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第一遍对台词的效果并不好,王志闻的台词功底深厚,把闫昵直接给压了下去。

    或许是她第一次和这么大腕的演员对戏,心里紧张,没有发挥好。

    “小闫,你试试带上点方言口音,不一定要用普通话,性子再泼辣一点,王翠平这个角色很有胆气,在根据地杀过鬼子,她有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在里面,你要把气势提上来,别紧张,随意一点。”林子轩提醒道。

    《潜伏》里王翠平的戏份很重,只有把这个人物塑造好了,这部剧才算成功。

    这时候,闫昵已经明白了林子轩没有拿错剧本,而是想让她来演女主角。

    她内心里有一种大起大落的感觉。

    昨儿还觉得自己没戏了,今个就有一个演女主角的机会摆在面前,说不激动那是假的。

    她不是大腕,没演过主角,不管林子轩是不是脑子坏掉了,才找到她试镜这个角色,她都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听到林子轩的话,闫昵深吸了一口气,平复情绪,她要拿出最好的状态来。

    这些年,闫昵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上,参演过多部话剧,当然,都是配角。

    实际上,她的演出经验并不少,只是一直没有人给她发挥的机会。

    在演艺圈里有句话,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是俄国一位戏剧大师说的。

    就是说在舞台上无论多么小的角色都要认真对待,全力去演,只有把每一个小角色演好了,演活了,有了大量的准备和积累,演主角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毕竟能做主角的演员不多,大多数演员都在扮演配角。

    你要是连小配角都不愿意演,那只会离主角越来越远,跑龙套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如果没有当初那十年跑龙套的生涯,或许就没有现在的葛尤,陈导明没成名之前在津门话剧院跑了好些年的龙套。

    闫昵不能和这两位相比,她跑的龙套还不够,不过这些年倒是积累了一些经验。

    她回想了一下王翠平这个人物,突然发现自己想多了。

    她是按照演员的习惯来分析这个人物,自己该怎么表演,林子轩刚才让她带上一点方言,闫昵就意识到了问题。

    王翠平是她老家的人,陕北女人出生在黄土高原,豁达爽朗,真性情,朴实大气。

    闫昵本身就是这种性格,她只要把生活中的自己表现出来就行了,不需要太多演技,一旦用了表演的方法就显得做作了,不真实。

    泼辣一点,大胆一点,我一点都不紧张,紧张个啥,额们陕北人怕过谁……

    她这么提醒自己,心里的一股气就起来了。

    闫昵对着王志闻点点头,开始了第二次试镜,这一次就好了不少,虽然和王志闻还是有差距,不过有了自身的特色。

    “小闫,这回情绪有了,你还要表现一点喜剧效果。”林子轩要求道。

    闫昵在空政演话剧,大多数话剧都是部队题材,这个题材喜剧很少,以严肃的话剧居多。

    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善于演喜剧,她本人不是那种喜欢开玩笑的性子,相反有些内向。

    “喜剧并不难演,葛尤老师你知道吧,性子和你差不多,内向,喜欢安静,可演起喜剧来没什么障碍,我觉得你和葛老师一样,在喜剧表演上有天赋。”林子轩鼓励道。

    “我和葛老师不能比。”闫昵赶忙摇头道。

    林子轩把她和葛尤拿过来比较,她可不敢应承,葛尤现在是国内顶尖的演员,塑造的喜剧形象深入人心,她只是个跑龙套的。

    而且,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当初正是林子轩把葛尤推荐给了米佳山,从而让葛尤从龙套一步步走到如今的位置。

    如果林子轩的这句话传出去,闫昵在演艺圈离肯定会身价倍增。

    连王志闻都觉得诧异,没想到林子轩对闫昵有这么高的期望,这些年,林子轩看演员的眼光很准,几乎没有走过眼。

    难道这个女演员真有喜剧天赋?

    “不用担心,你就放开了演好了,我想看看你能做到什么地步。”林子轩如此说道。

    闫昵想了想,为了这个角色,她豁出去了。

    不就是疯一回么,陕北人也有疯的时候,她喜欢摇滚,正是当年看了一场摇滚演唱会,她才想要进入演艺圈的。


第三百八十九章 拿不准

    放开自己之后的闫昵有了不错的表现,看起来有那么点意思了,虽说还不是神形兼备,可总算是有些入戏了。

    “行了,今个先到这儿吧。”林子轩决定道,“这是剧本,你拿回去好好琢磨,咱们九月份开机,你把手头的工作调整一下,有事要早点提出来。”

    “这就让我来演了?”闫昵不敢置信道。

    “我说话还不算么?”林子轩笑着反问道,“你要给自己一点信心,我可是很看好你的,等会剧组会和你签演出合约,谈片酬什么的。”

    “我没想到会这么快。”闫昵不好意思道。

    “这样吧,这部戏由我制作,你呢,以前没演过主角,知名度不高,他们肯定会压片酬。”林子轩考虑道,“我给你定个价吧,一集三千块,算是二线底层演员的价位,不高不低。”

