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三位主演之一,王箕最先离开剧组。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大家对这位性格开朗大方,还有点倔强的京城姑娘感觉不错。

    她不仅很好的演绎了剧中的人物,和姜闻对戏不落下风,还给剧组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她毕竟在美国生活多年。

    1987年,王箕来到洛杉矶的时候身上只有60美金,只会说简单的英语。

    她一边打工,一边在语言学校学习英文,后来考上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还在当地的华语电视台做采编和主持人。

    京城的姑娘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她们不柔弱,身体里有一种自信,相信自己在任何地方都能活的很好,有股韧劲。

    离别的晚餐很简单,就是慕姗姗和严晓颦两人炒了几个小菜,剧组也没钱吃大餐了。

    严晓颦是沪城人,喜欢吃清淡点的菜,北方的菜也能吃的惯,她在京城电影学院上学,毕业后分配到沪城电影厂。

    这是按照国家从哪来到哪去的分配原则。

    由于王箕怀孕,大家就没有喝酒,而是一边吃,一边闲聊,随着电视剧的拍摄接近尾声,剧组也要收拾行囊,离开这座城市。

    姜闻和王箕聊着当年演话剧的事儿,回忆着那段刚参加工作时的艰苦时光。

    “你就真不打算回去了?”姜闻询问道。

    “那时候年轻,出来是想见见世面,现在说不清楚。”王箕略带迷茫的说道,“有时候挺想回去的,有时候又不知道回去干嘛。”

    “听说国内的政策放开了,民间资本进入影视圈,演员片酬啊,广告费都得涨,这可是个好机会。”林子轩分析道,“等咱们这剧播出,你们几位肯定红遍大江南北,还是回国发展的好。”

    林子轩说这话在座的众人都不觉得托大。

    无论是《渴望》还是《编辑部的故事》,都是出自他的手笔,那么这部大投资的《京城人在纽约》在影响力上应该不会比前两部差。

    说让主演们红遍大江南北并不夸张,林子轩的名字就是一种保障,就连姜闻都没有反驳。

    以姜闻华国一线男演员的身份,并不需要林子轩来捧,不过若是以知名度来讲,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姜闻还是比不上葛尤被人熟识。

    在这个年代,电影观众的数量没办法和电视观众相比。

    电视剧演员不管怎么着,都能在老百姓眼前混个脸熟,看着亲切,电影演员的地位高一点,给老百姓的感觉距离比较远。

    “行,到时候还要林总多帮衬。”王箕爽快道。

    “王姐又拿我开涮呢,我这个林总过几天就要卸任了。”林子轩郁闷道,“人家当总裁舒舒服服,我就是个跑腿的命。”

    “你这事做的挺好,我在美国这几年也没想过把国内的电视节目引进来,就是想到了也不敢做,以美国华语电视台的规模,风险太大了。”王箕感慨道,“能想到,还能做成,就不简单。”

    “那是凑巧赶上了,侥幸成了。”林子轩谦虚道。

    几天后,严晓颦也离开了。

    她是因为丈夫在美国留学,才过来陪读,现在丈夫有了工作,她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华语电视台做主持人,生活上还算可以。

    严晓颦在剧组里相当低调,演戏也很正统,演出来给人的感觉很淡,没有爆发力和激情。

    姜闻刚开始小看了严晓颦,担心以他的状态会不会导致表演失衡,作为演对手戏的演员,如果一方的气场很强大,另一方接不下来,画面就会很难看。

    然而,他低估了严晓颦的抗压能力,这是一位遇强则强的演员。

    不仅发挥稳定,还能跟上姜闻的节奏,表演的很有自己的特色,虽然清谈,却很有味道。

    《京城人在纽约》的最后一场戏他们又回到了地下室,在纽约破产的王起明到机场接待一位从国内来美国淘金的好哥们。

    他把这哥们领到一间地下室,塞了500美金就不管了。

    冯晓刚自告奋勇的来演这个角色,而且表演的非常自然和投入,他看着姜闻离开的背影,开始翻着花样的破口大骂。

    “我终于能痛痛快快的骂姜闻一顿了,虽然是在电视剧里,心里也觉得痛快。”冯晓刚私下里和林子轩这么说道。

    这就是他要演这个角色的原因。

    在拍摄的过程中,姜闻没少给冯晓刚找麻烦,冯晓刚什么脾气啊,早就憋着一口气呢,只是为了能顺利的拍完,一直没有发泄出来。

    这一下子,骂的痛快了,浑身舒坦了,晚上也能睡个好觉了。

    至此,这部电视剧就算是拍摄完成了。

    由于最后大家勤俭节约,废寝忘食的赶进度,除了回国的路费,拍摄资金还有一点结余。

    林子轩觉得剧组成员太辛苦,应该放松一下,到处玩玩,好不容易来趟美国,不能光在纽约呆着,其他地方也要逛逛。

    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欢迎。

    有人说要去拉斯维加斯,见识下赌城,这是喜欢玩的;有人说去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参观下白宫,这是对政治感兴趣的;有人说去洛杉矶的好莱坞,见识下美国的电影基地,这是喜好电影的。

    赌城就算了,那里他们消费不起,容易出事,别自找麻烦。

    剧组分成两拨人,一拨开车去华盛顿看白宫,一拨去洛杉矶的好莱坞。

    林子轩和姜闻等人去了洛杉矶,也是为了和王箕告别,他们像个游客一样的走在日落大道上,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他们。

