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多年,然后攻入了越南本土,他们根本就不再继续。
美国人如何能够不担忧?
“行,十亿美元,你们先继续进攻!”
“不见钱,我们没钱发军饷呢……”杨威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
这一点,他觉得自己深得了刘主任的精髓。
埃维克几乎是咬着牙同意的。“经费到了之后,必须立即进攻,而且你们不能碰阮少雄的316a师,并且避开345师……”
“让他们看着我们就撤退呗。十亿经费,最多让我们打到西贡河,而且,高棉境内,我们不会跟黎陈志拼的太厉害!”
“成交!”
第1143章 后勤!后勤!现代战争的后勤
“我们必须得尽快攻占高岭,配合国内的谈判!”韩卫国成了东线最高指挥官。“一个师对剩下的地方进行肃清就行,我们要充分地相信南越游击队他们,先让他们接管权利,等到我们战事有了结果,然后再从国内调集人员更换……”
由于攻击速度足够快,加上南越的反抗游击队的配合,现在越南还没有拿定主意究竟从什么地方调集兵力。虽然整个越南有着超过六十万的军队,但是精锐也就只有二十多万,其中十万在高棉境内,十多万在北方。
普通的步兵师,即使全部都是苏械装备,比起有着飞机大炮坦克的知青城军队,战斗力也是差了很长一截的……
到目前为止,龙川前线已经有了三个师的兵力,扫荡湄公河北岸到西贡河南岸,完全足够了。
这一区域,越南也仅仅只有两个师的兵力不到,还是最为普通的地方守备师,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
“在这之前,他们不会从金边调集军队前来阻截我们,但是也说不清楚。毕竟这边是他们的本土……”韩卫国没有说这是知青城的意思,而是对着手下的几个师长说道。
“老韩,咱们在这里囤积这么多的部队,对于后勤压力很大啊!进攻前面一线,完全用不了这么多的兵力,我一个师就足够了。完全能够一鼓作气从高岭直接打到胡志明市!”知青三师同样也是一个装甲师,不过装备的坦克数量并不多。
“不能轻敌,胡志明市将会是我们这次最后的一个决战位置,而且我们战略目标也没有包括这个城市!如果能够拿下更好。”韩卫国自然清楚,必须以更快的进攻节奏往北攻击,“从龙川方向撤退的至少还有一个师的兵力,加上前面的,如果利用有利的阵地,完全能够给我们造成更大的损失。知青城的意思是,快速攻占美荻,新安,在胡志明市分兵,一部向西进攻西宁,一部包围胡志明市,如果能够快速拿下胡志明市,就先拿下胡志明市!”
指着大比例的军用地图,韩卫国介绍着他们的作战目标。
胡志明市是这一区域最大的城市,也是越军不能丢失的城市。
这个城市,一旦被他们拿下,完全就能够威胁到更远的区域。=
“这样一来,咱们分兵,很容易让西宁的部队腹背受敌啊!”看着军用地图上面的部队攻击事态图,知青三师师长吴迪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其他人也紧皱眉头深深地看着地图,“上面究竟是怎么想的?要进攻西宁,就必须拿下胡志明市!”
“这样一来,我们的进攻速度将会更慢,而且,我们的伤亡肯定那不会小!”韩卫国也知道。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胡志明市是越南的一个标志城市。
只要占领了,越南北部要想夺回去就不容易了!
“那就把这个城市摧毁!”
“绝对不行!这个城市不像是龙川,有着更多的老百姓。而且,不可能在战争之前如同龙川这样疏散的……”韩卫国也是无奈,“这场仗,最大的难题就是胡志明市。”
越南在占领西贡之后,就一直在加强这个城市的管理,为了不让人记得曾经的南越政府,把城市名字都改成了胡志明市。
“堤岸这个城市太小了,而且地势也不适合我们的装甲部队作战!”
“所以先攻下西宁,然后调头围攻胡志明市!”知青城的杨威以及甘源等人怎么想的,并没有告诉他们,他们只需要实现战略目标就行了。
在研究好作战方针之后,东线攻入越南的知青第一师坦克团为先锋,开始向着高岭发动猛烈的袭击,依然是炮火开路,丢失了大部分重型装备的龙川守军以及高岭一线的守军,基本上没有像样的抵抗就从高岭撤退到东边的美荻。
然后,一路退守,一直退到了胡志明市前面的堤岸城,来自高层的命令,让他们无法再次撤退。
知青第一师也没有快速发动进攻,后勤保障方面,有些跟不上了。
这样的问题,对于尼普多桑来说,也是大问题,虽然说地盘不大,但是战线拉得太长,必须通过南部,从龙川方向向着北面进行物资的运输。卡车的数量不够,火车又不能通航过来。
“后勤出现了问题?”杨威有些无语,“咱们这些年不是一直在加强后勤运输保障吗?”
