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经纪人对她还算不错,替她找了不少机会,但公司的实力有限,很多时候需要她自己来跑。
比如这次试镜,经纪人事前拿不到消息,她没有一点准备。
如果经纪人的人脉够广,不仅能打探到内幕,提前了解剧情,还能和导演说上话,试镜成功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高园园没有告诉经纪人好梦公司的条件,她要先和父母商量。
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不是圈内人,家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这方面很难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商量后左右不过是两条路。
一个是不离开经纪公司,出演《我的野蛮女友》,只拿片酬。
至于后续的宣传就不管了。
在电影宣传上很有讲究,以《我的野蛮女友》为例,高园园比黄勃有名气,在海报上应该她的名字在前面,黄勃在后面。
但因为她不是好梦公司的演员,她的名字只能在黄勃后面。
还有媒体的报到,和好梦公司交好的媒体会夸赞黄勃怎么样,忽略高园园。
甚至到各大城市跑宣传,高园园的行程由她的经纪公司负责。
包括酒店和车辆的安排,化妆师的配备,记者采访的环节等等。
道理很简单,你不是我们公司的演员,我们不会提供资源支持。
在一些电影的宣传活动中,演员和演员之间的待遇差别很大,这是他们背后公司的实力决定的,倒没有什么阴谋。
他们虽然出演了同一部影视剧,只是由于宣传的侧重点不同,可能造成有人走红,有人默默无闻的局面。
第二个是加入好梦公司,不过要保障高园园不会被原经纪公司伤害。
父母既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发展,又希望能安安稳稳的生活。
如果因为离开经纪公司被攻击,或者遭到伤害,那不如不离开。
第二天,在父亲的陪同下,高园园来到好梦公司。
林子轩正在和编剧们讨论剧情,知道后接待了他们。
听完高园园父亲的担心,他觉得这位父亲对演艺圈存在误解。
不可否认,这个圈子不太干净,尤其是资本进入之后,和社会上的闲杂人员勾结起来,弄得乌烟瘴气。
但那是底层的情况,一个圈子越到高层越讲究规矩,不会乱来。
既然是花钱能摆平的事情,何必用那些下三滥的手段呢。
说到底是利益之争。
高园园的违约金是一百万,给他们就好了,走正规途径,按合同办事。
如果事后搞小动作,以好梦公司在京城演艺圈的影响力,他们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林子轩有这个底气。
他是个守规矩的人。
这个规矩不仅是演艺圈的规矩,也是做人和做事的底线。
在确定了高园园愿意加入好梦公司后,林子轩给她所属经纪公司的负责人打了电话,和对方沟通。
他告诉对方,要本着演员自愿的原则解决问题。
当然,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低头不见抬头见,要留一份情面。
“李总的这个人情我记住了,以后咱们两家多多合作。”林子轩最后说道。
这是在安抚对方,和好梦公司搭上关系对他们的好处不言而喻。
他亲自打电话给足了对方面子,还有一个人情,只要对方识趣的话,就不会在这件事上闹出麻烦来。
“好了,你不用出面,剩下的事情公司帮你解决。”挂了电话,林子轩保证道,“高叔您放心,小高既然来了我们公司,肯定会重点培养,不会亏待了她。”
高园园看着自己担心了一天的麻烦就这么解决了,心情放松下来。
这就是大公司的做派。
高园园和父亲离开好梦公司不久,接到了李总的电话。
李总在电话里恭喜她进入好梦公司,祝她早日成为一线明星,又惋惜自己的公司太小,不能替她提供好的资源。
话里话外透着交好的意思,让高园园不要忘记他这个老东家。
结束通话,高园园感觉很奇妙。
她听过林子轩的事迹,了解林子轩在圈子里的地位,不过那都是私下里的八卦消息,大家传来传去,真假难辨。
今天才算是见识到了,传言不虚。
第六百五十章 上课
这个周末,林子轩要去上课。
上课的地点在文化部的一间会议室内,周末两天,共八节课。
包括外交礼仪、英国文学概论,以及有关英国社会文化方面的常识。
这是为明年一月份出访英国做准备,由外交部和文化部组织。
参加的人员有六位作家、两位对英国文学有研究的学者和随行的文化部官员,目的是熟悉英国的礼仪和文化。
即使是作家,也难说就了解英国的文化。
他们或许知道那些英国著名作家的作品,但对英国的文化所知不多,谁没事研究那个啊,那是专家学者的工作。
由于会和英国王室接触,社交礼仪不可避免。
倒不是说按照他们的礼仪来,只是要弄清楚哪些东西让他们避讳。
既然要和英国的学者交流,不能连人家的文化都不了解,至少提到某个人物的时候有印象,知道是干嘛的。
这六位作家里,林子轩最为年轻,是小字辈。
其他五位都是华国作协的领导,年纪有五六十岁,在国内文坛具有影响力。
此次出访由文化部副部长带队,规格不低,不少作家都想参与进来。
人生在世,逃不过“名利”二字,这些老作家或许不在乎钱,但在乎名声。
