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良和正义感,是永远值得书写的,而这大概就是珍视《聚焦》这样的电影、珍视报纸‘闪亮的日子’的意义。”
写完之后,阿尔贝托·埃斯波西托又检查校对了一遍,然后登陆报社网络客户端的后台,将自己的文章传了上去,短短两分钟的内部审核过后,这篇文章就出现在了客户端最为醒目的新闻头条上面。
做完这些,靠在汽车座椅上面,阿尔贝托·埃斯波西托松了口气,却没有立即发动汽车离开,反而掏出手机,登陆了推特,随便翻找了一下,推特上面已经满是关于《聚焦》的消息了,很多以推特等社交平台为基础的自媒体,反应明显比他们这些传统的媒体记者要快上不少。
阿尔贝托·埃斯波西托没有发动汽车,而是盯着手机,翻看了起关于《聚焦》的一些评论。
作为一个意大利人,他也是个天主教信徒,不过因为所从事的行业的关系,在信仰上帝的同时,也对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保持着两分警惕。
妻子曾经为此指责过他不够虔诚,还会带坏孩子,但今天这部反应事实的电影证明,他的警惕并没有错,说不准还在某些方面让自己的孩子避免了可能存在的伤害。
推特上面,那些刚刚看过首映的自媒体人,也坚定的站在了《聚焦》和墨菲·斯坦顿的立场上。
“《聚焦》属于那种慢热的电影,开头二十分钟都会让人觉得平淡无奇甚至有些无聊,但一旦观众跟随演员们进入了影片之中,就会被深深的吸引,开始感到抽丝剥茧的剧情里巨大的震撼力。”
“本片讲述的这个故事,震撼就震撼在了真实上,导演墨菲·斯坦顿并没有进行煽情,也没有狠狠的鞭笞那些禽兽神父和知情不管的主教。但这种克制的手法反而给本片带来了更加强大的震撼力,我们知道现实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们知道即使被揭穿那个主教依然不会受到什么惩罚,但我们被这群记者感染了,我们开始思索整个宗教体系的问题了,我们开始对这个社会有所思考了,这部电影也就成功了。”
阿尔贝托·埃斯波西托点了点头,又翻开了一篇。
“墨菲·斯坦顿对影片没有过度艺术化的处理,更好的掌控了各位演员间的平衡,剧情与对白的火候恰到好处的拿捏,让这部影片随着线索的铺设,一步一步带领观众,不知疲累的走到了终点。”
“回想全片,脑海充斥的,是大量的人物对话,眼神和忙碌的身影,一场无比真实的案件调查经过,不需要故弄玄虚的情节,只需要真相被一点一点的剥开,每一层外壳的瓦解,显露出的内核,都足已令观众更加神经紧绷,目不转睛的等待,见证真相公之于众的瞬间……”
就像去年美国的主流媒体对天主教的抨击一样,随着《聚焦》在威尼斯电影节上首映,欧洲乃至西方所有国家的主流媒体,也站在了墨菲这一边。
不过,作为影片的导演,墨菲却在首映当晚,带着小罗伯特·唐尼等演员,离开了威尼斯。
第754章 亚裔记者
离开威尼斯,墨菲没有回洛杉矶,而是带着整个剧组奔赴加拿大,参加在9月1日开幕的多伦多电影节。
虽然《聚焦》不可能再参与电影节的竞赛单元,去角逐人民选择奖,但多伦多电影节向来是美国电影的后基地,这里口碑大爆的影片对北美观众和即将到来的颁奖季的影响更加巨大。
如果说参加威尼斯电影节是为了针对天主教的话,那墨菲带着影片来到多伦多电影节,则是真真正正为影片的宣传和口碑制造声势。
《聚焦》已经在威尼斯电影节赢得一片赞誉,在如今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爆炸的口碑早就传到了北美。
作为影片的发行方,二十世纪福克斯总共为《聚焦》在多伦多电影节安排了十个场次的放映,从放映的第一场起,就场场爆满,即便墨菲和斯坦顿党徒没有出现的后面几场,上座率也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在影院行业,这样的上座率也可以划归到百分之百的行列中。
多伦多电影节的第一天,《聚焦》总计放映了三个场次,即便是开幕影片《模仿游戏》也在同期放映,口碑似乎也很不错,但是媒体、专业和观众的口碑上面,都完全被压了下去。
尤其是北美的主流媒体,刚刚与天主教打完一轮嘴仗,新仇旧恨还在心间,现在一部质量相当不错的揭露天主教丑闻的影片问世,一个个的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兴奋,争先恐后的站出来力捧这部影片。
“《聚焦》如果换一个导演,这个故事也许会被拍成英雄主义高大的背影,但在导演墨菲·斯坦顿手中,伟业被做了减法,这是一部没有主演的影片,故事才是真正的主角,这是一部没有炫技的影片,剔除繁杂的拍摄技巧,配乐也基本只有钢琴曲,就连此类型常有的激烈戏剧冲突,也少之又少。这种冷峻克制的表达,更具有无声处听惊雷的震撼效果。”
——《洛杉矶时报》
“能出产这样的电影,我觉得是好莱坞的幸事,因为如果遇见庸俗的导演,整部电影必会增加许多戏剧性桥段,电影也恐怕已是另外一种基调。所幸这是一部墨菲·斯坦顿刻意做了减法的电影,没有过分的煽情,没有激烈的节奏,没有用力过猛的音乐。只有真实的事和低调的场景处理手法,一切都是中肯地将整个事件陈述出来,让观众思考媒体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何为新闻价值等一系列问题。”
“导演墨菲·斯坦顿所选的命题是宏大的,也许我们还不能体会其中的利害,对于有着宗教信仰的国家来说,单个神父侵童事件不足以联系起信仰这个沉重的命题,可想想最后统计出来的数字以及可以推论的范围,这一件件骇人听闻的事足以摧毁信仰。”
——《纽约时报》
“《聚焦》很棒,不是那种浮华,夸夸其谈的片子,里面的记者们也是这样,他们是能把脑袋扎进水中去干实事的人,这部片子又是那么自信、精巧、令人满足,导演墨菲·斯坦顿找到了一种丰富、吸引人却又平实的方式来刻画记者的基础工作,通过档案柜和复印机传达出这样的触感。”
“墨菲·斯坦顿制作了一部层次清晰、立意深远的难得的好片,他让我们能一窥一线媒体人的工作状态,阐述了一个公正、自由的媒体如何应对社会的不公,表达了媒体之于社会的存在价值。”
——《华盛顿邮报》
这些媒体上面的评论报道,吸引了北美很多影迷的关注,尤其是一些有条件的影迷,甚至专门跑来多伦多电影节,提前观看这部影片。
毕竟真正的放映要到11月份,才会在少数影院开始点映。
作为墨菲的铁杆影迷,贾斯汀专门搭乘飞机来到多伦多,想要提前一睹《聚焦》的真容,影片虽然看起来有些平淡,但真实又震撼人心……
“我真搞不明白,你这个墨菲狂热的支持者……”
电影放映结束,贾斯汀站在影院门口的台阶上,拨通了黛西的电话,“为什么突然转了性子?怎么不关心墨菲的新片了呢?”
