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不乏从海外归来的商业精英和从体制内走出来的经营人才,他们和暴发户有所区别。

    这帮人有了财富,下一步自然想彰显自己的身份,提高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在有心人的操作下,他们成了新的社会名流。

    慈善晚宴这种模式是从香江传过来的。

    香江经常举办这种名流聚会,以各种名目把商界大亨和文艺界的名人聚在一起。

    如今内地也开始了这种操作模式,民间的慈善组织逐渐活跃起来。

    说实话,内地百姓对慈善捐款兴趣不大,一个是老百姓的收入还不高,还有就是对慈善组织的不信任,内地的慈善组织不够公开透明。

    举办慈善晚宴的慈善组织更多的把目光投向了内地的新贵们。

    慈善晚宴不光是吃饭,还会举行一些小活动,比如慈善竞拍。

    这帮人想要出名,为此不惜一掷千金,尤其是暴发户,喜欢拿钱砸人,与人置气。

    当然,这些人只是内地富豪中的少数,大部分富豪保持低调,讲究财不露白。

    在这场晚宴上,林子轩不算有钱人,他的总资产不过两千多万。

    能够受到邀请更多的是因为他是著名作家的缘故,慕姗姗是著名主持人,两人在京城具有不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于慈善活动,林子轩并不热衷。

    不是说他没有爱心,让他捐款没问题,却不会深入的参与,更别说组建自己的基金会了。

    国外的富豪和大明星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慈善基金会,他们通过基金会可以避税,在帮助其他人的同时还能在社会上获得好名声。

    林子轩会参加慈善活动,但不会成为管理者,国内的慈善组织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晚宴结束,两人开车回家。

    “以后这样的场合怕是不会少了,这些人哪儿是做慈善,就是斗富呢。”慕姗姗感叹道。

    “没办法,都是熟人,总要给人几分脸面。”林子轩回应道。

    在京城混的越久,认识的人越多,人面越广,这种应酬就越难避免。

    随着好梦公司的发展,以及林子轩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别人眼里,能够邀请他出席活动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他和慕姗姗也成了所谓的社会名流。

    人际关系同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慕姗姗明白这个道理。

    “你回头劝劝咱妈,让小雪去幼儿园,过些天就要开学了。”慕姗姗转移话题道,“小孩子最好是和同龄的孩子玩,小雪没有几个同龄的玩伴。”

    小雪前两天刚过了三岁的生日,差不多该上幼儿园了。

    郑秀莲觉得孙女的年龄还小,等明年再说。

    而且,一旦小雪上了幼儿园,她在家里没事可做,有点舍不得。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如果是住在大杂院里,孩子多,不缺少玩伴。

    像林子轩这样住的独门独户,小雪很难找到玩伴,小孩子还是和小孩子更有共同语言。

    幼儿园招收三到六周岁的小孩子,小雪的年龄够了,在幼儿园不仅能交朋友,还会做游戏,开发智力,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慕姗姗说的有道理,不过郑秀莲的心情也要理解,该怎么做,他真没什么头绪。

    “行,我试试看。”林子轩答应道。

    “你可别忘了,我和咱妈说过几次,她舍不得小雪我能理解,可也要让小雪学会自己独立,不能老这么下去。”慕姗姗叮嘱道。

    “老年人就是这样,喜欢孩子,要不怎么会有隔代亲的说法呢。”林子轩解释道,“别着急,到时候就好了,总能明白过来。”

    “希望如此吧。”慕姗姗无奈道。

    “对了,冯哥和嫂子办理了离婚手续,准备年底和徐姐结婚,你抽空去嫂子哪儿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林子轩提醒道。

    冯晓刚还是离婚了,年底和徐繁的婚礼不准备大办,在京城就是请相熟的朋友聚一聚。

    过年的时候和徐繁一起回她老家,在老家办一次酒席,也就成了。

    两人在京城花了上百万买了一套房子,正在装修。

    离婚后,冯晓刚不能住在家里,这几天都在宾馆,说是要安下心来琢磨剧本,其实是躲记者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记者不知道从哪儿得到了消息,都追到好梦公司来了。

    冯晓刚和徐繁都是影视圈的名人,这年头名人离婚不算新鲜。

    记者更想知道的是冯晓刚和徐繁是什么时候好上了,是不是婚外情。

    如果被证实冯晓刚在婚内和徐繁好上了,这就是一条大新闻。

    读者对这类新闻一向喜闻乐见。

    还有记者怀疑其中是不是有潜规则,否则徐繁怎么会看上冯晓刚呢,当然,不排除郎才女貌,人家就是看对眼了。

    不少和冯晓刚熟悉的人都遭到了记者的采访,林子轩也不例外。

    “能有什么忙可帮,嫂子那人坚强着呢,她是看没法挽回了,这才同意离婚。你说现在的社会怎么了,不少平时看着挺好的一对说离就离了,一说就是感情不合,感情不合能过那么多年?”慕姗姗不解道。

