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他们和中国媒体的着眼点是不同的。
20岁的年纪在国际会议的主会议厅演讲根本算不得新闻,也只有刚刚开放的中国,才将主会议厅演讲当做一回事。在欧美国家,十五六岁的年纪读出PHD的天才都屡见不鲜。
但是,专业的学术记者,却能够分辨出杨锐的理论的价值。
就算不是很懂,这些学术记者也习惯了打电话咨询。
一问之后,却是让他们有捡到宝的感觉。
首先是杨锐的研究方法具有强大的可行性,虽然还没有证明,但已经可以预料到能够运用在钙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镁离子通道……任何离子通道的研究当中。
就科学研究来说,这种研究是最高级的,所谓的指导型研究,能够给其他研究工作提供决定性的方向,可以说是研究中的研究。
影响因子神马的,不就是从参考文献中获得的吗。
如果是一名五六十岁的老头儿做出这样的强大论文,科学界或许不会有什么变化,媒体记者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来炒作了。
然而,杨锐的年纪加上这篇强悍论文,顿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杨锐,你会如何评价自己?”这是英国记者闯过围堵问出的第一个问题。
同样用英语问话的还有美国记者:“杨锐,你对未来的规划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去美国读书?”
这两个问题问出来,中国记者都不说话了。
一半是因为听不懂,一半是出于谦让的心态。
外国同行千里迢迢而来,自然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礼仪之邦的礼仪。
杨锐见状,也就先用英语回答老外的问题:“我认为,自己还处于积累和学习的阶段,论文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方式,不是目的。”
言不由衷的用中国人喜欢的调调回答了英国记者的问题以后,杨锐又转向美国人道:“我还没有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因此也就谈不上方向了。出国留学的话,现在说还为时尚早,我至少要到大三阶段,才会考虑这个问题。”
“你不考虑提前毕业吗?以你目前的成绩,是很有机会就读哈佛的。”美国记者突然提出一个令人吃惊的选项。
这也就是美国人才会有的骄傲思维了。在他们眼里,世界的中心就是美国,美国的学术中心又是哈佛,那么,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自然应该优先考虑哈佛大学。
事实也没有太大的纰漏,在2013年,也就是中国学术界大喷发的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在《自然》系列上发表的论文,仍然比全中国的研究机构加起来发表的还要多,至于贫瘠的1984年就更不用说了。
杨锐在美国记者眼里,与其说是优秀学者,不如说是“来自远东的天才少年”。
杨锐却是不去猜记者的想法,见招拆招的道:“暂时没有提前毕业的想法,哈佛大学的话,如果形容的话,我会用好奇而不是向往。当然,哈佛大学是世界顶级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绩斐然,但我更习惯中国高校的气氛,这一次,能做出优秀的成绩,与实验室里的导师和同学的帮助分不开,我在北大发展的很顺利,希望有一天也有助于北大的发展……”
无比流利的美式英语,让记者们听起来毫不费劲。
中国记者却是全都听住了,一会儿,却是兴奋至极的摄像和记录起来,尤其是电视台的记者,一副抓到大新闻的样子。
在他们看来,用英语与外国记者流畅聊天的大一学生,显然比写出了一篇生涩论文的大一学生更容易让人理解,似乎也更能说明“天才”的性质。
被挤在人群后方的《光明日报》记者胡晓兵甚至想好了新闻的标题:《北大奇才受邀入读哈佛大学》!
第428章 阴谋诡计
“杨锐,你准备什么时候去哈佛?”同宿舍的毛启明没去自己班上课,反而巴巴的跑到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室里来,低声的打问起杨锐来了。
他也确实是太好奇了。
老师在前面讲台讲课,后排右方的学生则竖着耳朵等着听杨锐的回答。
杨锐本来在看书,闻言无奈的道:“谁说我要去哈佛了?”
“报纸上都写了,光明日报写了,还有几个报纸都转载了,说美国人请你去哈佛读书,就等你点头了。”毛启明言之凿凿。
不止是他,这两天的北大,最热门的话题就是这个了。
杨锐摇头:“报纸上胡写的,人家只是问我有没有去哈佛的打算,不是请我去哈佛读书。再说了,一家美国报纸的记者,哪里有资格请我去哈佛读书,有这个本事,他应该自己先读了再说吧。”
“报纸怎么可能胡写。”毛启明完全不信。
80年代的报纸确实还是有点节操的,不像后世的报纸,为了销量什么都敢写,什么都敢编。不过,你要说节操有多少,不用分析天平,真的是称不出来。当年写亩产万斤的报社人还都活着呢,运动期间批倒骂臭的生态系统也仍然在运转。这就像是一个生态系统,当说实话,只讲事实不编造的报社人通通消失了以后,留下的遗传因子就只是善于编造故事的,以及不擅长编造故事的两种人了。
不过,秉承着宣传战线的给力工作,80年代的媒体一边卖节操,一边还能再借国家信用买些回来,简直是自由市场,生生不息,如毛启明此等大学生,依旧保持着对官方媒体的信任。
杨锐懒得解释,道:“也许是记者听茬了,我们当时是用英语说的。”
这也是胡晓兵同志准备好的后路,如果被人质问的话,他就可以用英语不熟练来逃脱惩罚。
毛启明却是信以为真,佩服的问:“和外国人说英语是啥感觉?是不是说的特快。”
“正相反,和外国人说英语才简单。你随便往外蹦单词,他们就帮你组合好了,语法时态的错了也没关系,人家听不懂再问你。”
“这么好?”毛启明登时有了猎奇的快感。
杨锐煞有介事的道:“伦敦人以外的外国人都挺好说话的。”
“伦敦人不好说话?”
