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一脚踢过来,一拳打过来,演员反应的时机是不是拿捏的恰到好处。

    这不是真打,看着拳头打过来,和演员有了身体接触,实际上并没有力道,这时候就看演员的表演了,有没有夸张,有没有做出正确的反应。

    这里面的分寸拿捏很重要,否则就会让观众觉得假。

    这毕竟不是喜剧电影,不需要夸张。

    剧组的第一场武戏是玉娇龙飞身而起踢倒四名盗匪的戏份,那个扮演盗匪的大汉被徐晶蕾一脚踹在地上。

    在李桉看来,盗匪飞起老高背着地,看起来相当不错。

    不过袁和评不这么认为,那个盗匪看起来是背着地,其实没有摔实,是腿先着地,把力道卸了下来,不是真摔,这人没有卖力。

    作为武行,做事的时候不能偷懒。

    现在还弄个钢丝帮忙卸力,在八十年代,香江的武行从二三楼摔下来,都是拼命的硬干实摔,到地上的时候已经起不来了。

    所以,那时候的香江功夫片好看,如今没有多少人愿意那么拼命了。


第五百一十三章 无形资产

    华国电视台给《渴望》的版权开价是八百万人民币。

    只要付了这笔钱,电影可以继续使用《渴望》的名字,并在宣传上和电视剧联系起来。

    这是什么概念?

    《生死抉择》的投资不过七百万人民币,只为了用一下名字,有利于电影宣传就要拿出八百万,相当于一部电影的投资了。

    华国电视台有自己的理由。

    《渴望》在华国百姓心目中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价值难以估量,这是一个品牌。

    或者说是无形资产,怎么判定这个资产的价值,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以《姗姗访谈录》为例,这是一档优质的访谈类节目,那么这个品牌的价值是多少?

    可以从广告商愿意出多少钱给节目冠名来大致做出判断,如果广告商每年拿出五百万在节目上打广告,那这档节目的无形资产就值这个数。

    这是由市场做出的决定。

    华国电视台找了专业人士给《渴望》的品牌来做估价。

    这些专业人士对《渴望》进行了一番评估,十年过去了,老百姓对这部剧的续集期待很高,相应的电影票房就很高。

    这个期待值就是无形资产,期待值和电影票房挂钩。

    预估出电影的票房,然后按照比例抽成,这是专业人士给出的建议。

    然而,电影票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没有上映前谁都说不准。

    比如电影拍砸了,或者演员传出了丑闻,电影上映的时候刚好碰到了一部好莱坞大片,这些因素都能影响票房成绩。

    预估票房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电影可能取得的成绩,既不夸大,也不看低。

    老百姓对《渴望》的期待值很高,在正常情况下这部电影票房会大卖,以国内电影行业国产片以往的成绩判断,这部影片的票房会在五千万左右。

    这是指用原班演员出演,没有拍砸,没有遇到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

    这只是一个基数。

    专家们还会考虑好梦公司以往的业绩,公司的影响力和运作能力,一个实力强劲的电影公司和一个实力弱小的电影公司推出的电影票房会存在很大差异。

    好梦公司作为投资方可以给影片的票房加分。

    如果再加上华影集团参与其中,那么这部影片在院线排片上具有优势。

    综合各种因素,专家们认为这部《渴望》的续集票房应该在八千万上下,或者说在七千万到九千万这个区间内。

    这只是预估,他们不保证最终的结果。

    按照这个票房成绩,从中抽取十分之一的话,就是八百万。

    华国电视台的某些领导原本想开九百万的,不过看在韩三评的面子上,就按照平均值来好了,他们还觉得自己吃亏了。

    为了证明没有漫天要价,电视台把专家的评估文件分别给了华影集团和好梦公司。

    林子轩认可这个评估,但事儿不能这么算。

    专家是按照所有事情都正常进行的情况做出的评估,可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

    尤其是拍摄《渴望》的续集,风险更大。

    一旦续集不被观众认可,别说是八千万票房,能有一千万就不错了。

    如此一来,所有风险都在电影公司的身上。

    华国电视台不认可这个观点,他们认为自己也承担着风险,电影拍砸了,会对《渴望》这部电视剧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降低这部剧的无形资产。

