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至强看到好梦公司的运营状况,觉得加深和内地的合作或许是香江电影的一条出路,然而,通过什么方式合作是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香江电影的题材很难通过内地的电影审查,比如赌片、帮派片、暴力影片等等。

    可以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香江电影都没办法在内地上映。

    香江的电影人要做出改变,和内地合作拍片,面临着一个水土不服的问题。


第四百三十五章 参观

    展现公司良好的业绩只是一方面,还要让江至强了解国内影视产业的制作能力。

    林子轩带着江至强参观了京郊的怀柔影视基地。

    这个影视基地由于建立的较早,有着充裕的资金和完善的规划,加上总局的扶持,如今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全,最有影响力的影视基地。

    每年有上百家影视剧组在这里开工拍摄,其中以电视剧为主。

    因为国有电影制片厂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摄影棚,除非拍摄大场面,否则不会来影视基地。

    即便如此,怀柔影视基地一年到头都没有空闲,十几座大型的摄影棚,无数的外景,到处都有剧组在拍戏,基地一年的盈利超过五千万。

    一般的剧组想要拍戏需要提前预约,好梦公司自然不需要。

    这座影视基地有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的投资,艺术中心的剧组什么时候想拍戏都行。

    由于影视基地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系列的相关产业,在基地周边,出现了不少家配套的公司,有卖胶片的,有租赁拍摄器材的,还有宾馆和饭店。

    每天都有数百名群众演员在这儿出没,期望得到演戏的机会。

    这个群体大多数是周边的村民,刚开始没有人组织,有剧组过来拍戏,就在周围找村民当群众演员,薪酬很低。

    村民更多的是对拍戏感兴趣,能顺便赚点钱当然更好。

    后来有人看到有利可图,就组织了一批人专门当群众演员,还能和剧组讨价还价。

    影视基地见状,就把他们找了过来,进行规范化,不能乱了秩序,必须在基地的领导下进行,或者说影视基地要从中分一杯羹。

    这样一来,群众演员就有了人领导,不是说你跑过来就能演戏的,要加入组织才行。

    这么做有利有弊,一方面群众演员的薪酬提高了,另一方面受到了双层的盘剥,算下来还是差不多,不过有了组织,出了事情有人找剧组理论。

    比如群众演员被打伤了,剧组就要赔钱。

    只是,群众演员属于弱势群体,愿意为他们出头的人不多,大多数情况都是不了了之。

    最近这两年,群众演员逐渐增多,还有从外地来的,也有艺术院校的学生,形成了不同的团体和派系,为了抢戏发生过不少的冲突。

    可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影视基地为此制定了规章制度,之所以抢戏是因为价格不明确,有人和剧组谈好了价钱,另一帮人愿意降价做群演,这就是抢戏。

    按照影视基地的定价,普通演员一天是二十五元,工作八小时,加班一小时两元。

    拍夜戏一小时加五元,这个夜戏指晚上十二点之后或者早上五点之前起来拍戏。

    需要剃头的三十元到五十元不等,看剧组安排,不能低于三十元。

    淋雨五元起步,化妆带血的五元到二十元不等,演死人剧组要包红包,五元左右。

    挨打加二十元,这个是真打,出演风尘女子,工资翻倍,这是指和客人有身体接触。

    女性如果有部分身体裸露镜头的,薪酬需要和剧组进行协商,不得低于一百元。

    为了规范秩序,基地把拍戏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做了一个大概定价,群众演员和剧组要按照这个价目表来,不得私自提价或者降价。

    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群众演员的利益。

    这个薪酬看起来比社会上普通工人的工资要高,但群众演员不是每天都有戏拍。

    这是一份不稳定的工作,没有社会保险,生病住院没有单位报销。

    甚至几天不去影视基地报道,就找不到戏拍了,谁知道你是谁啊。

    大部分群众演员过来拍戏是因为有一个成名的梦想,可惜真正从群演里走出来的明星大腕屈指可数,绝大部分群众演员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消耗掉了青春。

    作为群众演员能坚持五年以上的很少,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只能寻找其他出路。

    林子轩邀请江至强来影视基地是为了参观国内影视行业的基础设施。

    对总局来说,怀柔影视基地是一项政绩工程。

    有国外的电影人来华国访问,总会带他们参观一下,显示华国电影行业的繁荣发展。

    总局打算把怀柔影视基地打造成亚洲最大的影视基地,基地的各项设施极为完善,摄影棚就算比不了好莱坞,在亚洲应该是首屈一指。

    香江人稠地满,想要兴建大型的影视基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这方面,没办法和内地相比。

    影视基地内繁忙的景象让江至强似乎回到了八十年代末期的香江,那时候香江到处都是剧组在拍戏,演员每天要跑好几个剧组,只能在拍戏间隙打个盹。

    东南亚各地的片商拿着成皮箱的钱在电影公司外边排队等着,拷贝一出来大家就哄抢。

    那是香江电影的黄金时代,真的是遍地黄金,拍一部赚一部,大家像是疯了一样的拍戏,电影公司赚的盆满钵满,演员和幕后工人人员人人有钱赚。

    只可惜那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江至强在美国参观过环球电影公司的制片厂,他觉得不见得比怀柔影视基地的规模更大。