“我只是觉得这部影片不是我的菜。”听筒里传来黛西略微有些冷淡的声音,“而且最近也有事要做。”
贾斯汀摇了摇头,“好吧,这部影片很不错,可能会是明年奥斯卡的种子选手,等在洛杉矶上映了,我们再去看。”
那边的黛西的回答有些出乎预料,“还是到时候再说吧。”
到时再说?贾斯汀愣了一下,这怎么看都不是黛西的风格啊。
如果不是对这声音无比熟悉,他都怀疑电话对面的人是不是那个黛西。
“好了,贾斯汀,我还有事。”那边的黛西准备挂断电话,“我最近比较忙,可能没有时间看电影。”
“那好吧。”贾斯汀也不可能勉强黛西,“我回去再联系你。”
贾斯汀挂断电话,站在影院门口的台阶上面,皱起眉头,从几个月前开始,他就觉得黛西怪怪的,做事总是神秘兮兮,似乎不是以前那个黛西了。
“可能每个人都会变成熟吧。”贾斯汀叹了口气,“毕竟谁都会慢慢长大。”
他不再停留,转身向着下面走去,大概是脑袋里面还在想黛西的事情,走得有些太快了,蹭了一个似乎在采访别人的家伙的肩膀。
“不好意思。”贾斯汀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人,立即停下来说道,“非常抱歉。”
被他蹭了一下的那个人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看起来是个亚裔,这个亚裔摆了摆手,用略带生硬的英语说道,“没关系。”
两人客气了几句,贾斯汀刚刚要离开,那个亚裔突然喊住了他,问道,“这位先生,你是刚刚看了墨菲·斯坦顿导演的《聚焦》吗?”
“是啊。”贾斯汀点了点头,“我是墨菲的影迷。”
“能说一下你对这部电影的看法吗?”那个亚裔赶紧自我介绍,“我是来自太平洋对岸的记者……”
虽然搞不懂对方到底来自大洋另一边哪家报社,贾斯汀还是说道,“可以。”
那个亚裔记者立即掏出了一个小录音机,按下了录音键,贾斯汀笑了笑,一本正经地说道,“影片真实性震撼人心!对天主教教会系统的拷问,对记者工作的刻画,对事件进展本身的关注而不是沉溺于廉价的抒情,对几位主要记者不同角度不同态度的有节制的描绘,墨菲为此类社会传记剧情片的最高标准做出了表率。”
作为IMDB讨论组的一个重要成员,贾斯汀评论电影还是有些水平的,“墨菲通过这部电影,展示了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社会责任感!”
亚裔记者没想到一个普通的影迷竟然有如此独到的看法,想了想之后,又问道,“这部电影以及作为电影起源的报道,都严重触犯了教会的利益,他们没有遭受教会的打压吗?”
“据我所知,肯定有!”贾斯汀对这方面有些了解,“但墨菲和那些记者都抗住了,天主教会能做什么?好莱坞和媒体都言论自由,难道他们还会拿枪威逼墨菲不去拍这部电影?别说是教会了,就是白宫里面的那群猪也做不到……”
听到一个美国人如此形容自己国家的领导人,亚裔记者有些无语,之前他一直跑国内的电影新闻,对国际电影尤其好莱坞电影的关注并不多,这次出来竟然见到了这样一部挑动强权的电影……
他记得没错的话,天主教可是美国人的主体信仰啊!
“还有事吗?”贾斯汀见那个记者突然沉默,指了指远处,“没事的话我走了。”
亚裔记者赶紧回过神来,“没事了,谢谢你,你的话对我很有帮助。”
贾斯汀又裂开嘴笑了一下,“你太客气了。再见!”
“再见!”
亚裔记者跟贾斯汀挥手作别,然后找上了其他过来的影迷,继续收集他们对于超级大导演墨菲·斯坦顿的新片《聚焦》的看法。
回到酒店,贾斯汀立即掏出手机,在自己的脸书上将刚刚对记者说的话发了上去,接着翻看了不少看了《聚焦》的影迷的评论。
虽然影片不是商业片,但基本一片好评。
“题材太震撼,剧本很扎实;开戏略温吞,逐步入佳境;抽丝剥茧型,群戏很精彩;不刻意煽情,结尾惊呆了。”
“墨菲的创作于平静中爆发,平缓的叙事背后是可怕的真相,我跟着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