    说起来,这是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华国电视台认为《渴望》就值这个价。

    林子轩算过一笔账,用八百万买版权,加上投资和后期宣传,这部《渴望》的续集至少要两千五百万才能完成。

    张凯莉和李雪建都是著名演员了,片酬绝对不低。

    也就是说,票房要达到七千五百万才能收回成本。

    这么算下来,真没什么赚头。

    当然,好梦公司会因此提高知名度,影片会拿奖等等,那是额外的收获。

    这件事其实是一个提醒,那就是无形资产的价值。

    国内的企业往往不重视这一点,没想过经营自己的品牌,多是在替国外的公司做代工。

    一个品牌,一个商标,只要经营的好,就会具有极大的价值。

    林子轩想过绕开华国电视台,比如给电影起名叫《刘慧芳》,在宣传的时候所有人都不提电视剧,只说电影。

    但那么做显得特别别扭,就像是在掩耳盗铃一样。

    老百姓知道,记者知道,就剧组的人装作不知道,记者问问题,大家就打岔,顾左右而言他,那样宣传不出什么效果来。

    《渴望》讲究的是怀旧,是情怀,如此才能打动观众。

    听着张凯莉和李雪建说起当年拍摄《渴望》的故事,观众自然而然的就陷入回忆之中,愿意掏钱到影院看电影。

    这才叫做宣传。

    林子轩和韩三评商量之后,决定接受华国电视台的报价,不过他提出了两个方案。

    一个是好梦公司直接用八百万换取授权,一个是电视台用这个授权作价八百万,算作是电影投资,等到电影上映后,电视台获得票房分账。

    第二个方案相当于电视台承担了一部分风险。

    不过林子轩给出了具有说服力的理由,《生死抉择》的票房破亿,这是好梦公司和京城电影制片厂合作的结果。

    如今韩三评成为华影集团的副董事长,拥有更大的权利。

    两者的再次合作,这部《渴望》续集的电影票房将会再创辉煌。

    加上华国电视台的宣传渠道,想想看,大家一起合作,肯定比《生死抉择》更火爆。

    林子轩既不想拿钱出来,又想让华国电视台做免费宣传,这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票房真的好于预期,华国电视台同样能赚到钱。

    有钱大家赚,合作共赢,要是电影票房一败涂地,也能拉上华国电视台一起赔钱。

    华国电视台综合了好梦公司的业绩,以及华影集团庞大的实力,觉得投资进去比直接拿八百万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由此,三家企业就拍摄《渴望》续集达成了合作协议。

    这是民营影视公司的生存之道,和这些国有大企业互相博弈,从而获得发展的机遇。


第五百一十四章 尊重

    韩三评和华国电视台愿意参与进来,除了觉得这件事能获得好处外,还因为他们看到了《渴望》电影版的初稿。

    这个初稿是从好几个版本里定下来的。

    关于如何讲述《渴望》续集的故事,好梦公司的编剧们大致分成了两个阵营。

    一个是把重点放在一九九九年。

    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明年就是一个新的世纪了。

    这是辞旧迎新的重要一年。

    但有些科学家却声称一九九九年并不是这个世纪的最后一年,他们认为二十世纪结束于二零零年,二十一世纪开始于二零零一年。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争论。

    不管科学家怎么论证,各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老百姓都准备迎接千禧年,庆贺新世纪。

    把《渴望》电影版的背景放在这一年代表着过去的结束和全新的未来。

    这个版本的剧本讲述了九九年刘慧芳家里发生的故事,京城变了模样,人们的生活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一个小家庭牵出整个大社会,从家长里短中讲述这些年的时代变迁。

    另一个版本是采用编年的方式构筑故事,把整部电影分成几个段落。

    九二年南方讲话加速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带动了全民下海的热潮。

    九五年国企改革,私人开始承包国有企业。

    九七年香江回归,国企职工下岗大潮。

    九九年刘慧芳上了年纪,孩子长大了,国家即将进入新世纪。

    这四个段落是四个围绕着刘慧芳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三十分钟,整部电影两个小时。

    两个版本各有优劣。

    第一个版本故事情节集中连贯,但通过回忆的方式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

    第二个版本故事情节分散,不过和大时代紧密相连,让观众有代入感,那些本来就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故事。

    从投资的角度讲,第一个版本投资较少,就是发生在当下的故事,不用搭建外景。

    第二个版本要把各个年代的时代特征表现出来。

    别看只是十年的差别,这十年国内的变化大着呢,十年前京城还像个大农村,到处是农贸市场,到处在修路。

    十年后京城已经有了现代化都市的雏形。

    林子轩倾向于第二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只能算是普通的情感故事,第二个版本才带有主旋律影片的色彩。

    韩三评和华国电视台的领导看到的是第二个版本的初稿,他们觉得还行,还有完善的空间,一定要精益求精。

    这就是领导的做派,很难让他们十分满意,能达到八分就不错了。

    对于导演的人选,华国电视台觉得赵宝钢合适,赵宝钢当初就是《渴望》的导演。

    林子轩自然推荐林晓玲,林晓玲怎么说也拿过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名气够了,只是有人觉得她太年轻,掌握不好这种题材。

    对于这个邀请,赵宝钢婉拒了,他不太想到电影圈发展。

    再说,拍摄《渴望》续集风险太大,他性子沉稳,不愿意冒这个险。

    确定了剧本和导演,接下来就要联系演员,筹建剧组。

    三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后,这部电影越做越大了。

    对外号称是投资两千五百万,实际上只有一千七百万的资金,好梦公司出资一千万,华影集团出资七百万。

    两位主演的片酬要一百六十万。

    张凯莉是《渴望》的灵魂人物,她这几年因为生孩子没有接戏,沉寂了下来,但提到刘慧芳,观众就会想起张凯莉。

    她的片酬不能用几线演员来定义,而是要看票房号召力。

    这部《渴望》续集主要就是靠她来吸引观众,所以开出的是一线演员的片酬,八十万。

    李雪建老师是国内的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