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马上高喊“杨锐”,说:“赶得早不如赶得巧,你就现在把东西给我写出来,我回去给你一整理,咱们就能报上去了。”
  “这东西不是要想一想?”
  “想到多少写多少,以后想到了再补充。”刘安平招招手,就差喊一声纸笔伺候了。
  杨锐瞅了一眼白玲,坐下开始写清单。
  至现在,他写的论文已近20篇,英文的超过了十篇,堆积起来的影响因子有20个以上,放在后世,也是中等水平的博士生了。
  为了班级荣誉什么的,完全不需要这么多篇论文,杨锐就捡着不同的期刊的文章,写了三四个,又加了两个中文期刊的,交给刘安平。
  白玲看着他写,眼神里闪着光,偶尔杨锐抬头,她就吐吐舌头,做无辜状,让人无可奈何。
  刘安平却是真的上心了,拿到杨锐写的清单就去准备稿子。
  这是新生度过的第一个学期,期末总结便是各个班级的重头戏,究竟能不能出彩,决定着新生班长们在大学中的政治生涯。
  刘安平不喜欢搞学术或者任何专业工作,他喜欢的就是行政和政治,希望从学生干部一路做到党政干部,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刘安平家里没什么傲人的背景,就全靠自己一点点的打拼了。
  踏踏实实的做好学生干部,然后争取一个好分配是刘安平和许多学生的共同计划。
  刘安平拿着本班的学期总结到系办公室的时候,其他班级也都拿了自己的学期总结出来。
  不过,无论是学雷锋还是好考勤,都没法和刘安平列出来的长长一串清单相提并论。
  “生物科学专业的学期总结做的好。”系主任毫不吝啬的夸奖,然后道:“这个清单抽出来,放到咱们系的学期总结里。”
  隔壁班的班长不情愿的道:“咱们系的学期总结是不是应该多考虑一些集体的工作……”
  “个体不能代表集体,集体也不能覆盖个体,我们强调集体,但也可以突出个体。”系主任很有水平的总结了一句。
  于是,杨锐的“成绩”就被堂而皇之的放在了全系的成绩单中,再次递交了上去。
  学校在为自己的年终成绩做准备,杨锐却是奔波于自己的年终成绩。
  当期《药物化学》期刊一发行,杨锐就往图书馆跑,准备走后门借出来,就去找王教授说项。
  教授这种动物的脾气都怪得很,因为没天敌的原因,任性的教授比比皆是。
  教无机化学的王教授既然说了要杨锐考前拿期刊给他看,杨锐就得注意着,否则,挂科也就是大笔一挥的事。
  对王教授来说,挂掉杨锐的罪孽,喂一顿鸽子大概就偿还了,杨锐下个学期可就麻烦了。
  所以,为了表示自己的认真,杨锐是数着时间去的图书馆。
  “《药物化学》借出去了。”相熟的图书管理员帮着杨锐翻找了一遍,遗憾的笑笑。
  “借给谁了?不是今天才到的?期刊不是不外借吗?”杨锐顿时是一连串的问题。
  “我再去看看。”图书管理员又去查了一遍,回来道:“王永教授借出去的,他早上就来了。总共一本,已经拿走了。”
  “王永教授,是我们生物系的教授?”杨锐还真没记住所有教授的名字。
  图书管理员摸着下巴想了一会,说:“好像是吧,看这种期刊的,不就应该是你们系的?”
  “这是怎么搞的。”杨锐整个人都糊涂了。
  ……


第325章 学霸之气
  期刊没有了,不代表人就可以不去了。
  杨锐拿了《药物化学》回寄给自己的信函,又将自己手写的论文原本塞进信封,快步前往生物系的办公楼,顺便找了个眼熟的高年级女生,问:“王永教授是咱们生物系的吧?就是教无机化学的那个。”
  女生瞅了一眼杨锐,小心脏羞涩的跳了两下,低下头说:“是生物系的,应该还教分子生物学。”
  “你知道他在哪个办公室吗?”
  “我给你问问。”学姐一点都不觉得麻烦,主动到旁边的办公室里问了,走出来,露出灿烂的笑容,说:“三楼左手第三间办公室,办公室有门牌。”
  “多谢学姐。”杨锐笑着招招手,快步上楼,留下学姐开心的笑容。
  长的帅,世界都会变的和谐许多。
  帅气的笑容都可以当做硬通货来使用了。
  王永教授的办公室前,杨锐深吸一口气,轻轻的敲了三下门。
  没人回应。
  杨锐等了十几秒,又敲了三下。
  “进来。”王教授的声音有点懒,但还是上课时的男低音。
  找对了地方。
  杨锐捏了捏手里的信封,轻轻的推开门,道:“王教授,我是生物科学专业的杨锐。”
  “哦……”王教授低着头看文献,抬都没抬的问:“什么事?”
