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如此,为什么《泰坦尼克大电影》只需要2亿美元成本呢,这就涉及到影片拍摄更细节的部分了。”
“要知道,任何一部影片都不可能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是特效制作的,大部分都是实拍,因为好的特效很贵。除非是印度的5卢比特效,你就可以尽情加。大概折合8美分,5角人民币。”
“《泰坦尼克大电影》当然也是如此,那么没有莱昂纳多参与,又是怎么拍的呢?”
“千万别忘了,实拍换脸还保持自然逼真的技术,《速度与激情7》有,《阿凡达》更早就有,他可不是什么新鲜东西。”
“这种叫做‘面部表演捕捉还原系统’的技术,很早就在电影里应用了。各个公司也许叫法不同,但原理类似。别忘了《魔戒》里的咕噜。”
“而最近几年,技术在不断进步,成本也在下降。如果建立一个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脸部模型,再由其他演员表演的话,很可能成本比请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付出的片酬还要少。当然,任何正规电影公司都没法这么干,不敢这么干。”
“如果根本没有肖像权这种事,我们今天可能会看到小罗伯特唐尼的脸同时出现在十几部电影了。所以,感谢肖像权吧。”
“如果《泰坦尼克大电影》里每个演员都用这种技术,加上实拍,成本就是2亿美元吗?”
“当然不止。就算除去实拍的成本,仅仅是换脸特效的成本也不止2亿美元了。因为这种特效的成本很大一部分在于建立演员的脸部模型,脸部建模之后,使用的越久成本就被摊薄的越低。而《泰坦尼克大电影》里的演员可是非常多的,每个人都建模成本就太夸张了。”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除了主演,其他演员都不值建模的价。”
“事实上,那些出镜很少的演员,不建立模型,用传统特效方式处理还更省成本。至于只露一面的演员,用特效化妆,比任何计算机特效都更省钱。即使这样,2亿美元也不够。”
“但别忘了,片中的第一主角,日本人安倍,也就是现在被锁定的华国演员Yun Ning,不需要用任何特效啊。”
“Yun Ning用的是真实面孔演出,他的镜头时间又最多,所以减去这方面的成本,2亿美元就差不多了。毕竟这部影片没有爆炸没有怪兽,除了换脸,用到特效的地方不多,或者很少,这要取决于实拍情况。”
“还有一个前提,这部影片的制作时间必须是2015或2014,更早的年份,因为技术原因,成本比现在高得多。这还是仅指特效的,不包括实拍,不包括片酬。”
“当然,我想那些脸都无法露出的演员,和第一次出演电影的Yun Ning,加起来片酬都可以忽略不计吧。”
“有些经常关心电影消息的人,可能还是会觉得成本不止如此。我只能告诉你,别相信制片方的注水宣传,观众爱特效,他们当然告诉你我在特效上花了大价钱。”
“同样别相信特效公司那种最高报价平均出来的每分钟每秒钟数字,每部电影都是整体来谈的,从来不会说,我要十分钟的特效,你给我开个价吧。有那种,但不是电影,而且每分钟的价格少的可怜,还规定了修改次数。”
“那么2亿美元或更多的钱拍这样一部电影合理吗?”
“当然不合理,谁会无聊到花2亿美元拍一部不能上映,不能盈利的电影呢?难道就是为了逗大家笑!”
“那么现在出现一个更有趣的问题,特效真的需要两亿美元吗?”
“我想这也是很多人想问的,特效为什么这么贵?他到底贵在哪?为什么便宜的特效就那么差?”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视觉特效就是非常贵,技术贵,研发贵,艺术创造贵,人力也贵。”
“特效公司和特效公司是不同的,能做长的公司,无不是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技术资本积累,或者有自己独到的技术。比如皮克斯,创始人Ed Catmull就是写出了RenderMan软件的科学家,RenderMan是能够将提交给计算机的几何描述渲染成照片集真实图像的计算机程序。”
“工业光魔,卢卡斯早在Ed Catmull还是工业光魔员工时就买下Renderman的使用权。后来工业光魔还请到了奥斯卡科学奖获得者Ron Fedkiw做顾问。Ron Fedkiw是航空力学专家,斯坦福教授,《可计算物理》的编委。对图形学的建树是作为流体计算程序的先行者和创新者使得流体模拟在电影中成为了可能并不断优化。工业光魔拥有他所写的流体模拟软件PhysBam的使用权。”
“维塔数码,最重要的资产,最擅长的方面是Crowd simulation(人群仿真)技术,专门用于模拟数万人和复杂场景的运动,我们在《指环王》中所看到的数万人同时运动的大规模场景,就是使用这个软件生成的数字人。这种技术更早的时候就被迪士尼在《花木兰》中应用,以及《泰坦尼克》沉船那一幕模拟甲板上掉入水中的人。”
“说道迪士尼,大家知道很多,但很少有人知道迪士尼花费巨额资金在全球顶尖的科研院所养着六个数学科学院。”
“迪士尼为了实现《冰雪奇缘》中对雪的模拟,特别邀请了UCLA的计算物理团队开发了Material thod计算程序。”
“还有更多大众所不熟悉的,比如Scanline VFX,参与了《2012》《钢铁侠3》,被业内称为‘水的掌控者’,因为他们十分擅长制作水、火等流体特效。”
“看到这里大家明白了,特效是十分昂贵的。特效公司为了制作出最好的特效来满足导演日益膨胀的对真实感的要求,需要养上一个包括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师,程序员100人左右的团队,这笔支出还不包括更昂贵的顾问,特邀科学家等等……”
“当然,还有真正使用这些软件做特效的,200名左右的视觉特效艺术家。”
“为了提升竞争力,特效公司们还要不断翻新特效制作软件。”
“一部电影需要的特效工作量很大,容易使得公司结构短时间内过度拓展。然而制作结束后,特效公司却未必能够接到下一步电影的合同。即使没有工作,工资还要付出。”
“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了,当然还不止,我有朋友在Rhythm&Hues,就是不久前倒闭的那家,制作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特效的那家。R&H是那种风格很明亮的典型美国公司,办公场地大而开阔,可以带宠物上班,运动休闲区里品种丰富,整栋楼里到处是CG模型和手绘。”
“我喜欢这样的公司,但这样的公司成本是多少,怎么能有竞争力呢。我参观过日本韩国的公司,他们都在狭小的格子里工作,如果R&H也是如此,也许就不会倒闭了。”
第七十四章 千万别学李安吃汉堡
“既然特效这么昂贵,那么为什么最近几年还有很多特效公司倒闭呢?”