    “谢谢林总,已经很高了。”闫妮道谢道。

    进入九七年,演员的片酬逐年增长,王志闻等人的片酬每集都要两三万。

    俞菲鸿演了几部戏后,现在的片酬一集也上八千了,徐晶蕾拍《卧虎藏龙》的续集,一集涨到了五千块,这是二线演员的片酬。

    像拍《潜伏》这样的戏,三十集的长度,投资六百万,演职人员的片酬就要占去一百万。

    林子轩找的大多是有潜力的二线演员,如果全用一线明星,这部戏的投资就要上千万。

    这造成了电视行业的繁荣景象,吸引着一拨拨的投资人进场。

    办完这件事,林子轩到京影厂去看《小城之春》的后期制作,田状状从六月份开始做后期,现在终于差不多了。

    这部戏是好梦公司今年的重头戏,赚钱是次要的,主要是用来拿奖,刷声望。

    林子轩和于东走进京影厂,京影厂还是老样子,虽然韩三评努力维持,却没有太大起色。

    国有电影制片厂基本上都是这种状态,在目前国内电影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能够维持下去就不错了,这是大趋势。

    想要盘活国企电影厂也容易,需要放开限制,大量引入海外资金,鼓励题材创新。

    不过这种想法暂时没戏,国企电影厂肩负着国家宣传的任务,不是想放开就能放开的。

    林子轩对此没什么感触,于东却感慨不已。

    从京影厂出来,他有种飞出鸟笼的感觉,好梦公司比京影厂更有活力,更大胆,更能发挥他的才能,在好梦公司没有官僚主义,有想法就有实现的可能。

    这次《小城之春》参加威尼斯电影节,林子轩让于东一同前往。

    于东的主要工作是和各国的片商进行版权交易。

    虽然这种工作可以交给专业的代理公司运作,但林子轩还是想让于东亲身体会一下国际电影市场的运作模式。

    以后好梦公司同样要建立这种国际化的发行渠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京影厂的放映厅里只有几十个人,林子轩不想让太多人提前看到这部片子。

    这是一次内部小范围的放映,郑洞添和韩三评都在,还有京影厂的导演和编剧等人。

    京影厂和京城电影学院只有一墙之隔,郑洞添比林子轩来的早,他是这部戏的挂名导演,在拍摄的过程中提供了不少宝贵的意见。

    接下来审查的事情还要麻烦郑洞添,请他过来先过一遍。

    韩三评是想看看好梦公司的新片,他是导演出身,对电影的鉴赏水平还是有的,片子的质量如何一看基本上心里就有底了。

    今年好梦公司转型,拍了两部文艺片,不少人都想着看林子轩的笑话。

    这是没办法的事儿,一旦你站在了高处,出了风头,难免会有人各种羡慕嫉妒恨。

    韩三评倒是没有这种心态,他更多的是拿好梦公司作为一个参考,给京影厂找一条出路。

    比如好梦公司的贺岁片成功了,京影厂有庞大的资源,同样可以拍贺岁片,他们今年就拍了一部片子,准备在贺岁档上映。

    让人没想到的是,大家原本以为林子轩今年不会进军贺岁档了,谁知道他不拍京味喜剧,反而跑到南方和南方的影视公司合作,拍岭南喜剧去了。

    这个转折太突兀了,显然那部《外来媳妇本地郎》是冲着贺岁档来的。

    好在是南方方言喜剧,对北方喜剧的冲击不大,京城的影视行业并没有太重视,只是感慨林子轩不走寻常路。

    有了《外来媳妇本地郎》这部片子打底,好梦公司今年恐怕不会赔钱了。

    等人到齐了,《小城之春》开始放映。

    影片的开头是周玉纹买菜回来,在城墙上孤独的徘徊,俞菲鸿挎着菜篮子,穿着一身素雅的旗袍,不紧不慢的走着,浑身上下都带着寂寞的味道。

    这个形象一出来,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在座的都是做电影的,除了林子轩,其他人是电影专业出身,懂得镜头语言。

    田状状在这里用一个长镜头表现俞菲鸿的行走,在构图里把长满荒草的城墙,和阴暗的天空放在一起,衬托出了小城的死寂和女主角的内心世界。

    所谓内行看门道,这帮人看到这个镜头就知道田状状虽然几年没拍片子,可镜头感还在。

    随着影片的放映,片中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被表现的沉静含蓄,好像是埋在地下的火山,一直在地下流动,却不会冲出地表,造成破坏。

    大家看的时候会纠结,要不要让地火冲出来,焚烧掉整座死寂的小城。

    最后故事归于平静,青年医生离开了小城,就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然而,有些事情的确是发生了,还在人心里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和恒久的回味。

    看完后,在座的每个人回想着这部片子带来的感触,它像是涓涓细流,不会让人震撼,只是留有余味,让心底有一种淡淡的惆怅。

    为谁惆怅?是为剧中的人物,还是自己?

    说不清楚,好的电影就是如此,能让人有触动,有共鸣。

    韩三评转头看了看林子轩,他知道这次林子轩又成功了,这无疑是一部优秀的文艺片,至于能达到什么高度,他还拿不准。


第三百九十章 定位

    看完《小城之春》,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部好片子,但好到什么程度,不好评价。

    这不是说在座的人不专业,不懂得鉴赏电影,而是一部影片需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在时间无情的冲刷下,绝大部分电影消失在了历史之中,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才算是经典。

    比如姜闻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国内的电影界对这部片子的评价不算高,普遍的共识是姜闻拍出了新意,不过这部片子在国产电影中的具体定位还拿不准。

    有人觉得姜闻突破了第五代导演的困境,给国产电影带来了新气象。

    也有人觉得姜闻偏离了艺术创作的轨道,过于颠覆传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