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觉得有道理的打法,拍出来感觉都很傻,观众不会觉得好看。
不过他还是想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轻功和招式代表着人物的性格。
在招式用劲上,李慕白是虚灵劲,俞秀莲是刚柔劲,玉娇龙先是松沉劲,经过教导后是轻灵劲,最后跳崖的时候是虚无劲。
玉娇龙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其他如刘泰保是硬劲,蔡九是僵柔劲,碧眼狐狸是松软劲。
劲道代表着招式和打法,这是李桉根据人物性格设计出来的,只是到了正式拍摄的时候,很难做到这种地步。
“你要的那种东西,武术队和武行都做不到,更何况是这些演员。”袁和评如此说道。
明知道不行,李桉还是做出了要求,他是想尽可能的还原武侠小说中对于武功的描述。
在武侠小说里,剑若飞凤,刀如猛虎,枪似游龙。
这只是武侠小说家的一种想象,不说现实中没有,就算在电影中也很难达到那种效果。
李桉拍摄《卧虎藏龙》是想圆一个武侠梦,不能像香江武侠片那么的随意,只要觉得打起来好看就拍,不管符不符合人物的形象。
对于轻功,在拍竹林戏的时候,他尝试了让演员吊在高空展现飘逸的美感。
如今来到避暑山庄,李桉想拍演员在屋顶飞跃追逐时的那种动感。
实际上,他想过让演员在竹林上互相追逐,那个拍摄的难度太高,危险性太大,在屋顶上还有实现的可能。
徐晶蕾这次的造型是黑衣蒙面,夜行衣相当紧身,穿在身上能显得凸凹有致的身材。
尤其是她蒙面的那块面纱,这个设计和其他武侠片都不同。
以前的武侠片蒙面的女侠都是一块黑布或白布,风一吹就能从下面掀起来,也可能被人揭开面纱,露出美丽的容颜。
李桉要求这块蒙面巾要贴合演员的脸庞,就照着徐晶蕾的脸来设计,刚好遮住。
不能太大,太大了显得笨拙,要欲盖弥彰,正好能包住演员的脸,不多不少,还能透着一股神秘,最能挑动观众的情绪。
就是让观众想看却看不着。
这种设计还能防止在打斗的时候被对方揭开面纱,戏中徐晶蕾和俞菲鸿对打时有个场景,俞菲鸿伸手去抓徐晶蕾的面纱,可就是抓不着。
这是李桉最满意的一个造型。
张嘉绎进入《卧虎藏龙》剧组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他凭着《借枪》这部剧有了些名气,不过剧组里要么是内地的一线演员,要么是港台的明星,他只是过来出演一个配角,不会给他开一场欢迎会。
好在剧组里大多是好梦公司的工作人员,接待和安排上不成问题。
在当地的宾馆安顿下来后,张嘉绎来到了拍摄现场,观摩学习。
徐晶蕾已经换上了戏服,正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绑钢丝,看到张嘉绎也只是点点头,她脸上还带着面纱呢。
每次拍戏前,李桉都会检查这块面纱,看看是不是合适,面纱有没有遮住眉毛和眼线,有没有给眼睛预留下空间。
旁边有一台吊机,上面坐着摄影师,从高处俯拍整个避暑山庄。
拍摄演员在屋顶上的追逐戏可不是让演员一直跑,而是跑几步就停下来,一段段的拍,后期剪辑的时候合在一起。
演员身上都有钢丝,根本跑不快,只是做出疾驰飞跃的动作。
一晚上四五个小时,拍不了多少戏份,武行们还要不断的研究李桉的新想法,比如能不能在城墙上来一段追逐戏,能不能把动作放慢。
很多东西都是临时想出来的,而不是事先计划好的。
这次香江的工作人员和李桉合作都觉得难受,李桉走的不是香江的套路,他不按照常理出牌,而是有自己的想法。
香江人觉得没有完全发挥,做出理想的样子,被李桉弄得束手束脚,不够尽兴。
特别是武行,对他的意见最大。
文戏导演插手武戏在香江是很忌讳的事情,如果李桉不是好莱坞大导演,袁和评又愿意合作,换一个武行班底,可能早就走人了。
李桉认为所有人都应该为电影这个整体服务,而不是依靠个人的发挥,这是他的风格。
张嘉绎在剧组待了四天,演完自己的戏份,返回了京城。
要说他对《卧虎藏龙》剧组的印象,大概就是所有人都很累,不过拍戏很认真。
李桉看起来很好说话,却坚持自己的想法,只有经过尝试,证明的确做不到后才会放弃。
第五百三十三章 培训
黄勃参加了《华国之声》节目组举办的培训课。
五十多人在酒店的一间会议室内,听着节目组讲解节目录制时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其中大部分是驻唱歌手,有黄勃熟悉的,也有见过面却没打过交道的,还有些生面孔。
京城里驻唱歌手这个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可能都认识,更多的只是听说过。
会议室里有人在录像,看起来挺专业。
实际上,这时候节目已经在录制了。
这些人里面会出现节目第一季的冠军,当最终结果揭晓,会对冠军参加比赛的过程进行回顾,让观众了解节目的整个制作流程。
在培训这段时间,会对参赛者进行采访,询问他们参赛的原因和动力。
每个人的回答各不相同。
有人说想要当真正的歌手,有人则希望父母为他们骄傲,还有人想要成为歌坛新的天王天后,也有实在的,就是为了能多赚点钱。
这些都是他们的梦想,梦想正是《华国之声》这档节目的主题之一。