“我们还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例子,李安导演对艺术的追求令人敬佩,反映到电影特效上就变成超级挑剔了!特效从业人员对他的评价,我不方便转述……”
“我们这样想,如果李安是顾客,特效公司是汉堡店,那么李安导演会是这样的顾客。”
“请问要点什么?”
“我不是很清楚我要什么,能不能把菜单上的每种菜都让我品尝一下。注意,我不要一口的量,我要一半的分量,这样我才能真正确定我想要什么。”
全部品尝之后,李安点单了……
“这是你的双层芝士汉堡。”
“我突然不想吃双层芝士汉堡了,能不能改成猪肉卷汉堡,但我不清楚要吃哪种猪肉卷汉堡,每样给我来半分试试。注意,我只付一份的钱哦。”
猪肉卷汉堡上来了……
“等等,现在我有个工作电话,不能吃了。可不可以等我说完后再吃,但我是个讲究的消费者,我吃的汉堡必须保证最新鲜,所以我建议你重做。同样只有一份钱哦。”
拖延,不停的拖延……
“好的,我忙完了,但我又变了,现在我想吃金枪鱼汉堡。而且我太饿了,一个汉堡不够,至少要三个,但订单上显示的是一个,所以我只付一份钱。就当我欠你个人情,以后我天天来捧场好吧。”
大胃王李安吃完三个汉堡……
“总共是XX美元。”
“等等,其实我不想提到钱,真的。但我的朋友中午去的那家店,金枪鱼汉堡只要一半的价钱,好像有折价卷什么的。是的是的,我知道,我知道你的味道更好,那家比不上,但是我老婆(制片人)知道了我的选择,一定会发生家暴的。请一定帮忙处理一下,跟那家一样的价钱好不好。”
竟然安全的走出了店门……
“没错,李安导演就是这样的顾客,不仅李安,差不多所有大牌导演,大片导演,面对特效公司的时候都是这样的顾客。延期重做是家常便饭,直到导演满意为止。”
“如果是那种规定重做次数限制的特效合同,那么这个特效报价一定会便宜很多。”
“特效公司其实分三种。最上游的,有自己的独立制片项目,任何时候都不会没有工作。很早就在技术上投入,有大量专利和特有软件,技术实力最强,做出来的特效最好。在竞争中处于最有利的位置。”
“中游的特效公司没有自己的制片项目,但技术方面投入较多,有自己擅长的方面,风险比上游的稍大。”
“下游的特效公司就完全不进行技术投资了,软件硬件都是买上游或中游公司的。然而购买的软件价格非常昂贵,还是别人淘汰掉的,制作特效的效率低,效果差,生存也最艰难。”
“所以说,无论哪个级别的公司,好的特效都便宜不下来。”
“那么特效可以既便宜又好吗,理论上是可以的。”
“说了这么多,是时候该揭开真相了。《泰坦尼克大电影》就是那种便宜又好的特效。”
“大家知道,最近特效公司不好过,最近几年倒闭了很多家,有很多视觉特效艺术家失业。”
“所以呢,《泰坦尼克大电影》当然不是某个公司的试水作品,是黑客啊,也只有黑客才能做到。是黑客联合了失业的视觉特效艺术家共同做出来的。”
“事实上在业内,我是指电影圈不是特效圈,对视觉特效艺术家(Visual Effects Artists)这个称呼腹诽的人很多,太多人认为他们配不上艺术家的称呼,只是技术工人罢了。”
“看看奥斯卡是怎么对待他们的,R&H团队的四个人上台致辞,他们刚要谈破产,便响起了《大白鲨》的音乐,麦克风也被掐断了。”
“而事实上,除去那些科学家,顾问,软件研发人员,单纯使用开发出来的软件做特效的所谓视觉特效艺术家,其中大多数做的都是重复性工作,也确实很难称得上艺术家。”
“最早用PhotoShop那些人,也叫自己艺术家,现在很少有人这样说了。”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人都不是,其中主导项目的少数人,确实是真正的艺术家。不过多数人做的工作就是学习软件使用,然后使用软件。”
“很多亚洲公司做不好特效,一部分是因为他们缺少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缺少主导项目的艺术家,更重要的还是他们根本买不到也不愿意买价格昂贵的软件。”
“这些软件和Windows不同,在很多国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