肯定会有影响。

    于东原本针对《一声叹息》做了一整套的宣传方案,现在都用不上了。

    “不宣传也没事儿,不用应付记者,反倒能认真的拍戏了。”冯晓刚淡定道。

    冯晓刚想通过这部戏转型,最好是能拿几个奖,对票房倒不是太过看重。

    当然,要是票房口碑双丰收,那就更好了。

    “要不这样,咱们对媒体封锁剧组的消息,谁都不能透露半句,弄得神秘兮兮的,利用大家的好奇心来反向宣传。”林子轩建议道。

    媒体肯定对冯晓刚的新片感兴趣,尤其是离开葛尤之后的冯晓刚。

    无论是看好冯晓刚的还是想看冯晓刚笑话的,都会过来打探新片的消息,既然总局不让宣传,那就不透露任何的话题。

    有时候你越是故弄玄虚,媒体就越想知道内幕,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宣传。

    “我看这个行,剧组成员和演员在遇到记者的时候什么都不说,推给公司和导演,就说公司下了封口令,这样总局那边就应付过去了。”于东补充道,“不过,记者自己弄出来的新闻就和咱们没关系了。”

    “这个你们研究好了,我这边六月份一定要开机,七月香江回归,国粒他们要参加活动,至少耽误半个月时间,估计十月份才能拍完。”冯晓刚盘算道,“看看之后有什么国际电影节,咱们也去参加一回。”

    “放心吧,片子出来后只要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