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3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子,主席终于得到了掌声。
  杨锐也在道谢以后,跟着出了小会议厅,前往主会场。
  这里是一间阶梯似的会议厅,原本只安排了主题演讲和少数几位知名教授的重要报告,分给杨锐,完全是意料之外的。
  黄茂立刻跑去借了照相机,给杨锐前前后后拍了多张照片。
  在主会议厅演讲,可是国际会议中最高端的刷脸方案了。
  在信息单一的中国,这就相当于歌唱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献唱,明星在戛纳走红毯一样。
  只要别人不知道你在蹭,格调蹭蹭的就上去了。
  ……


第424章 一会成名(1)
  香山饭店的主会议室,总共220个座位,足够让半数以上的参会者坐下来了。
  组委会主席将这个地方腾出来,就安心的坐在前排,准备听杨锐的报告。
  然而,座位依旧是不够用的。
  当另一位委员将这个消息告诉主席的时候,这位40岁的英国人整个人都不好了。
  “咱们总共邀请了380多人参会,220人的座位怎么会不够用?主题演讲都够用了!”来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每次至少有一半的人是不服从命令的,别说不参加主题演讲了,全程都不参加的也有。
  来报信的委员也很无奈,耸耸肩道:“除了受邀的参会者,一些来访的学者也想听这场报告会,还有记者和一些志愿者……”
  既不是受邀者,又进入会场的来访者人数不少,他们大多像是黄茂这样,是某篇重要论文的参与者。当然,也有一些来访者是纯粹为了蹭签证来旅游,他们大多数时间并不出现在会场上。
  志愿者则以学生居多,基本上都是前来参加大会的名角的徒弟,他们带人进来很容易,这种场合也方便认识一些角色,按照欧美的实验室规则,社交也有助于实验狗独立。
  一般情况下,包括国际医学生物工程大会在内的机构,都是欢迎来访宾客和志愿者的,这有助于他们扩大影响力。
  但是,主席亲自出面,都安排不好一间会议室,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主席的脸色很不好看,道:“先让志愿者将位置让出来,他们想听报告的话就站着听,另外,再弄些椅子摆在过道中间,尽量让大家坐下来。请记者们去最后一排,摄像机和照相机也请他们架在后面,另外,做报告的时间不允许打开闪光灯,你向他们重申一下。”
  “我知道了。”委员接受了这个得罪人的活,跑到前面喊话去了。
  一会儿,果然有一些位置给让出来了。
  又过了一会儿,这些位置再次被填满。
  “还有人来?”主席无奈了。
  “有的人本来看人多,决定不进来了,现在有了位置,又进来了。”
  “这……好吧,让他们站着去。”主席也变不出位置来。
  委员啧啧两声,道:“没想到有这么多人来听这个报告,钾通道的分子机理火起来了吗?”
  “离子通道的研究一直都是热点吧。”主席感慨一句,道:“抓住热点,而且做出了新的研究方法来,咱们以后大概会经常见到这个杨锐了。”
  “如果他这次不失误的话,两百多人参加的报告会,真是要一会成名了。”委员颇为羡慕的说着。他是做了好几任的中老年学者,自身的创新能力已经很弱了,对杨锐这种有实力又年轻的研究员,有太多可羡慕的地方了。
  “一会成名可不容易。”主席呵呵的笑了两声,看看四周,心想:不知有多少刁钻的问题,等在这里呢。
  委员笑道:“你没有看到其他的会议厅,几乎没有人在听,人都挤到这里来了。”
  “其他报告会如果确实受到影响的话,让他们暂停一下,晚上可以延长一两个小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几百人的国际会议,说起来似乎很有规矩,实际也是同好会的模式,时间卡的并不严。
  委员同意道:“我去写一个通知,就说今天的时间混乱,让这个时间段的学者可以自由申请暂停做报告,移到晚上六点如何。”
  “自由选择吗?也好,如果没有人听报告的话,做报告的学者应该会愿意换一个时间段的。”
  委员再次离开会议厅,而他的位置也被人迅速占领了。受邀参会的学者才不在乎你是什么委员或者主席呢。在场的学者,甚至有一半人根本认不出谁是主席。
  “我们开始吧。”在耽搁了将近一个小时以后,杨锐拿起了演讲稿,直截了当的用英语道:“感谢大家的光临,我要做的报告主题是通过诱变基因,分析钾通道的分子机理,现在,我重点阐述诱变基因的部分……”
  200多个座位,实际上装了有300人的会议厅,很快安静了下来。
  满头白发的热心老头儿查加夫环视四周,啧啧两声,紧接着向后仰了仰,换了个舒服的坐姿。
  杨锐的语速很慢,内容也基本在论文集的框架内。
  这是给大家充裕的时间理解论文的内容。杨锐实验室拼死拼活几个月做出来的成绩,多多少少也是需要一些智力和时间的。
  唯一需要杨锐额外讲解的,是新增的图形和数据。
  论文中不适合添加太多的元素,黄茂在撰写过程中,总共也只放了8篇图形和数据,报告会就没有这种限制了,不仅不受限制,现场其实更适合大量的图形图片来做讲解,杨锐因此也多准备了一些,就在讲台后方放映出来。
  理查德和其他人一样,无比仔细的观察着它们,理解着它们,计算着它们。
  这可是来自科研一线的第一手资料。
  通常来说,这也是科研界判断真伪的第一步骤。持续几个月乃至几年的项目,往往会得到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数据,随便拿出一堆是再正常不过了。