    “谁知道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林子轩如此说道。

    现在社会上离婚的越来越多,以前离婚被认为是丑闻,能凑合过就凑合了,如今风气开放,在大城市离婚逐渐被接受。

    说不上这是好还是坏。

    林子轩摇摇头,不再想这个问题,他看着车窗外,不知不觉已是深秋。


第四百七十三章 未映先火

    ,。

    冯晓刚离婚的事情闹得有点大,好梦公司代表冯晓刚表了一个声明。81ΔΔ

    大意是夫妻双方自愿离婚,和徐繁属于情投意合,谢谢媒体朋友的关心。

    这相当于危机公关,意思是我们这儿都商量好了,没有新闻可挖,你们该干嘛干嘛去吧。

    即便没有这份声明,等到冯晓刚和徐繁结婚后,各种传言也会自动消散。

    短时间内,冯晓刚是不会出现在媒体面前了,刚好有时间静下心来琢磨新剧本。

    林子轩庆幸这时候的络还不达,内地的娱乐记者偷拍的手段还不高明,否则冯晓刚肯定会上热搜的头条。

    八月底,林晓玲、刘霖和徐晶蕾前往香江。

    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公司为她们安排好了行程,《回家》这部影片除了要参加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还有其他各类影展。

    全世界稍微上档次的电影节和影展就有几十家,每个月都有,这就是全球宣传。

    像《回家》这种小成本文艺片,如果没有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资源,很难获得这些机会。

    再说,光是在各个国家跑一圈,机票和住宿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在威尼斯的宣传工作已经在进行,除了片商和影评人,他们甚至邀请了当地的天主教协会的成员来观看这部影片。

    按照电影节组委会的排片计划,姜闻的《许三观血记》放在月六日和七日两天上映。

    六日的是口碑场,主要是影评人观看影片,七日的是映场,面向的是观众。

    这两天是竞赛片上映的黄金时段。电影上映日期太晚的话,不容易形成口碑,观众看了太多影片,难免有厌倦心理。

    由此可见,组委会对《许三观血记》的重视。

    主要是因为这部影片有来自意大利电影人的投资,他们当然想拿到好成绩。

    《回家》被安排在月十日上映,这个时段不算太好,不过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宣传攻势很强大,不仅了大幅的海报,还了当地的媒体。

    宣传的噱头是《回家》是部获准在华国大6监狱拍摄的影片。

    他们相信意大利观众对此应该会感兴趣。

    威尼斯电影节刚刚开始,两部来自华国的电影就有暗中较劲的苗头。

    这同样是一种宣传手段,把两部影片放在一起比较,能引起关注度,成为话题。

    林子轩没有去威尼斯,他要忙着《生死抉择》的上映工作。

    《生死抉择》的初剪版本长达三小时十分钟,和《泰坦尼克号》的时长差不多,但这部片子显然不能和《泰坦尼克号》相比。

    一部影片的时间越长表示在影院上映的场次越少,场次少代表着票房少。

    举例来说,十分钟的电影一天至少可以安排六场,一百八十分钟的电影只能放映三场。

    前者的票价是十五元,后者只能是二十元,一部国产主旋律影片如果票价过三十元,观众恐怕不会买账。

    这么算下来,在同等上座率的情况下,时间越长的电影票房越少。

    想要提升票房成绩,先要把影片的时长压缩下来。

    《生死抉择》最后压缩到两小时四十分钟,这样在影院一天可以放映四场。

    由于京城电影制片厂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在总局审查的时候没有受到太多为难。

    这部影片的量刑问题由司法部门的多位庭长进行了反复论证,事后还把影片送到了上级的纪委部门,请有关人员审查。

    做到严格以法律为依据和准绳。

    在总局获得批准后,韩三评邀请京城电影圈的影评人和专家观看了《生死抉择》。

    这是想在全国上映前获得好口碑,有了好口碑才能吸引观众。

    作为京城电影制片厂的厂长,《生死抉择》的导演,韩三评的面子大家还是要给的。

    放映当晚,来的不仅是影评人和专家,还有不少明星,林子轩、冯晓刚、葛尤和张国粒等人悉数到场,给电影撑场面。

    两个小时四十分钟过后,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部影片的确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在反映**问题上较为深刻,能够引起共鸣。

    其中主人公掀翻宴席、怒斥**和自我剖析等剧情都有很强的感染力。

    电影结束,韩三评站在台上,说了一段话。

    “无论对于京影厂和我个人而言,这都可以说是一部倾情之作,是一部融合着我们的身心、融合着我们的热情和思考,体现了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这部影片中包括反腐倡廉、国企改革、职工下岗、资产重组等社会热点问题,我们的原则是直面现实、不掩饰、不回避,如何拍摄一部能够赢得观众的国产影片,我们一直在路上。”

    第二天,京城的报纸上对《生死抉择》一片叫好声。

    有专家指出,影片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主题的重大深刻,还取决于创作者在艺术上的精打细磨,与同类题材的文艺作品相比,《生死抉择》在开掘人性的力度和深度上下了大功夫。

    主要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使得反腐倡廉的生死抉择更加具有震撼力。

    影评人纷纷给出好评,认为这是一部敢于揭露现实,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廉政建设和反**斗争的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这是一部弘扬社会正气,令人荡气回肠的好作品。

    读者突然现一部叫做《生死抉择》的电影占据了娱乐版面,而且是一面倒的好评。

    加上之前就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他们不免好奇,既然说的那么好,要不要到影院里看看,到底是怎么个反腐倡廉。

    在京影厂和好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