参加培训这一段或许不怎么重要,不过有备无患,以后可能会成为节目后期剪辑的素材。
黄勃和几个相熟的驻唱歌手坐在一起,在休息的间隙随意的聊上几句。
他们都在京城的歌舞厅混了好几年,是老油条了,不像其他人态度那么的端正。
“我说,那几个女的是怎么回事,在谁场子里混的,以前没见过啊。”黄勃奇怪道。
“你消息落伍了,我听一哥们说是一家音乐公司准备推出的女子组合,想让她们在电视上露露脸儿,积攒人气。”有人回应道。
在歌厅酒吧里驻唱的也有女孩子,不过不多,毕竟那种环境不适合女孩子。
只要嗓子不错,容貌还行,女歌手要比男歌手容易出头,往往在酒吧唱上几个月就离开了,不可能长久。
而且,有没有在酒吧唱过大致能看得出来。
在酒吧里唱歌不能含蓄,性格上要放得开,懂得活跃气氛,这种歌手不会文文静静的。
这五十多人里有十几名女参赛者,黄勃说的是五个坐在一起的女孩子,从衣着打扮到举止都不像是在酒吧的驻唱歌手,他这才问了一句。
“这不公平吧,她们可是专业的,看那个女孩的年纪,顶多十六七岁,有参赛资格么?”有人不满道。
“人家不还没成专业歌手么?再说年纪,改一改就行了,算多大的事儿。”有人无所谓道,“你也在社会上混了几年,还说什么公平不公平的,有劲么?”
这话一出,几个人沉默下来。
如果讲究公平的话,他们也不会在这儿参加培训课,或许早就成为大歌星了。
“算了,咱们自己唱好就行了,管那么多干嘛,大不了回歌厅继续唱。”黄勃打气道。
这倒是个说法,他们来参加《华国之声》只是抱着一线希望,实在不行还有个退路,想想真不用太当回事儿。
黄勃白天参加培训,晚上继续到歌厅唱歌。
了解了节目的录制流程后,他就知道自己的希望不大,他擅长唱流行歌曲,声音不是非常有特色,他的长项在于跳舞,还能自己编舞。
在酒吧边唱边跳,容易受到客人的欢迎。
但《华国之声》这档节目更为看重选手的嗓音,对演唱的歌曲还有限制,不利于他发挥。
估计很多驻唱歌手都不习惯,不过黄勃能够理解,节目要在电视上播出,不能搞的像是在酒吧开演唱会一样,那就不靠谱了。
如果只是凭借嗓音的话,他没有太大的优势,被淘汰很正常。
即便如此,他还是想在一个正规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艺,拼一拼。
林子轩同样注意到了那五个参赛的女孩子,看简历还有正在京城舞蹈学院上学的学生。
“这家音乐公司太出格了吧,一下子过来五个,就算是想露脸来一两个就行了,这让其他音乐公司怎么看。”林子轩恼火道。
“刚开始没注意,后来才知道她们是一个正准备推出的女子组合,叫做漂亮宝贝。”慕姗姗解释道,“音乐公司是想借助咱们的节目提升她们的名气,再推出音乐专辑,说起来还是节目组的经验不足。”
“这个叫江一雁的才十六岁,咱们不是规定只有十八岁才能参赛么?”林子轩不解道。
“她是艺术院校的在校生,艺术院校的学生出道早,文化课少,节目组经过讨论又添加了一条补充规定,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年龄可以适当放宽到十六岁。”慕姗姗回答道。
林子轩没有太关注这档节目的制作过程,不清楚还有补充规定。
不过想想也有一定的道理,年龄限制是防止那些正在上学的学生辍学参加比赛,而艺术院校的学生十六七岁出来演戏的不再少数,就是为了混个资历。
有些女孩子还没到二十岁呢,就演了十几部戏,当然都是小配角。
这是姗姗文化第一次制作大型的音乐比赛类节目,虽然事前做了详细的准备,可在制作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由此可见,即便有着各种规则,也难免被钻空子。
这个规则不可能比法律还严密,法律都有漏洞,更何况是一档综艺节目的规则呢。
那些音乐公司要捞取好处,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就当是积累经验,为下一季做准备了。
“明年要是还和音乐公司合作,把这一家给踢开,太贪心了。”林子轩决定道。
捞好处可以,说起来大家都是为了利益,可贪心就有问题了,不是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等明年节目有了名气,肯定不会找这些公司了,他们这么做是在毁节目,就没打算做长久,和他们合作怎么能放心。”慕姗姗同意道。
“行了,准备开录吧,我估摸还会出不少事儿,你要有心理准备。”林子轩如此说道。
导师和学员之间,音乐公司和学员之间,音乐公司和节目组之间,这里面的矛盾太多了。
观众看到的是一档励志的音乐节目,但在这背后却是无数的利益纠葛。
林子轩翻看着参赛者的简历,扫到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叫黄勃。
第五百三十四章 全民写作的时代
林子轩翻看了黄勃的简历,内容颇为丰富。
他想了想,没有前去培训班,打算等等再说,看看黄勃参加节目的结果如何。
九月初,《华国之声》进入正式录制的阶段。
与其同时,林子轩收到了韩含寄过来的手稿,这是韩含写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随着手稿而来的还有一封信,解释了他写作的初衷。
这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