    不过美国的制片厂在管理上更为专业,内地的影视基地看起来有点混乱。

    毕竟有这么多剧组同时拍戏,影视基地没有充足的管理人员一对一的管理,这就造成了混乱的局面,偶尔还会发生争执。

    有个剧组在这个院子里拍文戏,另一个院子正在拍武戏,打打闹闹的影响到其他剧组。

    这都是常有的事儿,只能说基地的管理经验不足。

    参观了一番后,江至强承认内地的确有制作商业大片的基础,缺少的是专业人员。

    作为香江老牌的电影制作人,他看到一家剧组在拍武戏,看了一会就清楚了两地的差别。

    内地的武戏很实在,一板一眼,一拳一脚,和八十年代的香江武侠剧很像,经过多年的创新,香江的武侠片融入了各种元素,武打效果愈发的精彩。

    从这点可以看出,两地各有自身的优势。

    参观结束,林子轩请江至强到京城饭店吃饭,顺便介绍一些京城演艺圈的朋友。


第四百三十六章 巨无霸

    京城饭店内,众人喝酒闲聊。

    林子轩邀请的大多是和《卧虎藏龙》这个项目有关的人物,比如京影厂的厂长韩三评,华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的负责人张讯。

    要在国内拍摄这么大投资的电影,需要和这两家单位合作。

    当然,不是一定要和京影厂合作,林子轩可以选择其他的国有电影制片厂,只是两家一直合作的很愉快,没必要找其他单位。

    在国内,只要是使用境外资金的合拍片,就要通过华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这是规定。

    其他人包括好梦公司的冯晓刚和于东,张国粒、陈导明、俞菲鸿和徐晶蕾等人。

    大家见见面,以后好合作。

    江至强在香江同样是知名的电影人,多接触没有坏处。

    韩三评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来的,京影厂没有投资《卧虎藏龙》的打算,只是为好梦公司提供拍片的便利。

    包括工作人员和拍摄器材等等,到时候他会挂一个出品人的头衔。

    只要是和京影厂相关的电影在出品人一栏上基本上都是韩三评的名字,他不需要做什么,只因为代表着京城电影制片厂。

    再说,以京影厂目前的境况,也没有资金参与这么大的项目。

    而且,韩三评觉得林子轩有些冒险了。

    他承认好梦公司在《一声叹息》上再次取得了成功,这几年没有失败的投资,可参与到接近九千万人民币的电影项目,还是不太稳妥。

    和国际合作固然是好事,但不能把自己给坑进去,那就得不偿失了。

    韩三评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不过这种冒险还是算了。

    他过来只是交交朋友,非常放松,在酒桌上闲聊些和电影相关的话题。

    美国奥斯卡颁奖在即,《泰坦尼克号》能否获奖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也比较的国际化,能和江至强聊得起来。

    否则大家谈论内地电影圈的事情,江至强不了解,参与不进来,就有冷落客人的嫌疑。

    在酒桌上如何掌控话题,活跃气氛是一门学问,不能太过冷场。

    亚洲金融危机同样是一个好话题,香江股市受到冲击,大家在内地感受不深,不过在香江,股市牵动着每一个人,就连卖菜的阿婆都懂得炒股。

    除此之外,还聊到其他影响力较大的话题。

    有件事与韩三评和张讯都有关系,可以说关系到国内的每一位电影从业人员。

    那就是华影公司的改组。

    总局有意对华影公司改组,把京城和电影相关的七家单位合并到一起,组成华影集团。

    这件事还要从引进好莱坞大片开始说起,自从九四年引进了好莱坞大片,对国内的电影产业形成了冲击,怎么和好莱坞电影公司相抗衡,在业界争议不断。

    由此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借鉴好莱坞模式,建立国产电影的工业化体系。

    一派表示反对,主张电影首先是一种艺术,工业化是流水线作业,会破坏电影的艺术性。

    电影首先是艺术,还是首先是工业产品,这就是工业论和艺术论之争。

    以郑洞添为首的电影理论家认为电影首先是一种工业产品,想要发展国内的电影产业,就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业化体系。

    经过两三年理论上的探讨和研究,总局采取了电影工业论的说法。

    第一步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建立起工业体系,也就是华影公司的改组。

    在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影片的创作、生产、发行都是各管各的,没有内在联系。

    改组后的华影集团包括华国电影公司,京城电影制片厂,京城儿童电影制片厂,华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华国电影器材公司,京城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等七家单位。

    华影集团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重组和改革,成为华国最大的电影制作和发行机构。

    从电影的创作到生产,从发行到院线上映,都掌控在华影集团手里。

    它还垄断了好莱坞大片的发行,民营影视公司想要拍电影都要和它合作。

    和华国电视台一样,华影集团在国内的电影行业就是一个巨无霸的存在。

    总局想通过华影集团这个巨无霸建立起华国电影的工业化体系,以此和好莱坞相抗衡。

    民营影视公司只是华影集团的有益补充。

    改组的事情在九七年就有风声从总局传出来,为此总局还开了不少次研讨会,这可是七家国有单位的整合,过程困难重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