  教授这种生物一向都是很忙碌的,主要是能做的事情太多了——阅读文献、审查报告、做实验、写论文、代课教学、同行评议、参加学术和非学术会议,给各级单位提供意见或建议,参与各种政治或经济活动……
  当任何一个人读书做研究到了教授的职称,无论他的水平和行为是否符合人们认知中的教授,这个人的一生注定不会在无聊中渡过,相反,任何一名教授都会感觉到时间不够用,所谓的杀时间这种事情,根本不会发生在教授这种生物身上。
  事实上,大部分的教授都是过着争分夺秒的生活,会面的时候看文献,或者看文献的时候会面,都是极正常的行为。
  杨锐很熟悉这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站定报名道:“前两天上你的无机化学课,你说要我把自己发表在JMC上的论文拿给你看……”
  “你是生物系的杨锐?”王永一下子抬起了头,旋即托了托眼镜,又确认的问:“是你吧。”
  杨锐心说:我都说我是生物系的杨锐了。
  表面上,杨锐同学还是纯良的点了点脑袋。
  “过来坐,过来坐。”王教授不再是一副半死不活的国企员工的模样了,转而笑眯眯的站起来,要给杨锐搬一把椅子。
  “我自己来,您坐。”杨锐总不好让五十多岁的教授给自己搬椅子,抢在前面搬了椅子过来,坐在王教授对面,然后斟酌着语气说:“我刚刚去图书馆,想借本期的JMC,但好像提前被借走了……”
  “对对对,是我借的。我回来想,你一个学生,不能从图书馆借期刊的,所以用了自己的图书证,对了,你的文章在这里了。”王永将刚刚看的文献拿起来,递给了杨锐。
  正是英文版的《药物化学》。
  杨锐“钾通道”的论文放在了期刊的中间,很普通的位置,但就一本影响因子超过5的期刊来说,任何位置都是好的。
  铅印的期刊似乎还散发着淡淡的味道,16开的版面,大约100页刚过的样子,作为月刊来说,属于有克制力的页数,里面大约有8篇论文。
  也就是说,像是这样的高端期刊,一个月也就产生40个左右的影响因子,得到40个左右的引用。
  广义的说,这是个孤独的世界,可能会有几千名或者上万人阅读你的论文,但最终,由此受到启发的可能只有五六个。
  但对身处这个世界里的人来说,这里热闹无比。
  5个影响因子,至少相当于五口人参加的节日宴会。而这场宴会,最终会随着时间,辐射万千家庭——曾经只有几个影响因子的X光已是大众产品,曾经只有几个影响因子的微波被做成了微波炉,曾经只有几个影响因子的牛胰岛素氨基酸测序造福亿万人群……
  “钾通道”的辐射面同样很广泛,这也是它被发现以后,迅速被无数研究机构所注意的原因。王永已然通读了杨锐的文章,不过,他的注意力却是发生了偏移,看着杨锐翻阅了一遍,说道:“论文的想法很好,但我觉得,你对G蛋白的介入有些太想当然了,激素敏感的腺苷酸环化酶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组分的不稳定性,多样性,低浓度性,还有酶促活性的激素调节需要适当膜组分的确切定位,轻易的在文章中应用尚不成熟的理论,可能会让你的文章降分……”
  这就进入到学术讨论的范畴了?
  杨锐瞄一眼王教授的表情,果然比上课还认真。
  杨锐揉揉眉心,道:“我是参考了一些文献,个人觉得,现在的许多进展已经使得一些实验有了成功的可能,比如GS的组成,四万五千个和三万五千个道尔顿亚基的寡聚结构,GI是四万一千个和三万五千个,另外,第三个亚基尽管没有得到严格验证,但也证明存在于两种蛋白质之中……每种G蛋白的α亚基与鸟嘌呤核苷酸结合物的高亲和力位点也已经清楚了……”
  王教授本来是以批评的态度提出疑问的,影响因子也不能代表一切,有些人能发表影响因子8的论文,照样在学术会议上被普通研究生问的哑口无言,在研究过程中,暂时不能自洽或者始终不能自洽的理论很多,总不能就此放弃。
  王教授也是出于对杨锐的关心,以及时代的习惯,想先规诫杨锐一番。
  然而,杨锐的回答显然十二分的出乎教授的意料。
  当然,对比他已经写成的论文,这似乎是另一番不错的研究。
  王教授于是不再说话,仔细听杨锐的叙述。
  杨锐骑虎难下,总不能话说一半停下来,于是语速放慢,小心的注意着遣词造句,像是做报告似的,缓缓的说着。
  王教授边听边想,也不觉得他说的慢。
  南向的办公室里,阳光充沛,将冰冷的空气都加热了。
  杨锐像是冰雪天开车到了半坡,想停也停不下来,为了不将尚未出现的成果说出来,他不得不多说些废话,以整理和斟酌语言。
  在王教授的推动力下,这样一个大坡,杨锐几乎用了30分钟才落下来,出了一身白毛汗,比本科生的毕业答辩还辛苦。
  教授却是意犹未尽,见杨锐停下了,也没有急着说话,先是端着杯子润润喉咙,又起身拿了一个白瓷茶杯,用开水细细的烫了,再泡上茶,亲自端给杨锐,说:“每次用过,我都用灭菌锅消毒的,121摄氏度30分钟,保证干净。”
  121摄氏度30分钟,比一些药剂厂的标准都高,又是一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例子。
  “谢谢教授。”杨锐笑笑,轻轻的啜了一口茶。
  稍息,教授说:“看来是我轻率了,你对G蛋白是有研究的,在老唐的凝胶实验室做的?”
  杨锐的论文上的单位是北京大学凝胶实验室,有时候也直接写唐集中实验室。
  杨锐于是点头,又说:“不能说是研究,算是大略的了解了一番,得到的实验数据也很少,算是顺手做的……”
  正如杨锐所言,G蛋白的应用是非常广的,到30年以后,照样有人专门研究这个,并且也没有研究完全。
  80年代的G蛋白是研究前沿,王教授自己没有做过,文献却是看了不少,更对此相当有兴趣,不禁再次追问:“很少的实验数据也是有意义的,具体来说说……”
  任何一个领域,每年都会有新的重要的前沿研究点冒出来,研究员们不可能抛下自己的研究领域,专门为了解某个研究点去做试验,但好奇是免不了的,王教授的追问也很自然。这种交流更是研究者之间所常见的。
  杨锐没有真的做过G蛋白的实验,顿时有点狼狈。不过,他满脑子都是资料和文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