  仅仅给论文编造资料相对容易,像是此等报告会上,拿出大量的资料就不简单了,尤其是那些机器出的图标曲线等等。
  而对其他人来说,阅读这些资料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理查德这样的同领域研究员,一下子就抓住了杨锐实验室的项目脉络。
  可惜,这是一个已经完成的项目。
  至少到诱变基因的环节,理查德没有发现可供利用的讯息。
  理查德竖着耳朵,等着听杨锐讲到下一步。
  等啊等,等啊等。
  最终等到的依旧是报告前的一句话:“分子机理的部分,我们正在撰写论文当中,会在未来的一两个月,发表出来。”
  周围顿时是一阵遗憾的叹息声。
  但紧接着,无数双手举了起来。
  “左面的先生,从你开始吧。”杨锐没有要挑选的意思,就从前排点了人。
  “你怎么选定SOL通道作为研究对象的?现在还没有看到你做的分子机理的论文,但我注意到摘要里,谈到SOL通道的几个功能……”左边前排的是个红头发的荷兰人,也有四十岁的样子。
  杨锐放下演讲稿,道:“我没有选,我是碰上的。我们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固定的测试流程,在测定突变的SOL通道的时候,我们发现了10倍的电导率,无法忽视的变化,让我们为此分出了精力……”
  杨锐差不多用了三分钟来阐述这个问题。报告会的问答环节并非记者招待会,问问题的人可以简单的问出来,但回答的人要回答的尽量详细,除非他不想这样做。
  归根结底,这还是一次交流会,只是来参加杨锐这场交流会的人,格外的多而已。
  正常情况下,此等报告会也就是十几个人参与,报告说完了,大家围坐一团交谈都很正常。
  荷兰人满意了之后,立刻有意大利人问起了突变的过程控制。
  杨锐深吸了一口气,稍停,再次侃侃而谈起来。
  这些东西对他来说并不难,严格来说,这些都是杨锐读书的时候读透了的东西。就生物这个专业来说,80年代的前沿科学,正好是30年后的基础教程。
  清晰的思路,让杨锐的回答多少有点举重若轻的味道。
  几个刁钻的问题被答案之后,众人看向杨锐的表情就变了。
  问答环节是最能体现一名科研人员水平的时候,几句话下来,一个人的思维是否敏锐清晰,深度如何,已经能够猜度一二了。
  当然,杨锐目前的深度,是来自于先进三十年的深度,旁的人不明白这个,只觉得杨锐厉害无比。
  理查德都不由自主的产生了畏怯,轻轻的拉了一下康纳斯,道:“计划停止。”
  “什么?”康纳斯是理查德的学生,一向视恩师理查德为偶像一般,只以为是听茬了。
  理查德恍然若失的道:“没有必要再提问了,杨锐准备的非常好,项目再熟练不过了,这种程度,咱们准备的问题只是浪费时间。”
  “那怎么办?”
  理查德沉默片刻,道:“等……”
  “我去说一声。”康纳斯没办法,只好去找前面安排好的人。
  理查德这一等,就等了两个小时。
  预定的时间到了,提问的人依旧不愿意结束,组委会主席只好临时增加时间。
  连续增加了两次时间,为了不影响后面的人,杨锐方才如释重负的结束了报告。
  直到此刻,理查德依旧没有找到破绽。
  倒是来访的记者,咔嚓咔嚓的照了多张照片,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至少有二三十名学者,结束了报告会,仍然不愿意回去,就站在门口,堵着杨锐,继续提问。
  报告会变成了交流会,气氛却是好了不少,而杨锐也毫不吝啬的拿出一些论文里没有的东西。
  在场诸人听的眉飞色舞,却是渐渐的开始跟不上杨锐的节奏。
  “咱们明天再聊吧,到晚饭时间了。”杨锐看看表,合上了自己的笔记本。
  ……


第425章 一会成名(2)
  “杨锐,你是第一次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吗?”一名中国记者拦住了杨锐,同时报名道:“我是《光明日报》的记者胡晓兵。”
  《光明日报》是中央直管的大报,也是国内报业中,第一家提出不刊登一般性时政经济新闻,代之以科技新闻内容的报纸,其读者目标也圈定为知识分子,是高校和研究所订阅最多的报纸。
  在一段时期内,《光明日报》甚至有自己的学术专版。
  80年代最为人们所称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首发于光明日报的。
  这样的大报,在学术界的地位也是一流了,尽管杨锐饥肠辘辘了,看见人家胸前《光明日报》的牌子,还是露出一抹笑容,说:“是,我是第一次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胡晓兵多少有些例行公事,看了一下手里的本子,道:“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就能在主会场演讲,你有什么感想?”
  如果不是主会场演讲,他也不会来采访杨锐了。
  《光明日报》虽然是以宣传科学、教育为主的文化战线方面的报纸,但每天四版的位置,胡晓兵的目标怎么也得是学术委员(院士)级的人物。两院院士加一起有好几百人呢,一年365天,每天报道一个都得剩下一半人,这还不算华裔的外国院士。
  “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大会”这样的国际会议,大家也就是集体占一个豆腐块,院士最多被提一下名字,当然,院士们也不一定能在主会场演讲。
  就目前来说,杨锐反而是最近几天最显眼的中国学者。
  胡晓兵也不知道报社会不会发表关于杨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