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鬼马喜剧之王-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内地修建影院摆明就是要和湾湾翻脸,而湾湾算是港片的一个重要市场。虽然现在因为许氏有欧美市场,湾湾市场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但是它怎么说也是高达上亿港币的市场,就这样丢了未免太可惜了。
  而且内地的电影市场并不景气,电影票只有几毛钱而已。以粤州市仅有三个电影院,两三千的座位来看,只怕放映一年的时间,也未必会有湾湾一个星期所赚的票房高。而且内地对于电影审查也是极为严苛的,不许有鬼怪妖魔的出现,不许有情铯镜头出现,不许有亲热的镜头出现……
  而许氏现在的电影,除了功夫电影还算是比较干净一点,其他都市动作类,恐怖惊悚类,文艺爱情类的电影,统统都逃不开这些镜头。而如果把这些镜头全删了,故事情节铁定就不完整了。到时候观众看不懂张口骂娘,这该怪罪到谁的身上?!
  对于大家的牢骚,许贯武一一听在了耳中,不过他却也没有急着辩驳。现在因为香港人对内地了解不深,所以误解敌视都是免不了的。不过等再过几年,内地改革开放初见成效,香港与内地的交流增多了,自然一些误解就将会烟消云散。
  而且许贯武也并没有打算急进,他知道要打开内地市场,是万万不能采取急进政策的。内地现在改革开放初期,内部也会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声音。如果冒险激进,不仅不会顺利进入这个市场,相反还会引起不小的反弹。
  所以许贯武的意思是,电影院不妨慢慢的建,最好建个两三年,把地基扎的稳稳地才好呢。而建好之后也不急着把许氏的电影送过去,而是先与左派电影公司合作。自己出钱他们出人才拍电影,上映之后再按票房分成。
  等内地的政治文化大环境,随着改革开放发生转变之后,再推出一些题材比较新颖的作品,这样才能够不引起太大的波折,稳扎稳打成功进军内地市场。
  许贯武记得貌似到了八零年代后期,台湾基本上就不再管香港电影公司与内地合作拍电影的事,而且当时有很多香港电影公司去内地拍摄取景,同样受到了内地政府的欢迎。好像元飚,元哗师兄弟拍摄的《急冻奇侠》,张蔓玉,林清霞合拍的《滚滚红尘》,周闰发,吴倩涟合演的《花旗少林》等,都曾经在内地取景拍摄,而且也并没有受到湾湾那边的封杀。
  所以当许贯武提出缓建影院,静观形势的方针之后,大家也就不再坚决反对。反正在他们看来,只要现在不和内地打交道就行,至于将来几年会发生什么变化,谁能猜得到呢?!
  ……
  一个月之后,《大白鲨2》下画,该片同样获得了超高的票房,位列年度票房排行榜第五位,当真可以称得上是卖座大片。
  而紧随其后,科幻动作巨片《超人》,励志热血大片《洛奇2》,恐怖悬疑经典《月光光心慌慌》等,也将陆续要在北美上映,并将带给许贯武超高的利润。
  而随着《大白鲨2》的下画,许贯武也拿到了自己应得的巨额利润,并在之后通过秘密渠道,将这些资金大笔大笔的汇入到内地。
  而在随后内地开始要搞改革开放,要在深镇等地搞经济试点的时候,许贯武也指示手下的传媒帮忙吹风,尤其是《天天日报》财经版,连续一个月的时间分析香港经济即将面临到的瓶颈,分析香港经济的优缺点,分析香港经济未来的出路等等,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先给现在的香港商人提个醒。
  在六零年代,七零年代,香港经济迅速崛起,迅速由农业社会转型到工业社会。而香港也以其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税收等等,让香港出产的轻工业品遍销全球,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比如皮鞋,玩具,服装等等,都是香港当年的主打产业。
  但是香港经济未来同样面临到不小的困境,首先就是原物料价格高涨,香港本身不出产任何原材料,石油,煤矿,钢铁等等,都需要进口才可以,这就使得它的制造成本高涨。当石油价格上扬的时候,它的制造业就将受到严重冲击。
  其次竞争压力过大,之前台湾,南洋,韩国等地制造业不发达,所以让香港走到了前面。但是随着这些地区的相继崛起,大力发展自己的制造业,香港的制造业同样受到竞争。
  而且这些地区或人口众多,人力资源成本更低,或出产各种资源满足内需,或地理位置更加优越等等,严重挤占了香港原本的市场。
  最后香港人力成本开始提升,转型成为工业社会之后,香港的人力成本开始迅速提高。之前工厂小工可能每月只有几百块,但现在普遍都要千块以上。


第四百零六章 摇旗呐喊
  香港经济腾飞同时带动物价高涨,之前一份煲仔饭不过十块钱,现在已经涨到十五块。而更能代表物价的就是房价了,七三年股灾的时候,房子两万港币就可以买一套。现在至少要十万港币才可以,价格至少翻了五倍。
  人工涨,物价涨,让香港所生产的工业产品逐渐失去价格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也逐渐被台湾,韩国,南洋等地区侵蚀。
  而香港又是一个典型的地少人少的城市,内需根本就无法满足现在工业的增长,使得未来如果不赶紧开拓新的市场,或者不找到另外的产品竞争优势,那么迟早有一天香港制造业会崩溃,到时候数百万香港民众就会失业。
  《天天日报》财经版随后给出了解决的途径,香港制造业现在能走的路并不多,一是南进去南洋等地开设工厂,利用当地廉价的人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还有一条路就是被迫转型,从技术能力低,入门门槛低的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迈进:再另一条路就是北上,利用内地廉价的人力资源,充足的生产原料,继续维持自己低廉的成本。