“司令,咱们确实是在加强后勤运输保障,但是,我们前线的消耗太庞大了,尤其是炮弹,基本上一路都是用炮弹炸过去的,还有燃油补给什么的都得从知青城这边往龙川方向输送,我们的卡车数量不够……”
物资储备是够的,但是却没有足够强大的运输能力。
负责后勤的教授赵海,这段时间基本上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他们的后勤运输部队,一直都是在拼命地向着前线输送物资,但是前线消耗的实在是太厉害了。
“韩卫国司令要求,至少需要调集十万发炮弹,300万发弹药,堤岸已经聚集了越军大约两个师的兵力,如果让步兵进攻,很容易就会造成过大的伤亡……”甘源也是清楚这一点。
后勤保障,从一开始他们建立装甲部队的时候就在考虑这些问题。
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依然没法跟上进攻节奏。
“那就组织民夫队伍,以接力的方式进行运输!”杨威咬着牙说道。
来自中国的观摩团在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也没有发表任何的看法,而是直接默默地在他们的小本子上面记了下来,虽然国内在这事情上面做的很不地道,跟猴子的议和会让尼普多桑陷入很大的被动,但是刘一九发话了,他们也就没有太过抵触。
自然,也没有之前的那种热情了。
“尼普多桑的后勤部队这样庞大,数百辆的卡车居然没法保证前线的供应?”下来的时候,中国观摩团的队伍中有人感叹,“这可比我们国内的后勤保障队伍还要庞大啊!”
“虽然庞大,但是在越南境内,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储备,而且前线消耗太大,仅仅这几天的进攻,就已经消耗掉了大约15万发炮弹,还有数百辆坦克跟装甲车的油料消耗。这些卡车都是咱们国内的解放,运载能力有限,从知青城到前线,距离够长……”
“这甚至比起我们当初在自卫反击战中的消耗都还要大啊!”
“行了,这事情先反馈回去吧。他们并不待见咱们,估计是因为国内跟越南谈判的事情……”
国内跟越南谈判的事情,刘一九并没有插手,不过,越南为了从北方撤军,谈判进展很快,他也就懒得去关心这些问题。
来自尼普多桑的消息,让李云龙又来烦他了。
“加强后勤保障能力?他们的后勤保障不是非常强大吗?”刘一九有些诧异,尼普多桑虽然有着十万人的军队,但是大部分都是不会离开固有阵地的。“难道他们的后勤供给出现了问题?”
“是啊,你先看看这战报,就能够明白了……”李云龙无奈地说道,“咱们的蓝军建设,后勤保障能力虽然强,如果进行远距离的作战,这将会出现跟他们一样的问题,主要就是消耗太大了。而且,前线的医疗保障等,也是个问题。战地医院没法快速地跟随着部队进行迁移,否则很容易就会出现问题,被敌军的敌后活动部队给端掉……”
各种问题,在战争过程中,都被一一地暴露出来。
“直—91的运输能力并不够庞大,而且还得携带武装,这样使得运输成本非常高昂。如果不是在战争之前尼普多桑拼命地储备各种物资,甚至他们已经没有继续战争下去的后勤能力了。根据推算,胡志明市的战役,将会消耗至少二十万发炮弹,以及更多的子弹,空中轰炸一直在持续……”
蓝军的消耗,甚至比尼普多桑会更大。
因为各种装备更加先进,加上刘一九的火力至上方针,这对于后勤要求更加庞大。
“直—91的运输能力确实不行,幸亏他们的战略目标即将实现了。否则这么多年的准备,也无法经得起折腾。不过后勤保障能力的提升,这是必须的。要是有了火车,保障能力要强不少……”刘一九也知道这说的就是扯淡的事情。
别说国内,就是整个世界,到了二十一世纪,不仅得加强军队的建设,更重要的就是加强后勤保障的能力。
越是先进的武器装备,消耗也就越是快速。
自动化的步枪跟火炮,让火力更加密集,弹药消耗的速度也远远超过原本。
“就因为后勤保障跟不上,很多士兵无法及时得到救治。”李云龙叹了一口气,那些士兵,很多都是中国退役士兵啊。
“不过,医疗保障等,完全能够解决的!让野战医院变成可以快速移动的方式,这样,至少能够保障的重伤的士兵先在前线得到一些救治。”刘一九突然想起了一种一直都被他给忽略的现代化后勤保障装备。
第1144章 医疗方舱与炊事车
“那是什么装备?这东西没有听你说过啊。你可别觉得什么都容易,结果很长时间都没法看到东西啊。你自己说说,都欠咱们蓝军多少的装备了?”李云龙最不满的就是刘一九这一点,“你小子吹牛b的习惯,什么时候能够改一改呢!你咋就这么不要脸呢,再这样下去,都能够赶上我了……”
看着李云龙的老脸,刘一九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
这老家伙,虽然是自己的老丈杆子,但是就没有多少时候拿出了老丈杆子应该有的表现出来。
全国谁不知道他是最为不要脸的?居然还跟自己说自己不要脸!
他居然也知道自己还得差很多才能赶上他的不要脸。
“爹啊,这事情,如果不靠谱,我能说么?后勤保障方面,跟我们的军事装备发展都是同等重要的,绝对不能有任何的闪失,没有完善的后勤保障,我们军队的战斗力就不行。现在我们的蓝军就是最为明显的例子,所有的士兵,可不像普通部队那样,进来一人发一套军装,然后再训练三两个月可算军人了……”刘一九懒得跟老丈杆子去比不要脸,赢了也没有什么光彩的,“这些士兵,都是宝贝疙瘩呢,跟别的部队不同,咱们这里面,最差的都是士官,服役期限最少五年!”
他的意思非常明确,因为这些士兵要求高,训练时间长,一旦损失一个,都是莫大的损失。
不像普通部队,即使损失了,也能够很快得到补充。
“这就是你为什么不需要新兵,而是从别的部队调集优秀老兵的理由?”李云龙算是明白了刘一九为什么会干这样的事情。
蓝军里面,新兵,就是那些大学毕业生,高中毕业生都不接收!
高中毕业生参军,在这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