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晶蕾没有离开公司,她去找了林晓玲,林晓玲正在网上给自己的影片刷分呢。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时光网正式上线了,眼下整个界面做的还很简陋,不够美观。
这是林子轩的意见,在公司的美工看来已经很好了,因为目前国内的网站都是这个样子,页面没有一点新意。
林子轩想过把时光网从好梦公司分离出去,由自己一个人承担网站的开销。
这毕竟是一家长期亏损的网站,以他目前的版税收入完全能够支撑起这家小网站的日常运营,如果放在好梦公司里,相当于好梦公司负担这部分亏损。
后来和冯晓刚等人商量,大家觉得无所谓,好梦公司养一个网站不成问题。
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网站的价值,更多的是对林子轩的一种认同。
毕竟林子轩以往的决策没有错过,这个网站虽然需要投钱进去,说不定以后能够赚钱呢。
互联网创业是个新鲜的概念,像冯晓刚和葛尤这个年代的人不怎么理解,他们还不愿意使用电脑,冯晓刚写剧本仍然用打字机。
只有等到他们不得不改变,从而适应社会的时候,才会被迫的改变。
林子轩觉得冯晓刚可能会改变,但葛尤不一定,他比较坚持老的传统,有时候越是好说话的人越不容易改变。
时光网保留了论坛的模式,可以让网友写影评,参与互动交流。
这是论坛的优势,能极大的激发网友的积极性,同时新出现的评分功能也极具吸引力。
通过自己的参与可以左右一部电影的分数,这个就很有意思,尤其是一些现在正在上映的影片,网友的参与度很高。
今年国内引起的好莱坞大片分数普遍很低,前几年引进的好莱坞分数高出不少。
其中《真实的谎言》分数最高。
这说明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观众对好莱坞大片有了审美疲劳,从分数能直观的看出观众的观影趋势,这就是时光网评分的作用。
以此类推,根据分数同样能看出观众更为喜欢哪一类型的影片,好梦公司就能凭借这些分数统计来确定未来拍摄影片的种类。
这就是所谓的大数据分析。
当然,这是建立在评分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才能得出的结论。
林晓玲在做的就是刷分,或者说在寻找网站的漏洞,按照网站的设计,每一位注册会员对一部影片只能评一次分数。
这时候的网友较为理性,一般不会去注册多个会员刷某一部电影的分数,没有必要。
主要还是没有利益,等到以后时光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能够影响一部影片在现实中的票房成绩时,就会出现刷分的现象了。
分数越高,观众就会愿意进影院观看。
林晓玲注册了多个会员,把《我们俩》的分数刷了上去,还在下面写了几篇好评。
她不是为了好玩,而是想看看这样能不能吸引到网友的关注,从而确定刷分的效果如何。
时光网的技术人员会研究用什么方式减小刷分带来的负面影响。
林子轩觉得既然要专业,就要从最初做起,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三百九十六章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徐晶蕾和林晓玲玩了一会儿电脑,到了中午,两人离开公司,找地方吃饭。
“做演员真好,拍两个广告就能买辆车了,我什么时候才能有车子啊。”林晓玲羡慕道。
眼前是徐晶蕾刚买的新车,不是什么豪车,很普通,也就十几万的样子。
“行了吧你,我就攒了这么点家底,一下子花没了,我还心疼呢。”徐晶蕾郁闷道,“你想开车还不容易,找林总啊,林总的车子该换了,换下来的不就是你的。”
“那怎么一样,我要自己挣钱买新车。”林晓玲决定道。
作为副导演,林晓玲拍《小城之春》拿了三万块薪酬,加上平时乱七八糟的收入,她也有了四五万的存款了。
在演艺圈里,只要不是混在最底层,能够在剧组有份稳定的工作,赚钱并不困难。
两人上了车,行驶在京城的马路上,徐晶蕾是新手,车速不快。
“咱们上哪儿吃去?”徐晶蕾询问道。
“下午不是要看房子么?就在房子旁边找一家馆子,方便。”林晓玲安排道。
她们吃过饭要去看房子,不是买房,而是租房子。
从电影学院毕业后,林晓玲和徐晶蕾在家里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家里人急着给她们介绍对象,让两人不胜其烦。
她们一合计,不如出来租房子住,图个耳朵根子清静。
这时候的年轻人不像林子轩刚毕业那会儿,那时候林子轩要是出去租房子肯定会被人指指点点,说他不知道节俭。
现在大家的思想观念变了,年轻人想要拥有自己的空间,追求自由,不愿意和父母住。
他们暂时买不起房子,租房子就成了一种潮流。
京城的商品房越盖越多,有钱人可能买了几套房子,自己住不了,就拿出来出租,还有专门用来出租的公寓楼,由此催生了大批的房产中介。
房产中介伴随着房地产大开发而兴起,在1995年达到了顶峰。
这两年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淡化,一些前几年大红大紫的房地产代理公司相继的易主或者减员,不过根据统计,目前光是京城大大小小的房产中介就有一千多家。
其中规模较大的几家还在招募销售人员,伺机扩大市场份额。
由此可见,大部分人都看好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前景。