“当然。”
“为啥?”
“骄傲自豪自尊自卑呗。”杨锐撇撇嘴,道:“英国女王还说呢,世界上就没有什么美式英语,就只有英语和错误的英语,明白了?”
毛启明怀疑的道:“是说人家美国人的英语也不地道?”
“老英国人眼里,不是伦敦腔的英语都不地道。”
“这是伦敦人不地道,唉?你说英国人和美国人都是盟友了,还这么说,人家不生气?”
杨锐一笑:“盟友就和远房亲戚一样,能谈得来的时候亲热的很,谈不来的地方,比陌生人的关系还糟糕,咱们不是也和苏联谈崩了?”
“这么说,你是不会去剑桥和牛津了。”毛启明缓缓的下了结论。
杨锐哑然失笑:“我去剑桥牛津做什么。”
“你想去也去不了呢。”前面坐着的耿健终于听不下去了。
在中国,外国的学校好不好,往往是两个极端,有的说好,就将外国的学校水平无限拔高,有的说不好,就将外国的学生和环境无限贬低。
而在北大这样的学校里,大家得到的讯息较多,争取出国留学的学生其实是很不少的,即使是哈佛剑桥这样的学校,每年也都有人考上。
当然,考上的人也多不到哪里去,哈佛是常年排第一的世界名校,要说起来,外国学生考起来还有优势,但总人数也多不到哪里去。
就84年的北大,哈佛剑桥这样的学校,能去个位数正常,能去两位数也正常,一个都去不了也正常,但不管怎么算,都没有耿健的份。
这就好像高考时候,北京的分数低,但要说北京学生能轻松考北大,那也是做梦,全市几百所学校,连年纪第一班级第一的味道都没有尝过的学生,和TOP级从来没什么关系。
耿健听的不爽,脾气又臭,语气也就相当冲。
杨锐这两天出尽风头,不想显的咄咄逼人,遂道:“我想不想去,能不能去,都没关系,特别是和别人没关系。”
杨锐是想着不咄咄逼人,话说出来,照样不讨喜。
耿健本来就是炮仗状态,这么一听,更不高兴了,道:“最好是没关系了,就怕有的人顶着学校的名字招摇撞骗,什么北大新生,什么北大学子,说的比唱的好听,到时候把学校利用够了,拍拍屁股去了国外。”
“耿健,没谱的事儿,你捕风捉影的做什么。”班长拉了他一把,又低声道:“上课呢,别惹事。”
“我惹什么事了?是他们先说话的吧。”耿健转身指着杨锐。
“你手取开。”不用杨锐说话,毛启明先炸毛了,他是杨锐的舍友,又不是生物系的,更不会让着耿健。
“我不取怎么样?”耿健的火爆脾气也上来了。
毛启明“啪”的一把,把耿健的手给打了回去。
这时候,讲台上的老师也看到了,教鞭“啪”的一摔,粉笔头就扔了过来:“不想听课的出去!”
没人敢出去,于是教室里安静了下来。
下课以后,老师离开,毛启明与耿健不约而同的一跃而起,互相掐着对方的脖子骂了起来。
两个人都不是肯吃亏的主儿。
最终,还是班里同学将两人给扯开了。
杨锐身为室友和导火索,拉着毛启明迅速离开。
“我怎么就看不惯你们班的耿健,什么玩意儿。”毛启明走在路上,还骂骂咧咧的。
“就是这么一个人,针对我好几次了,这次让你给碰上了,对不住。”
“咱们一个宿舍的,客气什么,你说以前也针对过你?”
杨锐点头,道:“你记得我刚开学穿的运动服,当时说我铺张浪费,要我换掉衣服,就是因为耿健……”
因为毛启明和耿健起了冲突,杨锐特意说明一番,免得毛启明不慎中招。
毛启明听的皱眉,道:“他还有这个本事?”
“他是预备党员,所以刚入学就是班委会成员,后来也很容易的进了学生会。”
毛启明的眉头深锁:“怪不得!就是你了,像他这样子整人,换成我,说不定真要被整死掉。”
杨锐被他说的也有点不爽,真别说,要不是他积累的资源充足,这几次的冷枪冷箭,弄不好就被伤筋动骨了。
按照中国大学的配置,学校学生会和学生的权力分配,就像是占领军维持会和良民的配置一样,维持会的权利不大,还要受到占领军的压迫和压榨,但在面对普通良民的时候,维持会又拥有不少的手段。
大学里每年都天女散花似的丢处分,有倒霉孩子是因为期末考试作弊被巡考的抓住了,有倒霉孩子是因为在宿舍偷接电线被抓住了,有倒霉孩子就是不小心被维持会给干掉了……
两人默默的走了十几分钟,毛启明忽然道:“我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
“我和耿健打一架。”
“这算什么办法。”杨锐笑了起来。
“他是预备党员,我是共青团员,我大不了退团,他被开除了党籍,损失就大了。”
“说是这么说,但处分起来,可不是你说了算。到时候,万一给耿健一个警告处分,给你一个记大过呢?再说了,一言不合,算不上大事,过两天就忘记了的事,你惹他做什么。”
“你要是给帮忙,我愿意试一试。”毛启明语气肯定的。
杨锐问:“我怎么给你帮忙?”
“你到时候