他们对林子轩的态度不错,林子轩现在是京城作协的副主席,是组织的一员,在没有利益纠葛的情况下,大家相处融洽。
课余时间,几个人一块闲聊,主要是他们聊,林子轩听着。
“小林啊,你有创作才华,但不要浪费在影视上面,文字才有魅力,才能流传千古,影视能做到么?”一位老作家不以为然道,“那部童话故事是畅销,不过你应该把精力放在严肃题材的作品上,不能太浮躁。”
“小林还年轻,还有时间,不像咱们都老了。”另一位作家感慨道。
“我就是这么说说,现在的年轻作家沉不下来,总想着把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出名赚钱,不像咱们那时候写作是为了给社会和民众留下精神财富,是反映一个时代。”先前的老作家抱怨道。
林子轩也不争辩,配合着说上两句。
传统作家看不起影视编剧,小说讲究雕琢,无论是语法还是词句都要仔细琢磨,一本小说往往修改上几十遍。
剧本就没有那么讲究了,只要把意思表达出来就行,以对话为主。
尤其是电视剧的剧本,为了拉长集数,灌水是常见现象。
电视剧是按照集数卖钱,集数越多越赚钱。
九十年代初期,二十集的电视剧是主流,到了中期,四十集的电视剧大量出现,现在朝着五十集以上发展。
剧情不够对话来凑,一集电视剧没什么剧情,就看两个人闲聊了。
电影剧本要好一些,一般是九十分钟的剧情,但同样存在灌水的现象,有些甚至拍成了广告片和歌曲MV。
年轻作家为了小说改编成剧本,在创作故事的时候就走影视剧的路线。
这是传统的老作家看不顺眼的地方,认为那样的小说缺乏深度。
对于小说和影视剧谁能流传更广的话题,林子轩觉得没有分别。
只要是经典的东西就具有价值,能流传下去,小说带给人想象的空间,影视剧更为直观,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老作家们谈到即将在明年年底举办的文代会。
这是第七次文代会,到时会改选领导机构,包括主席、副主席和荣誉委员。
华国作协同样会进行选举,林子轩应该能成为作协三十名主席团委员成员。
想成为作协的副主席,就要五年或者十年以后了。
没办法,这个会议五年一次,选举也是五年一次,除非出现意外状况。
“小林这回有希望进入主席团,你是京城青年作家的代表,我们几个都看好你。”有老作家支持道。
“我上次就说要退出去,给青年人机会,可主席不同意。”有老作家无奈道。
这么说更像是炫耀自己和主席之间的亲密关系。
如今的作协主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说起来和林子轩有些渊源。
林子轩当初把《活着》投给沪城的《百花》杂志,《百花》杂志社的社长正是这位作协主席的女儿。
有了这层关系,《活着》才得以发表。
作协虽然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但也有地域观念,全国进入作协并成为作协委员的作家有八百多人。
在选举上,京城地区的作家肯定支持林子轩,其他地区有各自的支持者。
两天的课程很快结束,讲师来自于京城名校的教授,这么短的时间根本做不到深入了解,只是泛泛而谈。
他们不用死记硬背,这不是考试,有个大概的印象就达到目的了。
几位作家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写一篇演讲稿,有可能到英国的大学进行演讲,演讲的内容无非是文学方面。
林子轩没打算发表深刻的见解,这种场合老生常谈最保险。
这是一次官方活动,不是个人秀,他只要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就好。
十一月份,李桉带着《卧虎藏龙》参加了北欧的斯德哥尔摩影展,西班牙的圣萨巴斯汀影展和英国伦敦影展。
电影在欧洲受到欢迎,李桉收获了奖项和赞誉。
跑完欧洲的影展,接下来是十二月份在美国本土的宣传和上映。
以前只是起跑,现在进入了冲刺阶段。
美国影艺学院每年会选择一部电影义演作为筹款,今年选择了《卧虎藏龙》。
十二月五日,《卧虎藏龙》将在洛杉矶举行盛大的首映式。
随后影片会在纽约两家、洛杉矶一家影院上映,等这三家影院的口碑传出后,再扩大院线规模。
时间表跟着奥斯卡的时间而定。
两周后是美国传统的圣诞节档期,竞争激烈,但也是绝佳的宣传机会,只要能保持良好的口碑,就有机会杀出重围。
配合着年底各种奖项的颁发,从而吸引观众。
林子轩不打算参加在美国的首映式,他让于东带着演员前往,这是一次和好莱坞主流电影圈接触的机会。
第六百五十一章 品牌
在一间豪华影厅内,林子轩和好梦公司的一众高层正在观看一部电影。
电影结束,影厅内灯光亮起。
“大家觉得怎么样?”林子轩询问道。
他问的不是电影,而是在这间影厅里看电影的感觉。
座椅是否舒适,音响效果是否满意,在不同的位置是否存在偏差等等。
这是好梦公司用大半年的时间,花费数百万改造出来的一家影院。
影院共有五间影厅,可同时容纳上千观众。
他们所在的是最大最豪华的一间,放映设备全部来自美国,这次是为了体验这套进口设备的观影效果。
在此之前,工作人员做过测试。
不过好梦公司的高层都是圈内人,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