徐晶蕾和林晓玲找了房产中介,想要租一栋两室一厅的公寓楼,相对于那种家庭住宅,公寓楼在管理上更为严格。
这件事林晓玲还没和家里说,她准备租好房子后再摊牌。
反正都在京城,隔得不远,能经常回家看看,和上大学住校没什么区别。
她们吃过中饭,在中介的引领下兴致勃勃的看着房子,讨论着怎么装饰和布置,有种逃离家庭的愉悦感。
孩子长大后,总会离开父母,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八月三十一日,法国巴黎,一位叫做戴安娜的英国女人遭遇车祸离开了人世。
这个消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此人受到如此关注的原因是她的身份,她曾经是英国的王妃,后来和王子离婚了。
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就这么以悲剧收场。
果然,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事实上,戴安娜并不算是灰姑娘,她同样有着显赫的家世。
还有个原因是这位曾经的王妃热衷于慈善事业,得到了西方媒体的称赞。
由于新闻媒体大篇幅的报道,这件事在华国国内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大家普遍对那位西方女人抱着同情的态度。
不管是华国,还是英国,皇家的事务总是能吸引老百姓的兴趣。
更何况还牵涉到离婚和死亡,透着一丝神秘,让人不由得产生各种猜想。
九月初,林子轩一行人前往威尼斯参加电影节,一路上众人讨论着这个热点话题。
女人议论的是戴安娜传奇而短暂的一生。
能够嫁给骑着白马的英俊王子,应该是不少女孩童年的幻想,可惜绝大多数女孩都没有这个机会,戴安娜无疑成了那个幸运儿。
西方媒体把戴安娜塑造成一位坚强和独立的女性,能和王子结婚是幸运的,不过想和王子离婚就需要极大的勇气了。
加上她积极的参与慈善事业,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不小的声誉,甚至被称为“人民的王妃”。
然而,这一切以一场车祸而告终结。
俞菲鸿和林晓玲等人商量着到英国参加戴安娜的葬礼,悼念一番,按照新闻上的报道,戴安娜的葬礼在九月六号举行,她们来的急。
这说明戴安娜在女性心目中的形象很好。
男人谈论的是这件事有没有阴谋,不少报纸在猜测车祸有问题,提出了各种假设。
其中一个和英国的皇室有关,认为皇室的嫌疑最大,不过都没有真凭实据,报纸更多的是想用这种噱头吸引读者,增加销量。
下了飞机,来到威尼斯,他们才发现戴安娜的离世在欧洲造成的轰动,报纸上的头版几乎都是关于这件事的报道。
记者们猜测英国皇室的反应,会用什么规格来安葬戴安娜,那位英国女王的态度等等。
这种风头完全压过了威尼斯电影节,那些娱乐记者不去报道电影,反而对皇室的八卦津津乐道,尤其是英国女王的一举一动。
这对曾经的婆媳,一个活着,一个死去,此时此刻,两人都受到了世人的瞩目。
对此,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组委会也没有办法,他们原本邀请了不少的明星,可现在那些人都去了伦敦,参加戴安娜的葬礼。
据说这次葬礼会有各界的名人参与,有些人可能真的是悼念,有些人估计是去蹭热度的。
有了这场盛大而隆重的葬礼,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或许会成为最不受关注的一届。
“老哥,要不我们也去伦敦吧。”林晓玲提议道。
“能参加葬礼的都是受到邀请的人物,你们过去只能站在大街上,再说咱们没有预定酒店,现在伦敦的酒店估计都满了,住哪儿?”林子轩劝阻道。
“能去感受下氛围也好啊,放心吧,鸿姐带我们去。”林晓玲回应道。
俞菲鸿有在美国生活的经验,倒是个合适的人选。
林子轩想了想,不太放心,就把人分成两拨,一拨留在威尼斯参加各种电影节活动,另一拨到伦敦看看这场举世瞩目的葬礼。
第三百九十七章 竞争
想去英国观看葬礼的都是女孩子,或者年轻人,林晓玲还带着摄像机,这成了她的习惯。
就是一两天的事儿,耽误不了电影节。
送走了这批人,林子轩和意大利电影人马克穆勒见了面,了解一下这次入围电影的情况。
“林,今年有几部电影很有竞争力,不过《小城之春》也很好,我想拿奖不是问题,只是拿什么奖还要评委来决定。”马克穆勒如此说道。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狮奖,次一点的是银狮奖,还有最佳男女主角等各类奖项。
林子轩既然来了,当然不想空手而归,现在只能等着最后的颁奖典礼了。
这是他第二次来威尼斯,上次的行程比较匆忙,这次他算是有备而来。
虽然电影节受到了戴安娜葬礼的影响,不过还是来了不少各国的片商,林子轩带着于东和这些片商交流,推销《小城之春》这部片子,邀请他们参加影片的放映。
这就是电影商业的一面,你不能说自己是艺术家,就不去推销影片。
这次主要是让好梦公司的人了解怎么卖片子,怎么和国外的片商沟通,不要怕和他们谈,成不成无所谓,就是要有这个经验。
至于陈导明和王志闻等演员,可以看看电影,也可以游览一下威尼斯的风光。
张国粒跟着林子轩和片商见面,他有商业头脑,想看看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后或许能用得上。
他在国内拍电视剧,自导自演,累死累活,可最终拿到的酬劳没有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