  不过第一种途径,南下去南洋发展,虽然当地的人力资源成本很低,但是受教育的程度也很低,多数都是不识字的土着。再加上南洋国家政权动荡,动不动就要闹一次政变,战争,抗议,罢工等此起彼伏,港商的投资未必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同时香港也并不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个大英帝国治下的一座城市而已。一旦港商在南洋投资出现问题,英国是否愿意为港商出头也说不定。即便它选择为港商出头,但是能做到多少也是未知数,是只是发言谴责一下,还是会采取经济制裁,或者动用军事武力等,都很难说的清。何况以现在英国不断下降的国力,它能不能有能力震慑南洋诸国还是个问题。
  所以去南洋投资看起来前景不错,但其实却危险重重,一不小心连身家性命都保不住了。
  再次如果选择第二种途径,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科学研究。但以香港的科学技术水平,想要完成向高科技工业转型何其之难。美国硅谷之所以闻名世界,成为全世界都知名的高新科技产业区,是因为在硅谷的旁边有美国最着名的大学之一,而且周遭也有很多研究所,实验室等等,汇聚了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技人才。而正是这么多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汇聚在一起,才让硅谷的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
  而美国发达的金融业也为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而这些资金数量之庞大,足以把一众香港商人吓个半死,根本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许贯武的天使投资基金虽然这些年在硅谷做了许多投资,但是它依然不算是硅谷最有资本的投资基金。那些财大气粗不差钱的基金,可都是有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做后盾,他们的钱基本上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
  而如果要港商拿出这么多钱来投资高科技产业,而且要从头做起先成立大学,再聘请世界级的专家学者,最后招收全世界最聪明的学生,然后再让他们进实验室做研究,然后等出了研究成果之后再进行商转。只怕也要等十五年以上的时间。这么漫长的时间让商人怎么等得及?
  而如果港商不愿意出这笔钱的话,港英政府显然也不愿意出这笔钱,他们连英国本土的高科技产业还懒得去投资呢,又怎么愿意在香港投入大笔资金?!所以这第二条路看似有门儿,其实连窗户都十封死的。
  那剩下的唯一一条路就是北上内地了,内地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原材料丰富,而且最关键的是,文化相通,语言相通,这就会令港商减少很多很多的麻烦。虽然内地之前有过十年浩劫,再之前还有过强制公有制等等,让港商前去投资心存疑虑,但如果内地采取改革开放政策,并真能够实施下去,保证政治方面的稳定,那未尝不是一个大好的去处。
  《天天日报》财经版就用连续一个月的加强报道,为香港未来的经济把脉,并且聘请了香港与世界知名的财经专家进行会诊,为香港经济未来的发展开出了三张药方。当然前两张又被《天天日报》自己给否决了,那么剩下的也只有北上一条出路了。
  以《天天日报》财经版原本亲民的风格,只是报道马经,六合彩,香港本地的财经新闻等,比较远离那种家国大事的报道,人们拿来翻一翻也只是要对对六合彩,看一看赛马的预测等等,根本没成想会看到这么严肃的内容。
  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都以为《天天日报》财经版秀逗了,好好地办你马经这份很有前途的报纸好了,闲着没事给香港经济把什么脉?!那些事岂是我等升斗小民能操心的?!那些事是港督和立法局那些老爷们要去浪费脑筋的,我们只想有工开,有钱赚,有肉吃就好了啦。
  最开始的时候《天天日报》财经版的报道,并没有引起香港市民多大的重视,甚至连香港的商人们也没有惊醒。他们如果想看财经报道,一般也都不看《天天日报》财经版,因为这份报纸太低端了一些,主要是面对升斗小民的。对国际财经新闻的报道也不及时,远不及《成报》,《信报》,《星岛日报》等。
  但是随着报道的逐渐深入,一连好几天连篇累牍的报道,到底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尤其《天天日报》把香港本地的财经专家,以及世界知名的财经专家都请了来,更增加了《天天日报》财经版报道的权威性,也让香港市民开始相信,香港经济真的快要到一个瓶颈了。而之后的各种摆事实,讲道理,举例子,更加使香港市民相信如果不未雨绸缪,将来真的是要麻烦了。
  当然许贯武这边看扁香港经济,也有其他报纸看好香港经济,比如《成报》,《信报》,《华侨日报》等等,都劝香港市民不要太过悲观,未来香港经济不会有太大波动。而《天天日报》财经版的报道纯属无中生有,杞人忧天,造谣生事,唯恐天下不乱。
  当然他们也都有自己的道理,第一香港的地理位置优越,几乎就在东亚的正中心,南靠南洋,东靠台湾,北靠大陆朝鲜,西边还有越南泰国等地,如此良好的地理位置,正适合做贸易枢纽。而香港的海港又是世界知名,船运货运更是排名世界前列,根本不用担心会被其他港口超越。
  另外香港是自由贸易港,经济政策之宽松是东亚其他地区所不能比拟的,以它这自由贸易港的地位也可以吸引到大量的投资等,即便不能转型成为高科技产业,也可以转型为金融产业区。
  对于《成报》,《信报》,《华侨日报》所提出的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