    姜闻在欧洲影坛有点名声,不过美国观众不怎么关注华国的电影,现在的华国,能够和奥斯卡沾边的也就是张亿谋的电影。

    “咱们的电影什么时候能进入好莱坞,获得奥斯卡奖啊?”冯晓刚感叹道。

    “我觉得不会太远。”姜闻很有信心道。

    林子轩和慕姗姗走在后面,听到这两人的谈话,他笑了笑,什么都没说,冯晓刚是个电视剧导演,姜闻还没有执导过电影,说这些都为时尚早。

    他和慕姗姗牵着手,望着日落大道尽头的落日余晖,会心一笑。

    经过半年的美国生活,他们终于要回家了。


第一百三十一章 家长里短

    初秋时分,京城国际机场。

    当林子轩一行人从机场通道内走出来的时候,李虹正在接机大厅里等着。

    作为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的领导,李虹来迎接剧组成员是表示重视,这部电视剧在海外全程拍摄,对华国的电视行业来说,算是一个不小的创举。

    同时,她也是来迎接自己的女儿和女婿,毕竟和女儿有半年没见了,很是挂念。

    李虹当场宣布剧组成员放假两天,回家好好和家人团聚。

    林子轩坐在车子里,看着熟悉的京城,内心里有点小波动,这不像是在纽约,每天都处在紧张和担心的状态,出了事只能自己解决。

    心里的一根弦绷得紧紧的,就没有松弛下来过。

    现在他总算是踏实下来,不用再担心什么了,就算有再大的难题,也有人帮着一起面对,而不是孤军奋战,这种感觉很不错。

    林子轩和李虹大概说了一下剧组的情况,详细的事情以后再谈。

    前面回来的一拨剧组成员已经把事情说的差不多了,包括在生活和拍摄中遇到的难题,资金的状况,拍摄的进度等等。

    李虹看了先前带回来的带子,以她专业的眼光判断,这部剧拍摄的质量很高,演员的表演到位,只要后期制作不出现偏差,就是一部经典之作。

    即便达不到《渴望》的高度,也不会相差太远,至少能引起轰动。

    林子轩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拍摄出了高质量的电视剧,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制片人。

    这部电视剧版权虽然属于华国电视台,但整个制作团队是艺术中心的,有了这次远赴海外拍摄的经历,这批人一定会成为艺术中心的中流砥柱。

    艰苦的环境才能真正的锻炼人。

    再说,林子轩把国内的电视节目卖到了北美地区,在美国华人中建立了宣传阵地,这件事让上级领导非常满意。

    尤其是外宣部门,还给李虹打电话询问过林子轩的情况。

    如果不是林子轩拒绝了继续留在美国创建华语电视台,上面或许已经把他的档案调走了。

    林子轩还不清楚国内的这些纷扰,他和慕姗姗回到了家里。

    郑秀莲知道儿子这两天回国,就过来帮着收拾了一下,晒晒被子,买了日常用品和米面油盐,省得两人回来还要忙活。

    他们打开门,放下行李,坐在沙发上,望着熟悉的房间,一身的疲惫,彻底的放松下来。

    第二天,俩人带着礼物先去了林子轩家。

    半年时间,家里还是老样子,郑秀莲做了一桌子菜。

    林晓玲热切的盼望着哥哥回来,为了上学的事晓玲同学没少受到父母的唠叨,她急切的需要找一个靠山,这样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林子轩为妹妹辩解几句,保证会监督她的学习,下次一定能考上。

    一家人吃着饭,聊着生活琐事。

    半年不见,有太多的事情可说,家长里短,平平淡淡,日子就是这么过的,不新鲜,却让人觉得心里舒坦,这就是家的感觉。

    晚上照例是去慕姗姗家,慕致远高升了,从副司长升为正司长,这是一步飞跃。

    华国目前正在提倡任用有能力、思想开放、能开拓新局面的年轻干部,慕致远刚好赶上了这趟快车道,否则还不知道要熬上多少年。

    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慕致远平时稳重,在外边不会表露出来,但心里着实高兴,在家里就不需要太过遮掩,晚上和林子轩喝了不少,略带微醺。

    他念起了八十年代的诗歌,激情澎湃。

    他们这代人满怀理想,却失去了很多机会,能够抓住机会的人都能有一番作为。

    李虹和林子轩说起了艺术中心的事,这半年来,艺术中心发展很快,已经有一百多人,能够同时拍摄三部电视剧,不过还是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单位就是这样,人一多,事情就杂,还牵扯到各种人事关系。

    李虹总揽大局,下面需要一位主管电视剧制作的主任,全权负责电视剧的制作,这样她就能专注于行政工作,而不需要还要管着电视剧这块了。

    艺术中心属于国家单位,这个主任算是国家干部了,和国有企业里的厂长类似。

    “这需要一位老同志坐镇吧,我还太年轻。”林子轩疑惑道。

    他知道自个的事,年龄是个迈不过去的坎。

    国家提倡任用年轻干部,那是指四十岁以上的年轻干部,而不是二十岁以上的年轻干部。

    “没让你做主任,是副主任。”李虹纠正道,“上级部门安排进来几位老同志,负责中心文艺创作的指导工作,我和他们聊过,都很开明,他们就是指导和监督,具体的工作还是要你来做。”

    这么一说林子轩就明白了。

    在这个年代,一个单位不能没有老同志,这些老同志起到为组织把关的作用,不能让一帮小年轻一直往前冲,还要讲究道路的正确。

    这些老同志思想过硬,敢于承担责任,同时观念比较落后,怎么说呢,有利有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